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

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
1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一种以文字、表情和各种特殊字符为媒介的网络沟通方式,它采用文字、语音、图像、表情等交际工具,是我们当前时代崭新的交流手段,广受年轻人欢迎。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简单明了,语音式组成、新式表达,更加易读,更加方便。
例如,表示笑容或调侃等用表情符号来表达,一句话可以简言之,表达更加精准、显著。
另外,网络语言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所以能够实现两地远距离的聊天。
3 网络语言的语用学意义
网络语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交流方式,它凝练活泼的特点成为传播有关信息的有力武器。
而随着网络语言发展,传播工具和传播对象也发生着变化,取代原来的字句表达更精简而快速。
因此,网络语言不仅改变了信息表达,也影响了语音学、社会部门等多方面研究工作。
它提出了新的语言表示法,改变了以往的表达方式,促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生活方式及新的文化体验。
网络语言的发展对形成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是随着当下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不仅能够便利快捷的沟通和交流,还能构成另一种新的语言从而丰富网络沟通的内涵。
青年网络用语特点及不文明行为整治

青年网络用语特点及不文明行为整治引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年轻人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其使用网络的语言和行为特点也日益显现。
然而,在网络空间中,随之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青年网络用语的特点,并提出一些整治不文明行为的措施。
青年网络用语特点1. 简洁性:青年网络用语以简化文字为特点,主要通过缩写、拼音、表情符号等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2. 幽默感:青年网络用语注重表达幽默和调侃,通过创造性的词语组合和语境的变换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3. 多样性:青年网络用语具有高度多样化的特点,不断涌现新词汇,包括网络流行语、网络迷因等。
4. 接地气:青年网络用语紧跟时代潮流,反映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具有强烈的时尚性和互动性。
不文明行为整治1.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提高年轻人的网络素养,让他们了解网络世界的规范和道德底线,引导他们使用文明的网络用语。
2. 建立规范:制定网络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明确禁止使用侮辱、歧视等不文明用语,加强对违规者的处罚和约束。
3. 积极引导:通过融入网络用语特点的方式,积极引导年轻人使用文明、正能量的网络用语,并通过网络平台推广优秀的网络用语文化。
4. 社会联合行动: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等各方力量应该共同努力,形成联合行动的合力,共同整治网络不文明行为。
结论青年网络用语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其积极意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不文明行为的整治,以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引起年轻人对网络用语的关注和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和表达自己。
网络语言的风格特点

网络语言的风格特点(一)简约直观性网络交际简洁、快速、明朗原则使网络环境中的交际双方追求高效率。
交际双方总是尽可能利用双方共知信息在具体的语境中省力有效地、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简约直观性主要体现在简缩语与句法手段。
简缩语包括字母简缩语和汉语简缩语。
句法上一般使用单句和短句,基本不用长句和复合句。
(二)生动风趣性除了内容以外,说话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幽默感,往往是选择谈话对象的重要因素。
目前网间交流还较少采用音像手段,因设备尚未普及,且收费价格也过高,通常还是以符号为载体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生动风趣主要体现在网民语言表达中借助的各种修辞方法。
比较多见的有:比喻:青蛙、恐龙、老鼠(鼠标)等。
谐音:斑竹(版主)、菌男(俊男)、点心局(电信局),以及数字组合谐音。
仿语:子日:“网而时上之,不亦说乎?有mail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聊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日:“聊故而知新,可以为虾矣。
”;子日:“网而不聊则罔,聊而不down则殆。
”;子日:“速度喻于命,时间喻于钱。
”;子贡问日:“大虾何以谓之‘虾’也?”子日:“敏而好网,不齿网费,是谓之‘虾’日。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恋可恋,非常恋。
”;孙中山:“网恋尚未成功,网友仍须努力。
”借用:“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天下无贼》;“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花样年华》;“生命中充满了巧合,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
”——《向左走向右走》;“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奠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奠过于此……”——《大话西游》。
(三)随意创造性无拘无束、自由随意的网络时空让网民随心所欲地追求时尚表达方式。
他们叛逆传统,崇尚创新,忽视语言规范,使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新颖的氛围。
主要体现在各种语言材料的随意结合、嫁接,各种表现方式信手拈来以及语法的无理组合。
如:“我下了,先”“886,下次见”“我FT你”“菜鸟,给我GUN”“烦恼ing'(四)话语病态现象大量存在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性、交际的即时性、工具以键盘为手段等因素,发表言论无须批准,也不受编辑的审校加工,交际双方个人角色随着发言权的膨胀而明显消解,因此网络语言中确实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病态,除用语不规范、错别字多最为突出外,还常见谎言、谩骂、粗俗甚至下流等道德失范现象。
年轻人网络用语特点及不文明现象管理

年轻人网络用语特点及不文明现象管理---1.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在网络上的存在和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惯、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年轻人在网络上的交流方式与使用的网络语言往往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分析年轻人网络用语的特点,并探讨如何管理不文明现象,以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2. 年轻人网络用语的特点2.1 简洁性年轻人网络用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简洁性。
由于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人们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因此,年轻人经常使用缩略词、表情符号和网络流行语来传达信息。
这种简洁性不仅能让他们更高效地表达,还有助于形成他们的独特网络文化。
2.2 多样性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年轻人网络用语的多样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创造了大量新的网络词汇和短语来应对不同的沟通需求。
这种多样性常常使得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有趣,帮助他们建立共同话题和彼此理解的桥梁。
2.3 非正式性年轻人网络用语的非正式性是承载着年轻人的特点。
一方面,网络空间被看作是一个可以放松和释放压力的地方,年轻人倾向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非正式性使得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更加轻松和亲切。
3. 不文明现象管理虽然年轻人网络用语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
这些不文明行为可能损害网络环境,伤害他人的权益。
在管理这些不文明现象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3.1 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引导是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加强对年轻人的网络礼仪教育,提高他们对不文明现象的辨识能力。
通过开展网络道德宣传活动和进校园的讲座,让年轻人了解什么是不文明行为,以及不文明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2 设置规则和制度设置规则和制度也是有效管理不文明现象的手段。
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社区应建立起一套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规范用户的行为。
一旦发现不文明现象,平台可以采取警告、封号等措施进行惩戒,以示警醒。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演变研究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演变研究一、引言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社交网络、在线游戏,还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都离不开网络语言的使用。
网络语言是指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语言形式,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语言规律,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1. 简明、口语化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多是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中,因此它更加注重语言的简单直接,在表达方式上更偏向于口语化,没有过多的修辞。
2. 图文并茂网络语言是一种视觉的语言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文字排版方式,结合了图片、表情和符号等多种元素,通过视觉效果传达信息。
3. 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借助于互联网信息,不断创造新的词汇术语,形成独特的网络语境,这些新词语往往与流行文化、网络社交和时事政治紧密相关。
4. 自造语言盛行网络语言通过修改字母大小写、音译、语音识别、借音造新词等方式,对语言习惯进行突破和创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网络俚语和口号口令。
三、网络语言的演变1. 出现阶段从建立最初的互联网开始,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如新闻组、BBS论坛等都已经存在各自的网络口令和网络语境。
2. 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也得到了快速的演进。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更加广泛普及,其影响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
3. 现代集成随着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集成,通过这些平台的传播,网络语言不断向世界传播,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网络语言的应用领域1. 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网络语言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人们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交流,表达情感,以及分享生活和文化。
2. 在线游戏在线游戏是网络语言的另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在游戏中往往需要通过网络语言与队友协作、交流,以及在游戏平台上交流和互动。
3.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作为网络语言最早的应用之一,在商业和个人的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和沟通的影响:
1. 简洁性:网络语言以简洁、简短的表达方式为特点,例如使用缩略词、简化语法和拼写错误等。
这种简洁风格更符合网络媒介的快速传播和信息交流需求,能够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2. 即时性: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和即时性使得信息可以实时交流和反馈。
通过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人们可以迅速传达想法、分享消息,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回应。
这种即时性的特点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
3. 多样性:网络语言充满了多样性和创新。
人们通过创造新词汇、缩略词、表情符号和图像等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风格。
这种创新的语言方式丰富了表达形式,带来了更多的个性化和娱乐性。
4. 不确定性和误解:网络语言的简化和缩略方式可能会导致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误解。
缩略词和表情符号的使用可能在不同人之间产生不
同的解读,导致信息的歧义和误解。
此外,网络上匿名性的存在也可能导致恶意言论和不当言辞的传播。
5. 社交影响: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社交和身份认同的标志。
不同的社交群体、文化和年龄段使用不同的网络语言,这种语言特点常常反映了群体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总体而言,网络语言对语言表达和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简洁性、即时性、多样性和社交影响等方面改变了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也面临着不确定性和误解的挑战。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权衡其便捷性和准确性,并且保持对语言规范和正常沟通的尊重与重视。
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语用功能分析

网络语言多模态特征的语用功能分析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有多模态特征,即它包含了文字、图片、表情符号、语音和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
这些多模态特征为网络语言赋予了丰富的语用功能,使其在交流中能够表达更为丰富和生动的信息。
本文将对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及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应用。
一、多模态特征1. 文字网络语言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即通过键盘输入的文字信息。
文字在网络语言中起着承载信息和表达意思的作用,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网络语言中的文字可以是简单的文字信息,也可以是文字表情符号、符号组合等。
文字的使用使得网络语言能够传递书面语言无法表达的信息,例如情感表达、态度表达等。
2. 图片网络语言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图片,即通过上传或发送图片来表达信息。
图片在网络语言中可以用来表达具体的事物、场景、情感等,使得信息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与文字相比,图片更加直观、易于理解,能够传递更为丰富的信息。
3. 表情符号表情符号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一系列特定的符号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态度。
表情符号的使用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人们可以通过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加交流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 语音和视频除了文字、图片和表情符号,网络语言还包括了语音和视频等多种多模态表达方式。
语音和视频能够传递口语的语言特征和非语言信息,使得网络交流更加贴近真实交流,增加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语用功能3. 情感表达网络语言的多模态特征能够更好地传递情感。
通过表情符号、图片、语音和视频等表达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加强了情感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 互动性强多模态特征为网络语言赋予了强大的互动性。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加了交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了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年轻人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年轻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更加灵活多变,色彩丰富,并且具有时代性和群体性,因此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然而,网络语言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将就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年轻人的影响展开讨论。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具有特殊语境背景的语言形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最多的一种交流方式之一。
网络语言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情符号丰富表情符号是网络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在网络语境下,表情符号的选择也非常丰富,有些网友甚至在写文章、发微博时仅用表情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点是传统语言所不具备的。
例如,一个“笑哭”的表情符号就能够代表一个笑爆了的场面,同时也表达了不少于一百个字的描述。
2.语境简单网络语言往往不会像传统的、书面的语言那样过于正式、拘谨。
相反,它更愿意运用口语化、俚语化、缩略语化的方式,让表达更加简单、直接。
例如,“女王驾到”、“上车”等语句就能够明确地传达出者的状态和心情。
3.内涵丰富网络语言的内涵丰富,并且随着新词汇的不断出现,它的内涵也越来越多样化。
例如,“智商”、“学富五车”、“糊一个沙发”等词汇就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热词之一,这些词汇所代表的意义和传统词语可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二、网络语言对年轻人的影响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网络语言对年轻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以下是网络语言对年轻人可能产生的影响:1.影响正式用语能力由于网络语言表达的特点,年轻人可能会习惯于使用一些流行词汇,而忽略了正式用语的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在正式场合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职场发展。
2.影响语言表达与沟通网络语言的使用虽然能够更加直接、简单地表达信息,但是它也容易导致“信息量缩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它是一种“另类”语言。
说它“另类”,是因为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它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上流通的语言。
它的生存基础——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平等性的特点,网语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
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
“在现实空间里,我们除了用语言来交流,更多地还借助其它工具。
而在网上,我们唯一依靠的就是语言,语言的功能被网络发挥到了极限。
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
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如日常会话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媒介语体。
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语体。
在网络语言语体中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规范汉语却变成另类表达,那么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有如下特点。
第一:创新性。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
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先来看第一方面: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
(一)词汇创新。
“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
“打酱油”指我路过,我不关心的意思.这些词语都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
还有一类是网络中形成的新词语,如“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再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还有给力、山寨、神马等等……。
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至少是没有这样解释的,而在网络中却已习焉不察。
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
除在构词法上的随意组合、任意搭配外,网络语言在句式的选择上也常常冒传统语言学天下之大不韪。
(二):缩小词语丰富。
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网络中的语言符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G(哥哥)、DD(弟弟)、PPMM(漂亮美眉,即漂亮的女性网民)、等。
2.英文的缩写,如: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FM(follow me跟我来)、GF(girl friend女朋友)、BRB(be right back 马上回来)等;3.数字和字母的谐音,如“1314(一生一世)、1573(一网情深)、”“U(you 你)、CU(seeyou回头见)、How a u (How are you你好)、Who a u(Who ar eyou你是谁)”等;4.英语、拼音、数字谐音混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q(thank you谢谢你)、等。
网络缩写词大量出现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网上的时间太宝贵,多泡一分钟的网就多花一分钟的钱;同时,在网上聊天中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网上聊天的节奏,减少对话的延缓脱节。
(三):不拘一格的起名
作为网络上身份标识的网名(ID)真是五花八门。
网络虚拟社会的环是相当宽松的,网民言论的自由度肯定超出常规媒体、出版物的开放程度,网民所用的网名也相应的十分个性
化;这种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在文字形式上表现为可用汉语名,如“三剑客”之类,也可用英语名如: sky,或者用汉语拼音等,只要用网络系统允许,尽可不拘形式地选用。
甚至很多人为了创新和突出的与别人不同,用大量的繁体字和所谓的“火星文”。
其中,大部分字都是平常人所不认识的,或者现在社会早已不通用的,如:烎读音:yín原义:光明,槑读音mei,古同“梅”。
接下来看第二方面,网络语言的语法创新: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
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语法制约的随意性,以及出现了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
(一).使用不受语法制约的随意性。
网络语言的开放性为大众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虚拟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自由的进行网上交际,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各种材料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任意组合,标新立异,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比如“下载”称为“当”或“荡”,是去download(下载)的前一半的英语发音。
还出现了汉英混用,由于英语在网络中的优势,汉英混用在网络语言中越来越频繁。
如“有事给我发E-mail”,有的甚至干脆说成“有事E我”。
另一方面,不少英语词,包括缩略词,已经成了网上用的词汇,成了网虫们的习惯用语。
如“R U there?”(你在那里吗?),“SEC…”(等一会儿)之类。
有时网民们也会使用汉语拼音。
这些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或技术问题,不受语法的制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
语言的各个层面不是彼此隔离或相互独立的,因此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会仅仅局限于词汇。
网络上使用的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部分语序变化或变异,进而造成了汉语词的超常转类现象。
第一,名词作动词。
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处可见,例如“今天你微博了吗?”,微博是典型的名词,可后来被网友们效仿英语,用作了动词并且在网上广泛传播,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汉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
可是网络语言甚至在各大媒体上,如下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①我的电脑被黑了。
②一旦被黑,不要轻易放弃,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
而汉语句子中,“被”字多由“被”+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
显然,这里“黑”已转为动词。
这与“黑”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
这个意义上的“黑”,来自“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
而在英语中,“ hacker”是由“hack”加“er”构成的。
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
因此形容词“黑”就带有了动词意味,指代黑客们的作案方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而其它情况下多转为名词,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二、形象性
在网络中,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
如:“(-_-)”表示神秘笑容;“:- ”表示平淡无味的笑;“^-^”表示咪着眼睛笑等。
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
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
它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
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
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
再如,把“这样子”连续为“酱紫”,既有视觉效果,又隐含了味觉效果。
这些词语往往给抽象、平淡的概念赋予了具体可感的生动的形象,形成了网络语言的形象性的风格特点。
三、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络常为有闲、有情人士所光顾,网民的相对年轻化更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
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
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
再如斑竹(版主,指网络管理员)、瘟都死(windows)等词,都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命名平淡的事物,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四、粗俗化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滚滚洪流中,还悄然涌动着一股小小的浊流:语言的粗俗化。
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P(屁)、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
通过雅虎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含有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的“他妈的”的网页则高达63,988,863个之多。
如今,网络语言的粗俗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开始向传统媒体渗透,甚至有些粗话已登堂入室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宠。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也亟待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以引导网络净化语言,形成文明、清洁的语言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