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

合集下载

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儿科护理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记录表管理工具: PDCA循环实施时间:2015年 12月 8 日项目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率检测项目输液治疗发生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预期目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零缺陷检测结果2015 年出现 2 例因输液发生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问题叙述1、 2015 年 12 月 7 日对患儿输液时发生了错误,因在转床时未及时更改床头卡信息及输液单信息,护士在进行操作前也未认真核对,导致身份识别错误。

问题的原因分析:(用鱼骨图追原因)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安全意识淡薄工作量大,想急于完成工作未养成操作前后查对的习惯加床病人多,换床频繁未接制度、流程欠完善受培缺乏日常监督人员不足,责训任制护理落实缺乏培训差儿科患儿沟通障碍晨间为输液高峰时段,工作量大家属催促尽快完成输液患儿抓扯腕带,使腕带易丢失环境因素患者因素是否展开调查与改进√展开 PDCA 调查与改进□偶发性异常,不需调查计划(Plan)实施(Do)1、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零缺陷1、健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加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监督检查。

2、加强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定期对护士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专项培训,并定期抽查患者身份识别的相关知识,督促其严格遵循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

3、及时补全患者的床头卡及腕带信息,防止因转床过程中产生信息不准确或发生混乱而引起医疗纠纷。

4、加强患者宣教,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邀请患者及家属一起参与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和护理安全的管理。

总结、再优化(Act)检查Check)1、不定期对患者身份识别进行督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医院感染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范文

医院感染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范文

医院感染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范文一、基本信息。

改进项目名称:降低医院内外科病房的感染率。

项目负责人:李医生。

小组成员:护士小王、张护师、感染科赵医生、后勤李师傅等。

改进周期:[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二、现状分析。

# (一)数据收集。

1. 感染率数据。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对外科病房进行了感染情况统计。

共收治患者150人,其中发生感染的患者有15人,感染率达到了10%。

2. 感染类型分布。

手术切口感染:8人,占感染总人数的53.3%。

呼吸道感染:4人,占26.7%。

泌尿系统感染:3人,占20%。

# (二)原因分析(鱼骨图)1. 人员方面。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

有时候忙起来就忘记洗手或者洗手不规范,像小王护士有一次在给一个患者换药后,只是简单冲了一下手就去给下一个患者打针了。

新入职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足。

刚毕业的小护士小张,在回答关于隔离患者的注意事项时,回答得模棱两可。

2. 环境方面。

病房清洁消毒不彻底。

有些角落,像病床底下和墙角,经常有灰尘和污渍,后勤李师傅有时候打扫得不够细致。

病房通风不良。

外科病房有些窗户只能开很小的缝,空气流通不畅,感觉病房里总是有股闷闷的味道。

3. 设备方面。

部分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存在漏洞。

有一次发现手术器械的关节处还有残留的血迹,这可能是清洗时没有完全拆解导致的。

一些老旧的医疗设备难以彻底清洁,像那台用了好多年的雾化器,内部结构复杂,很难保证每次使用后都能完全无菌。

三、目标设定。

3. 确保新入职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考核通过率达到100%。

四、改进措施。

# (一)人员管理。

1. 手卫生培训与监督。

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参加手卫生强化培训,由感染科赵医生亲自讲解,还播放了一些有趣的手卫生宣传视频,像那个用荧光剂模拟细菌,展示洗手前后效果的视频,特别直观。

在每个病房和治疗室都设置了手卫生监督人员,由护士轮流担任,看到同事没按规范洗手就及时提醒,还会在小本子上记录下来。

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格

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格

儿科护理质量安全连续改良记录表管理工具: PDCA循环实行时间:2015年 12月 8 日项目提升患者身份辨别率检测项目输液治疗发生患者身份辨别错误预期目标患者身份辨别正确率零缺点检测结果2015 年出现 2 例因输液发生患者身份辨别错误1、 2015 年 12 月 7 日对患儿输液时发生了错误,因在转床时未实时改正床头卡信息及问题表达输液单信息,护士在进行操作前也未仔细核对,致使身份辨别错误。

问题的原由剖析:(用鱼骨图追原由)护理人员要素管理要素安全意识淡漠工作量大,想急于达成工作未养成操作前后核对的习惯加床病人多,换床频繁未接制度、流程欠完美受培缺少平时监察人员不足,责训任制护理落实缺少培训差儿科患儿沟通阻碍晨间为输液高峰时段,工作量大家眷敦促赶快达成输液患儿抓扯腕带,使腕带易丢掉环境要素患者要素能否睁开检查与改良√睁开 PDCA检查与改良□偶发性异样,不需检查计划(Plan )1、患者身份辨别正确率零缺点1、健全患者身份辨别制度及流程,实行( Do)增强患者身份辨别制度的监察检查。

2、增强安全意识,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按期对护士进行患者身份辨别专项培训,并按期抽查患者身份识其他有关知识,敦促其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

3、实时补全患者的床头卡及腕带信息,防备因转床过程中产生信息不正确或发生杂乱而惹起医疗纠葛。

4、增强患者宣教,获得患者的主动配合,邀请患者及家眷一同参加身份辨别制度的履行和护理安全的管理。

总结、再优化(Act)检查 Check)1、不按期对患者身份辨别进行督察,发现问题实时反应。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产科持续改进项目提高母婴同室病室整洁率预期目标提高母婴同室病室整洁率总目标值设定理由: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60.5%+(60.5% × 75% × 53.99%)=85%问题叙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近大半年来,基础护理质量检查缺陷较多,病人对住院环境明显不满意。

我院建立历史悠久,基础设施相对陈旧。

而且病房护士人手不足,年资高护士进入夜班班制,造成管床护士多为年级轻、责任心不强、经验相对少的年轻护士。

我院产科产妇多为初产妇,相对没有养育经验,日常生活及护理新生儿需要协助或完全依赖,易致病房环境欠舒适,床单凌乱不洁。

所以加强基础护理细节的管理,将其运用到护理管理中,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成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

提高护士对患者的爱心、关心、耐心,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因此我科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60.5%85%原因分析针对发现的症结“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率”进行详细分析和解剖,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末端原因。

鱼骨图原因分析:提高母婴同室病室整洁率整改措施对策一对策名称:对策一:对护士培训主要因素:护理人员重视不足,对病区管理制度,病室管理规范,分级护理及病区管理考核标准未掌握对策内容:1、成立培训及质量控制小组2、制定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3、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护士长或质控组长每天查房4、制定物品放置统一标准并培训到人对策实施1、护士长、质控组长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2、质控组督查管理3、及时反馈整改负责人:护士长、质控组长实施日期:2019.10.26实施地点:孕妇课堂、产房、示教室对策处置:经效果确认后,科室的对策实施为有效措施,纳入科室母婴同室病室整洁率培训管理,继续实施。

护理质量检查记录及持续改进表(月)

护理质量检查记录及持续改进表(月)
仍需要加强学习。
科室管理
科室环境卫生及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
存在问题:2、患者安全节约意识不够,不随手关灯,乱扔烟头,手机充电线不及时拔出。
每日晨间护理整理病房并检查用电安全,治疗班上班后下班前再次整理病房、检查用电用水安全,及时组织患者吸烟。
效果可。
病房环境较前明显改善,病区烟头极少,手机充电线及时拔出,仍需继续改进。
组织专科知识的培训学习,增加专业护理能力。
效果好。
护理记录质量较前有很大的提升。
急救药品
护士对护理部下发的急救药品管理内容熟练掌握。
存在问题:抽考部分护士对护理部下发的急救药品管理内容了解不够。
原因分析:急救药品平时用不到,疏于学习。
科室组织急救药品的学习,基本了解急救药品的相关知识。
效果可,护士基本掌握急救药品相关知识。
护理质量检查记录及持续改进表
科室:内二科202 4年3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期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效果评价
追踪评价
基础护理
患者基础护理是否到位
基础护理工作基本到位。
护理文书
各种护理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完整。
存在问题:新入职护士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能反应患者病情变化。原因分析:新入职护士业务能力欠缺,对专科护理知识未掌握。
护理安全
是否有跌倒坠床安全隐患。
存在问题:住院患者夜间床栏未拉起,病人翻身时容易坠床。
原因分析:患者夜间起床小便放下后未拉起。
值班护理加强巡视并指导患者做好保护措施防止坠床。
效果好。
床栏及时了拉起,未存在安全隐患。
查对制度
医嘱查对是否落实到位。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发生查对不严格引起的护理差错。

科室院感质量自查持续改进记录表

科室院感质量自查持续改进记录表

科室院感质量自查持续改进记录表一. 质量自查目标为了保障科室院感质量,提高患者就诊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我们制定了以下质量自查目标:1. 实施科室院感管控制度,确保各项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实;2. 加强院感检测和诊断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提高院感感染检测的准确性;3. 建立完善的院感监测和上报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院感数据,指导科室质量改进工作;4. 持续改进科室院感质量,降低院感发生率;5. 提升科室员工的院感概念和质量意识,全员参与院感质量的建设。

二. 质量自查内容为了实现科室质量自查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自查内容:1. 院感管控制度的落实情况;2. 院感防控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情况;3. 院感感染检测能力的提升情况;4. 院感监测和上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情况;5. 院感发生率的评估和改进情况;6. 员工院感概念和质量意识的普及和培养情况。

三. 质量自查过程1. 院感管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自查自查方式:查阅科室院感管理制度文件、检查台账和记录表、抽查患者病历、医嘱单等。

自查内容:1) 各类院感预防指南的制定和提供情况;2) 各项院感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3) 院感防控培训的开展情况;4) 院感相关文件(巡检记录、报告等)的整理和归档情况。

自查结果:1) 存在部分制度文件更新不及时的情况,需要进行整改;2) 部分科室人员对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不到位,需要提高培训力度并加强宣传;3) 院感相关文件整理和归档情况较好。

2. 院感防控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情况自查自查方式:走访科室,查看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情况。

自查内容:1) 洗手消毒设施的完好情况;2) 消毒杀菌设备的日常维护情况;3) 空气净化设备的运行情况;4) 床铺和床具的清洁和消毒情况。

自查结果:1) 洗手消毒设施使用正常,但部分科室使用频率较低,需要加强宣传;2) 消毒杀菌设备维护较好,但需要加强操作培训;3) 空气净化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相关人员培训;4) 床铺和床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较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感染管理的不合格会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一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将有助于记录和跟踪感染管理质量的改进情况。

二、记录表内容1. 日期:记录改进措施的实施日期,以便追溯和评估效果。

2. 改进项目:具体的感染管理改进项目,例如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等。

3. 负责人:负责具体改进项目的工作人员,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4. 实施情况:记录改进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5. 效果评估:对改进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例如感染率的变化等。

6. 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指导。

7. 备注:记录其他与改进项目相关的信息,如阻碍因素、意见反馈等。

三、使用方法1. 每次进行感染管理质量的改进时,填写记录表,并交由负责人审核。

2. 定期汇总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形成报告并提交给医院领导。

3. 根据记录表中的改进建议,制定下一阶段的改进计划,并持续跟踪和评估。

四、注意事项1. 记录表需保密,仅限相关人员查阅和填写,避免泄露患者隐私信息。

2. 落实记录表中的改进项目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操作,确保质量。

3. 定期对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进行审查,并及时调整改进计划。

通过这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3、输液滴数调节、输液卡勾签规范。
4、患者无上当受骗现象发生。
备注
评价日期:年月日评价者:
第二周:病区内野广告见多,存在上当受骗的不安全隐患。
第三周:部分患者输液滴数与输液卡勾签不符,多组液体的输液卡勾签欠规范。
第四周:护士晨晚间护理不彻底,未按要求完成,个别床单不清洁,不整齐。
第五周: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个别病人物品放置过多,过乱。
原因分析
1、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不善于沟通,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科室:脾胃二科检查日期:年月检查者
项目
内容
存在问题
第一周:血压计袖带、止血带、垃圾分类落实不到位
第二周:查5位病人胡须长。
第三周: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个别病人物品放置过多,过乱。
第三周:护士晨晚间护理不彻底,未按要求完成,个别床单不整齐、不清洁。
原因分析
1、危重患者多,探视人员频繁,不善于沟通,未及时做好陪员管理。
2、由于护士配置不足,治疗性工作较多,忽视了基础工作。
3、对晨间护理不够重视,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后果。
4、常规物品消毒未按要求落实。
整改措施
1、减少探视人员,加强管理、应协助整理好物品。应做好解释工作,督促患者家属整理好物品。
2、坚持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清洁。
3、对为重患者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
4、学习常规物品消毒制度。
跟踪评价
1、分析存在的问题,使每位护士从主观上有正确认识。
2、常规物品消毒制度落实到位。
3、病房管理质量有所提高
备注
评价日期:年月日评价者: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科室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
201 年度科室区
1.项目名称: 降低各种护理执行单签名的漏签性
2.预期目标:<1%
3.问题叙述:各种护理执行单的签名缺漏或及时性不够。

4.原因分析:
①护士对各项护理执行单的签名不够重视。

②科室护理人员缺编,工作繁忙。

③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记录的重要意义了解。

④护士长督查不够,没有及时处理不规范现象。

⑤护士执行操作流程的依从性不够。

⑥部分护士的责任心不够强。

⑦低年资护士增加,实习生存在单独操作现象。

5.是否展开调查与改进:(√)展开PDCA调查与改进()偶发性异常,不需调查
计划(Plan)
改进方案
1)全面提高护士对各项护理执行单的
重视性。

2)注意合理弹性排班,减少单位时间
内工作繁忙的现象。

3)学习病历的规范要求及有关病历的
法律意义。

4)护士长加强稽查力度,及时了解签
名情况。

5)科内进行规范操作考核。

6)教育护士提高责任心。

7)学习科室各种执行单的填写规范。

8)加强带教新护士及实习生。

实施(Do)
1)科室举行PDCA的会议,做到科
室所有成员知晓与参与。

2)讨论各班职责的合理性,并进行
改进,使护士单位时间避免出现
过于繁忙的现象。

3)向护理部申请增加护士人数。

4)学习病历检查评分标准及法律知
识。

5)护士长及时检查每日护理执行单
的签名情况,并了解责任人。

6)整理科室护理执行单的具体种
类,组织护士进行学习。

7)新护士及实习生由专人带教。

处理(Action)
监控:以渐长周期持续进行监察,直至科室此项护理稳定运行,护士养成良好的习惯。

检查(Check)
1)每日抽查护士执行单的签名情
况,漏签率<1%
2)每位护士都了解掌握病历规范要
求。

3)护士对执行单签名重视,能主动
规范执行操作流程。

一、项目:降低各种护理执行单签名的漏签性(至<1%)
二、与各种护理执行单漏签名有关的不良事件:药物执行后未签名,患者自觉

执行,护士无法查对举证。

三、成立改进小组
组长:
成员:全体护士
四、改进前现状调研:(检查的执行单包括:输液巡视单、口服卡)
1.各种护理执行单签名情况
调查中发现各种护理执行单签名的漏签率占29%左右。

2.护士对签名不重视,执行后补签也不及时,存档的执行单漏缺率10%左右。

五、第一次复查(2014年3月份)
1.调查中发现各种护理执行单签名的漏签率占18%左右,较整改前下降9%。

2.护士对签名重视度增加,有进行补签,存档的执行单漏缺率8%左右。

六、第二次复查(2014年6月份)
1.调查中发现各种护理执行单签名的漏签率占14%左右,较一季度下降5%。

2.护士对签名重视度增加,有进行补签,存档的执行单漏缺率8%左右。

七、第三次复查(2014年9月份)
1.调查中发现各种护理执行单签名的漏签率占13%左右,较一季度下降1%。

2.护士对签名重视度持续加强,能每日进行签名检查,存档的执行单漏缺率5%左右。

3.本季度改进的进度减慢的原因分析:
1)、低年资护士增加过快,轮转人员多。

2)、护士的培训没有跟进,操作规范执行不够到位。

3)、护士长监督不到位,平时此项护理改进项目宣传不够
4)、监督人(责任护士)人员不稳定。

八、第四次复查(2014年12月份)
1.调查中发现各种护理执行单签名的漏签率占10%左右,较一季度下降3%。

2.护士对签名重视度持续加强,能每日进行签名检查,存档的执行单漏缺率5%左右。

九、未达到<5%的正确率的原因:
1.护士责任心不强,操作后签名的意识还不够强。

2.护士培训教育不够。

3.人员轮转后,护士长对此项CQI的宣传力度不够。

4.无处罚机制。

十、改进措施:
检查结果汇总,科室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措施:
1.增加督查的频率,及时与执行不到位者沟通。

2.低年资护士培训进一步加强,排班时注重新老搭配。

3.漏签频发者进行批评处罚。

4.次年对此项目继续进行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