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红旗渠精神与发展大局——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____字红旗渠精神是指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集体主义风尚。
红旗渠精神强调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鼓励人们互助互爱、共同进步。
今年,我有幸到红旗渠考察学习,深深体会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力量。
以下是我对红旗渠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红旗渠精神鼓舞人心。
红旗渠的修建历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实现了从干旱荒漠地区到土地肥沃的转变。
在考察过程中,我深深被红旗渠精神所感动。
每一座坝堵、每一条渠道,都是无数农民劳动者的坚持和努力的结晶。
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不惧危险,只为了造福自己和他们的后代。
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全体劳动者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其次,红旗渠精神教会了我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红旗渠的修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红旗渠的建设者们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他们时刻铭记着自己的初心和目标,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只为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永不放弃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这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次,红旗渠精神启示我要勇于担当和贡献。
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奇迹,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为了集体的利益,主动承担起了艰难的任务和沉重的责任。
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和成功,更是为了农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这份担当和贡献,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红旗渠精神激励我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水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为了保存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今天,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而红旗渠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2024年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有幸参观了红旗渠,亲眼目睹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建设者们的奋斗和拼搏,深深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在这里,我深入思考,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红旗渠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而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
红旗渠精神,是红旗渠建设者们在面对重重困难和艰巨任务时所展现的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首先,红旗渠精神体现在坚定的信念上。
红旗渠建设者们在遇到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困难时,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坚定地相信红旗渠能够建设成功,为农民们带来丰收和幸福。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才赋予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其次,红旗渠精神体现在团结协作上。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艰巨而又迫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者们积极主动地相互帮助、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
正是因为有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才使得红旗渠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
再次,红旗渠精神体现在艰苦奋斗上。
红旗渠的建设工作十分辛苦,需要日夜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施工。
建设者们时刻面对严峻的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但他们没有退缩,毫不怨言,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直到完成工程。
正是因为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使得红旗渠工程得以成功。
最后,红旗渠精神体现在勤俭节约上。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十分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克服了种种难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他们深知,节约是一种美德,是经济工作中必须坚守的原则。
正是因为有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才使得红旗渠工程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红旗渠精神是宝贵的财富,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红旗渠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坚定的信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打破困难的藩篱;只有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创造辉煌的成就;只有具备勤俭节约的精神,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四篇)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一通过学习红旗渠将神使我体会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
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改革开放的40多年,让我们沐浴春风,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幸福生活。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部分党员,尤其是部分党的领导干部,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不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了,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了,甚至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现象。
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现象,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甚至会遭受挫折。
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目前进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
每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都应当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就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干事创业,就能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
当前,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更需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四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四篇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实地参观学习。
当身临其境,一步一步的走近红旗渠,了解红旗渠,感知红旗渠后,真正感受到红旗渠设计者们的创新、建设者们的艰辛和领导者们的合心时,我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强大的震撼。
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当年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缺衣少粮十分艰苦。
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以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震撼太行、感召岁月。
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功伟绩。
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为我区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2一项工程历时近十年,当地干部、群众全都在一线,用着简陋的设施,克服着艰苦的条件,就拼着一股蛮劲、韧劲、狠劲,硬是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建成了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各乡镇,总长度达1500公里。
这和愚公移山一样,坚韧不拔、自立根生、艰苦奋斗、敢于向穷山恶水开战,化不可能为可能;但又和愚公移山不一样,愚公是“一人移山,子孙代代无穷尽也”,而红旗渠建设共发动民工30余万人,团结协作、众志成城,集众人之力,化腐朽为神奇,红旗渠中的水流如今依然奔流不息。
红旗渠精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篇)

红旗渠精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篇)红旗渠精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篇一」红旗渠精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加红旗渠精神学习培训的学员,我深感荣幸能够有机会感受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遇。
在此,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红旗渠位于中国陕西省的延安市,是一条由中国革命先驱毛泽东亲自指示建设的世界级水利工程。
红旗渠修建之初,正值中国抗战时期,毛泽东将其作为一个具体而又象征性的项目,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以此来彰显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
红旗渠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象征,他成为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团结、社会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的象征。
在学习培训中,我们首先通过参观红旗渠的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了这座工程的艰苦修建过程和丰硕成果。
站在红旗渠边缘,面对山势险峻、河道狭窄、原材料匮乏的情景,我感受到了当时工人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坚强决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他们用一颗颗凝聚着汗水和智慧的心,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使我加深了对红旗渠的敬仰之情,更使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动力。
在学习培训课堂上,我们通过课程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形式,更加全面地认识了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弘扬了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创新求变的精神价值观。
它教会了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同时,红旗渠精神也告诉我们要不断创新,勇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前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学习培训过程中组织的团队活动对我影响更加深远。
在团队活动中,我与其他学员一起组建团队,共同完成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合作与协调,我们解决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我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贡献,只有充分发掘和利用,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更好的效果。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合集五篇)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x月4日,雨后天晴,艳阳高照,我们项目部组织参观了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活动让我们贴身感受到了林县人民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公元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的514年中,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绝收达三十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1960年经林县县委研究决定:截断漳河,劈开太行,引漳入林,这是解决水资料的根本措施。
而当时正值国家最困难时期,县委县政府便动员全县10万民众硬是靠一纤一锤,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多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在"红旗渠"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
我们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汉双膝跪地,双手向天,似向苍天求救,老汉身后,放着一副空空的水桶和一根被压弯的扁担,导游介绍说:这就是发生在"桑耳庄"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位杨老汉,刚刚取了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在大年三十一大早,杨老汉就挑着水桶到十里以外去挑水,井边挑水的人,队伍排得如长龙。
好不容易,杨老汉打上水赶回家中,儿媳心疼公公,急忙去接,一不小心,两桶水打翻在地。
儿媳望着洒在地上的水,泪流满面。
她知道,没有了水,这个年就过不成了。
公爹安慰她说:明天咱去邻家借水过年。
可是,到哪去借呢?这比油还贵的水,谁愿意借?这些挑水回来的山民,为了保住桶里的水在半路上不被人抢,常常故意抓一把沙土撒到水里,使水变浑,回家等澄清后再吃。
2023红旗渠精神主题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2023红旗渠精神主题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2023红旗渠精神主题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篇一】周五,部里组织全体干部学习,观看了红旗渠电教片,通过影像深化的学习了红旗渠精神,被那种____人自力更生、艰辛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
林县人民十年奋战,愚公移山,一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了211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修建了总长近2000公里的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绝引漳河水入林县。
在60年代,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纯靠人力,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工程,林县人民在____领导下一锤一钎战太行,表达出的这种不畏困难、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气魄和精神,是值得我们铭刻和学习的。
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撼,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县党员干部的敬业、为民、务实的精神更令人折服。
敬业、为民、务实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带给当代党员干部的精神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强化敬业精神,用更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树立“权为民所用、请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
要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韧劲、旺盛的工作热情,保质保量的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2023红旗渠精神主题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篇二】坚决的信念是支撑我们不断前进的理念,无论多么困难,走一走____老路,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体会,走进红旗渠,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昭示____先辈的不易。
红旗渠原来是一块旱地,因为地处太行山的腹地而导致了山多水少,为了将这一块儿开展起来,开山引水,修建水库,与天斗,将山河重新归位。
这就是一种大无畏精神吧,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在不伤害自然的条件下,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锤一锹,甚至是用自己的双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经过数年的剑客奋斗们终于引流成功,解决了这块干旱地区的用水难题。
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爬过井冈山,参观过西柏坡,听过南街村王宏斌书记的讲座,着实去过不少红色教育基地,每个地方都给予我不同的感受,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故事戳中我的泪点。
红旗渠,跟别处不同。
11月27日宣传司党支部全体到河南安阳红旗渠集体学习。
对红旗渠的了解,让我从“一条烟”(一种叫做红旗渠的香烟)变成了一座精神丰碑。
悬崖峭壁上的水长城。
远望红旗渠,就像一条长蛇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迹,一点都不为怪。
漫步在纪念馆,听红旗渠的儿女讲述先辈们的英雄故事,就像在经历一次精神洗礼。
6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极为困苦的时期,一位名叫杨贵的书记带领林州人展开了一场“千军万马战太行”的伟大行动。
虽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但引漳入林从设想到行动,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持,立下“大战八十天引来漳河水”的誓言。
我第一次掉了眼泪,没有强烈的吃水、用水的愿望,怎么能够凝聚这样的共识?红旗渠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延长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
但每家每户的付出,每一个刻在石块上的名字,都用自己的血汗兑现了承诺。
杨贵书记身先士卒战斗在工地上,直到八十多岁的母亲去世才答应离开工地回家奔丧;工程师吴祖太日夜绘制施工图纸,没来得及见到新婚妻子的最后一面,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有脸吃上红旗渠的水”有人家把十五岁的孩子送上工地,却再也没有等到孩子的归期;……一路泪水涟涟,直到那张万人欢庆红旗渠通水的照片浮现在眼前,感动的泪水化作发自内心的喜悦。
真希望自己也生在那时,可以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奉献和付出,可以在现场分享胜利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渠精神与发展大局——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体会
X月X日,我有幸参加市委党校第一分校处级干部进修班,去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
其间,我参观了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和青年洞以及相关纪念地。
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红旗渠是在特定发展大局下的产物,是建国以后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大局下,红旗渠精神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旱、涝、荒VS水利——中国发展的大局
X月X日,我们去参观红旗渠的分水闸和青年洞。
在青年洞走道的下方有一个小庙宇。
经向带班的周老师了解,这是个龙王庙。
灾荒频繁,这里几乎村村都建有龙王庙,老百姓祈盼龙王显灵带来风调雨顺,保障农业收成。
但是千百年来,林县的遭遇显示龙王并不给力。
如建国前十多年,大旱就遇到二十多次,多次发生“人相食”惨剧。
反而是建国以后,以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为首的十万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穿破旧的衣服,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成为当代“龙王”。
通过修建红旗渠,将林县变成了“风调雨顺”的新农村。
这使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的旱、涝交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王朝的兴替。
而不少兴修水利的“惠民”工程又刺激了王朝“中兴”。
古时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隋炀帝修建大运河,都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治水事件,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上千年发展而被载入史册。
红旗渠的修建不仅改变了林县“河山”,也体现
了建国后兴修水利的中国发展大局。
小局需要服从大局
在《红旗渠》话剧里,有一个省委调查组调查杨贵的场景。
主要核实两个问题,一是中央提出“百日休整”号召,林县并未落实,如青年洞施工并未停止;二是“私自”借用30万斤国库公粮,用于解决修建红旗渠民工的伙食。
这是两个公然“违背”中央大局的事件,被认为是“小局”搅了“大局”。
因为前者是中央为“纠正水利建设铺设的摊子过大”的大局,后者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局。
与这两个大局相比,修建一县发展所需的“红旗渠”,显然是“小局”。
小局要为大局让路!但是,在杨贵及县委班子眼里,有两个更大的大局,一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兴修水利,标本兼治”的解决贫困问题的“生产大局”,二是林县55万农民的“生存大局”。
在这两个大局下,“百日休整”不休和30万斤国库公粮的借用,显然又是小局。
因此,林县县委不是不执行中央的政策,而是执行了更大的大局。
建国之初,随着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及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行较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有了一定的条件基础。
林县的水利修好了,中央发展的大局就增加了完成的可能。
千百年来因旱涝灾害引发的自然灾害甚至社会动乱,其产生的机制也在最大程度上被消灭了。
实际上,红旗渠就是特定时代国家战略的微观体现。
因此,红旗渠的修建才会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多次肯定,才会得到河南省委和山西省委的鼎力支持。
发扬红旗渠精神,实现中国梦
红旗渠的修建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并孕育、形成、发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
红旗渠精神有生存的土壤,是林县数十万人次的劳力十年来艰辛磨练出来的生存意志;红旗渠精神有生存的前提,是林县50多万百姓艰苦创业呼应了当时中央“大干快上”政策大局。
离开这个前提,红旗渠精神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随着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的调整,红旗渠精神也在与时俱进。
在建国后的第一个30年,我们的大局是解决“贫困”。
红旗渠精神与时代要求相呼应,加快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生产,解决温饱问题。
在第二个30年,我们的大局是实现“富裕”,我们仍然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但是,需要在新的时代增添新的内涵,既要自力更生,也要借力出海。
在第三个30年,我们的大局是实现“中国梦”,红旗渠精神要与“航天精神”等进一步融合,形成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
新精神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