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网络语言的特征

合集下载

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

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

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及其语用学意义
1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一种以文字、表情和各种特殊字符为媒介的网络沟通方式,它采用文字、语音、图像、表情等交际工具,是我们当前时代崭新的交流手段,广受年轻人欢迎。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简单明了,语音式组成、新式表达,更加易读,更加方便。

例如,表示笑容或调侃等用表情符号来表达,一句话可以简言之,表达更加精准、显著。

另外,网络语言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所以能够实现两地远距离的聊天。

3 网络语言的语用学意义
网络语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交流方式,它凝练活泼的特点成为传播有关信息的有力武器。

而随着网络语言发展,传播工具和传播对象也发生着变化,取代原来的字句表达更精简而快速。

因此,网络语言不仅改变了信息表达,也影响了语音学、社会部门等多方面研究工作。

它提出了新的语言表示法,改变了以往的表达方式,促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生活方式及新的文化体验。

网络语言的发展对形成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是随着当下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不仅能够便利快捷的沟通和交流,还能构成另一种新的语言从而丰富网络沟通的内涵。

网络语言特点探析

网络语言特点探析

网络语言特点探析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最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推陈出新,改变着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和习惯。

在时代的发展下,网络语言呈现出一些特定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以及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语言。

首先,网络语言功能完备。

网络语言改变了人们日常使用语言的方式,在运用起来的时候可以更多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比如可以使用许多新的表情、动态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等多种媒介,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人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网络语言内容多样。

不同于以往语言的使用,网络语言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不管是语言内容的审美,还是更复杂的语言手段,都能更有效地表达出发言者的思想和情感,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网络语言也可以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

网络语言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沟通速度,而且可以让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远距离沟通,让沟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最后,网络语言能够让信息传播得更迅速。

只要有正确的使用,网络语言可以让信息发布的有效性更高,让某个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从而让人们更加容易地了解和传播信息。

总之,网络语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带来了诸多新的特点:完备的功能,多样的内容,改变沟通方式以及让信息传播起来更迅速等等。

期待着未来网络语言的发展,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
生活当中,帮助我们用语言表达创意和思想,真正使我们更加便捷地沟通交流。

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特点、应用情况

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特点、应用情况

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应用情况一、网络语言的产生语言文字是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都会对语言文字产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语、外来词和旧词新义大量出现在媒体传播和人们的日常交流活动中,一些新词还被作为科技术语而收录入各类词典。

概括来说,其产生有以下两个原因:(一)语言的社会功能的需求: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丁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带来的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的空前活跃以及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

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网络语言的随意性表现在即使是对严肃问题的讨论,它也会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不注重文字的字斟句酌。

网络技术传播的高效使得信息可以及时传递。

在网上发表文章只需键入和移动鼠标。

网络中的e-mail只需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可以发往世界各地,这种速度更是我们平常的书信接收所不能比拟的。

而聊天室中语言更是如平常口头交流一样直接、快捷。

网络语言包罗万象。

生活中所需要的都能在这里找到。

它给了我们生活中所需的各种信息。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与传统语言以声音或书面文字的传播形式相比,网络传播具有不受时空影响,交互性强的特点。

对象可以是故交,也能是素不相识的;交流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互动的;既可以是近在咫尺,又可以是远在天涯。

因此,网络语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1、个性化网络语言采用的是书面的形式,内容却完全是口语化。

这使得它具有口语的很多特点。

上网者面对的是虚拟的网络,交谈的双方可以互不相识,谈话内容可以不任何影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上网者由于学历、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他可以使用不同的社会角色来实现交流。

而网名的使用就是展现个性化的舞台。

“不再犹豫”、“等你说爱我”“轻舞飞扬”、“一生只爱你一个”、“蜗牛的天空”、“羽化之蝶”等。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1、字母型字体输入作为网络聊天最基本的形式,需要通过键盘或触屏将字符输送到对方显示屏上,故以简约高效的字母替代汉字就成为网民聊天首选,它的内涵的丰富程度已经超过正规文字表达模式。

如:GG(哥哥)、JS(奸商)、PFPF(佩服佩服)、GF (girlfriend,女朋友)等。

2、数字型借助网友数字字的谐音和寓意,很多生活表达都是以数字组合的形式表达,书写简单,一目了然。

如:886(拜拜)、9494(就是就是)等。

3、混合型当单纯的字母和数字不足以表达网民的情感诉求时,将它们与文字、英语单词等根据需要分门别类混合在一起的模式便成为网络上一种非主流表达方式。

如:幸福ing(中文词与英语动词后缀组合,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过程)、3q(数字与英语字母组合,谢谢你)、me2(英语单词与数字组合,我也是)、+U(运算符号与英文字母的组合,加油)。

4、词意变异型以文字、词组或英语单词等原生词衍变而来的谐音化用语相当普遍,变异后的网络词,其表达的含义与字面原意已相差甚远。

如:粉丝=英语fans的音译;果酱=过奖;稀饭=喜欢;斑竹(或板猪)=版主等。

5、词汇演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词汇也在不断出现,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网络上,由网络又延伸到了生活中。

如:“屌丝”,随着网络群体的追捧,它从最初产生时的不文明的含义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现象与社会突出问题的某种折射;“高富帅”,形容男人在身高、长相、财富上都无可挑剔,由日本漫画演化而来并在网络上发酵成为流行词汇,它对应的反义词是“矮矬穷”。

6、缩略和扩张型网络语言追求简约、创新、生动,构成的词组或句子也就充满了与传统语法相悖之处。

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等。

7、语句型网民对现实社会和互联网上的热点具有敏锐的嗅觉,这些热点也会催生出一些新的网络用语。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 (2)二、网络语言具有丰富性 (4)1、符号性 (4)2、缩略性 (6)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网络语言相对于传统的口语、书面语更为网民喜欢,语言的外在形式上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但网络语言作为非传统语言,在规范上存在的弊端,犹如我国汉字的造词造字都是有根源的,网络语言的交际方式是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传播的,如果没有网络和电脑,网络语言很难在其他媒体上生存。

网络语言的生造性和非规范性决定其通常只能存在于网络世界之中。

首先,根据其产生的环境决定的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的方便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和文字组合等,通常是在特定的网络媒介的传播中,表达其含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网民们为了提高网络交流的效率和达到例如诙谐的目的特性而采取的特殊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形成的网络语言,而这种语言也往往仅出现于网络媒介中,若将网络语言放置于现实生活的传统媒介中进行传播交流,会出现传播交流不便的现象。

其次,网络语言的使用年龄段,决定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网络语言并非所有人都能了解熟知。

具CNNIC第35次报告,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比重中,20岁-40岁的比重约为61.3%。

网民的年龄结构限制,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用网络语言交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的含义容易发生改变,如“菜鸟”一次,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者活动都不太了解的人。

如“Q”以前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后来用作游戏聊天的时候,表示缺少的意思;“K”表示让人动作快或者开始的意思。

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在青少年的写作或在现实生活语用交流中,往往会在作文中,或语用交流时,出现一些老师家长看不懂的新兴网络语言,而且网络语言的构词随意,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不理解。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影响摘要: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的突出特点是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由主体的隐蔽性而带来的粗俗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强劲,在丰富现代汉语的同时,也给它的前途和规范化带来挑战。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影响“网络语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一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是一致的。

二是指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领域的专业用语,如“网络、鼠标、软件、登陆、宽带、聊天室、防火墙”等等。

三是指网民在聊天室聊天和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上发表意见时所用的语言。

其中,第三类是本文的重点关注对象,它在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既丰富现代汉语的表达,又给它带来挑战。

一. 网络语言的特点(一). 五彩缤纷的词汇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中,词汇的变化最为显著。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突出的表现在词汇上。

旧词新义,汉语新词,网络符号的出现,给网络语言披上了一件色彩绚丽的外衣。

1. 旧词新义如果你在网上被人称为“天才”,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稍微有一点经验的网民就知道,这里的“天才”绝非褒义,而是“天生的蠢材”的意思。

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它们往往是网民利用现有的词汇材料将其歪曲解释,增加其新的意义。

这些意义一般都诙谐幽默,但往往与旧义无关或相反。

这样以来,许多词语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例如:楼上前一个帖子或上一个帖子冲浪上网踢聊天室管理员或论坛负责人驱赶违规用户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不错长成这样子不是你的错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可爱可怜没人爱贤惠闲适得什么也不会天生丽质天生没有利用价值恐龙丑女青蛙丑男灌水随便乱发文章以上这些例子,调侃味十足,比其本意更惹人喜爱,但它的交际只限于特定的语境中,离开了这种语境,交际者就难以把握其中的意义。

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

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

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第一篇: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摘要:20世纪末互联网的诞生,把人们的生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信息时代。

人们在不断的网络交流中逐渐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

这种独特的网络语言开始由互联网进入书面语与日常用语系统,强烈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

那么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对中国的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现象做具体的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影响,规范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强劲,它在丰富现代汉语表达的同时,也给现代汉语的前途和规范化带来挑战。

它在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1、突显个性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展现。

网络则给每一个人以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叶辛认为:“开放的网络重新唤起了写作的本质。

标新立异是青少年的行为特征之一。

”因此,网络语言就成为网友个性的标志和象征。

例如“巨能说(特别能说)”、“I服了YOU(我服了你)”、“HoHo~~(笑声)”等等,让众多网民“爱不释手”,充分体现出他们“不走寻常路”的个性。

2、富有创新性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

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再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

例如:“囧(真受不了)”成为2009年网络语言的新宠。

或者就某一新闻事件中富有代表性的语言富于新的隐喻。

例如:艳照门事件引出的“打酱油(不关我的事,路过而已)”一词等等。

网络世界还在继续开发,网络语言也将继续发展创新,一个更为神秘与新奇的网络时空也将等着我们去体验,去探讨。

3、力求简单化时间就是金钱,网络时代更注意时间的快捷性。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演变研究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演变研究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演变研究一、引言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社交网络、在线游戏,还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都离不开网络语言的使用。

网络语言是指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语言形式,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语言规律,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1. 简明、口语化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多是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中,因此它更加注重语言的简单直接,在表达方式上更偏向于口语化,没有过多的修辞。

2. 图文并茂网络语言是一种视觉的语言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文字排版方式,结合了图片、表情和符号等多种元素,通过视觉效果传达信息。

3. 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借助于互联网信息,不断创造新的词汇术语,形成独特的网络语境,这些新词语往往与流行文化、网络社交和时事政治紧密相关。

4. 自造语言盛行网络语言通过修改字母大小写、音译、语音识别、借音造新词等方式,对语言习惯进行突破和创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网络俚语和口号口令。

三、网络语言的演变1. 出现阶段从建立最初的互联网开始,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如新闻组、BBS论坛等都已经存在各自的网络口令和网络语境。

2. 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也得到了快速的演进。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更加广泛普及,其影响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

3. 现代集成随着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集成,通过这些平台的传播,网络语言不断向世界传播,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网络语言的应用领域1. 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网络语言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人们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交流,表达情感,以及分享生活和文化。

2. 在线游戏在线游戏是网络语言的另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在游戏中往往需要通过网络语言与队友协作、交流,以及在游戏平台上交流和互动。

3.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作为网络语言最早的应用之一,在商业和个人的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网络语言的特征摘要: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是一种“另类”语言。

网络语言在风格上、形式上都与现实语言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重点从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风格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做了简要的论述。

具体对网络语言词汇的新颖奇特、缩写词、符号代词、网名及网络语言语法上的随意、语码干扰,还有网络语言风格上的诙谐、侃风等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基本特征;词汇;语法网络语言是一种“另类”语言。

说它“另类”,是因为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它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什么是“网络语言”呢?我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有关和“在线”流通的语言。

作为网络语言的生存基础——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平等性的特点,网语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

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

“在现实空间里,我们除了用语言来交流,更多地还借助其它工具。

而在网上,我们唯一依靠的就是语言,语言的功能被网络发挥到了极限。

可以说,网络就是语言世界。

”[1]网络语言是支撑网络世界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网络语言孕育于自然语言的母体,又与民族语言有着血脉的联系,它在语言形式上虽然会有所突破,但它又不能脱离现实语言的基本规律。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又与现实语言处于互动的过程之中,它即要受现实语言的制约,同时又对现实语言施加影响。

因此,搞清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有利于汉语本身的研究。

一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网络语言的词汇根据使用人群、使用方式上的特点,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1 .造词新颖怪奇,形象幽默,简捷实用。

网络上的新词触目皆是,有不少词初见者会觉得怪异而不知所云,不过也不乏生动有趣的词语。

比如,“偶”就是“我”,这同粤语“我”的发音有关。

“泥”是“你”,音近。

“大虾”指网上高手,或乐于助人者。

据说此词最早的形式是“大侠”,后写作“大虾”,后一种写法很能表现弓背于电脑前的网络高手的形象。

“东东”是“东西”,而故意变着说。

“美眉”是用来称网上的年轻女性的,原来是MM即“妹妹”,经过一番选择构想便写成“美眉”。

“菜鸟”是电脑水平比较差的人。

“竹本一郎”用来称愚笨者,“竹本”是“猪一样笨”的意思。

有的新造词是借用已有的词形而赋予新的词义,如“狂”,网络速度很慢叫“狂慢”,“很难看”叫“狂难看”。

再如:“泥巴”是指一种网络游戏MUD(Multi-User Dungeons,多人城堡戏),玩这种游戏叫“挖泥巴”。

[2]这是意译(mud 有“泥巴”义),同时也把游戏迷们沉迷不起如陷泥淖之中的景况生动表现了出来。

“斑竹”是网上聊天,讨论中负责专题版面维护的人,“版主”的谐音。

虽然“斑竹”、“版主”字面意义毫无联系,但写成“斑竹”却使平实而缺乏生气的“版主”平添了一种朦胧的浪漫意境。

还有一种洋径风的词语,如“开玩笑的”说成“jokingde”,也属于怪奇之列。

等等。

2、缩小词语丰富。

网络的缩小词语很大一部分是对英语词语的缩略,反映出网络上的英语势。

如BTW=By the way (顺便问一下),IMO=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见),JAM=Just a moment (等一会儿),等等。

也可以是汉语拼音的简缩如jj,mm,gg,dd,分别是“姐姐”、“妹妹”、“哥哥”、“弟弟”。

从缩写的方法上看,以上所举基本是传统的拈取部分字母的方法,还有一种灵活机巧的缩写词语很能表现网络语言的创新精神,如U(=you)是“你”,Ur(=your)是“好”,CU(=see you)是“再见”,IC(=I see)是“我明白”18ly (=lately)是“最近”等等。

网络缩写词大量出现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网上的时间太宝贵,多泡一分钟的网就多花一分钟的钱;同时,在网上聊天中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网上聊天的节奏,减少对话的延缓脱节。

3、符号代词。

用符号代替词表达意义是网络语言词汇的重要特色。

符号代词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是“谐音代码式”,如网虫们用520表示“我爱你”,用59430表示“我就是想你”,345是“相思苦”,9494就是“就是就是”5366是“我想聊聊”,657是“对不起”,078是“你去吧”之类。

另一“形象联想式”,这就是构成网上特殊风景的表情符号,如表示“高兴,笑脸,开开玩笑”的:),:〉,如果是戴着眼睛的笑,用“B-)”,舔舌头的笑“:-9”,头晕目眩“%—”,犹豫不决“:-\”,说错了,应该闭嘴是“:-#”,等等。

这些代号形象而有趣。

4、不拘一格的起名。

作为网络上身份标识的网名(ID)真是五花八门。

网络虚拟社会的环是相当宽松的,网民言论的自由度肯定超出常规媒体、出版物的开放程度,网民所用的网名也相应的十分个性化;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技术构成的虚拟社会中标识身份的名比现实社会的姓名更严格地起着区别成员的作用,所以称名避同就特别重要。

在现实社会中,区别一个人往往不单只靠姓名、相貌、年龄、社会角色等等的不同也有区别角色的作用,所以即使重名往往也并不妨事。

而在网络中,成员的实体、实相一般并不出现,一旦重名,交际秩序就可能乱,而且数码技术在很多情况下也不容许有重名现象。

所以五花八门的网名也就应时而需,应理而需的出现了。

这种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在文字形式上表现为可用汉语名,如“小白猫”、“大灰狼”、“三剑客”、“四进士”之类,也可用英语名如:apple,sky,bright,或者用汉语拼音,如laoda,xiaoer等,只要用网络系统允许,尽可不拘形式地选用。

从命意上看,也是随意而为与着意创造各有不同。

有的是随便敲个AAA,或是1234就成为自己的大名;有的则是“是非不分”,以丑为美的用上“魔”,“痞子蔡”,“苍蝇”、“大老刁”这样的名字;有的也颇顾及形象,讲究韵味,如起名“轻舞飞扬”,“月桥院”;还有的干脆自我物化叫什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两条没有尾巴的鱼”、“三匹疯狂的老马”;有的是追星族、电影迷,叫什么“还珠格格”、“玻璃樽”;有的又颇有追求、富含哲理,自谓“平淡是真”、“无欲则刚”;诸如类,不一而足。

上面就这四个方面对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作了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还有很多我认为,这四个方面是最主要的,能集中体现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

至于其它方面,暂不做具体分析。

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对于下例中这段话语的意思也就不难捉摸了。

“与gf分手后,感到十分010,工作之余只好上网玩泥巴,偶尔也上街买东东……BB!”二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

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语法制约的随意性,以及出现了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

1.使用不受语法制约的随意性。

网络语言的开放性为大众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虚拟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自由的进行网上交际,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各种材料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任意组合,标新立异,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比如“下载”称为“当”或“荡”,是去download(下载)的前一半的英语发音。

还出现了汉英混用,由于英语在网络中的优势,汉英混用在网络语言中越来越频繁。

如“有事给我发E-mail”,有的甚至干脆说成“有事E我”。

BBS 中汉英混用就更为显眼,比如不管代号还是昵称,都是即可用英文,又可用中文,什么Fox,Fish,“大萝卜”,“小白菜”,都悉听尊便。

另一方面,不少英语词,包括缩略词,已经成了网上用的词汇,成了网虫们的习惯用语。

如“R U there?”(你在那里吗?),“SEC…”(等一会儿)之类。

有时网民们也会使用汉语拼音。

这些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或技术问题,不受语法的制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

语言的各个层面不是彼此隔离或相互独立的,因此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会仅仅局限于词汇。

网络上使用的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部分语序变化或变异,进而造成了汉语词的超常转类现象。

第一,名词作动词。

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处可见,例如“①别忘了伊妹儿我!②你雅虎了吗?”。

汉语名词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能带宾语,例①中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即“电子邮件”,是名词,在此处却作了动词。

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 Don,t forget to e-mail me的英语句子。

在这里翻译方法起了关键作用。

虽然在网上“伊妹儿”作动词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是从没见到有人说“别忘了电子邮件我”或是“电子邮箱我”。

例②也来自网上,其英文原形是Do you Yahoo!?“雅虎”是网站Yahoo!的中文名称,是典型的名词,可后来被网友们效仿英语,用作了动词并且在网上广泛传播,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汉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

可是网络语言甚至在各大媒体上,如下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①澳大利亚政府被黑。

②一旦被黑,不要轻易放弃,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

而汉语句子中,“被”字多由“被”+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

显然,这里“黑”已转为动词。

这与“黑”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

这个意义上的“黑”,来自“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

而在英语中,“ hacker”是由“hack”加“er”构成的。

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

因此形容词“黑”就带有了动词意味,指代黑客们的作案方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而其它情况下多转为名词,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网络语言在使用上还有很多其它特色,这里就不一一道之。

三网络语言的风格特征风格即其人,网络(包括电脑报刊)语言的风格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一些软、硬件技术指导的文章,作者不同,文章风格也有别。

不过,总体看来网络和电脑报刊文字比较普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诙谐性、新鲜热辣、侃风较盛,别具情趣。

这是因为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人们在网上交际时,心态平和而放松,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判然有别。

另外,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多为年轻人。

这些年轻的网民充满了智慧和活力,喜欢机智而轻松的交流,追求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网络词汇中的“脸谱符号”就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当你直面这些五花八门的“脸谱”时,绝对会忍俊不禁。

网络语言风格的另外一方面是“侃”风较盛。

下边是一位电脑报纸的专栏编辑(“焉老虎”)与读者的两段对话:①问题:你好虎哥:我是小平,我很喜欢你在《家用电脑》上的幽默和智慧的表现,嘻嘻……(第一次拍马屁还不习惯。

)我……目前在学DREAM WAVER,但我对她却控制不好。

……能否牺牲一下和女朋友温存的时间,帮我作答?感谢感谢!!解答:真是第一次拍那个吗?我看不像哦,呵呵……(《电脑商情报》)②问题:虎哥:久闻虎哥辈武功盖世,在下华山令狐冲望尘莫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