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真题2000年

合集下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典型考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藏地质学)典型考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典型考题1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成盆、成烃、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生、储、盖、圈、运、保,所以本课程根据由浅到深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内容: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流体、生储盖层、圈闭。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生成、运移、聚集。

油气藏成藏分析:成藏条件、保存与破坏。

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3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及组分。

答: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H 其次是O、S、N,此外,还有其它微量元素。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成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馏分:分为轻馏分如石油气、汽油,中馏分如煤油、柴油、重瓦斯油,重馏分如润滑油、渣油,等。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1)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2)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物。

3)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

4)碳质:石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烃化合物。

4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1.颜色,2 密度和相对密度,3 粘度,4 凝固点,5 导电性,6 溶解性,7 荧光性,8 旋光性。

5 简述天然气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答:1.聚集型:指呈游离状态的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天然气。

包括纯气藏气、气顶气和凝析气。

2.分散型:在地下呈分散状态的天然气。

包括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吸附气)和固态气水合物。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一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基础》适用班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岩石:2、矿物:3、沉积岩:4、地质作用:5、构造运动:6、沉积相:7、油气的运移:8、石油:9、油气藏:10、圈闭: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地球的形状为的椭球体。

2、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3、成岩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4、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有趋向于的习惯,晶体的这种习惯称结晶习性或简称晶习。

5、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主要呈、产出。

6、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及。

7、层理由、、等要素组成。

8、生物演化的特点是:、、。

9、年代地层单位包括、、、、时间带六级。

10、通常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将构造运动划分为运动和运动两类。

11、断层的要素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岩石是否发生变质的标志是要看其有无重结晶现象或有无形状的改变。

()2、在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为白云岩类。

()3、湖成三角洲亚相属于碎屑湖泊相。

()4、地层接触关系通常指上下地层的产状变化关系。

()5、采收率是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比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如何?2、粘土岩的研究意义是什么?3、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是什么?4、简述断层的分类。

5、油气藏有哪些类型?五、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绘图示意断层的产状要素2、绘图示意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述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有哪些?2、试论述油气藏富集的条件有哪些?《石油地质基础》试卷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岩石:所谓岩石,就是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2、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外部形态和物理性质,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题综合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题综合

200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及其新进展》考试大纲石油地质学基础部分(70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油的成分和性质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三、油田水的成分和类型四、重质油的成分和性质五、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硫、氧、氮同位素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一、干酪根热降解成烃的基本原理和模式二、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判识三、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三、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四、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理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一、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通道和模式二、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时期三、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四、地下流体势分析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三、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及油气成藏史研究第六章地温和地层压力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一、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二、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三、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七章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一、构造油气藏二、地层油气藏三、岩性油气藏四、其他类型的油气藏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一、油气田及其类型二、油气聚集带及其类型、油气藏组合、在盆地中的分布三、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四、油气系统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一、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第十章油气资源评价概述一、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二、盆地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三、区带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四、圈闭评价基本内容及方法石油地质学新进展(30分)第一章低熟油与煤成油理论第一节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一、低熟油的概念二、低熟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三、低熟油气的性质及其判识标志四、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及地质模式五、我国低熟油的分布及其资源前景第二节煤成油形成机理一、煤成油的概念二、煤和煤系地层的生油潜力三、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四、煤成油的形成机理和模式五、我国煤成油的勘探前景第二章油气成藏理论新进展第一节流体压力封存箱一、封存箱的概念二、封存箱的特征三、封存箱的识别四、封存箱的形成机理五、封存箱与油气成藏第二节天然气成藏机制一、天然气的溶解性二、天然气的扩散性三、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第三节非常规天然气聚集一、深盆气二、天然气水合物三、煤层气第三章油气系统一、油气系统的概念二、油气系统的划分与命名三、油气系统的研究程序与研究内容四、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参考书: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编,1999,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钟宁宁、张枝焕编,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张厚福编,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郝石生等著,天然气运聚动平衡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胡见义、黄第藩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001年地科系博士生入学试题“石油地质学及其进展”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名词3分)1.无机成因油气2.干酪根3.排烃门限4.岩性油气藏5.煤层气6.水合甲烷7.资源量8.地质流体9.滚动勘探10.叠合盆地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任选3题)1.简述盖层封油气机理及主控地质因素2.油气成藏的动力类型及作用机理3.简述油气勘探的地质风险类型及主控因素4.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任选2题)1.深盆气成藏机理及其基本特征2.简述油气聚集带与含油气系统概念并评述它们在指导油气勘探中的作用3.论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地质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作用2002年博士试题(石油地质及其新进展)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孔隙结构: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1分)、大小和分布(1分)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1分)。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1999年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2000年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000年题库答案(石油地质学)

2000年题库答案(石油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1.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

2.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3.油气田:系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4.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干酪根是一种重要的成油母质。

5.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包括储盖层及侧向遮挡层。

6.生油门限:随着沉积有机质埋藏深度加大,地温相应增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时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称为有机质的生油门限。

也有人把此时的温度称为生油门限。

7.生油窗:液态烃生成的主要成熟度区间,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值0.5%~1.2%。

8.相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9.异常压力:高于或低于相应深度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为异常压力。

10.含油气盆地: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

11.地温梯度:将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以℃/100m 表示。

12.流体势:地下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流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定义为流体势13.排替压力:就是岩样中非润湿相流体排驱润湿相流体所需的最小压力。

14.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之。

15.地层圈闭: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16.凝析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反而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油,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

中国石油大学历年石油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中国石油大学历年石油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2、孔隙结构3、排替压力4、隐蔽油气藏5、生物气6、油藏地球化学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

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8、油气藏描述9、控制储量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

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

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

二、问答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

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2)地球化学特征: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

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

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

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

煤型气:主要为甲烷。

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

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

地97《石油地质学》试题.

地97《石油地质学》试题.

A 卷一九九九—二〇〇〇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专业年级地97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 2000年6月25日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油气地质储量2.含油气盆地3.门限温度4.二次生油5.石油的荧光性6.有效渗透率7.油型气8.含油气盆地9.干酪根10.油气藏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比重大小取决于;粘度的变化则受制约。

(3分)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种水型,其中水型环境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3.沉积有机质是指随无机质点并的生物的遗体或分泌物和排泄物。

4.生油岩层的特点是、、;储集层的特性是和;盖层的特征是、、。

5.形成生物化学气的埋深和温度条件是,水介质及环境条件是,有机质类型是,细菌种类是。

6.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

7.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8.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9.按槽台学说并结合盆地构造特征和沉积发育史,将含油气盆地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三、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12分)。

2.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的异同对比分析(10分)。

3.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储集物性的因素(8分)。

四、论述题(20分)结合酒西盆地有关资料(另提供),阐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富集的基本条件。

五、图件分析题(共10分)下图为某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厚80米,上覆有厚层盖层。

各井中水距该油层顶界面距离分别为1井50米,2井50米,3井25米,4井50米,5井未见水。

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油藏类型。

注意标明图例。

11.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由向作运移。

12.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阻力是;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

3.含油气盆地中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10分)。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真题1999—2005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真题1999—2005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