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摄影鉴赏》课程标准

《摄影鉴赏》课程标准

《摄影鉴赏》课程标准摄影鉴赏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他们对摄影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摄影技巧和创作能力。

二、课程大纲1. 摄影基础知识- 了解摄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研究摄影中常用的术语和概念- 掌握摄影器材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 艺术构图与视觉语言- 研究艺术构图的原则和技巧- 探索摄影中的视觉语言和表达方式- 分析和欣赏优秀摄影作品,理解艺术的表达手法3. 光影与色彩- 理解光线在摄影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研究利用光影塑造画面和创造氛围- 掌握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和表现技巧4. 拍摄技术与后期处理- 研究摄影中的基本拍摄技术,包括曝光、对焦和快门控制等- 掌握后期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践拍摄和后期处理,提升摄影技巧和创作能力5. 摄影作品评析- 分析和评价学生的摄影作品- 研究欣赏和批判性地评价他人的摄影作品- 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三、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 借助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组织摄影展览和作品分享,提供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指导学生参与摄影比赛和项目,培养其摄影创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四、考核方式- 定期进行课堂作业和摄影作品提交- 期末进行摄影作品展示和评审- 根据作品质量和学生成绩评定最终成绩五、参考资料- 《摄影入门》- 《摄影艺术与技巧》- 网络资源和摄影杂志以上为《摄影鉴赏》课程的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摄影艺术,提升其摄影技巧和创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和实践,不断探索和进步。

(完整word版)《摄影技术》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摄影技术》课程标准

《摄影技术》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学生:包括二年制和三年制的高中生,三校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40课时。

学分2.5学分。

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素描》、《图形创意》、《构成基础》和后续课程《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数字媒体影像制作以及相关设计工作时所需要的摄影器材的使用能力、摄影的取景构图能力、摄影的布光能力、影像后期调整能力,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必修专业课程。

五、教学目标与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1、摄影器材的使用能力通过对单反相机和镜头群等其他摄影辅助器材的认识和学习,明白摄影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使用单反相机及其他摄影器材拍摄照片,并根据不同的拍摄题材选取适当的镜头和其他辅助器材的能力。

2、摄影的取景构图能力通过对照片构成摄影取景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使用摄影器材拍摄前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组织出充满视觉艺术语言的拍摄能力。

3、摄影的布光能力通过摄影中自然光和辅助灯光的规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自然光、闪光灯、柔光箱、反光板等辅助器材进行人像、静物、棚拍和外景的光线拍摄运用能力。

4、影像后期调整能力通过Light room和Photo shop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原始无损raw文件进行白平衡、曝光等属性的调整,能够对照片进行必要的商业处理和美化效果的后期调整能力。

(2)设计思路从摄影拍摄整个流程的工作经验设计思路来分解,学生掌握《摄影》这门课程的顺序为摄影器材的使用能力、摄影的取景构图能力、摄影的布光能力、影像后期调整能力,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才能进行一些商业案例的拍摄与制作。

本课程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去设计每一个能力的单元模块,通过必要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剖析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理论知识辅助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各个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案例找到自信和成就感,学到摄影知识掌握后期软件。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数字媒体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设计基础》《图形图像处理》《摄影技术》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数字媒体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素描、速写、色彩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数字媒体类相关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数字媒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数字媒体类专业所需的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设计能力为主线,系统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素描、速写、素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理解美术原理,了解结构绘画、审美构建的概念、意义,知晓其用途及方法。

2.了解素描的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法和素描技法,会结构素描的绘制、几何体结构写生及静物素描。

3.了解速写的基础知识,掌握速写技法,能进行人物速写、静物速写和风景速写。

4.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技法,会颜色的搭配应用以及水粉画写生。

摄影与摄像课程标准-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摄影与摄像课程标准-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头焦距
和视角范围
14
●能根据实际情况合 ●简述定焦和变焦镜头的特点
理构图
●举例说明用标准镜头拍摄人像的特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调 ●举例说明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的特点
95
整专业相机的测光模 4.人像摄影的构图
式形成合理曝光
●列举不同景别人像构图的差异
●能逆光拍摄纪实人 ●说出人像拍摄的构图方法

5.测光与曝光的关系
●说出手动拍摄模式的特点
●归纳自动、半自动、手动拍摄模式的
优缺点
2. 室内静物摄影
6.静物摄影的技术要求
参考学时 6
10 14
94
●能根据拍摄需要,调 ●说出数码单反相机对焦的方法
整数码单反相机的测 ●简述数码单反相机测光的方法
光、对焦和白平衡
●简述调整数码单反相机白平衡的方法
●能根据拍摄需要,调 ●简述调整数码单反相机景深的方法
●列举测光的模式
●说出测光点与曝光之间的关系
6.逆光拍摄的技巧
●说出逆光拍摄人像的特点
●简述逆光拍摄人像的布光方法
●简述逆光拍摄人像时的测光与摄影的特点
●能通过获取照片的 ●简述风光摄影作品的特点
技术参数,分析其拍摄 ●说出静物摄影与风光摄影的区别
方法
整光源、背景、拍摄角 7.室内静物摄影的布光

●简述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的作用
●能根据实际情况进 ●记住主光、辅光、逆光、环境光的作
行合理构图

●能根据拍摄需要,合 ●简述室内静物布光的方法
理使用辅助摄影设备 ●举例说明布光对静物拍摄效果的影响
8.静物摄影的构图
●简述对称式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
线构图、S 形构图、L 形构图、V 字形构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摄影基础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28学分:1.5适用专业: 三年制高职所有专业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数字媒体的发展,促使摄影成为大众艺术,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摄影技能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至为重要。

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

《摄影基础》是学校的通识课,通过本课程通过摄影教学和摄影实践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它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该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特殊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摄影基础》是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中艺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

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摄影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通过对摄影作品的讲解、赏析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业思维和实操技能。

三、课程目标设计(一)总体目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感受光影艺术的魅力,对色彩、光线、造型、修图有着基本的认识。

)通过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和创造可视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视觉美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摄影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进行美感和审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自觉接受真理和道德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思辨能力和创作能力)(二)分类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摄影方面的基本知识,如摄影的历史、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构图知识和合理运用光线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大量的优秀图片的欣赏和讲解,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标准教案

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标准教案

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标准教案《摄影与摄像技术》课程标准教案课程代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分:1适用专业:职业资格:中级摄影师开课部门:文学院制订:摄影与摄像技术课程组批准人:课程负责人:课程名称:摄影摄像技术课程属类:实践课程计划课时:32学时制订时间: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摄影与摄像机技术》课程就是秘书学、书法学的专业自学领域必修课程与课堂教学课程。

(二)课程定位《摄影与摄像机技术》课程就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

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摄影的器材和配件、摄影曝光、著眼、画法、摄像机的操作方式、数码影像处置、视频剪辑等。

它就是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处置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既可以并使学生掌控摄影摄像机的基本知识,又可以并使学生掌控摄影摄像机的课堂教学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无(三)课程设计思路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并使学生掌控“适当、绰绰有余”的摄影摄像机与应用领域技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控各类数码相机的工作-1-原理,介绍其结构特点和基本特性,掌控图像软件在各类图片处置的上的运用,掌控图片的影调与色调,时能对图片展开艺术再缔造,掌控各类数码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摄制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秘书学和书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实践课程。

该课程是培养秘书及书法艺术家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单反相机、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电视画面意识、正确把握光线的运用、根据不同类型视频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镜头素材拍摄能力,具备从事图片摄影、摄像和数码影像处理的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摄影与摄像机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建议学生能够运用摄影摄像机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在实际操作上加强锻炼,提升学生的摄影摄像机技术能力及思索创作能力,使学生认知真正的摄影摄像机,提升审美,拓展了视野。

(二)职业能力目标电视摄像机工作及广告摄影工作就是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劳动过程,以娴熟操作方式照相机、摄像机为前提,在具有音像语言表达能力、画面画法、视频用光、基础摄制等专项能力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相同节目相同任务的摄制工作。

《创意摄影》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创意摄影》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创意摄影》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创意摄影学分:4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创意摄影》课程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设置在大二第一学期,面向的是大二学生。

课程主要是进行创造性创新性的摄影创作。

与该课程前后相关联的课程有摄影基础、构成基础、数字暗房、图形图像处理、摄影用光、黑白暗房技术等。

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职业要求,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突出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

因此课程根据创意摄影侧重创意的特点。

以创意为核心点,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表达、完成系统的摄影创作练习。

本课程的学分为4,总学时为64学时,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创意摄影》课程注重摄影的创意表现。

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会观察、发现、表达。

通过该课程,学生整合过去所学知识和摄影技能进行创作,学生重点在创意创造上,同时完善整个摄影创造过程。

以项目为导向,将知识融入项目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创意对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

通过这一门课,学生能独立完成具有创意的摄影项目。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1)了解创意摄影的概念;(2)了解创意摄影在摄影行业中的发展和作用;(3)了解创意对摄影职业生涯的影响;(4)了解创意摄影的创作流程;(5)了解商业创意摄影与艺术创意摄影的区别;(6)了解构成语言;(7)了解图像语言。

2.2.2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临摹,获得摄影创意草稿;(2)通过创意草稿,半临摹半创作私人创意摄影;(3)通过资料、教材案例,分析归纳私人创意摄影;(4)综合运用摄影技能,创作婚纱创意摄影;(5)通过资料、教材案例,分析归纳婚纱创意摄影;(6)通过课程,学生扩大了摄影技能范畴。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

摄影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影像技术专业《摄影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摄影基础》课程是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商业摄影方向)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数码设备的各项功能使用、光圈、快门、曝光、ISO、WB、构图等摄影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商业摄影行业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零的基础上,能运用数码相机的光圈、快门、曝光、景深、ISO、WB、焦距以及构图、用光、布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摄影助理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商业摄影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影楼或工作室摄影助理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国家初级摄影师职业资格的鉴定要求。

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1.教学目标通过摄影基础知识讲解和拍摄练习,学生能掌握数码摄影的各项基础知识及运用,让学生能顺利进入人像摄影基础阶段的教学2.教学要求1、能熟练掌握数码影像设备各项功能的合理使用,数码影像设备常见问题处理。

2、掌握数码摄影的光圈、快门、曝光、景深、ISO、WB、焦距、构图等基础知识,3.教学内容(1)数码摄影设备的功能和使用① 机身(品牌介绍、数码单反)介绍②镜头(变焦环、对焦环、焦距)③熟悉功能键(开关、主功能盘、副功能盘、菜单)(2)数码摄影基础知识① 曝光三角(光圈、快门、ISO)的学习及运用②WB的学习和运用③摄影基础构图(3)人像用光①光的属性(光质、光强、光向、光比、光的类型)②单灯布光(鳄鱼光、蝴蝶光、三角光、阴阳光)③多灯布光法(二)1.教学目标通过模拟工作室套系拍摄练习,掌握各种摄影用光技巧,培养学生在商业摄影工作中的交际与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一、课程的性质《摄影艺术与技术》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数字教育媒体重要的基础课。

学习和掌握摄影技术技巧和造型语言,拍摄出内容与形式较为完美的照片,并且对摄影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是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与能力之一。

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及影像素材获取与处理能力在电视摄像、网站建设、动漫作品制作、课件设计与制作等相关课程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专业的一门基础性、通识性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从宏观高度帮助学生把握影像文化,又注意让学生掌握摄影技能和造型语言,初步学会常见题材和不同门类摄影的拍摄要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影像阅读能力。

(二) 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普适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阐述摄影学科知识,立足摄影艺术的本体特性,探讨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和美学规范,摄影独特的观察、表现方法,注意摄影技术与人文艺术、视觉文化融合,着眼于影像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本课程主要分五大单元:第一单元是摄影概论部分,从摄影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让学生明确摄影的范畴和社会功能,从宏观高度对摄影有个总体的正确认识。

同时,在系统地开始本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大致了解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拍摄出一张好照片的技术要领,以此引领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第二单元是摄影技术部分,根据目前学生基本都是使用数码照相机的现状,本课程从数码相机的分类,数码照相机和镜头的构造、性能讲起,重点介绍了操作使用要领和摄影创作中常用的技术技法,以及使用Photoshop对所拍摄的作品进行基本的后期处理,旨在指导学生根据创作意图有意识地控制影像效果。

第三单元是摄影艺术造型语言部分,主要从摄影构图和用光两个方面介绍如何通过摄影语言表达思想和观念,提高摄影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四单元是分专题拍摄指导部分,根据大学生在日常创作实践中最经常涉及的题材,从基本技术要领到表现手法上作了较为全面的指导。

第五单元是摄影作品赏析部分,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影像阅读能力。

重难点:重点是掌握摄影技术技法和造型语言;难点是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影像阅读能力。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一、教材教材:徐希景主编,《大学摄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参考教材:杨恩璞、李建军主编,《照相机实用技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徐希景主编,《摄影照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康大荃主编《摄影构图新教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神龙摄影主编《数码单反摄影》,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8月。

二、学习参考书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1.徐希景.实用摄影学.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年8月;2.[美国]本·克莱门茨、大卫·罗森菲尔德著,姜雯、林少忠、林孝贤译.摄影构图学.北京:长城出版社,1983年3.美国纽约摄影学院原著,李之聪、李孝贤等译.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年4月4.[美]芭芭拉·伦敦、约翰·厄普、吉姆·斯通、肯尼思·科布勒、贝西·布瑞尔编著.杨晓光、黄文、任悦译.美国摄影教程(第八版).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6年1月;5.[英]约翰·海吉科著. 魏学礼、黄晓勇译.全新摄影手册.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5年1月;6.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编著.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M].王景堂、毛众役、江宁生等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2年3月.7.[美国]玛丽·沃纳·玛丽亚著,郝红尉、倪洋译.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10月;8.[英国]伊安•杰夫里著、晓征,筱果译.摄影简史.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12月;9.张宗寿等主编.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年8月;10.[英国]帕梅拉·罗伯茨著、胡齐放等译.百年彩色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年5月;11.[英国] 格里·巴杰著、朱攸若译. 摄影的精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一、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摄影基础课是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时少,时间紧,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知识,既要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并给学生一定的构图、用光常识的指导,本课程在教学中从整体上认识摄影的范畴和功能入手,并介绍了摄影术诞生和发展的历史,然后,分别从摄影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组织教材,使学生在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对摄影作品也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尽量做到基本理论讲解详尽、透彻,吸收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采用案例教学法配合大量图片来讲解,缩小了初学者与摄影之间的距离。

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注意技与艺的紧密结合,凸显文化的视角。

课程教学中运用大量经典作品和个人作品,还配合范例图片和对比性图片,以个人的创作与指导经验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习摄影技术技法的同时,品味艺术的美感。

同时,教学中还融汇了摄影史、当代影像艺术、摄影鉴赏等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影像阅读能力,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教材、多媒体辅学光盘和网络课程紧密配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支持体系。

本课程提供给学生多媒体辅学光盘,辅学光盘既以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中操作性较强的部分知识,又对课堂教学内容加以补充和拓展。

课件中提供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可以扩展学生视野,弥补课堂教学容量有限的局限。

此外,还依托主讲教师在2009年所立项的福建省精品课程《摄影艺术与技术》,推出了支持本课程教学的课程网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支持体系。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课后结合辅学光盘和课程网站复习,并拓展阅读推荐参考书。

二、教学时数分配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验 合计 第一章 初步认识摄影2 2 4 第二章 数码相机的结构、性能与使用 4 4 8 第三章 摄影技术技法 4 4 8 第四章 光的特性及其造型作用 8 8 16 第五章 摄影构图6 6 12 第六章 数码图像后期处理基础 2 2 4 第七章 常见题材的拍摄 4 4 8 第八章摄影作品赏析2 2 4 总计:323264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实验32学时,课堂教学包含对学生拍摄习作的评点。

三、课程内容纲要第一章 初步认识摄影【目的要求】 一、 正确认识摄影二、 从技术角度理解摄影的概念三、 从社会纪实和记录历史的角度理解摄影的价值 四、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理解摄影的价值 五、 了解摄影艺术创作观念的发展脉络 六、 正确认识摄影的社会功能七、 学会分析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 八、 掌握拍摄出一张好照片的诀窍 【教学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摄影 一、作为技术的摄影二、作为个体观看和记录工具的摄影 三、作为现代视觉传播媒介的摄影 四、作为艺术创作方式的摄影 第二节 好照片的基本标准项 目章 节一、主题鲜明二、主体突出三、画面简洁四、形象生动五、情感真挚第三节拍摄好照片的基本要领一、持稳照相机二、选好自动对焦区域三、正确测光,准确曝光四、正确使用闪光灯五、走近拍摄对象六、让主体偏离画面中央七、使用简洁的背景八、善于捕捉瞬间神情九、观察和选择光线十、多拍几张照片第二章数码相机的结构、性能与使用【目的要求】一、了解数码相机的基本分类二、熟悉数码相机的基本构造及主要性能指标三、了解不同焦距镜头的成像特性四、拍摄照片前能够对相机做正确设置五、理解JPEG、RAW和TIFF三种文件格式的特点六、了解色温的含义并正确调整白平衡七、正确设置自动对焦模式和自动对焦区域模式八、知道自动对焦失灵的几种情况及解决方法九、掌握不同拍摄模式的适用情况【教学内容】第一节数码相机的基本分类一、消费型数码相机二、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三、微单相机四、数码后背第二节数码相机的组成与构造一、数码相机的的基本构造二、取景器三、液晶显示屏四、图像传感器五、光圈与快门第三节数码相机镜头的性能一、镜头的光学性能二、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三、变焦镜头及其选择四、镜头焦距延长及相当35mm照相机镜头焦距五、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六、防抖镜头第四节数码相机的操作使用一、数字相机的基本操作二、数字相机的高级操作第三章摄影技术技法【目的要求】一、理解照相机测光系统的测光原理二、掌握正确的测光方法三、正确进行曝光补偿四、掌握照相机的几种测光模式的适用情况和使用要领五、能够利用直方图和高光显示模式正确控制曝光六、能够根据拍摄需要正确选择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七、能够根据拍摄意图控制景深八、了解不同的快门速度对动体的动感表现的影响九、掌握追随拍摄和多次曝光技法十、掌握反射闪光、反射闪光、慢速同步闪光等闪光灯使用技巧【教学内容】第一节测光原理与曝光控制一、相机测光表的原理与使用二、影响曝光的主要因素三、数码相机的曝光控制第二节景深的控制一、什么是景深二、影响景深的因素三、景深预测第三节照相机功能的拓展使用一、快门速度与动感表现二、多次曝光三、变焦摄影第四节闪光灯的使用技巧一、闪光摄影的基本常识二、闪光灯的使用技巧第四章光的特性及其造型作用【目的要求】一、掌握强弱、软硬、正侧、冷暖不同的光线对被摄体造型的影响二、了解不同性质光线对画面气氛的渲染作用三、掌握太阳直射光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光线的造型特点四、学会雾、雨、雪等天气下风光的拍摄要领五、掌握夜景摄影的拍摄时机和拍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光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一、表现被摄体的形态二、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三、表现被摄体的影调四、表现被摄体的质感第二节摄影用光的基本要素一、光度对摄影创作的影响二、不同光质的运用三、不同光位的运用四、不同光型的运用五、不同光色的运用六、光比第三节自然光的运用一、太阳直射光的变化规律和造型特点二、散射光第五章摄影构图【目的要求】一、了解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的特点二、能够提炼与处理好构成画面的线条、形状、质感、色彩等视觉要素三、正确处理好摄影画面中主体、陪体和环境四、了解不同的拍摄点对被摄体的造型效果的影响五、掌握摄影构图中常用的造型法则【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摄影构图一、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二、决定性瞬间与随意性瞬间第二节摄影构图的视觉语言一、线条二、形状三、质感四、色彩第三节摄影画面的布局一、拍摄主体的确立二、陪体的处理三、环境四、空白第四节拍摄点的选择一、拍摄距离的选择二、拍摄方向的选择三、拍摄高度的选择第五节摄影构图的造型法则一、对比二、节奏三、对称和均衡四、多样统一第六章数码图像后期处理基础【目的要求】一、理解矢量图和点阵图的区别二、理解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区别三、认识Photoshop的使用界面和工具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