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重点语句翻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8 马说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读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
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
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故可划分为:才美/不外见;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食:同“饲”,喂养;故选:B。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向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型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初中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 马说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③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异:其他的。
④正: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2)岂.借才于异代乎(_______)(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
B.(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C.(甲)文中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甲)(乙)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1.通“饲”,喂难道用鞭子打,驱赶2.B3.C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含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视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2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
爵:大摆筵席。
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
(2分)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与《冯异定关中》、《千里之马》的比较阅读习题

《马说》《冯异定关中》比较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此章示异。
异上书谢③。
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奏章。
③谢:谢罪。
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责备。
⑦大司马:官名。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D.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比较阅读(一)(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驭车马。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限画一处)(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见:(2)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2)君将何之?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分别是怎样对待人才的?【答案】1.(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1)同“现”。
(2)喜悦,高兴。
3.(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您要去哪里?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1)“之”是代词,做“食”的宾语,“食之”是动宾短语,“不能”是否定词,“尽其材”是动宾短语,“食之”和“不能尽其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二者应分开。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2)虽. 有千里之能。
虽:(3)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4)策. 之不以其道。
策(5)道:2.翻译以下句子。
1)食之不可以尽其材。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沉没和被残害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
(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1.(1)骈:两马并驾(2)虽:即便(3)食:通“饲” ,喂(4)策:用鞭子打(5)道:正确的方法2.1)饲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2)莫非果然没有千里马?实际上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马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闻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可以尽其材,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 马也(3)执策而临. 之(4)策. 之不以其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一)
参考答案:
6.竹制的马鞭子见同现,显现命令丢掉,白白扔掉
7.A
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
(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二)
参考答案:
10.B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
参考答案:
14.(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5.(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16.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
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
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四)
参考答案:
1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
18.B
1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2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五)
参考答案:
25、(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26、A
27、(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
(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
28、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
(六)
参考答案:
29.①一样②“材”通“才”,才能③连词,以④像
30.C
31.①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②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2.①统治者②伯乐对千里马的怜惜,使千里马得遇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