生物学研究调查方法-归类分析
生物研究方法

生物研究方法生物研究方法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验证假设,从而推动生物学知识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研究方法,希望能够对生物学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实验方法。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观察现象、获取数据。
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常会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最终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验证生物学理论,揭示生物学规律,推动生物学知识的进步。
其次,观察方法也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生物学研究往往需要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通过观察可以获取大量的生物学数据。
观察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生物体的特点,发现新的生物现象,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另外,调查方法也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样本、调查野外生物群落,科学家们可以获取大量的生物学数据,了解生物体的分布、数量、生态习性等信息。
调查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生物体的生存状态,评估生物多样性,为生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基因表达、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方面。
通过PCR、基因克隆、蛋白质纯化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可以获取生物体内部的分子信息,揭示生物体内部的生物学机理。
最后,统计分析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对生物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推断生物学规律。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家们可以从大量的生物学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信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生物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等多种手段,这些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生物学知识的不断发展。
生物专业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生物专业调查报告(范文三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专业调查报告(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专业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第一篇:生物的调查报告一、什么是病媒生物及其孳生地?病媒生物: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
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最常见四大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病媒生物孳生地:是指这些生物繁殖、滋生的场所。
二、病媒生物孳生地有哪些?常见的孳生地有:垃圾投放点、水厕、旱厕、污水沟(管)、死水池(溏)、牲口棚(圈)、废品收购站三、孳生地及治理(一)鼠类孳生地及其治理1、鼠类孳生地(1)褐家鼠喜欢栖息于温度稳定、潮水的地方,它适应于掘洞营巢,离开土壤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1、鼠类孳生地(2)小家鼠喜欢栖息于干燥、离食源近的场所、墙基、角落、仓库货堆、保温层、破箱、抽屉等四、鼠类孳生地检查1、小餐饮店的操作间、储藏间2、饲养场、饲料库周围3、废料堆积处以及院落绿化带五、鼠类孳生地的治理(1)要做好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2)杜绝鼠类的食源、水源以及隐藏筑巢条件。
(3)管理好粪便和垃圾;(4)做好下水道系统鼠类孳生繁殖的预防控制。
六、蝇类孳生地及其治理1、蝇类孳生地:⑴人粪类⑵畜粪类⑶腐败动物质类⑷腐败植物质类⑸垃圾类专家最容易检查的场所有:公厕、工地厕所、垃圾、收集、清运、消纳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场所,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台站。
七、蚊类孳生地及其治理1、蚊类孳生地类型:(1)由于缺乏合理的下水道系统或因下水道管理不好而导致的大小地面积水。
(2)居民区的阴沟、下水井等。
(3)住户、商店等抛弃的各种器皿,如破缸、碎瓶、罐头盒等的积水。
1、蚊类孳生地类型:(4)建筑工地随意挖土造成的洼地、土坑、临时使用的水泥池等积水。
基于系统发育分析的物种分类研究

基于系统发育分析的物种分类研究物种分类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将物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和命名,促进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系统发育分析的物种分类研究,是指通过对物种的遗传变异和演化历史进行分析,来重新构建物种分类系统的一种方法。
一、系统发育分析的原理系统发育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物种是基于演化关系分类的,每个物种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代。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或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进化距离和关系。
具有较近进化关系的物种,其基因序列或形态特征的相似度也会较高。
因此,系统发育分析是一种通过遗传距离来重新分类物种的方法。
二、系统发育分析在物种分类中的应用系统发育分析在物种分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用来重新分类现有的物种,也可以用来发现新的物种。
例如,在众多的啄木鸟物种中,有一些物种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
如果只依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那么其分类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但是,通过对啄木鸟基因序列的分析,可以准确地重新分类这些物种。
此外,系统发育分析还可以用于发现新的物种。
通常情况下,新物种的发现需要依据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但是,如果两个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那么可以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物种进行分类。
例如,在新西兰海域的深海中,有一种虾类的分类一直没有确定。
但是通过对虾类基因序列的分析,发现有两个不同的遗传分支,因此可以将它们分别归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三、系统发育分析的优势与传统的物种分类方法相比,系统发育分析有以下优势:1. 高度准确性系统发育分析是一种基于遗传距离的分类方法,它可以准确地反映物种间的进化距离和关系。
因此,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得到的分类结果,准确性往往比传统方法更高。
2. 可重复性强系统发育分析基于的是遗传距离,这种距离是可以被客观地测量和比较的。
因此,不同的实验室或研究者得到的分类结果也往往是可以复制和重现的。
3. 对不同类型物种适用性强系统发育分析不仅对哺乳动物、鸟类等较为复杂的物种适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分类昆虫、植物等不同类型的物种。
生物分类方法

生物分类方法生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命名和归类。
生物分类方法是指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遗传关系、生态习性等特点,将生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类的方法。
生物分类方法的发展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进化规律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分类方法。
形态分类法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生物的形态特征包括生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特点。
形态分类法是最早的生物分类方法之一,它主要适用于那些没有遗传资料或遗传资料不明显的生物。
通过对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将生物进行分类和归类。
但是形态分类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有些生物的形态特征受到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变异,导致分类不准确。
生物化学分类法是根据生物的化学成分和代谢特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生物的化学成分和代谢特点是生物体内的基本特征,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化学成分和代谢特点上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生物的化学成分和代谢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将生物进行分类和归类。
生物化学分类法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生物的化学成分和代谢特点受到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变异,导致分类不准确。
遗传分类法是根据生物的遗传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
生物的遗传关系是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体现,通过对生物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将生物进行分类和归类。
遗传分类法是现代生物分类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的DNA、RNA等遗传物质进行分析,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生物的分类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生态分类法是根据生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环境进行分类的方法。
生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生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将生物进行分类和归类。
生态分类法主要适用于对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而生物学研究方法则是指在生物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
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者需要充分了解各种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择和运用。
首先,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比较、统计等多种方法。
观察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生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等方面的观察,可以获取大量的研究资料。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可以验证假设、探索规律,揭示生物现象的内在机理。
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生物体或不同现象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规律、总结特点,推动生物学理论的发展。
统计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其次,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对于不同的生物体和不同的研究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例如,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培养实验;对于植物的研究,可以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栽培;对于动物的研究,可以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动物模型。
同时,研究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研究方法的选择。
如果是为了揭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采用解剖和生理实验;如果是为了探索生物体的遗传和进化规律,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最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应用需要遵循科学原则和方法论。
在进行生物学研究时,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如客观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等。
同时,还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只有在科学原则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生物学研究方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得可靠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生物学研究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者需要充分了解各种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遵循科学原则和方法论进行研究应用,以取得准确可靠的研究成果。
生物学习中的比较与分类方法

生物学习中的比较与分类方法生物学习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学习者能够更系统地掌握各种生物体的特征、行为及其生态位。
这不仅令生物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也增强了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
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比较方法在生物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定性的比较与定量的比较。
定性的比较侧重于描述生物体的特征。
比如,比较不同动物的外部结构与内部器官,通过观察与描述不同物种的体型、颜色、形态等,引导学生了解适应与进化的概念。
比如,鸟类翅膀的形状不尽相同,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生物体的生活习性,还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原理。
定量的比较则注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统计学手段,对生物体的数量、大小、重量等进行测量。
通过制图、表格或数据分析软件,学者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比如,通过分析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环境因素,研究者能够探讨哪些因素影响了植物的分布和生长状态。
分类方法的基本原则分类的目的在于将复杂多样的生物体简化为易于理解的类别。
这一过程不仅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生态保护的基石。
分类方法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生物分类基于共性与差异的辨识。
例如,动物的分类可基于骨骼结构、呼吸方式及生殖方式等特征进行。
在较高的分类层次,如界、门、纲等,通常侧重于更为根本的特征,而在低层次的分类中,如属与种,细节特征则变得尤为关键。
分类系统是动态的。
科学家们随着对生物理解的深入,可能会重新审视某一分类群体,甚至合并或拆分现有种类。
比如,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下,有些物种因遗传信息的相似性而被重新归类,这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不断进步。
重要的分类系统在生物分类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林奈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简化了生物分类的复杂性,还通过双名法对每个物种进行有效标识。
双名法由属名与种名构成,如“人类”被称作“Homosapiens”。
这一方法,使得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能够准确交流与讨论生物体。
生物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生物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对于生物学这一领域来说,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而在生物数据分析中,生物统计学则成为了一种必备的工具。
那么,在生物统计学中,数据分析方法有哪些呢?一、生物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数据分析的起点。
生物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就是要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并呈现出来。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搜集、整理。
在生物学的实验中,常用的数据搜集方式包括调查问卷、实验记录和数据统计表等,这些数据来自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需要进行整理并进行分类。
2.数据汇总。
数据汇总可以通过计算、整理、绘制图表、标注等方式进行。
例如,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3.数据检验。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F检验等。
通过检验,可以检查数据分布是否正态、不正态,或者数据是否存在性别、年龄、疾病状态等差异。
二、生物数据的统计学推断分析生物数据的统计学推断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推断,利用样本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状态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参数估计。
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
2.假设检验。
对样本统计量进行检验,从而判断捕捉到的数据是否可以代表总体状态。
例如t检验、样本卡方检验等。
3.置信区间。
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据,并确定总体数据的范围。
例如,均值置信区间、方差置信区间等。
三、生物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生物数据的探索性方法是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潜在的关系。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统计绘图。
通过绘制散点图、盒图、多变量散点图等图表来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
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特征进行归类,从而对数据进行分类分析。
3.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通过对生物数据的多个变量进行降维,减少数据量而保留最多的信息。
四、生物组学数据分析目前,生物组学已经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生物学研究调查方法-归类分析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归类分析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周伟由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近年来各级考试中种群密度调查的实验题出现的频次较高,不仅考查形式新颖,而且趋向于开放性与探究性。
现将种群密度调查的一些方法归类分析如下,供师生参考。
一、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适用范围是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计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总数/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中所含标志数/重捕个体数。
注意事项:①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不能产生有损其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③标志不能过分醒目,防止改变其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结果失真。
④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的混合所需时间需要正确估计。
⑤标志物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⑥调查期间无迁入或迁出、出生或死亡。
例1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上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早/ S )约为3 : 2B .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C •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D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解析: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雌性个体60个,雄性个体40个,故性别比例(早/父)约为3 : 2;依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50/X = 10/50,推导出2 hm2有250个个体,所以每公顷125个;依据计算公式10X= 50 X 50,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的10数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X会比实际高;土壤中小动物个体小不适合标志,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归类分析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周伟由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近年来各级考试中种群密度调查的实验题出现的频次较高,不仅考查形式新颖,而且趋向于开放性与探究性。
现将种群密度调查的一些方法归类分析如下,供师生参考。
一、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适用范围是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计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总数/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中所含标志数/重捕个体数。
注意事项:①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不能产生有损其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③标志不能过分醒目,防止改变其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结果失真。
④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的混合所需时间需要正确估计。
⑤标志物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⑥调查期间无迁入或迁出、出生或死亡。
例 1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 2 hm2。
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上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B.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解析: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雌性个体60个,雄性个体40个,故性别比例(♀/♂)约为3∶2;依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50/X=10/50,推导出2 hm2有250个个体,所以每公顷125个;依据计算公式10X=50×50,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的10数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X会比实际高;土壤中小动物个体小不适合标志,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A二、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取样方法常常以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为主。
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适用范围包括植物和昆虫卵及蚜虫、跳蝻等动等。
计算公式是: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 l、n2、n3……n m,则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n l+n2+n3+……+n m)/m。
注意事项:①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
因为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地上部分往往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②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如草本为1m2,灌木为16m2,乔木为100m2。
③样方的选取应做到随机取样、不渗入主观因素,且尽量多一些。
④计数时,样方内的植物个体数量统计遵循“样方内部个体全部统计、压在边界上的只统计相邻两条界线及夹角上的个体”原则。
⑤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临近的求平均值。
例 2 某学生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请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同学的测定结果为:(3/25+5/25+4/25)/3=0.16株/㎡。
在本实验中测定的结果并不可靠,原因有二:一是样方数目太小,使计算结果不准确;二是样方太小,因为测定的是山毛榉的种群密度,山毛榉是高大乔木,样方为25m2太小,应为100m2。
答案:(1)0.16株/㎡(2)不可靠选取的样方数目过少,每个样方的面积太小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指通过显微镜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较大单细胞微生物计数的操作方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直观。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然后推算出含菌数的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计菌器之一。
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为较大单细胞微生物。
计算公式是:较大单细胞微生物个数/1mL=n个小方格细胞总数/n×400×10000×稀释倍数。
注意事项:①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人。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显微计数。
②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一自身前后已形成对照;③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摇匀几次。
④浓度过大时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算时要考虑稀释倍数。
⑤压线计数规则,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例3 依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①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2)利用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
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
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个。
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理解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要求及其原因,才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对酵母菌的总数进行计算是很难的,所以要采用抽样检测法,每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时,都要进行振荡,目的是让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减少计数的误差;培养酵母菌时,要提供酵母菌生活的最适条件,包括温度、无菌条件等,所以不应该放在冰箱里进行培养;7天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连续7天都要取样、观察、计数,而不是仅在第7天进行计数。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要注意多取样,取平均值,尽量减少误差,计算酵母菌总数时,要先计算出每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乘以酵母菌总体积。
所以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的总数为:44÷80×400×100×1000÷0.1=2.2×108个。
答案:(1)①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②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③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2.2×108 多取样、取平均值四、取样器取样法取样器取样法是指用专用取样器做为取样工具来取样,用于估算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
计算方法分为两类:①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②目测估计法一一分等级测估,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注意事项:①选择的样点是林下或落叶等腐殖质比较丰富的地方。
②要随机取样、不渗入主观因素。
③取样器质地、大小视具体土壤而定。
④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土壤中小动物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特性。
⑤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
⑥统计体型小的土壤动物要借助显微镜。
例4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工具进行采集。
(2)现在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生物,湿润的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两者之间为竞争关系。
线虫以酵母菌为食,故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答案:(1)较强微小(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润的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