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

浅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新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对语言和方言产生了新的影响。

本文将从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起源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便捷。

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流,往往更为自由、直接,因此,一些新词语、新表达方式逐渐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的起源可追溯到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为了追求快速、高效的交流,常常采用缩写、简化、创造新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LOL”代表“笑死了”,“666”表示赞叹或羡慕等。

这种简化和创造词语的现象逐渐在社会中扩散开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二、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特点1.简洁明了:社会方言往往采用缩写、简化的方式,利用少量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这种特点使得信息传达更为迅速高效。

2.虚拟世界的恶搞:互联网时代充斥着海量的虚拟世界,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交流。

有些社会方言利用恶搞或讽刺的方式,表达对某种现象或观点的调侃与否定。

3.混搭创新:互联网时代人们广泛接触到各类信息和文化,不同语种和方言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新词汇的产生和方言的融合。

社会方言经常出现混搭创新的情况,比如“霸王餐”、“狗带”等词汇的出现。

三、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方言的发展趋势1.多样性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方言也相互交流,使得社会方言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网络流行语的崛起:互联网时代,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可以说是社会方言中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网络流行语经常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群体中广为流传,不断更新换代。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快速传播和使用,使得其成为社会方言中的热点。

3.文化融合:互联网时代人们信息交流更加频繁、广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方言的演变和发展。

总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社会方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兴起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内容上。

首先,新时代网络语言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的形式。

网络语言以其简捷、直接的表达方式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流表达方式。

它摒弃了传统文学的繁复语言方式,注重图像化、拼音化、缩写化等特点,使文字更加简洁、鲜活,并且通过表情符号、符号组合、特殊标点等手段丰富表达,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例如,“666”代表赞叹,表达对事物的认同和喜爱;“躺平”则指放弃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种简短、有趣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然而,新时代网络语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语言的普及可能进一步加剧汉语言文学的简化趋势。

网络语言注重简洁、直接,但这种简洁往往是牺牲了完整性和深度的。

在网络阅读盛行的今天,许多人习惯于阅读短小的文本,对长篇大论的文学作品失去了耐心。

这可能会导致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内容趋于泛化、肤浅,并丧失了传统文学的沉淀与厚度。

其次,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对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基础带来了冲击。

网络语言注重简化和缩略,严重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

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拼音缩写、谐音替代等现象,使得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时容易产生迷惑,进而对正式汉字的书写和语言规范产生困惑,甚至可能导致语言能力的退化。

这对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它通过改变汉语言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加简洁、直接、贴近人们的生活。

然而,也需要警惕网络语言的简化趋势和对语言规范的冲击。

只有在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浅谈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4.02学教育66学术沙龙浅谈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杨伟娟王晓清(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222)[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技术的日臻完善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语言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成为最活跃的语言变体。

我们认为,网络语言的社会性是在高科技催化下的语言变体,具有快速简洁多变等特点。

因此,研究特立独行的网络语言,对语言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语言;原因;状态;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升,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

网络语言作为新的语言变体,势必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给国家带来一场文化实力的变革。

研究网络语言,不仅是对新事物的探究,而且对语言的传播和教化有重要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三方面:一是指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二是指与网络有关的技术专用语;三是指网民网上聊天,交流时使用的常用语。

狭义的网络语言则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时使用的网络语言。

与网络有关的技术专用语,即是指表明意义性质或事物特征的与网络有关的命名,如“宽带”、“浏览器”。

而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则是指能够体现事物性质的称呼,比专业术语随性,如“网虫”、“网族”。

这两方面其实都是对与网络有关的事物给予称谓,在网络语言发展中处于“背景”地位,因此,从简约方面考虑,可以合并为同一项,即与网络有关的名词用语。

网名聊天时使用的语言,即BBS 聊天室里的语言是目前对网络语言发展影响较深的语言,也是网络语言独放异彩的主要原因,可单独归为一类。

因此,我们认为,网络语言分为与网络有关的名词用语和聊天室BBS 用语,即介于网络语言的特性,它是具有社会方言性质的语言支流,应该把它列入和汉藏语系同等地位的语言流派。

从网络语言的功能和属性看,网络语言是具有社会方言性质的依赖网络达成交际的语言支流。

二、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从产生条件看,网络语言发展至今,有它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湘江/文随着计算机走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的便利工具。

近年来,通过博客、QQ结识了一些年轻朋友,在与他们的文字交流中,了解了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

比如,用“偶”来代替“我”。

形容高兴用象声词“嘎嘎”,形容惊叹用象声词“吼,吼,吼”,表示伤心用阿拉伯数字“5555”来代替。

如果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观点,用象声词“切,切”来表示。

喜欢什么,前面加上个形容词“超”,叫“超喜欢”;不喜欢对方,则用“鄙视”。

用来发泄某种情绪,表示某种不满的常用语“靠”。

把东西称作“东东”,买东西不说买,叫“败”等等。

新兴的网络语言,有些是生造的,也有些原有的词语但有了新的含义。

有些词语乍一听,不符合语法,时间长了也就自然接受了。

如表示欣赏或支持,前面缀上“严重”一词,变成“严重欣赏”、“严重支持”。

还有“晕”、“郁闷”、“雷人”、“貌似”、“拍砖”、“灌水”、“跟贴”等词语的广泛应用。

新兴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简练、生动、诙谐,有时再与表示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各种“动漫表情”、小图标等配合使用,确实能起到妙趣横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千百年来,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进化,一些旧的词语消亡了,更多的新词语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

新兴的网络语言在丰富着汉语词汇,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习惯用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理性看待网络语言,去粗取精,融会贯通地学习使用这些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兴的语言现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停滞不动的,语言也如此。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来的人类历史中,每天都会产生好多好多的新鲜的语言现象,比如:新词,新的表达方式等等,只不过,因为缺乏传播的途径和被广泛应用的语境,就很快烟消云散了。

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使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成为青年一代所崇尚的表达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新兴的语言现象,也不得不面临这些新兴语言现象的泛滥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谈谈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谈谈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谈谈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对于网络流行语言,有人说好,有人表示反对。

而我看来网络语言有弊有利。

对于利的方面:一、它新鲜,使人们很容易记住,满足人们的新鲜感。

二、方便快捷,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符号就可以表达意思,不要用烦琐的语言去表述。

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又言简意赅。

三、它对我们的汉语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1,网络语言的发展补充了现代汉语浩瀚的词汇。

2,网络语言的兼容性,突显了现代汉语的发展的方向。

3,网络语言的幽默特点增强了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幽默感。

4,网络语言使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简易化。

对于弊的方面:(一)网络语言毕竟不是大众化语言,毕竟没有在全社会流通,还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奥内涵,往往会使人一头雾水。

(二)网络语言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

(三)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与多变灵活性及多种语言的混用,导致了现代汉语语音方面产生极大窘境。

更有甚者,重庆晚报消息:“偶班的GGMM酱紫决定去操场上给他+U”,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赛区开赛半个多月来,已有200多篇作文因为这样滥用网络语言被大赛组委会“红牌”罚下,取消了参赛资格。

网络语言的滥用,是当下不可忽视的一个趋势。

在青少年的语言表达中,把正规汉语肢解得七零八落的网络语言,已经走出了网络的范围,闯入了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有很大危害。

有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习惯了这套所谓“时髦”的表达方式,使语言变得贫乏、单调、粗俗,失去了青少年语言应有的朝气和亲和力。

我们的做法: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强适应性和强生命力的语言,虽然存在着许多优点,但也不可避免暗藏着许多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趋利弊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正确健康地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为此,我们应该做到:1、我们在网络论坛留言或者在网络聊天室使用“网络聊天语言”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种社会方言,一旦离开了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就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遵守汉语语言的规范,不要使用特殊环境下的网络聊天语言。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特征和发展)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特征和发展)
此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鲁东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论 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 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 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答辩委员会评议,该论文是一篇中等的学士学位论文。



答辩成绩:
组长签名:
年月日
注:总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50%)+评阅人评定成绩(20%)+答辩成绩(30%), 将总成绩由百分制转换为五级制,填入本表相应位置。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什么是网络流行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网络流行词汇的来源.....................................................................................................2

网络语言特点

网络语言特点

网络语言特点:开放性自由性互动性一句话一段,句号代替了大部分标点。

再就是整体结构混乱,缺乏严谨的构思,还有大量奇特新颖网络语言的出现更是冲击混淆了文学的规范和纯洁。

网络文学要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首要的是要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网络写手,采取人们易于接受的手法创出高水准的作品,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内涵,提高作品的品位和底蕴,其次,要加强向传统文学的学习,吸取传统文学中的精华,扬长避短,在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加大众化,更加贴近生活,有了高水平的作者群,有了较稳定的读者群,网络文学就能长盛不衰。

与两千多年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还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啼哭不止的新生儿。

它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悉心的照料和呵护,积极的扶持和引导。

让我们大家为这个新生的事物鼓与呼。

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一.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

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

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

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

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内容摘要
1、交互性: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交互性,用户之间可以通过 各种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如评论、、分享等。
内容摘要
2、主动性:社交网络用户行为还具有主动性,用户会主动发布或传播信息,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内容摘要
3、多样性: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具有多样性,不同用户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各不 相同,同时也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技术手段将更加多样:未来研究者们将采用更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来研究社 交网络用户行为,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应 用将使研究者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用户行为,挖掘用户需求,从而为社交网络的 优化和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
谢谢观看
一、国外研究动态
1、谣言传播机制研究
1、谣言传播机制研究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国外学者从传播机制入 手,研究网络谣言的扩散过程。一些研究表明,网络谣言的传播与节点之间的连 接关系有关。节点之间的越紧密,网络谣言传播得越快。另外,一些学者还发现, 网络谣言的传播还与节点的权威性有关。权威性越高的节点,在网络谣言传播中 发挥的作用越大。
三、研究趋势
1、跨学科交叉研究
1、跨学科交叉研究
未来,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传播学、计 算机科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学者将共同参与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入 探讨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和应对策略。这将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成果,为解决网络谣言问题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辟谣平台的构建与推广研究
为了应对网络谣言的传播,国内学者开展了辟谣平台的构建与推广研究。一 些研究通过分析公众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设计符合国人需求的辟谣平台。这 些平台通常具有可视化、互动性强的特点,方便公众对信息进行辨识和举报。另 外,一些研究还探讨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等渠道推广辟谣平台,提高公 众对辟谣信息的接受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孙柏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239更新时间:2009-6-17文章录入:admin]越来越多的人正处在网络文化的新时代当中,而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也随着网络的扩展在一个新的时空里延伸。

网络作为语言的一个载体,具有虚拟性、自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等不同于传统语言载体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代语言生活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相对于我们的真实世界和生活语言,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上用以交流的信息载体,由于其形成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带有与网络相适应的鲜明特征。

1、口语化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书面的,但其实质更接近口语。

网民们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就像是在现实生活中"打电话",它带有口语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语气词的大量使用。

网络语言中语气词的使用随处可见,网民们在一句话的开头或结尾都常会使用语气词,有的时候还是两个语气词叠用。

如:"哇噻,终于找到你了!","噢,我就说呢。

"语气词的使用在日常口语中也很常见,但网络语言中语气词的使用与之相比似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网上交流少了面对面交流的那一份约束,网络语言常显得更加夸张,就语气词而言,不仅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而且还常常在后面跟上类似于"~~~"的符号,用以加强语气。

(2)方言词的大量使用。

在网络语言中方言占据了流行的一角,并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网民的亲睐。

由于方言在语音、语调和词汇上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字典里很少有标记这一类词汇的文字(有的方言甚至根本没有相应的文字书写形式)。

因此,为了达到方言的音响效果,网民们常常利用谐音这一手段造出许多字的"新"用法。

如:"麻烦介绍一下撒"(语气词,四川方言),"偶觉得还可以"("我"的意思,港台方言)。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现象不仅能让操同一方言的使用者倍感亲切,有时还能利用其特殊的语音、语调造成幽默,新奇或是讽刺的效果,如下文中的例子采用谐音,就将方言普通话的腔调模仿的惟妙惟肖,例一:"亲爱滴,偶来了咯~~~",生动地表现了"小情人"间那种"粘乎乎"感觉。

(3)省音现象。

网络语言中的省音现象与英语中的连读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英语中的连读只是将两个字的发音连在一起,并不因此减少一个因素。

而网络语言中的这种省音现象不仅将两个字的发音连在了一起,还省去了一些因素对音节进行合并。

在日常的口头交际中,由于语速过快人们有时会将两个字的音连起来发,听上去像一个字,用书面语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话,通常会还其本来面目,可是在网络语言中,这种现象却被网民们"临摹"下来了,如:"你不要老是酱紫嘛。

"--"酱紫"是"这样子"的意思。

2、创造性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词汇的严谨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运用者的自由,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令人瞠目,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网民们可以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取得一定范围的认同,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为网民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网民展示个性的文字又丰富了网络语言的空间。

网络语言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词语、数字、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

(1)完全创新。

例如:称刚上网的新手为"菜鸟",称网络高手为"大虾",(2)旧词翻新意。

例如:"恐龙"原指外型奇特的史前动物,因其形态丑陋而被借用来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青蛙"则指网上相貌丑陋的男性公民;(3)产生源生词。

用源生的方式创新。

例如:有了"黑客"就有了"蓝客"、"红客"。

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是利用仿拟、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所构成的新词。

这些词在网络使用中实现了从个别人的标新立异到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的转变。

3、简约性与所属现代汉民族语言现代汉语相比,网络语言更为追求文字表达上的简约性,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通过计算机屏幕与键盘得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网络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不如一般的语言,因为打字没有说话快。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以最短的时间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网络语言呈现出明显的简约特征。

许多网络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如果用现代汉语传统方式来表达一定会麻烦得多,比如:"%)%,它的意思是"满脸的青春痘"。

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造了新的形、音、义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

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标准的表达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例如:(1)自创拼音极简缩略语(尤其用于人的称呼上)颇具人情味:GG(哥哥)、PMP(拍马屁)等;(2)自创英文极简缩略语是聊天室里的密电码:VG(很好。

VERY GOOD)、CU(再见。

SEE YOU)、KISS(简单一些,傻瓜。

KEEP IT SIMPLE,STUPID)等。

(3)数字代码谐音语词,用一连串的谐音或特意来作数字密码表示各种意思: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94(就是)、246(饿死了)、286(反映慢、智商低、落伍)等等;(4)英语、拼音、数字谐音混用:U2(YOU TOO。

你也是)、ME2(ME TOO。

我也是)、3Q(THANK YOU。

谢谢你)等。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设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4、形象性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符号表情达意,使得网络语言具有生动的形象性,用符号来表达有趣的表情语言,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

在网络中,网民们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特殊符号,以人脸为轮廓,象形地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

如:"^_^"(微笑)、"*_^"(挤眉弄眼)、"(@ @)"(童心未泯)、":-P"(吐了一下舌头)"、":-D"(开怀大笑)、【Zzzz……】几个Z连在一起,是把漫画中描绘人打胡噜时发出的声音的画法引入到聊天室中,@>>……>表示一束玫瑰花等。

这些符号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的特殊语言成分。

它没有语言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体现了网络传播"超文本"的特点,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

5、粗俗化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网民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等都有所不同,并且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都是隐秘的,他们在网络中可以肆意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受约束,使得网络中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

如:大多数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等随处可见。

网络语言的粗俗性也表现为表达方式和文字符号运用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此外,网民群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热情、自主、包容、开放使得他们蔑视传统,具有及强的反抗精神,崇尚创新,他们在虚拟网络空间为了突现自我,不断追求个性解放也是促使网络语言粗俗化的原因之一。

"二、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原生态语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多元、互动、开放、即时、匿名特征的产物,是网民集体创造出来的精神符号世界。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网络语言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些网民为使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表现出另类言语和反调言论,其语言表达与现实社会的规范汉语存在着明显冲突,使得网络交际中存在着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现象,如"吃饭ing"、"复习ing"等(在汉语词后加上英语的时态形式);第二、"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

在日常对话和写作中频频使用网络语言,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已成风尚。

比如用"886"代替"拜拜了",用"食肉性恐龙"、"食草性恐龙"来评价女孩子等等。

在网络世界里乱用习惯了就会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他们处于学习的阶段,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网络语言尚处在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网络语言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完全的体系,它的各种规则、规律还在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中。

网民队伍的迅速增长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网络语言一直在不停的丰富和淘汰中发展,其目前的主要应用范围仍然是互联网,但对传统媒介已经施加了不可抗拒的强力影响。

随着网络生活的逐步普及化,网民们将会愈有意识地挖掘汉字本身的表现潜力,探求网络环境下人际互动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最佳途径。

网络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网络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不仅要受到网络载体的制约,同时也必须受到人类社会的制约。

三、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汉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是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网络语言也不例外。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我认为今后网络语言还会发生很多变化:1、网络语言的流行将导致新词汇和新用法越来越多。

网络语言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将突出地体现在词语方面。

主要表现在"简略化、图形化、符号化和时尚化"等方面。

"简略化"影响网络语言的词语和句子;"图形化和符号化"的趋势也将影响脸谱(emoticons)符号和数字符号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时尚化"对流行文化因素进入网络词语也有很大影响,如"雷"、"囧"等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