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导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制造工程学科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当今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以下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制造工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制造过程控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基本的工程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现代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工程设计和制造。
3.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合作和交流。
4.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业技术发展。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等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机械系统动力学、机器人学、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数控技术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通过参与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项目,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实验教学开设适当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设备,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3.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一定规模的毕业设计项目,通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方向)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方向)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学制:全日制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中职学校毕业或高职学校毕业生;学位授予:学业期满,经考核合格,符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制造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及计算机控制技能,面向基层工矿企业的大学专科层次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1.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能力:了解机械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普通机床操作和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至少须获得一项相关岗位职业技能证书,如数控机床操作工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制图员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外语能力: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技术资料。
4.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计算机硬软件知识;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一种汉字输入法;熟练使用Word和Excel;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应用能力。
5.身心素质: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乐观向上,团结友爱,身心健康,能胜任本专业工作;并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与军事技能。
四、主要课程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及应用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本专业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车工技能,钳工技能,铣工技能,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技能,毕业综合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六、毕业条件政治、思想道德良好,身心健康,专业课程学习及格或以上,素质教育获6学分或以上,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成绩及格或以上,获一项或以上专业技能证书。
[附件1]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学时分配周学时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二三四五六161818181818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232322专业实习毕业综合实习与毕业设计实用英语[1][2]813613644大学语文464644高等数学464644计算机应用基础46432324体育232322邓小平理论348483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81441172744工程力学4726394电工基础4725418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 725418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7236364液压传动与控制5908195专业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61081086机械制造基础610890186机械设计基础610890186机床电气控制与PLC4726394数控机床及应用472724数控加工工艺4726394数控编程与操作47236364实践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22周√教学环节专业实习车工技能88周钳工技能44周数控车床技能44周数控铣床技能44周毕业综合实习44周毕业设计88周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法治、就业教育等6106106√√√√√√合计13023601335102523212324[附件2] 专业选修课开设计划课程名称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课学期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472 5418三第三学期或以上(以下同)CAM软件应用4725418三第三学期或以上(以下同)先进制造技术472三第三学期或以上(以下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472三第三学期或以上(以下同)[附件3] 核心专业课程简介1、机械制图本课程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含计算机绘图。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05.06级适用)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现代机械科学技术、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础技能和发展方向的、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作领域内的设计制作、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应用与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良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动化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设计、计算、制图、实验、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二、修业年限二年三、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主要专业实验机械原理实验、机械设计实验、电测实验、专业实验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总体安排(见表一)总学分:101.5学分1.课内教学学时/学分:1080/70.5 占总学分比例:69.5%其中: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224/17.0 占总学分比例:16.7%学科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440/27.5 占总学分比例:27.1%专业课学时/学分:352/22 占总学分比例:21.7%综合素质教育课学时/学分:64/4 占总学分比例:3.9%2.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学分:29/29.0 占总学分比例:28.6%3、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不少于2.0 占总学分比例:1.9%六、其他教学环节(见表二)七、说明两年的总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评定学士学位的依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铁列车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①具有良好旳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社会道德等人文素养。 ②具有技术伦理学知识,可以认识工程技术发展也许带来旳社会问题,并加以判断和自 我约束。 ③具有军事基础技能、良好旳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旳能力。 ④熟悉国家旳基本法律和法规,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在法律和制度旳框架下开展工作。 ⑤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旳精神。 5.具有良好旳沟通和交流能力。 ①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并获取信息旳措施。 ②至少纯熟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有效旳技术沟通和交流。 ③可以使用机械工程学、高铁列车工程专业术语,进行有效旳沟通和交流。 ④具有团体合作和协作能力,并在团体中发挥骨干作用;具有一定旳组织管理能力、较 强旳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强旳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旳人际环境。 ⑤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旳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⑥开拓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增进创新能力旳形成与发展。 四、课程类型、构造与体系 课程类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程、交叉与个 性发展课程和第二课堂,课程构造见表 1。
掌握与高铁列车运行、列车制动等技术有关旳试验设备旳构造原理与使用措施,具有一定 旳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
①掌握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旳试验措施与技能,熟悉常用试验仪器和设备旳工作原理 和使用措施,具有一定旳试验思维能力。
②理解多种车型旳列车牵引及制动装置旳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列车牵引及制动计算旳 基本措施,掌握车内振动与噪声信号检测措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铁列车工程)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规定
1-① 1-② 1-③ 1-④ 1-⑤ 1-⑥ 2-① 2-② 2-③ 2-④ 2-⑤ 2-⑥ 3-① 3-② 3-③ 3-④ 3-⑤ 4-① 4-② 4-③ 4-④ 4-⑤ 5-① 5-② 5-③ 5-④ 5-⑤ 5-⑥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计划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计划引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而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计划展开,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详细探讨,以期为教师在实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时提供参考。
教学主题: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的主题应紧密围绕当前工业发展的需求,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例如,可以以全球智能制造的趋势、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与实现、先进机械工具与技术的应用等为主题进行探究。
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安排:在教学计划中,应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首先,可以组织参观工业企业,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化生产线的运作,并与企业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经验。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如设计与制作简易机械模型、编写自动化控制程序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学术讲座、学生论坛等形式,邀请专业人士和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以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交流。
教材使用:在教学计划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应选择与时俱进、覆盖广泛的教材,以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发展趋势。
同时,教材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如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通过设计合理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计划,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接触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同时,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案例,培养其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综合素养。
机电专业教学计划

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适用:2011级3年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从事现代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与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业务范围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的制造技术与销售等工作。
也可在其他机电技术应用部门从事高级职业技术工作。
三、知识能力结构、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
2.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的实践技能和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3.掌握微机在生产、控制中的应用,具有使用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及图形处理的能力。
4.掌握机械、液压与气动、电气、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5.具有阅读和绘制机械工程图、液压与气动系统图、电气、电子线路图的能力。
6.具有典型机械的操作能力和编制一般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的能力。
7.掌握机床的原理及典型结构,具有机床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设计一般控制线路的能力。
8.掌握数控机床等典型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能编写一般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具有正确操作、调整、维护数控机床及机器人的能力。
9.掌握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四、主干学科1.机械工程2.电气与电子工程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核心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设备、数控编程及加工技术、数控故障诊断与维修。
六、专业方向及特色专业方向:1. 机械电子技术;2. 机电一体化。
以数控技术为主要特色。
七、教学进程计划与学分(学时)要求(一)学分(学时)要求所需修满的学分及课内总学时,详见表1。
(二)必修课教学指导性进程计划,见表2。
(三)限选课教学指导性进程计划,见表3。
(四)任选课教学指导性进程计划,见表4。
(五)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性进程计划,见表5。
(六)等级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见表6。
(七)指导性学期课程负荷,见表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Its Automation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机械设计创造、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产品创造领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创造、科技开辟、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材。
二、培养要求(一)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3、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应用能力;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5、具有一定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知识、较强的质量意识和从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要求: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创造基础、机电控制与自动化、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等基础知识;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较强的计量测试和质量检测能力;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机电一体化或者CAD/CAM 专业方向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三、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微机原理及其应用,工程材料,机械创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先进创造技术,现代设计方法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CAD/CAM 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类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机械工程设计和制造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一个全面且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培养目标1.基础知识: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等;2.专业知识: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核心知识,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加工技术、机械系统控制等;3.实践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实践技能,包括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规划、装配与调试等;4.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创新。
二、教学内容1.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等;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原理、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加工技术、机械系统控制等;3.实践课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践、机械工艺实践、机械装配与调试实践等;4.选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技术、CAD/CAM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等;2.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项目设计:通过开展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创新训练:通过创新项目和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室实践: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机械工艺实验、机械控制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2.工程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活动,如机械设计与制造竞赛、工程项目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实践评估:通过实验报告、项目设计报告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综合评估:通过学期论文、综合设计项目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机电产品常规制造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对机电产品进行结构设计和系统设计;掌握数控设备的结构原理、加工程序的编制、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技能复合型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
具备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检测能力;利用软件对机电产品进行设计能力;具备机电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计算机应用和与人沟通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
1 车间工艺员、零件质量检查员和设备管理员。
2 机电产品调研员和设计员。
3.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员、操作员。
4.设备安装、调试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岗位。
三、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1 学制:三年。
2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期内,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135 学分, 同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 4 学分,即可获得专业毕业证书。
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就(毕)业,也可根据有关规定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设置
1.机械制图:主要讲授画法几何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
维能力及绘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家有关制图标准以及公差配合基本知识。
2.电工学与电子学: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安全用电知识,讲授工业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电机特点及选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3.工程力学: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组合而成,主要讲授静力学、材料的力学性能、杆件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强度理论。
4.机械设计基础:由“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优化组合为“机械设计基础”。
重点突出机构原理、运动分析,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特点、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分析以及设计准则。
5.金属工艺学:主要讲授工程常用材料牌号、性能特点、在不同热处理后所表现的性能,各种毛坯的制作方法、零件的冷加工方法等
6.CAD/CAM 软件应用基础:主要介绍CAD/CAM 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软件的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与制造的一般技能。
7.PLC控制技术:主要讲授机床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典型数控机床强电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控制特点,PLC 在数控机床控制中的应用。
8.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熟练操
作一般的数控设备。
9.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要介绍机床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的机械及电气驱
动过程,机床的基本结构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10.液压与气动技术:主要讲授液压回路中的各种液压件的使用与选用及液压的工作原理,掌握简单的液压回路的设计方法,掌握气动的原理与方法。
11.数控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数字控制的原理及相关的接口控制技术,掌握数控的各个组成的功能,了解数字控制的过程,为专业科打好基础。
12.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相应的控制测试理论及方法,掌握各种信号的处理方法及测量方法,为数控设备的检测与维护打好理论基础。
13.机械制造工艺:主要介绍现代的数控制造方法及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数控加工的切削原理及相关工艺知识、机床概论、夹具知识。
14.公差配合:主要介绍国家标准中常用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概念定义、标注形式,配合公差的选用和公差带的绘制等知识,能对常用的零件进行合理的标注。
15.专业英语: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文章的写作能力和翻译的能力,掌握一定量的科技英语单词和常用句型,能教准确地阅读英文科技文献。
16.PRO/E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般零件的建模方法,可以较为熟练地使用该软件进行工作。
17.金属切削刀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金属切削的理论和刀具的组成部分和相关的刀具几何参数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来确定刀具的几何参数和简单的成型刀具的设计。
18.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19.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际上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设置
1.金工实训:金工实训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加工实习和钳工实习。
在实习的过程中
消化和理解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金属材料的理论,金属加工方法和公差知识进一
步认识,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技能和钳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实训中对
金属切削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加深对金属切削刀具的理解,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数控车床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控车床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
进一步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和控制的过程,了解数控机床的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加工过程中掌握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了解数控加工中的基本工艺知识,初步具备数控编程的能力、数控加工工艺制订的能力、数控车床的操作能力。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过机械设计使学生加强对机械设计的理论和计算有深刻
的了解,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和加深理论公式的理解,了解
机械的基本结构和校核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巩固机械制图和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机制工艺课程设计;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有深刻的了解,
同时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际的工艺设计,进一步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方法包括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工装夹
具定位原理、工装夹具设计、基准的确定、加工路线的拟订等知识,通过设计使学生初
步具备一定的工艺过程编制的能力。
5.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工厂的实际相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同过相关数据的收集的调研,确定自己的设计题目,并同过查阅技术文献对设计题目进行论证,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在实习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综合利用专科段所学的各门课程独立完
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在毕业设计中能够完成技术数据的收集、查阅参考文献,设计总体设计方案和具体的结构设计和理论计算,完成设计说明或毕业论文,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职业岗位知识、素质与能力分析
七、2007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进程表
2007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进程表(续表)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
九、各类课程学时分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