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总氟的测定

合集下载

茶叶中的氟含量 国标

茶叶中的氟含量 国标

茶叶中的氟含量国标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茶叶中含有的氟元素却一直备受关注。

氟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但含量过高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国家制定了茶叶中氟含量的国家标准,以确保人们在饮用茶叶时的安全。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中氟的
测定》(GB/T 22274-2008),茶叶中氟的限量标准为每公斤不超过10毫克。

这一标准主要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口腔健康和预防氟中毒。

茶叶中的氟主要来自于土壤和水源。

在种植茶树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含氟量较高的化肥和农药,或者茶园周围有工业废水、矿产废渣等含氟污染源,则茶树吸收的氟元素会增加。

因此,茶叶的氟含量也会有所提高。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应选择来自环境良好的产地,且不要过量饮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绿茶、白茶等低氟含量的茶叶品种来控制氟的摄入量。

同时,多饮白开水、多食含钙、镁、锌等矿物质丰富的食物,有助于减轻氟对人体的危害。

总之,茶叶中的氟含量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家制定的茶叶中氟含量的国家标准,为人们饮用茶叶提供了保障。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注意选择茶叶品种和购买地点,以减少氟元素对健康的影响。

- 1 -。

茶叶中的氟含量及测定方法研究

茶叶中的氟含量及测定方法研究

浙毛红三级 109. 7 105. 9 96. 5
滇红二级 45. 0 42. 3 94. 0
祁红二级 61. 0 58. 9 96. 6
婺毛四级 119. 0 111. 3 93. 5
17 卷 3 期
农 业 环境 保 护
135
加入 5 m L 总离子 强度缓冲液, 定容至 50
m L , 得到 0, 0. 5, 1, 2, 3, 4, 5 mg / L 的标准浓
农业环境保护 1998, 17( 3) : 132 135 A gr o_e nv ir onme ntal P rotection
茶叶中的氟含量及测定方法研究
刘 超 吴方正 傅柳松 陈雪松
( 浙江农业大学环境保护系, 杭州 310029)
摘 要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茶叶中氟的含量, 根据测定结果讨论了茶叶 含氟量与产地、等级和季节的关系, 发现茶叶中的氟以水溶性为主, 其溶出率与水温有 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沸水冲泡法作为测定茶叶中氟的新方法。
计算:
F (m g/ kg )=
(C - C 0 ) m
பைடு நூலகம்
式中 C 样品溶液氟浓度, m g / L C 0 试剂空白氟浓度, m g / L V 样品溶液体积, L m 样品质量, kg
3. 2 方法分析 3. 2. 1 测定结果比较
以湿灰化方法测定结果作为基础, 将本 方法测定结果, 酸碱浸提方法 ( 我国标准方 法) 、0. 1 mo l/ L 高氯酸浸提方法 ( 美国官方 规定的方法) 测定结果和湿灰化法结果相比, 可以发现, 本方法测定的结果与湿灰化法最 为接近, 即与样品总氟最为接近( 表 6) 。
茶叶样品 80 烘干后粉碎 , 过 60 目 筛。 3. 1. 4 测定步骤

茶叶中氟的测定条件的探讨

茶叶中氟的测定条件的探讨
比例 为 1g茶 : 0mL水 , 泡 1h 5 浸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 : 叶 ;氟 离 子 选择 性 电极 ;缓 冲 溶 液 ; 提 条 件 茶 浸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9 9 ( 0 i0 —4—5 1 0 —4 7 2 1 ) 66 60
中 图分 类号 : 5 O 6
茶 叶 样 品 的 浸 提 处理 对 测 定 的 准 确 度 有 很 大影 响 . 缓 冲 溶 液 的 成 分 、 叶 粉 碎 度 、 泡 时 间 、 泡 所 用 盐 酸 的 浓 从 茶 浸 浸
度 、 度 、 水 比例 等 方 面研 究 最 佳 的测 定 条 件 为 在 室 温下 , 0 1 o ・ - 的 盐 酸浸 泡粉 碎 过 的茶 叶 , 成 茶 水 温 茶 用 . 0t l L 1 o 配
( )6 6 6 0 6 :4 — 5
A sr c :Th l o i eo e t rwe e d t r n d b h s ff o ie i n s l ci e ee to e S a i g c n iin b tat e f r ft awa e r ee mi e y t e u eo l rd - e e tv lc r d . o k n o d t u d u o o wa lo a fu n e fc o h ee mi a in Th u p s ft i p p rwa o s lc h e twa y c mp r— s as n i l e c a t ri t e d t r n t . n n o e p r o e o h s a e s t ee tt e b s y b o a i
V I 8 O6 N_ . o3N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氟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氟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氟含量陈小聪;刘珈伶;段玉林;刘星;杨黎【摘要】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测定茶叶中氟.样品经浸泡提取后,以邻苯二甲酸为背景吸收,以Agilent ZORBAX-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mol/L邻苯二甲酸溶液(15:85,V:V),柱温35℃,检测波长294nm,流速1.0mL/min的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氟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0%.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茶叶中氟的含量检测.%A quick and accurat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fluoride illegally added into tea.After extracted and absorbed by hot water,The sample was determined by HPLC and the background absorption was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The separation of fluoride was performed on a Agilent ZORBAX-ODS column (4.6mm ×.250mm,5μ m) using acetonitrile-.1mol/L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15:85,v:v)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flow rate of 1.0 mL/min.The temperature was 35℃ and the detection was at 254nm.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 in the rangeof0.5 ~10.0μg/mL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98.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1.0%,RSD =1.67%.The method is accurate andfeasible,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in the tea.【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7(023)007【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茶叶;氟;高效液相色谱;邻苯二甲酸【作者】陈小聪;刘珈伶;段玉林;刘星;杨黎【作者单位】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其适宜量是人均每天摄入量2.5~4.0mg[1-2],摄入过量时可引起氟牙病、氟骨症、氟尿和钙代谢紊乱等疾病[3-4],快速准确检测茶叶中氟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茶水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茶水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F-或更低F-溶液有中浸E泡u活F化2 。的LaF3单晶切片;
(两内1)支参使电 比用极电前与极浸待:泡测A于g溶-1A液0g-C4组l电m成o极工l/L。作F电-或池更低F-溶液内极中浸。参泡比活化电。极:Ag-AgCl电
(1)氟化物标准贮备液:已配。
在每一次测量之前,都要用水将电极冲洗净内,并参用滤比纸溶吸去液水分:。-用来控制膜
入塑料搅拌子,以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依次插入电极,连续搅拌溶液,待电位稳定后,在继续搅拌下读取电位值。
两支电极与待测溶液组成工作电池
茶水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用吸管吸取适量试液于50 mL容量瓶中,同敏标准感曲线膜法:测电氟位 化镧单晶,掺
(1) 使用前浸泡于10-4 mol/L 茶水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五、计算
计算方法:
茶 叶 氟含 c5量0 V
(阳离子+,阴离子-)
(1)氟化物标准贮备液:已配。
1、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准备:
氟离子电极 (1) 使用前浸泡于10-4 mol/L F-或更低F-溶液中浸泡活化。
00g茶样置于250 mL烧杯中,向盛有茶样的烧杯中加入2汞电极
两支电极与待测溶液组成工作电池
(阳离子+,阴离子-)
内参比电极:Ag-AgCl电极。
(阳离子-,阴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内表面的电位,Cl-用以固
(2)氟化物标准溶液:自配,100mL。 茶水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定内参比电极的电位)。
敏感膜:氟化镧单晶,掺有EuF2 的LaF3单晶切片;
内参比电极:Ag-AgCl电极。
敏感膜:氟化镧单晶,掺有EuF2 的LaF3单晶切片;
化学电极 了解干扰测定的因素和消除方法。

茶叶氟含量调查及初析

茶叶氟含量调查及初析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2年3期|(总第农机鉴定曾姝莉1,2向智宗1,2胡巍1,2王思敏1,2徐涵秋1,21.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四川成都2.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成都),四川成都摘要:为了解茶叶含氟情况,随机从不同区域茶叶市场采集了不同种类茶叶样本,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叶中的氟含量,依据NY 659-2003有关茶叶氟化物限量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从茶汤氟含量、茶树自身、生长环境和茶叶包装等方面开展氟含量迁移及来源情况的初步分析,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含氟量;来源;离子选择电极法*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茶叶创新团队项目(sccxtd-2022-10)。

茶树是一种易富集氟的植物,其中,叶片是主要的富集器官,富集氟含量占全株98%以上,其次是茎和根[1-2]。

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的摄入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等,危害人类健康[3]。

根据WS/T 87-2016《人群总摄氟量》规定,16周岁以上的人群,每人每日氟摄入量上限为3.5mg。

我国农业行业标准NY 659-2003规定茶叶中氟化物含量≤200mg/kg。

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茶叶样本氟含量进行检测,从茶叶冲泡、茶树自身、生长环境和茶叶包装等方面开展氟含量迁移和氟引入来源的初步分析,为茶叶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1材料及方法1.1材料仪器:PXSJ-227L 离子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JB-10搅拌器(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ESJ110-4B 电子天平(沈阳市龙腾电子有限公司)。

试剂:氟化钠(AR ),乙酸钠(AR ),柠檬酸钠(AR ),乙酸(AR ),高氯酸(AR ),盐酸(AR ),试验用水为不含氟的去离子水。

茶叶样品通过茶叶市场、茶叶加工厂和零售店等不同渠道购买,涵盖绿茶、红茶、黑茶3个类型,共计19批次。

茶叶嫩叶、老叶、土壤及灌溉水在不同产区的茶园进行采集,茶叶包装从茶叶市场、零售店、网络销售等渠道采集。

茶叶中氟的测定方法研究

茶叶中氟的测定方法研究

同时我们也对水溶性氟进行了氟的回收试验,回 收率在 850 51 ; !!(0 ’1 之间, 平均 !%%0 ’1 , 标准差 为 &0 -1 , 变异系数为 &0 -1 , 同样获得较高回收率及 精密度。 通过对水溶性氟及酸溶性氟的精密度及回收率 试验, 认为此方法测定茶叶中氟可靠性较高。 另外茶叶中的铝、 铁、 钙、 硅等离子含量较高, 所
率试验, 酸溶性氟回收率范围在 FH% H* K ""$% F* , 平均为 "$+% F* , 标准差为 G% H* , 氟值变异系数为 :% W* ; 水溶性氟 回收率范围在 F:% :* K ""G% H* , 平均为 "$$% H* , 标准差为 W% ;* , 氟值变异系数为 W% ;* , 说明本方法测定氟稳定性 好, 精密度高, 且方法简便, 快速。通过大量的茶叶中氟的测定, 认为茶叶中酸溶性氟含量要比水溶性氟高, 酸溶性氟含 量更接近茶叶全氟含量。模拟茶叶冲泡恒温法测定水溶性氟是一种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 〕 茶叶; 水溶性氟; 酸溶性氟; 测定方法 〔分类号 〕 /GW"% " XHGH% : 〔文献标识码 〕 V 〔文章编号 〕 "$$H N GWHP B +$$: D $: N $"$: N $+
表! 标准茶叶样品 茶叶标准样实测氟含量情况 #
标样氟含量 测得水溶性氟 /0 + 测得酸溶性氟 /0 + !3 4 3 1 !3 4 3 !3 4 3 1 "#$%&’%( ) "*+ , - . 52% 6 5% 527 6 70 ( 20 ’ 52% 6 !%0 ! 50 2 水溶性氟及酸溶性氟设立 !% 次重复 # 注: 表2 茶 样 茶叶中水溶性氟与酸溶性氟的关系 水溶性氟 !3 4 3 !2’0 & !2’0 & (70 ! !520 % (20 酸溶性氟 !3 4 3 !’!0 ( !520 % ’50 2 !((0 ! (70 ! 水溶性氟 4 酸溶性氟 1 &70 ( 8’0 % 820 % 7(0 ! 8%0 !

茶叶中氟含量的测定

茶叶中氟含量的测定
维普资讯
3 5
中 国 茶 叶 加 工 2 0 ,3 :5蠢
徐 建 峰 周 卫 龙
( 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 国 杭州 302 ) 10 0


要 本 文 结合 A_ 的饮 茶 习 惯 ,采 用 水 浸 提 法 对 茶 叶 中 氟含 量 的 测 定 作 了初 步研 究 。 比对 酸 浸 提 法 , , f r 7
瓶 中 , 水定 容 、 加 混匀 。 用氟 电极 法测 定 , 同时 做标
准 曲线 。 1 .. 不 同茶 水 比和氟进 出量 的 关 系 . 22 3 按 不 同的茶 水 比, 分别 称 取0 10 1 、.、 _、 .、 .5 02 03
1 . 总 离 子强 度 缓 冲液 : 3 lL .3 2 将 mo 乙酸 钠溶 液 和 /
2 ml 5 总离 子 强度 缓 冲剂将 提 取 液 转移 至5 ml 量 0 容 瓶 中 , 水定 容 、 加 混匀 , 氟 电极 法 测 定 , 用 同时做标
准 曲线 。
1 .. . 21不 同浸 提 时 间和氟 浸 出量 的关 系 3 称 取010 茶 样 , 别 加 入 2 m 沸水 , 不 同 .5 g 分 0l 按 的 浸 提 时 间2 、0 4 、5 6 r n,取 下 冷 却 , 0 3 、0 4 、0 i a 用 2 ml 5 总离 子 强度 缓 冲剂 将提 取 液 转 移 至5 m 容量 0l
111氟 离 子 选 择 电极 ( F ) .. P 一型 和饱 和 甘 汞 电极
(3 型 ) 22 ;
总离 子强 度 缓 冲剂 , 加水 定 容 至刻 度 , 匀 。用氟 ? 昆
电极 法 测定 。同时 做标 准 曲线 。 1 . 水 浸提 茶 叶氟 含量 的测定 .2 3 称 取 010 磨 碎 茶 样 于 10 l 角 瓶 中 , .5 g 0m 三 加 2 m 沸水 ,在沸 水浴 上 煮提 3 r n 0l 0 i ,取 下 冷却 , a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氟离子形成络合物的铁、铝等离子干扰测定,其 它常见离子无影响。测量时溶液酸度pH5-6,用总离 子强度缓冲剂消除干扰离子及酸度的影响。
主要试剂:
1 所用水均为不含氟的去离子水,试剂为分 析纯
2 总离子强度缓冲剂:乙酸钠溶液(3mol/L) 与柠檬酸钠溶液(0.75mol/L)等量混合,临 用时配制
取消了氟的限量规定 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2017.9.17实施) 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填报系统 F≤300mg/kg
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采集漳州市和南平市两地茶叶共50份, 按包装分类:定型包装12份,散装38份。 按茶叶品种分类:青茶31份,红茶12份,绿茶7份。
(total ion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 , TISAB)
⑶ 溶液的pH值
对于氟离子选择电极,较佳的试剂酸度条件为pH 5 ~ 6 。
pH<5 时 , 溶 液 中 会 发 生 下 述 弱 酸 配 位 反 应 : 2F+H+=HF+F-=HF2-,使溶液中的F-减少,会影响电极的灵 敏度,使分析结果偏低。这是由于氟电极只对F-响应对 HF或HF2-无响应,而且氟电极的氟化镧电极膜会增大被 溶解,影响测定。
测试装置的正确使用
(6) 在测量过程中如何判断电极是否达到平衡电位是 极其重要的,根据IUPAC推荐响应时间定义,电位 变化≤1mV/min可认为响应达到平衡。重要的是, 在标准液与样液测量中,应按完全一样的方式进行 。在尿氟测定方法中的规定是电位读数稳定后读取 (即30s内电极电位变动小于0.1mV),同时记录 测定时的温度。
离子强度调节剂:NaCl等,高浓度电解质用以维持溶液具 有相同的活度系数,消除溶液间离子强度差异对电位的影 响。
pH调节剂:醋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形成柠檬酸盐、 醋酸盐的pH缓冲体系。
干扰消除方法
⑵ 使用TISAB应注意问题: 作为TISAB的试剂应达到所要求的纯度,否则能引入干扰
杂质,增加空白的本底。 配制TISAB的试剂刚混合时会明显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茶叶中总氟的测定
内容刚要
一、茶叶中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程序 二、氟电极法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方法 三、检测结果分析
第一节 茶叶中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测定程序
一、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茶叶,包括绿茶、 红茶、花茶、沱茶中总氟的测定。
方法检出限 1.2 mg/kg 定量限 3.5 mg/kg 称样量1.00 g,定容体积50mL
待测液中存在与F-络合的离子,如Fe3+ 、 Al3+ Be2+ 、 Th4+等,使测得结果偏低。
干扰消除方法
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的方法是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中加相同 体积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⑴ TISAB 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络合剂(惰性电解质):如柠檬酸盐、CDTA等。这些离 子是一些比F-更强的络合剂,优先与上述干扰离子相结 合,从而使氟离子从络合物中游离出来。
氟电极法 的影响因素
⑴ 温度:因温度对电极斜率有影响, s =2.303RT/(niF) ,
并影响甘汞电极的电位。 所以要在恒温下进行(被测溶液的 温度要一致)。
⑵ 离子强度
离子选择电极是根据能斯特方程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活度 。而离子的活度等于活度系数与浓度的乘积。因此,电 极电位与活度的校正曲线和电位与浓度的校正曲线是有 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在高浓度范围内尤其明显。
判断:一般认为电极的实测s达到理论值的90%以上可认 为质量较好,小于70%则认为电极不合格。
检测结果分析
相关标准规定 NY 659-2003 茶叶中铬、镉、砷及氟化物限量 F≤200mg/kg GB19965-2005 砖茶含氟量 F≤300mg/kg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测试装置的正确使用
(3) 根据前述参比电极使用注意事项检 查甘汞电极,临用前预先竖插在纯水 中,使液接电位达到稳定。
(4) 检查氟电极,若发现其内充液中有 气泡附于氟电极内膜表面,应采取措 施排除,否则也会造成电极内导体接 触不良而影响电位正确测量。
(5) 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搅拌的速率稳 定;电极对置入试液的深度基本相同 ;固膜电极测量时,一般搅拌速度为 10)电极斜率s
在线性范围内,当待测离子的活度变化一个数量级时所 引起的电极电位变化值(mV)称为该电极对所给定离 子的斜率,即为E-logai曲线的斜率 。
理论值:表示为s = 2.303RT/(niF)。反映了被测离子的活 度变化10倍时,膜电极将其转换为电位的能力,25℃时 一价离子为59.16mV。在实际应用时由于电极性能变化 ,电极的斜率会偏离理论值。若电极的斜率过低,将增 大测量的误差。
绿茶的采摘标准多为单嫩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而青茶为形成驻嫩叶的新梢,青茶原来比绿茶和红茶 原来成熟;黑茶一般选用成熟粗大的老叶。
谢谢大家!
3 盐酸(1+11) 4 氟标准溶液
主要仪器
1、氟电极 2、酸度计 3、磁力搅拌器 4、粉碎机 5、电子天平
分析步骤
1、氟离子提取:
称取1.00g粉碎过40目筛的试样,置于50mL容量 瓶中,加10mL盐酸(1+11),密闭浸泡提取1h (不时轻轻摇动),提取后加25mL总离子强度缓 冲剂,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当pH>8 时,OH-对电极的响应,将严重影响测定结果 ,使分析结果偏高。有研究表明,OH-对氟电极的干扰 还由于OH-与膜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引入试液额外的 F-。其反应式为:LaF3+3OH-=La(OH)3+3F-
⑷ 干扰物质 干扰物质有两种表现形式:
待测液中所含成分与LaF3单晶作用,与La3+或F- 形成 络合物或某种结合物,影响电位测定。如前面所述的 OH-,使测得结果偏高。
茶树富集氟的特性
茶树体内的氟主要富集并存在于叶片中。茶树各器官 对氟的积累强度有很大的不同,积累强度顺序为叶> 花蕾>籽>皮>细枝>骨干枝>主干>主根>侧根>细根, 茶叶积累的氟质量占全株积累氟质量的98.1%,而且 老叶氟含量可达到嫩叶的12-36倍。
相关研究表明含氟量 黑茶>青茶>红茶>绿茶
此时不宜用pH计直接边测边调最终所需的pH。 在测定液中柠檬酸盐的浓度不能大于0.5mol/L,浓度过高
时柠檬酸盐可能会与电极的膜材料发生反应。 LaF(固)+Cit3-(水)=LaCit(水)+3F-(水)
使膜相中的氟离子转移到溶液中造成测量误差。
测试装置的正确使用
⑴ 离子计或酸度计的精度要求±0.1mV。在 进行测试之前,先要检查一下使用的仪器和 电极对是否处于使用状态,仪器开机预热。 ⑵ 电极活化: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使用前应 置于相应的标液中浸泡活化一段时间(尿氟 、水氟测定时的电极活化可用~10μg/mL氟 标液),1~2h或几十分钟。新的长久未用的 时间长些,经常使用的活化时间短或不活化 。(较长时间不用的氟电极宜采用干存放, 不要泡在纯水中)
检出浓度 62-503 mg/kg 平均浓度175 mg/kg 大于200mg/kg 10份 散装8份,定型包装2份; 大于300mg/kg 5份 均为散装
茶树富集氟的特性
氟不是植物生产所必需的元素,高含量的氟对大多数 植物具有生理毒害作用,影响新陈代谢。茶树可以从生产 环境中吸收、富集大量的氟缺不表现出受毒害症状,是一 种独特的聚氟与耐氟植物。
(7) 磁力搅拌器长时间运转后,可能造成搅拌器机体 温度升高并传入测量杯,给测定带来误差,故测量 杯下常加绝热垫,并在测量间隔中替换绝热垫。
测试装置的正确使用
(8) 注意仪器的屏蔽与接地及避免电磁干 扰。如果开机后仪器电位读数不停变动(抖 动),可能原因之一是仪器接地不良。
(9) 由于电极有“记忆”效应,在测含较高 氟的样品后,一定要将氟电极洗至要求的空 白电位。
以电极电位为纵坐标,氟离子浓度的对数值为横 坐标,绘制线性标准曲线,根据试样电位值在曲 线上求得氟离子浓度。
分析步骤
4、结果计算 试样中氟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X AV 1000 m 1000
式中:X 试样中氟的含量 mg/kg
A 测定用样液中氟的浓度 ug/mL
m 试样质量 g
V 样液总体积 mL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主要决定于溶液的离子强度。显 然,在温度一定,离子强度一定时,离子的活度系数是 一定的。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在标准溶液和未知溶液中加入等量 的高浓度惰性电解质,使标准溶液和试液的总离子强度 相等,求得待测物质浓度。如在F-的测定中采用加入总 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的方法。在加入TISAB后 ,可使电极在低浓度时响应时间缩短。
原理: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氟化镧单晶膜对氟离子产生选择 性的对数响应,氟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在被测试液 中,电位差可随着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 电位变化规律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2.303RT
E E0
ni F
log
C F
E与 logCF成线性关系。2.303RT/F为该直线的斜率
(25℃为59.16)
2、标准系列配制:
吸取不同体积的标准液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 分别加入25mL总离子强度缓冲剂, 10mL盐酸 (1+11),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系列浓度 0-4ug/mL。
分析步骤
3、测定
将氟电极和甘汞电极与测量仪器的负端与正端相 联接。电极插入盛有水的50mL塑料杯中,杯中放 一枚磁力转子,在电磁搅拌中读取平衡电位值, 更换2-3次水后,待电位值平衡后,即可进行样液 与标准液的电位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