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血容量扩充剂
第十三章血浆容量扩充药。

临床应用
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的低血 容量休克、血栓性疾病、体外 循环时的预充液、红细胞的保 存液及预防急性肾衰竭。
不良反应
1、类过敏反应 2、凝血功能的改变
谢谢您的聆听!
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体内代谢
2、颗粒分子量<50000时; 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 少量从粪便中排出; 极少量由肺呼出。
体内过程
1.羟乙基淀粉从循环中消失可分为三 个时相: 18%快速排出,半衰期2h; 17%中速排出,半衰期8.5h;
30%慢速排出,半衰期67h。
体内过程
2.HES:输注l000ml后;
氯化钾 氯化镁 Na+ K+ Mg++ Cl— CH3COO pH :
— — 154mmol/l — — 154mmol/l —
4.0-5.5
60.00 g
0.30 g 0.30 g 137.0 mmol/l 4.0 mmol/l 1.5 mmol/l 110.0 mmol/l 34.0 mmol/l 5.7-6.5
血浆容量扩充药的分类
晶 体液
血液
胶 体液
人工合成胶体液
羟乙基淀粉
氟碳化合 物
胶体液
明胶制剂
右旋糖酐
静脉输液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英国医生哈维发现 了血液循环,认识 到血液的运输作用 从而奠定了静脉输
液的基础。
1628年
英国医生克里斯朵 和罗伯特用羽毛针 头把药物注入狗的 静脉为历史上首次 注入血流的行为。
贺斯(HAES-Steril)
1980
贺斯仿制品
1995
万纹(HES 130/0.4)
2000
研制者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血容量扩充药(药理学课件)

知识 目标
掌握低分子量右旋糖酐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能力 目标
具备血容量扩充药用药咨询服理用药的意识。 2.具有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
补充血容量用药 右旋糖酐
为葡萄糖的聚合物 分类:右旋糖酐70 中分子量
右旋糖酐40 低分子量 右旋糖酐10 小分子量
【药理作用】
1、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2、低分子、小分子右旋糖酐抑制血小板、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 粘滞性,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流,防止休克后期血管内凝血。 3、抑制并降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及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防止血栓 的形成。
血浆容量扩充药

9
体液组成成分
250 200
血浆 细胞内液 间质液
体液组成成分
Na K Ca & Mg Other + Cl
mmol/l
150 100 50
155
103
27
16
114
HCO3 Proteins Other -
30
00
1 血浆与间质液的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差别是血浆中有蛋白质,故胶体渗透压高于间质液 2 血浆渗透压 313mOsm, 胶体渗透压<1.5mOsm(25mmHg), 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 壁,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10 许勇副教授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3 人工心肺机的预充液
为纠正低血容量 晶体液的补充量至少3倍于丢失的容量 胶体液的补充量应相当于丢失的容量
许勇副教授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43
剂量
临床应用均为 6%各种HES、0.9%NS的溶液
706 贺斯 万汶
一般 500~1000ml
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2g (33ml ) / kg.d
( 约1500ml )
血浆容量扩充药本身无携氧能力
( 但可通过改善循环功能而增加 机体的氧合作用 ) 血浆容量扩充药也没有营养、免疫 等功能,故不能完全代替血液
许勇副教授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11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
羟乙基淀粉
明胶制剂
右旋糖酐
另还有 氟碳化合物,但较少应用
许勇副教授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12
人工胶体液的发展历史
分子量高则扩容作用强,不易从肾脏排出
在血内存留时间长,扩容时间较持久 分子量低则扩容强度小,扩容时间较短暂, 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较强
血浆容量扩充药

➢ 平均分子量与扩容效果正相关 ➢ 取代级(MS)与循环停留时间正相关 ➢ 国产706带血浆扩容有限、抑制凝血,<1000ml/24h ➢ 6%HES,中分子低取代级,扩容100%,4h,显著
CI、氧供,SVR,渗透压显著≈清蛋白,<33ml/kg ➢ 万汶(voluven):新一代HES,长期应用无蓄积,
6 5 4 3 2 1 0
CI Pre
CI Post PVRI Pre PVRI Post
林格氏液 羟乙基淀粉
Hankeln ,Crit Care Med, 1989
tPO2 (mmHg)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基础值
组织氧合
* *
血液稀释
1小时以后
林格氏液 右旋糖酐
Funk, Baldinger, Anesthesiology, 1995
➢ CLS (Capillary Leak Syndrome)
➢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间质水肿如 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内 皮细胞损伤恶性循环器官功能障碍
➢ 主要表现:
➢ 全身水肿、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
➢ 常见于:
➢ 严重创伤、败血症、ARDS、烧伤、体循环手术、再 灌注损伤等
【药理作用】
➢ 1g血容量18ml,凝血与分子量、剂量有关 ➢ 低右血小板+红细胞聚集、粘稠度、凝血
酶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制剂:中右 70,000+低右 40,000 ➢ 中右主要用于 hypovolemic shock,1g·kg-1,≤1.5g·kg-1 ➢ 低右还用于预防ARF、脂肪栓塞,血容增加明显,持
血容量扩充剂临床应用指南

血容量扩充剂临床应用指南血容量扩充剂是一类用于治疗低血容量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医学领域,正确的使用血容量扩充剂对于救治危重病人、维持循环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容量扩充剂的临床应用指南,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类药物。
一、使用适应症血容量扩充剂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容量病人,如休克、失血性休克、重度烧伤等。
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血容量扩充剂种类和剂量,并严格掌握适应病人的指征和禁忌证。
血容量扩充剂不适用于已达到正常血容量或存在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情况的患者。
二、常见血容量扩充剂种类1. 晶体液:包括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主要作用是扩张血容量。
2. 胶体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既可扩容,又可增加胶体渗透压。
三、剂量选择及给药途径在使用血容量扩充剂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剂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常用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输液和静脉推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应用血容量扩充剂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及时调整剂量。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出血、水中毒等,应引起重视。
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影响治疗效果。
五、临床应用指南总结血容量扩充剂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应用需要谨慎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了解血容量扩充剂的作用和适应症,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血容量扩充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是医务人员在实践中的重要参考,希望本文能对广大医护人员有所帮助,提高对血容量扩充剂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愿每位患者能够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早日康复重返健康。
创伤输液与输血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3、高参盐右旋糖酐液(HSD)
能增强高渗盐的扩容。 抑制血小板粘附,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血液流动性。 抑制中性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上, 减轻脑内皮细胞水肿——有效恢复脑 灌注。 降低微循环阻塞——改善微循环(对 肺、肾明显。)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Mattox等:延迟复苏的概念
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有活动出血者, 不主张快速给予大量的液体,而主张 在彻底止血前,给予少量平衡盐维持 机体的基本需要。在手术后,再进行 大量液体复苏。
祝会议成功!
谢谢!
方法 即刻 复苏 延迟 复苏 数 输入液 体量 247ml 并发
Bp
20h存4 14.9± 4.0
50%
109
289
375ml
65%
82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二、输
A、输血指征
血
目的:恢复红细胞的量,改善缺O2。 正常:血球比积为20—25%,足够氧 的传递和供给,氧饱和可达90%。 病情危重、创伤时:血球比积应达 30—35%,Hb—80g/l。 脓毒症、心肺功能不全:比积应达 35—40%。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中国煤矿创伤学会
B、血液成分输注
现代医学已不提倡全血输注,因全血内凝血因子 和血小板含量太少,达不到治疗目的。 血液保存24—72h后,血小板减少50%,剩余血小 板也失去了功能。 输注血小板——50×109 L 输压缩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比全血好,副作用 小) 冰冻红细胞——无添加剂,不传播,不致敏,易 保存。 有人报道,创伤死亡病人中50%与全血反应有关。
4、HSD与HS比较
血容量扩充药

❖变性液体明胶:用琥珀酸酐作反应剂,与 明胶分子的碱性基团结合而增加酸性的羧 基。
❖如血安定是降解的琥珀酰化明胶聚合物, 与血浆等渗,各项指标与人体血液相似, 对人体内环境影响轻微,大剂量使用对凝 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生物半衰期4h。
体内过程
❖ 分子量相对较小,血管内存留时间较短,维持血 容量的有效时间3-4h,易被肾排泄,对凝血功能 影响轻,没有明显剂量限制。
❖ 3.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 降低血粘度 抑制凝血酶
临床应用
❖ 作为扩容的制剂是6%的中分子右旋糖酐,含 0.9%氯化钠。
❖ 主要适应证: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 推荐剂量为1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5g/kg
为宜,以免血液过度稀释致凝血功能障碍。
❖ 低分子右旋糖酐主要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预防急 性肾衰竭、脂肪栓塞;有时作为人工心肺机部分预 充液、血管造影剂毒性反应的预防药
不良反应
❖类过敏反应 机制不清楚。抗原性很弱,血清抗体 滴度很低或无。 可能系羟乙基淀粉被代谢成不同大小 分子,其中高分子量颗粒直接激活补 体或激肽等而诱发变态反应
❖凝血功能改变
与分子量和取代级有关。
大剂量应用,高分子量高取代级(HES450/0.7)引起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变化,血小板明显减少,功能 受抑。 临床应限量使用,且输入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 中分子量低取代级(HES200/0.5)对凝血机制无影响, 为防止扩容导致过度血液稀释,也应控制剂量 (〈50ml·kg-1)
血浆容量扩充药
plasma expanders
第一节 概 述
❖ 定义:是一类由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胶体溶液或 被制成乳剂,适当浓度时具有近似或高于生理值 的胶体渗透压,输入血管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乃 至增加血容量,故称为血容量扩充药。
血容量扩充药(PPT精选课件)

不良反应
• 类过敏反应 机制不清楚。抗原性很弱,血清抗体 滴度很低或无。
可能系羟乙基淀粉被代谢成不同大小 分子,其中高分子量颗粒直接激活补 体或激肽等而诱发变态反应
• 分子量较小者扩容作用较短暂,改善微循 环作用较强。
6
不良反应
• 血浆容量扩充药一般共有的不良反应 • 1.类变态反应
分子量均较大,具有一定的抗原性。 有些未能找出抗原-抗体的证据,故称类变态反应。 • 2.降低机体抵抗力 对机体来说均为异物,进入血液后迅速被单核巨噬细 胞和粒细胞吞噬→吞噬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抵抗力↓→诱发或加重感染和休克。
• HES具有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 正常输注1000ml后10min,血容量较输注前平均 增加900ml,至6h减至415ml,至24h还保持 285ml。
13
作用机• H制ES的效应取决于其平均分子量和取代级
(MS)
• 平均分子量:关系到扩容效果
• 取代级:与在血液循环中停留时间有关。
MS:支链淀粉上羟乙基与糖基结合的比 值,由于淀粉经羟乙基化后获得抗淀粉酶 的能力而减慢降解速度,它决定了HES的 半衰期。
7
• 3.凝血障碍
用量较大时→稀释血液→血小板、凝血因子浓度↓ 药物本身也影响凝血机制。 临床使用应适当剂量,以免创面渗血不止或出现自 发性出血。
• 4.热原反应
与制剂质量有关。 引起发冷、寒战、体温↑ 随着工艺德改进、质量↑→此反应已逐渐减少
8
• 5.肝功能损害
常用的血容量扩充药对肝脏无明显毒性,但均可引起转氨酶↑, 一般短期内完全恢复。
万纹(HES 130/0.4)
2000
Fresenius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失血或失血浆(如烧伤)可引起血容量降低,导致休克。
迅速补足以至扩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基本疗法。
除全血和血浆外,也可应用人工合成的血容量扩充剂。
对血容量扩充剂的基本要求是能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排泄较慢;无毒、无抗原性。
目前最常用的是右旋糖酐。
右旋糖酐右旋糖酐(dextran)是葡萄糖的聚合物,由于聚合的葡萄糖分子数目不同,可得不同分子量的产品。
临床应用的有中分子量(平均分子量为70000),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为40 000)和小分子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0)右旋糖酐。
分别称右旋糖酐70,右旋糖酐40和右旋糖酐10.
【药理作用】右旋糖酐分子量较大,不易渗出血管,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作用强度与维持时间依中、低、小分子量而逐渐缩小。
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能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并对凝血因子Ⅱ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
它们还有渗透性利尿作用。
【体内过程】右旋糖酐70在血液中存留时间较久,24小时约排出50%,作用维持12小时。
右旋糖酐10则仅维持3小时。
【临床应用】各类右旋糖酐主要用于低血容量休克,包括急性失血、创伤和烧伤性休克。
低分子右旋糖酐由于能改善微循环,抗休克效应更好。
低、小分子右旋糖酐酐也用于DIC,血栓形成性疾病,如脑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心绞痛、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动静脉血栓等。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极少数人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故首次用药应严密观察5~10分,发现症状,立即停药,及时抢救。
用量过大可出现凝血障碍。
禁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
心功能不全病人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