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书笔记及感悟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20篇)浮生六记读后感篇1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来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许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题记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
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
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
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书却能让人体会作者苦乐掺杂、至诚至爱的一生——沈复,他,已成经典。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背后,星星点点都是回忆,若不以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那一路的风光与坎坷。
在作者心中,为官作宰不足挂齿,与爱人琴瑟和鸣才真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沈复的妻子叫陈芸,女红习得娴熟,通晓文学诗词,那一身才情颇受他之喜爱。
每当看到“秋侵人影寿,霜染菊花肥”时,我总能体会到陈芸的蕙质兰心。
这样一位妙人对于沈复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以言述。
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之时,我便能感受到沈复的心是怎样的支离破碎。
等到她灵魂缥缈,怀恨辞世之时,我也忍不住呐喊,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一对恩爱夫妻只可来世再见!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为失去了芸的沈复会痛不欲生,追随妻子而去。
但他没有,痛苦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
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
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拈须吟哦“兽云吞落日,弓月弹六星”,与酒光对饮,喝到微醺,人生如此,岂不快哉!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
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1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15篇)《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浮生六记,为欢几何。
时光回溯,世事往复。
画面定格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姑苏城南一衣冠仕宦之家,沈复生于此。
一生浮荡不定,好游山水,工诗善画,有感于“事如春梦了无痕”,故而以笔墨将生平经历记录成书,名曰《浮生六记》,其中多以家常散事为主,伉俪之情、郊游之乐、山水之趣,透过朴素通透的言语,还原出几百年前,这位士族文人在或富或贫的日子里,那些精致清暖的生活光彩。
布衣饭菜可乐终身林语堂在《浮生六记》英文版的后记中写道“素好《浮生六记》,发愿译成英文,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之恬淡可爱生活。
”陈芸,字淑珍,勤劳聪慧,与沈复情投意合结为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深情绵长,共同研习书卷、游山揽胜,而后遭逢变故,仍能不落世俗,悉心经营布衣饭菜,把清贫的生活过得充满乐趣。
夫妇二人一生不慕名利,然而却把风雅志趣融入到了一桌一椅,一菜一粟之中。
例如在吃方面,芸爱往麻油中加入少许白糖拌腐乳吃,鲜美好下饭,拿卤瓜捣烂用来拌腐乳,起名“双鲜酱”,味道异样美好;在穿方面,自己织作衣帽领袜边角,衣服虽有破损,经过芸的巧手缝补之后,仍能保持整齐洁净,见客交友不失体面;在住方面,旧竹帘布条缝裹固定,隔断遮拦的同时装点房舍;而在游乐方面,巧心思更多,雇了馄饨胆子到柳树荫下烹茶赏花,温酒煮粥,太阳西坠方才尽兴而归。
生活的情趣,并非建立在充足的物质基础上。
不管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用心经营好漫长光阴里的一桌一椅、一菜一粟,荣华却不骄狂,安贫仍能乐道,以清淡闲雅的情致为血肉,丰盈起生活的骨架,就算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描绘出瑰丽的色彩。
清贫安乐恬适自甘因遭遇是非误会,夫妻二人被迫旅居外地,几度漂泊。
然而沈复与陈芸仍能做到互相扶持,以泰然处之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
清贫的日子里,用度花销要适宜俭省,却不能失了雅致的生活情调。
虽是廉价的瓜蔬鱼虾,但经过陈芸的烹调,这些惠而不费的食材,便有了意外的好味道;装吃食的器皿也要精致,六只白瓷深碟组成的梅花盒,形如墨梅,美观实用;诗会作画也不能少,聚会于家中、郊游于野外,从不敷衍度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集合1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集合15篇)《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春夜宴桃李园序》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的时光里,我们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历经世事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虚无鸡汤文的枯燥说教,已经激发不起我们内心的任何波澜;公主王子、达官贵人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经不起现实的风雨打磨;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在一个浮华时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给浮躁的心灵找一个温暖的空间?沈复在其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忘却严寒酷暑、忘却风霜雨露,保持内心平静,获得永生幸福。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流传二百余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进行泛泛说教,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将自己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富有亲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鉴性,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实现。
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会中下层,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过着如同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卖画维持生计,这种人很容易在我们身边找到影子,就如我们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人的家庭背景、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惊人财富,一生堪称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拥有任何功名和财富都换不来的爱情。
家境清贫时,甚至饥寒交迫,他们二人却志趣高雅,矢志不渝。
平淡生活中他们且吟诗、作画,自娱自乐,或郊游、烹肴,意趣盎然,让整个略显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来,焕发出熠熠的光彩。
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启示我们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们这些普通群体只要愿意去做也可以实现的,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容易引起广泛地共鸣。
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的序中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一个女人。
”的确,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性情可爱、温婉贤淑的女人,既有为情窦初开而藏粥的聪慧,也有为追逐热闹而女扮男妆出行的大胆;同时,还能赋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奇女子。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感想(精选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感想(精选5篇)《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感想【篇3】《春夜宴桃李园序》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的时光里,我们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历经世事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虚无鸡汤文的枯燥说教,已经激发不起我们内心的任何波澜;公主王子、达官贵人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经不起现实的风雨打磨;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在一个浮华时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给浮躁的心灵找一个温暖的空间?沈复在其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忘却严寒酷暑、忘却风霜雨露,保持内心平静,获得永生幸福。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流传二百余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进行泛泛说教,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将自己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富有亲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鉴性,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实现。
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会中下层,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过着如同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卖画维持生计,这种人很容易在我们身边找到影子,就如我们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人的家庭背景、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惊人财富,一生堪称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拥有任何功名和财富都换不来的爱情。
家境清贫时,甚至饥寒交迫,他们二人却志趣高雅,矢志不渝。
平淡生活中他们且吟诗、作画,自娱自乐,或郊游、烹肴,意趣盎然,让整个略显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来,焕发出熠熠的光彩。
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启示我们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们这些普通群体只要愿意去做也可以实现的,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容易引起广泛地共鸣。
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的序中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一个女人。
”的确,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性情可爱、温婉贤淑的女人,既有为情窦初开而藏粥的聪慧,也有为追逐热闹而女扮男妆出行的大胆;同时,还能赋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奇女子。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范文5篇

浮⽣六记读书笔记范⽂5篇 浮⽣六记这书的作者⾃⾝也表⽰那种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化最特⾊的知⾜常乐恬淡⾃适的天性。
浮⽣六记读后感1 初见这本书时,它被放在书店的书架上,⾸先,是它的素雅洁⽩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便是书封⾯上那⼏个淡淡的⽂字“浮⽣若梦,为欢⼏何”让我有想要阅读它的冲动。
《浮⽣六记》为清朝苏州⼈沈复所著,因同为苏州⼈,便对书中所写的园林有⼀种亲切之感。
沈复居于沧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园林⼀样古⾊古⾹的建筑。
书中有介绍园林的地⽅,我因幼时去参观过,能⼤致在脑海⾥勾画出园林的样⼦,便不觉得枯燥乏味。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沈复,⽽是他的妻⼦陈芸。
正如林语堂先⽣所⾔:“芸,我想,是中国⽂学中最可爱的⼥⼈。
”,芸娘的可爱之处在于,在⼀个⼥⼦⽆才便是德的时代,她⽣⽽颖慧,幼时“即能成诵”《琵琶⾏》,还⾃⼰学会吟诗作对,对于诗歌,有⾃⼰独特的见解。
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懂插花、叠盆景、焚⾹、画⾍草,还⾃⼰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
梅花盒很漂亮精致,是⼀种⾷盒,形如梅花,内置中五六只瓷碟,装上饭菜,如装于花瓣中。
芸娘还曾⼥扮男装,同沈复⼀起参加庙会。
因那时并不是⼀夫⼀妻制,芸娘还真⼼真意的帮沈复物⾊⼩妾,要既漂亮⼜有韵味才⾏,后遇到憨园,芸娘很喜欢憨园,但因种.种原因,沈复未能娶到憨园,这也让后来芸娘的病情更严重。
《浮⽣六记》中的闺房记乐是它的独特之处。
正如陈寅恪指出:“吾国⽂学,⾃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男⼥间关系,⽽于正式男⼥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
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之⽽已。
”⼀般⼈不会写闺事,夫妇⽣活,⽽沈复以直率平实的语⾔叙述闺中乐事,写出了夫妇之间真挚的爱情,琴瑟和鸣,伉俪情深。
后来,沈复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贫穷,⽣活艰难,芸娘仍为沈复想办法赚钱,去讨⼀份⼯作。
这夫妇之间的真情令⼈感动,不幸的是芸娘红颜薄命,沈复漂泊各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20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20篇)《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精选2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浮生六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篇1《浮生六记》或许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东西,特别是男人。
芸娘不易做来,来世的事,会不会有人提前拒绝?这也没什么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所谓情投意合,所谓举案齐眉,闺房里的旧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
”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第一可爱的女人,也难怪有人对我说“芸娘不好当”。
不好当,感染气息总是好的。
人的一生,会遇见多少不期的人和事。
比如某个人,起初对他的了解是空白的,如今,隔岸观火,只见得烟雾,近不得身。
探多了,还被染指“好奇”。
好奇有什么不好呢,又不是专为觅你隐私而去,不准,我也不会兴叹,懊恼、惆怅之后,不作罢又能如何?当时,遇见他,却是每日一点一点的收紧,又一点一点的诱惑,终成为其囊中之物。
若是锦囊也罢,就怕是一塑料袋,毫无透气性,窒息而亡。
亡也无畏惧,就是时间一长,不亡,大脑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经。
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华年,都积攒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那日的工作没有如期完成。
好似学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直面。
读书、听音乐可以让人安静。
前日下载的歌胡乱的,看来要重新来过。
其实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机,长时间的听音乐,听力已经严重不行了。
电脑播放上班时间是要顾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
读书却是随时都可以的,心又焦着事情,也没读几个字进去。
敲打键盘估计是最安全的,身边的同事已经习惯我敲打键盘都不来搅我,否则,会遭辣脾气。
《浮生六记》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浮生六记》的读后感篇1《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小说。
*写得坦率真实。
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
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
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
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
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
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
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
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
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
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
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
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
芸虽思想高超,却在处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
大家庭的弊害尽人皆知,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
沈家的家教礼仪很严肃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
初始,芸娘处处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松了,在公开场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顺眼,慢慢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
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范文(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范文(5篇)第一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这也是我这类感性女子所向往和需学习的精髓所在,无论是夫妻相处之道,还是为人处世之道,抑或是生活持家之道。
在何种环境下总能过好简单,质朴又不失情趣的有滋有味生活。
无论在人生情感上遭遇爱情、亲情、友情的何种误解和失意,我还是一样一如既往的向前看、向前走,一如既往的笑对人生,笑看爱情,还是那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写在这个特殊而又普通的日子,给自己,给你们。
第二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浮生六记》这本书搁置多年没再看,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一干二净了,前几天在头条上看了“舞马长枪”老师的分享后,勾起了一点儿记忆。
《浮生六记》人称“晚清小红楼梦”,讲的是发生在二百年前的一个爱情故事。
他们称赞沈复和芸娘的伉俪情深,也感叹芸娘的有趣,还称她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我看完后,却觉得有一点悲哀。
初始的沈复和芸娘真的很甜,从小相识,相知,相爱,花前月下,联诗对赋,生活平淡,却有诸多情趣。
芸娘即是才女,也算得上是贤妻,反观沈复也就是一个才子书生了吧年轻时靠着父亲生活,活得很是潇洒。
无法处理好家庭的关系,被赶出家门,生活潦倒,风雅却不少。
他有多爱自己的妻子,真的没多少。
做他的妻子,芸娘受了很多委屈,有的和他无关,有些却是他带来的。
芸娘为他纳妾,操持家务,跟他过穷苦日子,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女人的命运,也是芸娘甘之如饴的,我不能说什么。
可是一个男人,自己入不了仕途(虽然做过幕僚),也做不了生意,基本没有能力养家糊口。
有家小,还那么天真,就知道玩乐,要让女儿当童养媳,儿子也年幼死去,跟随他流浪的妻子也早逝,真的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
选择跟一个人一起生活,真的不能只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再多的情话,也填不平因为他而受到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及感悟
上学时曾学过浮生六记,只不过是它第二卷闲情记趣的一部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然后为了这物外之趣,我就真的去张目对日了,非但没有明察秋毫,反而被太阳狠狠的辣了眼睛,看什么都重影,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本上未必都是真的。
前段时间在图书角找书看,看到一本《浮生六记》,硬书壳上繁花绘影。
书名清新脱俗,顿时就有了兴趣,拿来一读。
结果读着读着就沉浸其中了,书中有些文字莫名的打动我,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浮生六记成书于乾隆年间,作者是个小资的文人,书中记录的都是他生活细节包括游山玩水闺房情趣旅途坎坷花酒之乐,文笔精干,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令人神往。
本书开篇就讲闺房记乐,讲述作者沈三白与妻子芸娘相遇相知相爱相离的故事,芸娘父亲早丧,独自靠女红养活一家人,自己还学书认字,可以说是蕙质兰心了。
两人相遇时作者对她一见倾心,两小无嫌,遂定终身。
相知相爱时更是顾盼神飞情丝入魄不知东方之既白。
两人在闺房中谈诗论书、赏月饮酒,外出游学时如林鸟失群天地异色,放假回家与爱人相见的时候又觉得一刻如年,不知更有此身。
笔尖真情流露,情致动人。
这是全书最精华的地方,尤其是对芸娘的描写,让“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跃然于纸面,这也是我推荐大家去看的原因了。
全书共六卷,有两卷已经遗失了,除了闺房记乐还有三篇,分别是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大部分是苦中作乐,浪游也多是为生活所迫。
虽然是太平盛世,又是诗书传家,但是作者命运还是挺坎坷的,日子过得清寒,需得苦心经营。
这里面也体现了文人的软弱,知识分子面对现实是很无力的,为了生计漂泊
大半个中国,虚耗自己的一生,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让人恨也恨不起来。
这书刻画了一个光彩照人又缄默沉静的女子,和她软弱无能又痴情一往的丈夫,平淡之处见深情,布衣菜蔬乐终身。
在这个撑死的人比饿死的还多,自杀的人比他杀的还多的时代,我们应该静下来读一读这本精微的小册,给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肠胃来盘小咸菜,毕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