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论文题目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作者文超

指导教师郑健华(副教授)

指导教师教研室田径教研室

学生所属系体育系

攻读专业体育教育

学号060104166

目录

1前言 (1)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

2.1研究对象 (1)

2.2研究方法 (1)

3结果与分析 (1)

3.1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1)

3.2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 (3)

3.3 短跑速度训练的基本原则 (7)

4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作者:文超指导老师:郑健华

摘要:速度是身体素质之一,是田径运动的灵魂,速度训练一直是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中心问题,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是速度训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阐述了短跑速度的分类以及影响速度的因素,并对速度训练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还有总结。对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速度训练,方法,基本原则

1前言

速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速度项目,速度是短跑的灵魂,运动强度大。短跑运动员在运动中都想尽力发挥人体的最大速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并且尽全力地保持最大速度持续的时间,以取得比赛的胜利。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分析:田径运动中人体运动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在内部机体方面,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着重表现在神经应答活动方面,而后者则着重表现在神经控制与肌肉活动的运动学方面。性质特征的不同导致了训练手段,方法的不同,本文试结合几年的学校业余训练和陕西田径队专业训练的亲身体验,力图通过速度素质的分类,对速度训练的训练方法的研究,谈谈自己对速度训练的看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

2.2研究方法

通过图书馆藏书和互联网查阅文献资料并收集整理。观察法,调查法。

3结果与分析

3.1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为什么这样分类:一是可以明确论文的内容,二为以后的体育工作做铺垫。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遵循运动生理学、逻辑学的基本原则,

以田径运动速度表现运动学的基本特性为依据,将短跑速度做以下分类:

3.1.1反应速度

3.1.1.1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n 01。反应速度分为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简单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机体感觉(声、光、触觉)产生动作反应的时间快慢(信号刺激一应答动作)。复杂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机体感受(声、光、触觉)产生反应,并经中枢分析选择判别产生动作反应的时间快慢(信号刺激——判断——应答动作)。田径运动中主要存在的是简单反应速度。

3.1.1.2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①感受器(声、光、触觉等)的敏感程度。感受器越敏感,越能缩短对各种信号刺激的感受时间。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注意力集中程度与指向,以及感受器疲劳程度的制约。②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中枢对刺激信号的传导和反应时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巩固程度密切相关。③效应器(肌纤维)的兴奋性。这与肌肉的紧张程度有密切关系。另外,肌肉的疲劳程度对反应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3.1.2动作速度

3.1.2.1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的能力。分为单个动作速度和整体动作速度。单个动作速度是指人的肢体的单个动作快慢,整体动作速度是指两个和两个以上肢体(配合、协同)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局部整体动作快慢。如蹬、摆动作等。动作速度的快慢是由神经一肌肉系统和能源ATP储备情况决定的。可以理解为单个动作速度和多个动作的组合性速度表现。

3.1.2.2 影响动作速度的因素包括①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主要是指运动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之间快速的转换能力以及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②肌纤维的类型和肌肉用力的协调性。从肌肉的结构来看,不同的人体内,快、慢肌纤维占的百分比是不同的,这种百分比受遗传影响,后天不可能相互转化,只能通过中间型肌纤维的作用进行功能上的代偿。另外,良好的肌肉弹性以及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调交替能力也是实现快速运动、准确完成动作技术的重要保证。③肌肉中能量物质的储备、分解以及再合成的速度,速度与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的含量有关,与神经冲动传入肌肉时三

磷酸腺苷的分解速度有关。其次,速度又取决于肌肉收缩的间歇中三磷酸腺苷再合成的速度。另外,人体的快速运动的能力越强,其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越高,同时肌肉中糖酵解的活动能力也越强。

3.1.3位移速度

3.1.3.1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移动的能力。分为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加速度指运动员能尽快地摆脱静止状态发挥最高速度。近年来,世界上一些优秀短跑选手加速度段落有明显缩短的趋势,这对于尽早进入途中跑,提高专项成绩都是很重要的。绝对速度是指运动员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绝对速度是评价加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前提,是影响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保持速度的能力。实践证明,100米比赛中,前60米领先并不一定最先跑到终点,因此,速度耐力也是影响专项成绩的因素之一。

3.1.3.2影响位移速度的因素提高位移速度,就可以相对提高运动成绩,这是我要说影响位移速度的原因: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专项前翼。专项前翼是指位移速度通过动作技术结构学和动作能量学的变化来实现提高专项最高速度和达到最高速度的能力。它包括人体位移速度表现中的怎么达到(加速能力)和达到最大(最高速度水平)等方面的问题。②专项后翼。专项后翼是指通过动作能量学的变化来实现维护动作技术结构和保持专项最高事速度水平。它包括人体最大位移速度保持多久等方面的问题。专项前翼是专项后翼的训练基础,专项后翼对专项前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决定着专项速度能力和水平。⑧身体素质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的匹配能力。一定的身体素质水平应该表现出一定的专项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决定着专项水平的高低,专项技术水平制约着身体能力的表现。所以后面我会论述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提高运动成绩3.2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

3.2.1 提高反应速度的方法田径运动中主要存在的是简单反应。简单反映除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对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信号特征、时间特征的感受与辨别能力,遗传因素等的制约。如果要把简单反应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针对上述原因(除遗传因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与手段。简单反应速度练习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3.2.1.1完整性练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完整的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尽可能快地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的信号做出应答反应,以提高反应能力。例如,

反复完成蹲踞式起跑;根据特定信号改变动作方向:对已知对手的运动作出不同的反应动作;对快速运动目标作出迅速反应等。这种对信号反应的完整练习,在运动员初级水平阶段作用比较明显。

3.2.1.2 分解性练习由于简单动作反应是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及其组合来完成的,因此采用分解练习能充分利用动作速度向简单反应速度转移效果。分解练习是相对完整练习而言,就是分解反应的应答动作,使之处于较容易或更为简单的条件,通过提高分解动作的速度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

下面是含光路中学实习时高一2班的一节广播体操课的情况,用的方法就是分解性练习:

总人数38人

3.2.1.3变化性练习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让运动员在变化的情况下完成练习。改变练习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改变对刺激信号的接收形式,如由视觉接收的刺激信号改变成听觉触觉的形式。第二,改变回答反应的动作形式。利用变换练习,既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各感受器的功能和缩短直接反应的时间,又能提高练习积极性避免兴奋不必要的扩散,提高训练的效果。另外,还包括动作形式在难易程度上的变化使人体对技术的记忆加深达到提高对技术的掌握。

3.2.2提高动作速度的方法

动作速度寓于具体的动作之中口3。在田径运动动作速度的练习中,专项要求不同,动作速度练习的任务和内容也有区别,因此,动作速度和动作技术的完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3.2.2.1 提高技术掌握和运用的熟练性

动作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动作技术。因为动作幅度大小、工作距离长短、工作时间多少以及动作的方向、角度与部位等都于动作速度大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次,在技术练习中,人体协调性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完成动作时,人体各肌肉群之间,肌肉活动与内脏活动之间,各

内脏活动之间就会表现出同时或前后配合协作一致的现象,这将有利于在发展动作速度时

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体内部的阻力,从而提高动作速度。

3.2.2.2利用助力

指在动作速度练习中,利用外界自然条件的助力和人为因素的助力来发展动作速度。外界自然条件的助力是指利用风的方向,如短跑运动员顺风跑和下坡跑等。人工因素的助力可分为机械助力和人为助力,机械助力是由专门机械代设备的牵引形成的,人为助力是教练员或他人直接或间接施加给运动员顺运动方向的力,帮助运动员提高动作速率或完成某一技术环节的动作速度。不论是哪一种助力形式,运用时都应循序渐进。同时,以提高动作速率为主的练习,助力应逐渐加大;以提高单个动作为主的练习,助力应逐渐减少。

3.2.2.3利用后效作用练习

这是利用动作加速和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来提高动作速度。利用下坡跑和牵引跑等练习方法可获得加速的后效作用,这是由于在第一次动作完成后,神经中枢剩余的兴奋在随后动作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运动指令,从而可以大大缩短动作进行的时间,提高动作速度。但是,这种后效作用的产生取决于强度负荷的安排顺序、大小变化以及重复次数和不同强度的练习交换次数与比例。

3.2.2.4加大难度综习加大难度练习主要是通过缩小练习完成的空间与时间界限,用特定的要求来促使动作速度的发展。在运动中动作速度表现的平均水平和快速动作的完成,在相当程度上受专项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场地等影响,因此,在动作速度的练习中,限制练习的时间、空间条件,使运动员以最大速度完成动作,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2.3提高位移速度的方法

就短跑而言,可以把笼统的位移速度细分为位移速度的增加阶段(速度由0-最高)、位移速度的维持阶段(最高速度保持的时间概念)、位移速度的减慢阶段(最高一某一概念值0。位移速度的快慢不仅和动作技术水平有关,而且和力量、柔韧、速度耐力以及协调性的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换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把位移速度看成是动作速度、速度耐力与意志力的组合。

3.2.3.1专项速度能力的提高从田径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位移速度的提高有赖于专项速度能力的提高,提高位移速度能力应结合专项,发展专项前翼、专项后翼和专项技术水平。此外,速度能力在不同韵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应有其一定的顺序性。即在速度能力训练的开始阶段,应重点发展其专项前翼,在达到和具有一定速度能力的情况下,应及时发展专项后翼,同时注意技术水平的协同发展。

3.2.3.2提高力量素质水平

在田径运动短跑项目中,力量的发展水平与技术因素是影响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重要因素。增加肌肉的速度力量和提高爆发力水平能有效的提高跑动中动作环节的动作速度和动作幅度,改进肌肉收缩的形式,从而提高速度水平,同时还能提高肌肉、.韧带的坚韧性,防止在速度训练中受伤。

下面是西安体育学院07级田径专修短跑项目力量素质提高对100米成绩的提高情况

3人表一

3.2.3.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高训练负荷的适应性:运动的量要有合理性,把握好度,对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重要性。

田径运动位移速度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它对人体的整体能力有着极强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对运动负荷在强度和量上的安排加以重视。这是提高运动员快速位移能力的主导因素。

3.2.3.4发挥速度的能力及抗干扰能力

速度训练的心理活动过程应是一种心理定向能力,体现在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上。注意力集中程度的作用表现在人体对快速随意运动的感觉与控制,这对发展人体快速能力十分重要。此外,运动员是否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心与意志以及果断的性格,能否保持适度的兴奋和稳定的情绪等心理素

质,都是影响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都是要靠后天的训练来弥补的。

3.2.3.5 强化整体技术,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跑的效率:在位移速度的训练中,肌肉在极限强度负荷下完成最快的收缩功能容易疲劳,恢复较慢。所以在练习中要重视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也就是提高肌肉主动恢复疲劳能力。大量的材料表明,放松能力对速度运动项目的影响越来越大。田径运动中,跑的效率取决于跑的协调性。换言之:没有把身体动作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的跑称之为动作不协调跑。在训练中往往强调的是“增加”即增加消耗量,而忽视了“降低”或“节约”能量。我们在训练中,提高协调性的主要方法应是指导运动员不要有意识地去用力,尽量使动作放松。方法有:按摩,温水澡等。

通过上面的阐述,下面是西安含光路中学实习时带班进行的1个月短跑途中跑训练数据

总人数38人表二

3.3 短跑速度训练的基本原则

3.3.1 短跑训练距离的适中原则在速度训练中,距离的选择是重要的,应根据训练的目的,对象的水平进行选择。培养加速能力,所选用距离起码要同加速阶段的距离相等;在培养绝对速度的训练中,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来定距离:①人体的无氧非乳酸供能一般为8秒-10秒;②100米运动员发挥最高速度的时间是在5秒-6秒之间;③所训练的运动员在以上两个时间内大体能跑多少距离,所以在进行绝对速度训练时,采用的距离一般为40-80米。为了培养100米后程冲刺能力,也可以在速度训练课上加几次110-120米的冲刺跑心。

3.3.2训练手段多样化原则

根据人体神经系统工作过程的特点,如果在训练中过多采用某一手段训

练,必然会导致神经系统工作能力的降低,从而影响训练课的质量,所以在速度课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课型。可以采取跑跳结合,长短结合,强弱结合以及改变条件刺激等手段进行训练。

课例一:

(1).从四种跑的专门练习过渡到加速跑:各150米。

(2).站立式起跑:30米+60米+100米。

(3).跨步跑:4X50米。

(4).行进间计时跑:3x30米,2x40米,2x60米。

课例二:

(1).蹲踞式起跑计时:20米+40米+60米。

(2).放松大步跑:3x60米。

(3).追逐跑(三人一组前后各差2-3米):4x60米。

(4).慢跑150米。

(5).下弯道进入直道冲刺跑:2x50米

2.3.3短跑过程中节奏感协调原则

良好的动作节奏,良好的动作协调感是短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运动员的脚下按某一有规律性的节奏感跑动时,会使他产生一种韵律感,而这种韵律感既能使他在整个跑的过程中发挥速度,又能使他相对地节省体力,提高兴奋性,达到技术的放松与合理。这类练习如果安排在运动员兴奋性一般的时候进行,则可以起到提高、调动兴奋性的作用。

4结论

总上所述,短跑的速度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影响和制约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着各种机制,提高速度训练的方法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性,短跑训练要注意适中原则、多样化原则和节奏感协调原则。

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只有我们经过长期训练和比赛,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摸索出适合运动员训练的方法,才能达到提高成绩的效。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吴向明.对田径运动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

[3]李诚志,等.短跑攻关技术诊断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1985, (3).

[4]金宏宝,中学生短跑速度训练的特点和基本原则[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1).

[5]肖健章.对短跑速度训练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 (2).

[6]关宙红,中学短跑教学优化模式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1999, (.4).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8]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9]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0]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致谢

感谢郑建华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并给予批评和纠正。郑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感谢田径教研室每一位老师在这四年中对我的关心和培育,使我能够更好的走向社会。在此我也表示深深的感谢。我相信,以后会做的更好。

100M训练方法

100M训练方法 100M训练方法:(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 (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4 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5 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6 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首先,比赛前《从今天到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倒数三天至比赛的几天,开始多吃高糖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 --40分钟可以饮200ML 葡萄糖水浓度40%。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发热时才脱外衣,跑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以防伤风感冒。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和脚,最好穿短跑用的钉鞋. 1 前言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2 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想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必须全面地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进行有目的的、有比例地全面身体训练,采取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不仅能弥补专项训练的某些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心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及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全面身体训练必须要紧密结合短跑专项的需要,尤其是要进行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教练员一切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采用,必须符合与接近短跑技术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否则,将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 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2021年200米跑训练方法

200米跑训练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短跑是有很多技巧的,首先起跑的姿势要正确,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你的速度,紧接着就是加速度,这要求平时的训练要到位,摆腿很关键,最后就是冲刺了,它要求你的上身要尽量靠前.等等.如果有个好点的教练亲手教会更好的! 一、短跑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短跑(100米、200米)是一种周期性的速度、速度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体能类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以自己力所能量的能力、用最短的时间来跑完全程;短跑在田径比赛的所有项目当中是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是属于极限制度运动。 二、提高短跑成绩的几个重要因素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

的优势。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专项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础。几乎所有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教员要把一次性力量练习(爆发力)和多次性力量练习(专项力量能力)有机地结合好。以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这种方法对爆发力的发展比较好。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专项力量能力的发展。因为一般的力量训练,重量次数不会超过10次。而根据项目的特点(短跑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具体到训练的方法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有:橡筋摆腿、负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一般都认为速度训练是核心。但我认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所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论文题目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作者文超 指导教师郑健华(副教授) 指导教师教研室田径教研室 学生所属系体育系 攻读专业体育教育 学号060104166

目录 1前言 (1)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 2.1研究对象 (1) 2.2研究方法 (1) 3结果与分析 (1) 3.1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1) 3.2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 (3) 3.3 短跑速度训练的基本原则 (7) 4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作者:文超指导老师:郑健华 摘要:速度是身体素质之一,是田径运动的灵魂,速度训练一直是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中心问题,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是速度训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阐述了短跑速度的分类以及影响速度的因素,并对速度训练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还有总结。对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速度训练,方法,基本原则 1前言 速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速度项目,速度是短跑的灵魂,运动强度大。短跑运动员在运动中都想尽力发挥人体的最大速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并且尽全力地保持最大速度持续的时间,以取得比赛的胜利。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分析:田径运动中人体运动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在内部机体方面,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着重表现在神经应答活动方面,而后者则着重表现在神经控制与肌肉活动的运动学方面。性质特征的不同导致了训练手段,方法的不同,本文试结合几年的学校业余训练和陕西田径队专业训练的亲身体验,力图通过速度素质的分类,对速度训练的训练方法的研究,谈谈自己对速度训练的看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 2.2研究方法 通过图书馆藏书和互联网查阅文献资料并收集整理。观察法,调查法。 3结果与分析 3.1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为什么这样分类:一是可以明确论文的内容,二为以后的体育工作做铺垫。

100米训练方法及技巧

100米训练方法及技巧 短跑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为了便于分析,可把它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四部分。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一、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 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训练手段:[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 二、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 三、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幅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训练方法: (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 (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 (3)下坡跑练习。 (4)顺风跑练习。 (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 (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 (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8)反复跑30—60米,4—5次X2—3组。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各种球类运动;(1)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2)双手向前上抛出

短跑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短跑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文峰学校陈肖泽 一、短跑训练方法的分类及其用途 短跑训练方法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归纳成许多种类,各类训练方法又具有不同的作用。现将各种训练方法从几个方面分类,并概括说明其用途。 (一)技术训练方法分类 各种训练方法,对掌握短跑技术都有不同的功能,按其功能可分为: 1、辅助和诱导练习。在短跑训练中,教练员传授某一短跑动作时运动员理解不深或错误,导致练习时走样而影响教学效果,教练员在训练的初期(特别是少年儿童阶段),根据短跑技术动作的难点和关键部分采用一些启发性诱导、分解练习。例如利用橡皮带进行蹬摆练习、仰卧车轮跑等。 2、专门性训练。短跑专门性训练是指为了加强技术质量、运动频率、步长而采用的与技术动作本身相同的分解练习。例如高抬腿跑、后蹬跑、小步跑、车轮跑等。 3、单个技术练习。短跑单个技术是指短跑教学训练中进行蹬摆动作的规格化、准确化练习,可以凭借想象、琢磨、理解蹬摆单个技术的深刻含义。它是掌握短跑技术动作的主要方法。 4、综合练习。短跑综合练习是指在基本掌握短跑技术后,结合其他快速运动或类似短跑技术动作的运动,对提高短跑技术动作有很大好处的训练方法。虽然是综合练习,但仍以技术为主,作用在于进一步巩固提高短跑技术,增强实际运用的能力。例如足球比赛快速跑、上坡跑、下坡跑、加助力跑等。 (二)按短跑技术训练阶段分类 1、分解练习。短跑分解练习是指把短跑分解成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冲刺各阶段技术逐个训练,最后完整训练并掌握各阶段正确技术。 2、完整练习。是指进行短跑60米、100米、200米、400米的完整性练习,让运动员体会各阶段的不同技术及其全程把握,教练员观察,课后讲解。 (三)按训练的目的分类 1、速度的训练。就是让运动员快速运动的各种方法,它可以包括: (1)反应速度。是指让人体对信号做出反应的快慢程度。反应速度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使运动员遗传潜在的反应速度表现出来和稳定下来。例如在跑动中突然变换各种信号,即使运动员反应得到篮球后须用手投篮,得到足球后须拔脚射门等。

提高短跑速度的练习方法有哪些

提高短跑速度的练习方法有哪些 短跑不同于其他跑步,其他跑步注重的是养生和耐力,而短跑其实更接近无氧运动,需要短时间的爆发力,掌握好练习方法,能让你的短跑更有速度。下面是分享的短跑提高速度的练习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训练手段: [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训练方法: ⑴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 ⑵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 ⑶下坡跑练习。 ⑷顺风跑练习。 短跑的注意事项1.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在赛跑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这点非常重要,充分的热身能使身体各关节、肌肉都兴奋起来,更容易接受之后的100米跑步。时间不要太长,30分钟左右就行。赛前1分钟可以压压腿、做几个收腹跳,是自己兴奋起来。 100米跑分为起跑——途中跑——冲刺3个部分。首先起跑时反应一定要快,占得

速度训练方法

素质训练方法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 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短跑运动是一项要求力量水平较高的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例如,起跑、起跑后的积极加速跑瞬间需要强大的爆发力和起动力。这种能力来自肌肉用力的协调性、收缩速度以及肌肉的最大力量。有关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积极加速阶段,下肢伸肌的蹬伸力达到460~800公斤。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最快收缩速度、力量耐力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必须处理好伸肌与屈肌的协调关系以及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与组数、组间休息时间的关系。 (一)器械和杠铃练习 1 全身爆发力的练习 挺举(70%~80%,4~6组×5~7次);抓举(60%~80%,4~6组×5~7次);高翻(70%~90%,4~6组×6~8次);连续快挺(50%~70%,4~6组×8~10次)等。 2 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提踵(70%~80%,4~6组×6~8次);深蹲(80%~95%,4~6组×3~5次);半蹲跳(60%~70%,4~6组×8~10次);拖重物跑(40%,4~6组×15~20次);垫上俯卧屈小腿(*性带4组×30~50次/单腿);垫上仰卧屈大腿(*性带4组×30~50次/单腿) 等。 3 发展躯干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仰卧起(40%,2~4组×5~10次);负重俯卧挺身(40%~50%,3~4组×10~15次);负重体前屈、体侧屈、体转(30%~40%,4~6组×10~15次)等。 4 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 持哑铃摆臂(3~4组×50~100次);俯卧撑(3~4组×30~50次);拉力器练习(3~4组×8~10次);杠铃卧推(4组×10~15次);杠铃平推(4组×10~15次)等。 (二)跳跃练习 跳跃练习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肌肉力量、力量耐力、人体抗阻力能力,而且其动作的用力特点、肌肉的工作方式、动作结构与短跑的技术非常相似,所以跳跃练习还能直接 影响跑的步频和步幅结构。 短跑运动员的跳跃练习主要分为“短跳”和“长跳”两类,“短跳”以发展肌肉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为主,“长跳”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为主。 1 “短跳”练习方法 立定1~3~5~10级跳;立定三级跳;立定单足跳3~5~10级跳;跳跃栏架5~7~10栏;多级跳深练习;30米单足跳(计时、计步);3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 2 “长跳”练习方法 50~100~150~20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50~100~150~200米后蹬跑(计时、计步);40~50~60米单足跳;50~100~150~200米(单足跳+跨步跳)。 3 其他形式的跳跃练习

100米短跑技巧

100米短跑技巧 首先跑的过程中的技巧:前三十米发全力身体重心放低,这是起始阶段,30米左右要达到最高速度(注意步幅、换气、频率、摆臂协调);接下来40米为途中跑,保持你的力量,速度保持最高;等跑到七十米左右的时候不用发力(不要误解为减速,因为在当时的速度你不发力速度也不会降下来太多。)因为每个运动员到后半程都会这样,所以需要调整,调整20米,放个10米做最后冲刺。前脚掌着地,后脚跟始终不落地,调整的时候可以不考虑这个。 这两个礼拜当中,你最好能有规律的最一些耐力练习。长跑至你过“极点”,然后高速跑200米,慢跑300米,再高速跑200米,慢跑300米......如此循环四五圈,就可以了。最后慢跑一圈,作为调整。结束。 比赛前一个小时,喝适量的能量饮料,接着做热身活动,慢跑数圈过“极点”,做原地跳高,原地摆臂,左右压腿,可以吼两嗓子,跑的时候也可以。热身不可太早或太晚,我提供的只是我的经验,还得看你自己的身体。热身做好,那就有状态了。 跑的过程中,你的脸部要放轻松,用不着那里吃力。我没有遇见这种情况,所以帮不了你。跑200米的时候,体力实在跟不上去的话,脑子一定要清醒,及时摆臂,你的臂摆得越大,你的步幅越大,前提是你摆臂和步幅协调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的大摆臂。 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取得好成绩!加油! 第一:身体角度要低第一:身体要挺直 第二:脚跟提起时要低第二:要提起脚跟 第三:胫骨角度要低第三:前脚要抓地 第四:脚退回地面第四:减少脚接触地面时间 第五:接触地面时间要长(加速技巧) (起跑技巧) 在听到裁判哨响心里默数一二就开跑(估计一两秒吧,算作有技巧的偷跑前提是裁判会以枪声为开始命令) 起跑时要保证后腿弯曲身体重心稍微压在后腿上保证起跑第一步的后着力 在冲刺过程中身体前倾20到30度目视前方(切记昂头蛮冲) 平时多加练习掌握技巧跑个13秒以内的成绩没问题 我用我的方法告诉你,首先,提前1星期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和睡眠,然后开始做蛙跳,其实你跑楼梯也一样,然后再去做起跑训练,这个很重要的,因为起跑会影响你的好坏,每天坚持1-2小时热身,锻炼爆发力,100米手摆动幅度大点,200米的时候弯道要注意技巧,弯道技巧可以帮你争取到2-4秒的时间,这不夸张,你内侧手幅度摆小一点,外侧大一点,向里面倾,对了,赛前记得喝红牛加维生素C,提前半个小时喝,然后听多一点劲曲,增加兴奋度,其实不会很难,最主要是你有没信心!我纯手打的,希望能帮到你哈,祝你拿个好成绩!听正常的,我面部表情也会变,这是紧张的行为而已,没什么的,爆发力而已,跑的时候别喊别叫,不然会泄气,你多放松应该就OK了,比赛而已,没必要拼命!我的原则是这样的,不知道你呢? 短跑,步频快慢,步伐大小,以及身体的放松,这些都比较重要,短时间内你只有练习摆臂,正确的摆臂对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摆臂可以带动步伐。正确的摆臂姿势是左右不能超过身体的中心线,高度不能超过衣服的第二颗扣子,前后臂夹角接进九十度,摆臂幅度要大,要自然。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去练习步频和步伐,希望我说的对你有用。 1,惯性跑 在80~100米的距离内,从起跑后加速跑20米~30米,然后肌肉停止主动用力,被动地随便“惯性”跑进15~20米,再加速跑25~30米,然后再随“惯性”跑进15~20米,随“惯性”跑时要求肌肉放松,体会放松跑动作。 2,波浪跑 在田径场两边的直道上各设一起点,要求运动员加速跑30米后做20~30米的放松惯性跑,然后慢跑至第二个直道的相应位置,再做同样距离的快跑、惯性跑或慢跑。慢跑的时间要求在30~40秒之间,一般以3~5次为一组。一堂课可以练习2~3组。此方法不仅能培养运动员的放松能力和速度感觉,而且对提高速度耐力也有良好的效果。 3,往返跑 运动员加速跑60~80米,然后惯性跑20~30米,往返为一次,5~6次为一组,一次课2~4组。每次往返跑之间间隔30秒左右,组间休息为5~10分钟,此练习能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觉。在达到较高的速度后即进入放松惯性跑。要求运动员注意技术协调放松。 4,放松大步跑 跑60~100米距离,用舒展协调的动作,适宜的快频率进行放松大步跑练习,一次练习可采用8~15个段落,每次大步跑之间可用60~90秒的走或慢跑来间歇。 5,助力性练习 利用牵引跑、顺风跑、下坡跑等练习,让运动员在跑进中渐渐体会肌肉放松感觉。100米跑中合理运用放松技术,有利于延长加速成距离,提高休能利用率,掌握好100米跑中的放松技巧!

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训练方法 一、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 身体素质的练习,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必要条件。怎样的身体素质能符合一个短跑运动员的条件呢?必须要拥有良好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要求。在带训练队时,所采用的一些训练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以下几种方法,希望能给各位教师一定的帮助。(一)发展的速度、耐力、力量的练习方法 1、发展的速度练习方法:速度是指等于位移和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在短跑中速度是决定短跑运动员的成绩主要因素。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每位教师训练的关键。 对专项速度最先提出是国外的奥佐林(1971),他认为可以将速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速度;另一种是专项速度。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意识到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而力量是间接相关因素。发展力量素质,最终是为了提高专项速度。 在短跑运动中,专项速度的快慢是短跑的核心,专项力量是专项速度的基础,专项技术则是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的桥梁。 下肢综合素质的训练 1>触胸跳。两脚开立,与肩同宽。然后加之手臂向上摆动带动身体向上跳。跳起后收腿收腹,重复练习。(爆发力和腰腹部力量的练习) 2>蛙跳。但是不是深蹲蛙跳,而是半蹲蛙跳。注意要连续跳,中间不停留。跳的距离你自己把握,不要急于求成。一般20——30米左右。(这个是增强大腿耐力和基本力量) 3>跳台阶或楼梯。刚开始你会觉得很恐惧,但只要跳上去一回后你会发现其实不难。跳的时候最好戴个护腿,小心刮伤小腿。(这个可以增强大腿爆发力和小腿的弹速) 4>课余休息时间可以利用垫脚尖这个简单的动作来增强踝关节的韧性和力量 5>负重高抬腿和高抬腿。找个杠铃或者其他负重的东西,快速的高抬腿,增加大腿综合能力。至于高抬腿就不用多说。 6>后蹬跑——找墙面或者双杠,双手扶住,身体与地面成45--60度角,快速交换抬腿,注意支撑腿一定要直,抬动腿尽量往上走。 7>负重跑。我以前在学校是拉了个车轮跑的。很痛苦,但非常有效果。 8>变速跑。一般要跑600米或800米。直道全速,弯道慢跑或走都行。 2、发展耐力的练习方法:良好的耐力素质,能使运动员的技术得以充分发挥。在训练中发现,耐力素质差的运动员在跑的后程阶段,速度逐渐下降,节奏迟缓,频率减弱,动作变形。因此,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耐力可以分为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一般耐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越野跑,要求跑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距离;速度耐力是为了能在一段时间里保持最快速度,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主要应用“以短为主,长短结合”的反复跑,进行练习;而力量耐力是为了提高短跑运动员快速跑完全程的支撑,练习力量耐力的方法有可采用负重连续跳、较长距离的跨步跳、单足跳,高抬腿跑等练习方法。 3、发展力量的练习:良好的力量是推动人体向前奔跑的主要动力,所以发展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在短跑训练中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培养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当中,应采用上肢和全身负重力量练习和下肢负重力量练习。如利用小哑铃进行摆臂练习、提拉杠铃、抓举杠铃、卧推杠铃、负重弓箭步走、负重弓箭跳、和负重半蹲等,要求每星期练习一次和在练习力量时要结合动力性练习,如快速跑、快速摆臂练习等。 专项力量必须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只有通过专项技术,才能发挥专项力量的作用,才能使力量转化为专项速度。专项速度与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它是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直接因素。 (二)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柔韧性,反应能力的一些练习方法

浅论短跑训练的几种方法

第9卷 第4期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9 No.4 2007年10月 Journal of Z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Oct. 2007 浅论短跑训练的几种方法 蔡跃卿 (云霄实验小学,福建云霄 363300) 摘要:短跑训练,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运动员跑速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对那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改变的因素,所要采取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负荷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短跑;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 8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1417(2007)04-0109-02 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而速度又是田径运动的基础。短跑教材的位置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份量,并在各年级都有,可见短跑的重要性。短跑训练,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运动员跑速的过程。实践证明:要达到最快跑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长期的训练过程(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开始进行专项训练到取得最佳成绩大约8年)。而跑速就是人的运动系统(如肌肉、韧带、骨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单纯的速度因素是不存在的。速度的表现是由人的力量、灵敏性、耐力、技术、心理等综合组成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显然,只有不断提高与跑速有关的(间接或直接)身体素质、技术和心理等,短跑速度才能不断地得到发展,直到最高水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教训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各阶段的训练内容、方法。应科学分析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这些因素哪些是稳定的,经过实际训练难以改变。哪些因素通过训练改变小,哪些因素改变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存在互补或者是矛盾。对那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改变的因素,所要采取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负荷进行科学地研究和探索。 短跑训练主要应解决以下问题: 一、技术 对于初学者短跑技术的教学应选择在直道上以途中跑为重点,在途中跑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序时,再进行起跑和加速跑、终点跑等环节的教学。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1、应介绍短跑的完整技术,使学生对短跑技术、速度的概念有所了解。应讲解短跑的发展概况,短跑项目的特点和短跑基本技术,进行技术示范,观看技术图片、电影。 2、学习途中跑技术(也是技术重点):⑴讲解途中跑技术,做示范。⑵原地摆臂练习。⑶在直道以中等速度做匀速跑。站立式,中速起动,中匀速跑;站立式,中速起动,中快速跑;站立式,快速起动,中快速跑。 3、教法要领:⑴体会放松跑技术,要求正确摆臂。⑵注意脚掌着地技术,要求发挥踝关节的弹性作用,体会正确缓冲技术。⑶起跑后自然加大步长,不要追求步长。⑷摆腿时注意膝关节放松折叠、大小腿以摆动腿的快速前摆带动同侧骨盆前送。⑸用途中跑的专门练习来强化各个技术环节,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能力,有助于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⑹随着跑速均匀增加,逐步加快摆腿的速度、蹬地的速度提高蹬摆技术的结合。 二、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距离的确定、练习量的掌握、以及身体恢复时间的控制。短跑运动员从静止开始加速到个人最快速度一般需要5-6秒(少年儿童要短于这个时间)。因而,速度训练的最佳距离应选择在30—80米之间(少年选择在20—60米之间)。由于速度训练对大脑运动中枢要求较高,必须在运动中枢高度兴奋状态下进行速度练习,其效果最好。必须严格控制练习量与恢复时间。速度训练分以下几个内容、手段: 1、发展反应速度、动作速度。手段:听口令、信号、节奏、各种反应性游戏。 2、发展加速跑的主要手段:20—80米加速跑、下坡跑、不同距离游戏接力跑、追逐跑等。 收稿日期:2007-05-18 作者简介:蔡跃卿(1971-),女,漳州云霄县人,小学高级教师,大专.

短跑的速度训练

短跑运动员速度的有效训练 速度是短跑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高校业余训练存在时间无法保证、训练条件差等特点,如何提高短跑速度,笔者根据多年教学、训练实践经验及有关资料,从几方面总结分述如下:一、提高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 短跑起跑时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快的学生能使短跑比赛的成绩提高0.1~0.2 秒,甚至更快。仅对反应速度而言,反应速度快的学生能使比赛成绩提高0.05~0.1秒。提高学员的反应速度,应着重提高他的听觉能力。可采用突然发出信号的方法,如听枪声、击掌声、哨声等。让学生做快速起动、移动、手触及高物、立定跳、半蹲向上跳及各种快速反应性游戏活动等。还可以听信号做原地快速摆臂和高抬腿跑(5~10秒)等有助于提高反应速度的练习。进行反应速度训练,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注意听信号,使反应动作及早做出应答。据研究证明,运动员中枢神经和肌肉处于紧张待发状态时的反应速度是比处于放松状态反应速度快60%左右。 提高起动速度除上述练习以外,还应采用各种快速起跑、起动练习。如站立式起跑、蹲踞式起跑、半蹲式起跑等。练习可采用听信号起动,并用计时比赛的方式进行。同时,注意增强腿部力量的各种练习,并改进起跑技术。 二、提高起跑后的加速度和最高速度 提高起跑后的加速度,获得向前的最大冲力,尽快发挥速度,尽早转入任凭这中跑,这对全程跑起着重要作用。提高起跑和加速跑的能力可以采用站立式起跑、半蹲式起跑、蹲踞式起跑等各种起跑练习和上下坡跑等各种加速跑练习。跑的距离可采用30~50米。训练中要求逐步加快速度,最后达到最高速度。100米跑达到最高速度的距离男子为40~60米,女子为30~50米。因此,加速能力的训练距离应选30~60米,或者更长一些。训练中,教练员必须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跑进技术,增加专门性练习。 最高速度也称绝对速度。提高速度是取得短跑成绩至关重要的因素。提高速度有许多练习方法。 (一)行进间跑,如30米、40米、50米、60和80米。 (二)蹲踞式起跑50~60米。 (三)下坡跑50~60米。 (四)顺风跑60~100米。 (五)改进技术可采用标志物跑30~50米。 (六)波浪跑:(30米慢+30米快)×2~3×3组 (七)变速跑:(100米快+100米慢)3×2~3组等等。这些练习一般采用极限强度计时进行练习。要求,加速跑到最高速度并保持最高速度再跑一些距离为宜;重复次数应以能保持用最高速度跑完为原则。 三、增大步幅、提高步频 步幅和步频是决定跑速的重要因素。保持步幅提高频率,则能提高速度。提高步频可采用原地快速踏脚跑、高抬腿跑和支撑高抬腿跑、快速小步跑、快频式的“短格”跑等,而下坡跑、顺风跑以及快频率的牵引力跑练习也是提高步频的有效途径。练习持续时间不易过长,持续时间应能保持最高频率练习为宜。

训练短跑的方法_100_200_400[1]

★★★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项目是属于极限强度工作项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认为极限强度工作属于由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短跑技术要求人的躯干稍前倾,但不能低头弯腰。两臂应弯曲在体侧做前后摆动。由此可见,短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我在平时的训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爆发力练习 爆发力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1、跳深; 2、纵跳; 3、负重纵跳; 4、负重蹲跳起; 5、负重深蹲; 6、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二、柔韧的练习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体前屈练习; 2、把杆拉腿; 3、纵、横臂叉;

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 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 6、快速的蹲立练习。 三、动作速度的训练 这个环节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辅助练习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其中比赛法是进行速度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速度练习时间短,经常使用比赛法,能使运动员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速度。和比赛法作用一样,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涨的情绪,同时,由于游戏过程中能引起各种动作变化,还可以防止因经常安排表现最大速度的练习而引起的“速度障碍”的形式。 星期一: 跳深;15组*10次 星期二: 负重弓箭步交换跳10组*30次 星期三: 30米冲刺-60米冲刺-80米冲刺,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下坡路跑提高成绩效果显著 星期五: 柔韧的练习、踢腿10组*30次,负重纵跳10组*15次 星期六: 负重深蹲15组*10次;30米冲刺-60米冲刺-100米冲刺全程6组 星期日:积极性的休息:比如打球等 每次训练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不可少!!!

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速度

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速度 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速度 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速度作者/ 王敏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和速度最快的阶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速度力量、速度耐力和跑的技术,因此提高运动员短跑途中跑的能力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速度力量即短跑所需的专项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速度力量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的最重要基础,是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由于运动中力量的发挥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保持学生的高涨情绪,使之具备顽强的意志和充分的信心。(1)上肢力量训练方法。双手持哑铃摆臂练习,注意节奏要有慢到快;脚在高处的俯卧撑;卧推、抓举、挺举等。(2)腰腹力量训练方法。1分钟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负重转体等。(3)下肢力量训练方法。肩负杠铃最大负荷重量的30%——50%做半蹲跳、弓箭步步走8——10次;负重做快速的小步跑,落地时小腿和脚做积极的后扒动作,并保持高重心;负重(杠铃或沙袋)的原地双脚跳起,脚跟不落地、落地后立即反弹跳起;200米后蹬跑;150米——200米

换腿弹性跳等。注意:力量训练时,由于要经常进行抗阻力和有杠铃帮助的负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进行力量训练之前应将准备活动充分做开,以免肌肉拉伤或被杠铃砸伤。二、速度耐是指有机体长时间地工作抗疲劳的能力,是将最快速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学论文.fwsir.)速度耐力同时也是对力量、速度、柔软性等各方面素质的最高要求,与取得短跑优异成绩关系密不可分。发展速度耐力的方法主要有:(1) 80米——120米的.重复跑。(2)300米——500米,强度80%以上的反复跑。(3)100米快跑+100米慢跑的变速跑。要求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以心律降到120次/分为准。三、短跑途中跑的技术练习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短跑的成绩,所以要求动作必须自然、放松、大步、快速、向前。(1)两脚前后开立,做前后摆臂练习。要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臂,前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减小,后摆时肘关节角度逐渐加大,摆动协调有力。(2) 30米——60米小步跑,提高动作频率。(3)中等速度的反复跑60米——80米。要求:跑速中等,动作放松、协调,在步幅逐渐加大过程中体会摆动腿前摆着地动作要领。(4)后蹬跑60米——80米。要求:在体会正确的摆臂和摆动腿的动作要领时,做出摆动腿带髋前送的动作。(5)高抬腿跑变加速跑。大腿折叠高抬,向前摆动,加长每一步的水平移动距离,与跑的衔接

100米短跑怎样才能跑得快,100米短跑最全提速技巧

100 米短跑怎样才能跑得快,100 米短跑最全提速技巧 篇一:100 米短跑训练方法 (1) 100 米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练习分为起跑,提速跑,途中跑,冲刺是个重要阶段。在练习的时候首先要练习腿 部力量,意在增加自己的爆发能力。联系方法:如果有专业器械就用专业的器械,如果没有专 业的器械, 那就要用蛙跳蹦楼梯 (具我的训练经验, 这个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 双手背在后面, 双膝夹紧,蛙跳,20 个为一组,每天早晚各练习 10 组!然后就是仰卧起做,意在加强你的腰部 力量,这样可以增加你起跑和提速跑的能力,30 个一组,每天练习 5 组。变速跑,意在练习 你途中跑的能力,练习方法:弯道缓慢起跑,进入直道以后马上提速到百米竞赛速度,然后道 弯道再慢慢的减速,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增加你的爆发力,对你的途中跑很有帮助,冲刺就 是将自己的身体前倾就可以了。在短跑过程中,摆臂是最重要的,每天用 5KG 哑铃只做摆臂 练习,50 个一组,每天练习 10 组。反正我上学当运动员的时候教练就是这么训练的,我也是 百米的。所以只能给你做个分享了,还有好多细节想不住了!对了,每天训练以后一定要记得 做放松,否则肌肉的酸痛对你来说是很难熬过去的。 第一 高抬腿原地跑膝盖抬高于大腿 第二 小步跑 第三 摆臂 臂摆的越快 速度就越快(不要不相信 你试试看就知道了) 跑的时候不要抬头 就像一头牛一样向前钻 臂的弯度要大于 90 度 不要左右去摆臂一定要前后摆 前摆纣过胸前 后摆手过背后 不要全靠速度 如果你腿够长 用步幅也不错 腿短的 只有用步频了 100 米短跑训练方法?如果你要变快的话, 1.)先锻炼步伐的频率。 方法:坐在一个可以让脚板动到地尚且能让你的脚呈现接近 90 度的地方。将两只脚合起 来,将右脚稍微提高用脚尖踩地上(不必太大力),左脚也重复同样的动作。做这个动作时, 踏地的速度要快。维持 1 分钟然后休息 40 秒左右,再做。一天只要做 10 次左右! 2.)锻炼腿的力量 方法:找一个斜坡,要接近 45 度左右的!距离 50 米左右。从最低处冲到最高处,在慢 跑下去。重复大概 5-6 次就可以了! 3.)锻炼爆发力 方法:在跑道上的 20 米处和 30 米处放练习时用的圆锥体做记号。在起跑线上做好起跑 1 / 9

田径跑的训练方法

田径跑的训练方法 (一)小步跑 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肩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2.髋、膝、踝关节放松,迈步时膝向前摆出,髋稍有转动。 3.当摆腿的膝向前摆动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扒地式着地,着地时膝关节伸直,足跟提起,踝关节有弹性。 主要作用: 1.体会足前掌着地。 2.体会踝关节放松和交替用力。 3.体会肩臂放松及摆臂技术。 4.体会髋、膝、踝放松及摆腿技术。 5.发展速率。 教法要点; 1.做小步跑时,要求前后摆臂,幅度从小到大、节奏从慢到快。 2.摆腿时膝向前,摆到半高抬腿的程度。 3.练习原地摆臂技术可与小步跑结合起来。“小步跑大摆臂”,不仅发展全身协调能力,并可发展速率。 二、高抬腿跑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2.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大小腿尽量折叠,脚跟接近臀部。

3.在抬腿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主要作用:1.发展高抬大腿的能力。2.发展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3.发展腰髋肌群的力量和腿部力量。 4.提高踝关节的力量及缓冲技巧。 5.低支撑的高抬腿跑、发展髋、踝关节的柔韧性及力量,是踝踞式起跑的辅助练习。 教法要点: 1.先学会小步跑,逐渐加大摆腿幅度,然后过渡到高抬腿跑。 2.先学会高抬腿跑、逐渐加大向前摆动幅度及跑速,转化为“前进式高抬腿跑”。由于加大了向前的摆幅和速度,躯干适度扭转使髋向前,增大步长,增大两大腿的夹角,着地腿的膝关节可稍有弯屈接近于平跑技术。 三、后蹬跑 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 2.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出,由干躯干扭转,同侧髋带动大腿充分前送。 3.在摆腿的同时,另一腿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踝关节缓冲,迅速转入后蹬。 4.后蹬时摆腿送髋动作在先,膝踝蹬伸在后,腾空阶段重心向前性好,腾空时要放松,两腿交替频率要快。 主要作用: 1.体会积极着地技术与后蹬、摆腿、送髋技术。

短跑训练方法

短跑训练方法 前言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1]。 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 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 2.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冲刺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上肢肌群的力量。 2.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 3.适合于短跑力量训练方法 3.1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 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 传统的短跑技术注重后蹬,强调跑时加大后蹬力量,强调蹬伸的程度、方向和速度,使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自然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训练方法,偏重以杠铃为主的大负荷力量练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伸膝力量,提高下肢的蹬伸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无疑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如果过分强调蹬伸动作,势必破坏用力的连贯性,易使身体重心在垂直面上的波动加大,降低整体运动效果,影响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 现在运动训练研究表明摆动式着地技术为主的途中跑的后蹬动作,应是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后蹬不存在着地过程的第二次发力,后蹬的发力应是前摆着地用力的延续。因为途中跑的着地时间极短,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的着地时间仅0.08秒,后蹬不到0.04秒,后蹬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以髋为轴的大腿后摆的力量和速度。研究证明,肌肉要求发挥出最大力量,至少需要0.8秒,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支撑时间内发挥出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