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总复习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一、中国古代政治史1.皇帝制度公元前221年。

秦兼并六国。

秦王嬴政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

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主立 ... 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2.中央官制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

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3.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4.选官制度(科举制)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 ... 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2018春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2018春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几乎整个封建 社会
作用
相同点
相对独立,权力、 中央下属行政 是 中书省的派 地位世袭 机构,地方官 出机构,对中 员由中央直接 书省负责 任免 西周初期巩固了 有效地加强了 中央集权 ,维 统治,加强了边 护了国家统一 远地区的开发 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都是为了巩 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起过积极作用
专题集训
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 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 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 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有很 多……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 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 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张岂之《中国历史· 隋唐辽宋金卷》
热点问题追踪
1. 解决三农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必须注意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2. 如何看待中考、高考制度的变革?既保持中、高考 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既坚持 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也要看到,教育资源在城乡间、 区域间的分配仍然不均衡,尤其需要看到在高等教育 进入“买方市场”后,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更加 激烈。
专题集训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 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 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 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主因是因为中国 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 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
知识链接
阶 段 完 善 加 强 强 化
时 期 隋唐 元朝 明清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一、知识结构二、要点整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古代政治(2)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和大一统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之后秦朝结束了这一局面,出现了秦汉的大一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过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出现隋唐的大一统。

③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第三个大分裂时期,之后元朝统一全国,出现了元明清的大一统。

2.古代经济(1)政府重视①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魏征、房谋杜断);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民族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

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④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以田地的开垦和户口的增加作为地方官考核政绩的标准,还派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

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编印《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⑤“康乾盛世”: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到鼎盛。

这段时期是清朝统治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2)农作物推广①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概要第一单元:古代史时期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特点。

1. 夏朝-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2. 商朝-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3. 西周- 建立时间-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4. 春秋战国时期- 时期特点- 重要的国家和统治者- 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5. 秦朝- 统一中国的重要事件-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和统治特点- 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6. 汉朝-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7. 三国时期- 三国的形成和分裂- 乱世英雄及其代表人物-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8. 晋朝和南北朝时期- 晋朝和南北朝的创建- 统治者和重要事件- 分裂局面的原因和影响第二单元:现代史时期本单元主要介绍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包括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要事件和发展特点。

1. 清朝末年- 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的原因- 经济、文化的困境- 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2. 辛亥革命- 革命的背景和起义的发生-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的成立3. 新民主主义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农民问题和工人问题- 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4. 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的原因和过程- 抗日战争的斗争形式- 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5. 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解放军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第三单元:世界历史本单元主要介绍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轨迹,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欧洲中世纪、美洲文明、近代工业革命等。

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文明的发展- 法老王和金字塔- 文明的衰落和原因2. 古希腊城邦- 希腊人的生活和思想- 雅典民主和斯巴达军国主义- 希腊文化的影响3. 罗马帝国- 帝国的兴起和疆域扩张- 帝国的衰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法和教4. 欧洲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教会的权力和宗教改革- 和黑死病5. 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 文明的成就和衰落- 西班牙的征服和殖民6. 近代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推动力量-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全球扩散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的复习提纲概要,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

一、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思想:以农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概况:1、战国时期的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商鞅变法)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西汉初期: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4、汉武帝时:把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下令治理黄河,发展农业生产。

5、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6、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①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②治理黄河;③推广棉花种植。

7、清朝:推行“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实行“闭国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衡量经济发展的一般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启示?衡量标准:生产力发展水平,如工具的改进与发明;耕地面积的增加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状况;人口增值的幅度;社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程度;封建社会后期还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活跃程度等。

启示: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靠科技、政策、和人民的辛勤劳动,这对我们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1)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木棒和天然火。

(2)山顶洞开始采用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使用骨器、木器、陶器。

(4)西周时,出现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5)春秋时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6)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

★(7)唐朝时,制成了曲辕犁,并创造了筒车。

2、兴修水利(1)原始社会:大禹治水。

(2)战国(秦国):李冰修筑都江堰。

(3)秦朝:灵渠。

(4)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

(5)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6)隋朝:开凿大运河。

(7)唐朝:唐玄宗时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8)元朝: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刘家港出发);治理黄河。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课件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本专题是中国古代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考考查的 重点。就内容组成而言,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主线是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在该主线下,自秦至明清统治者处理
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措施,是其主要内容;中 国古代经济史的主线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在该主线下,各
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是其主要内容。就命题 趋势而言,中国古代政治史中秦皇、汉武、元、明、清几个 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国家统一,常以综合性较强
②该制度也会激化阶级矛盾,导致暴政统治和政治腐
败,在明清时期阻碍社会的进步,这是它的消极作用。
4.科举制的发展阶段及评价
二、中国古代经济 1.古代农业的发展
【关联提醒】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其发展的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
工程的兴修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等;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广
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以宋元为临界点,到了明清
时期,由于闭关、海禁政策的推行,商业发展明显受限。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 了基础;唐朝中后期,受安史之乱的影响,经济重心开始南
移;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关联提醒】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先秦:走在世界前列;春秋战国:封建经济产生和发
隔绝,长期闭目塞听,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成为中国由
先进到落后的转折点。
重点区分秦、汉、元、明、清这五个朝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 施 讲:秦、汉、元、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考考查频 度较高,关于这几个朝代的核心措施或特点鲜明的措施要强 化对比记忆。
练:链接“排雷练版”Pຫໍສະໝຸດ 7T63.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产发展的速度,使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入 不敷出,导致北宋中期之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也是导致北宋政治腐败 以至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知识网络
古代统治者调整政策,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改进民生的 重大史实
1. 春秋:齐桓公改革和晋文公改革,发展生产。 2. 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修建都江堰。 3. 秦朝: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开凿灵渠。 4. 汉朝: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 轻徭薄赋、奖励耕作、发展农业生产。出现“文景之治”。 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治理黄河,兴修水 利。
5. 隋朝: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隋 炀帝开凿洛阳为中心,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6. 唐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重视农 业的政策,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7. 宋朝:引进、推广占城稻,商业打破坊市的限制,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纸币产生。
8. 元朝: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 田做牧场。治理黄河、开凿新运河。发展漕运,开辟海运。 推广棉花种植。发展棉纺织业。 9. 明朝:明朝引进原产外国的甘薯、玉米、花生、马 铃薯、向日葵等作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空前繁 荣。
宋代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科举取士成倍增加。一种观点 认为有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因素.请阐述理由。
(1)积极作用: ①重文官、轻武将,有效地加强了皇权,结束了五代以来武将 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 ②扩大取士名额,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政,对于改善政治、安 定社会起到有益作用。 ③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宋 词成为中国文学又一高峰. (2)消极作用: ①重文臣、轻武将,使宋朝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宋王朝在 对外战争中出现屡败的被动局面,被迫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 ②扩大取士名额,造成宋朝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到北 宋中期就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共21页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共21页
初三历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刻意练习·提能力
1.(2019·威海)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

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

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 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答出两条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材料二右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

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

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

举两个对外交往的事例。

材料三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元统治者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

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

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设置了什么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2.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自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

所以每郡又都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掌控大量的金融资源,经济生活国有化,社会信用在中央而不在民间。

材料三汉宣帝的时候,就曾经非常高兴地说,汉家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这已经不是孔子提倡的那种思想了。

但朝廷不管那个,只要强调为巩固统治,为政权服务就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这一行政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经济生活国有化”的三个相关史实。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推行“霸道”、思想上推行“王道”的?他的这一做法目的何在?
(4)综上所述,三则材料加强国家大一统的做法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1.(1)创立了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推行郡县制;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兴修灵渠;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等等。

(答对两条即可)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答对1条即可)
(3)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

(答对1个即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4)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司法和军政。

宣政院。

台湾府。

(5)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

2.(1)郡县制。

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新型国家体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汉朝: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五铢钱。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