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反思

合集下载

浅谈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一)

浅谈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一)

浅谈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一)语境是语言的使用环境,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指词语或句子的上下文,广义的还包括交际情景(交际场景、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话题、面部表情等副语言手段)和民族文化背景等。

1]语境对言语交际具有制约作用。

网络交际语境在某些方面跟日常交际语境很不相同,网络语境对网络语言的特点有着重要影响,值得探讨。

本文所说的网络语境主要指聊天室、QQ、MSN、小纸条对话等典型的网络即时交际语境。

一、网络语境的特点言语交际要么是即时的口语交际,如面对面谈话、打电话等;要么是非即时的书面交际,如写信、拍电报等。

前者是双向的,后者是单向的。

以网上聊天、QQ对话为代表的网络交际兼有了双向交际的即时互动性和单向交际的书面表达形式,同时还具有交际双方互不相识(多数情况如此)的双盲特性。

总体上说,典型的网络交际是一种动态的双盲书面交际。

这样的语言交际具有不同于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的特点,具体说有以下三个。

1.网络交际空间的无限开放性。

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交谈双方所处的时间、地点、场景等是相同的、共有的。

电话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交际的时空限制,两个身处异地的人通过电话也可以进行言语交流。

网络与电话一样打破了现实时空对交际主体的限制,而且更彻底。

网络覆盖全球,把五湖四海的人联系起来,把想参与网络交际的人集中到虚拟的网络中,网络交际空间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交际“时空无阻碍”。

2]2.语码输出的低效性。

面对面语言交流,可以同时传递听觉信息(词语、语调、语气、停顿、重音等)和视觉信息(表情的、眼神的、肢体动作的等),在有限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在网络语境中,信息的交流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首先,有声语言必须转换成无声视觉符号;原来辅助性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传递的信息,也必须转换成视觉语言符号。

其次,信息传递过程中多出一个信息码转换环节(键盘输入),而且多种信息要通过单一的网线传递。

要言之,网络交际中要传递的各种信息必须用视觉符号通过网线一个一个地进行传输。

谈谈网络用语的利弊作文

谈谈网络用语的利弊作文

谈谈网络用语的利弊
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用语也成为了人们
在网络交流中常用的工具。

网络用语是指一些简洁、易懂、富有趣味性的表达方式,例如“666”、“感觉身心被掏空”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交流的效率,让
表达变得更加地轻松、生动和有趣。

然而,网络用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网络用语的流行趋势使得一些人沉迷于其中,习惯性地使用网络用语进
行交流,甚至影响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过多依赖网络用语可能导致个体在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下降,沦为不能用规范的语言交流的一种表现。

其次,网络用语的简洁性和易懂性,虽然提高了网络交流的效率,但也可能误
导他人,使得信息不够准确、全面。

有些网络用语存在着多重含义,如果不了解背景或上下文,容易导致信息的误解和偏差,降低了沟通的准确性和明晰度。

此外,网络用语的普及也可能影响到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些古代优
美的辞藻和传统的书面语辞渐渐被网络用语取代,使得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这也意味着失去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降低了书面文化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的利弊各自存在。

要在网络中合理使用网络用语,我们需
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比例和平衡,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络用语的使用,同时也要保持对传统语言文化的尊重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用语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展现语言的力量。

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摘要:网络语言的出现,以其自身的特点和方式,受到了社会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

网络语言具有简洁化、符号化、新奇化、多媒体化等特点。

网络语言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文化融于一体 ,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涉及方方面面。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点;文化意义;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里 ,社会方言作为分支之一 ,学界对其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网络语言出现以后 ,更加丰富了社会方言的研究内容 ,从一个侧面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社会方言的发展。

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网络语言是指上网者在网上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话语形式 ,是在标准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 ,并针对特定的人物或者事件形成其特定的含义。

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利用文字组成的语言。

如: 东东—东西。

么么黑—非常黑暗;做脸—整容;偶—我; 可爱—可怜而没人爱; 大虾—大侠; 我倒—用于表示佩服 ,或出其意料之外;我闪—用于表示惹不起躲得起。

二是用汉语拼音字母和外文字母组成的语言。

如“:B T”表示“变态”“、PM P”表示“拍马屁”、“GG”表示“哥哥“、“JJ ”表示“姐姐”,还有用英文谐音的 ,如“:I 服了 U”“,I”英文中表示“我”“,U”就是用“YOU ”的谐音 ,表示“你”“;IC”是英语“Isee”的谐音形式 , 表示“我明白了”。

如:“BBS” ( 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系统) 、“B TW” ( by t he way ,顺便) 、“Hand”( have a nice day ,祝好) “、O ICQ”(Oh , I seek yo u ,即网上寻呼。

有的是英文字母和数字谐音示义 ,如“:B4”谐音表示“before”。

有的是用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来部分谐音表义 ,如“爱我就 e 我”“,e”是“E2mail ”的谐音形式。

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分析论文

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分析论文

浅谈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分析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出现,首先就是铺天盖地的网络语言。

这种缺乏文化底蕴却受到青年人极度欢迎的网络语言,使我们的母语面对极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特点,进而探讨如何面对这种语言挑战。

关键词:网络语言产生原因特点网络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语言的流行也成为新时尚,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网络时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性的看待网络语言,本文就网络语言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 什么是网络语言要了解网络语言,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符号的价值取决于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重要的沟通工具,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承载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

那什么是网络语言呢?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领域的交流工具,当然网络语言中不乏一些专业的网络术语,如黑客,木马等,我们在本文中所要研究的是狭义上的网络语言,就是人们在网络聊天过程中产生的语言。

“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

”“偶粉稀饭血拼,也经常以秀为乐事,粉稀饭让朋友欣赏我败来的东东。

”“没想到偶最好的朋友居然欺骗偶,tmd,7456,偶恨不得一脚tst。

”上面几段不知所云的话就是一些青少年极其喜欢,在网络上及其流行的网络语言,大家可能看不懂什么意思,下面是我们搜集的一些网络词汇做注释。

偶——我粉——很素——是表——不要酱紫——这样子严重——与动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情,比如严重同情血拼——购物东东——东西恐龙——丑女孩84——不是7456——气死我了tmd——他妈的bt——变态mm——美眉cu——see you3q——thank you二. 网络语言的成因(一)客观原因1. 网络时代到来为网络语言提供了物质载体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中产生并且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变化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变化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变化1. 引言1.1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变化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和变化展现出了明显的特色。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语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而是融合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更加生动、直观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络新闻语言更加注重快捷、简洁的表达,以迅速吸引读者眼球。

碎片化特点也成为网络新闻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新闻内容被拆分成小块进行传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变化日益显著。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网络新闻语言的不断创新和更新,传播形式和方式不断演变。

新媒体时代也对网络新闻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性。

在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和变化也将持续演变,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信息体验和传播效果。

2. 正文2.1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简介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语言具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新闻语言具有高度的即时性和互动性。

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平台,新闻可以实现实时更新,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与新闻内容进行互动,增加了用户参与感和互动性。

网络新闻语言更加直观生动,采用大量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让读者通过视听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提升了信息传播效果。

网络新闻语言还具有碎片化和快捷传播的特点,新闻内容被快速切割成碎片状的信息,便于读者快速浏览和获取信息,适应了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具有着多样性、快捷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阅读习惯。

2.2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一、第一是多元化。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报道,而是结合了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使新闻更加生动、直观。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精选12篇)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精选12篇)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写网络用语利与弊的作文篇1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网络用语的利与弊的辩论会,在本场辩论中,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认为:网络语言过于粗鄙,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侵害,是一种污蔑。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会犯错,但人会。

车不会犯错,但人会。

”如果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吗?所以,如何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

对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就不会伤人。

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而且,正因为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制它。

网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别人,语意模糊种种恶果。

所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我方辩友提到了网络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为什么你们总是视而不见?另外,网络语言追求简洁,标榜个性的特点,不是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特点吗?试想一下,当你面对一款又肥又大不合身的旧款衣物和一款又轻又小很合身的新款衣物,你会像现在这么执着的选择旧的吗?如果你的网友们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那些时髦的网络语言,你还在规规矩矩的使用书面语言,那你就会因不合群而遭到排斥。

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已是大势所趋。

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能够令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的平台呀!他们也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方式呀!他们对网络语言的强烈需求也就证明了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对方辩友认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观点的曲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网民应运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没有说要让所有人使用网络语言,那些经常上网的年轻人使用它就足矣。

难道我们的家长说的地地道道的青岛话就不会产生代沟吗?凡事都不能停滞不前,为数不少的网络语言赋予了汉字新的含义,这难道不是汉语的发展与进步吗?也许,网络语言会带动书面语言大步前进,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化。

网络语言的语境及话语特点诠释

网络语言的语境及话语特点诠释

网络语言的语境及话语特点诠释摘要:面对网络语言对书面语言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口语化、简洁化,时代性上不断调整书面语言的应用原则,兼容并蓄,发展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关键词:因特网语言传播规范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网络,网络实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网络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其语境的独特性,它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网络语言符号,也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对书面语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网络语言语境的独特性(1)虚拟性网络语言语境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语境的虚拟性。

在虚拟的语言环境里,相识的或熟不相识的人们,就某一话题,在网上展开交流。

论文百事通可以选择适当的聊天“场景”,在虚拟的场景中,谈一些虚拟的语题。

虚拟“场景”中虚拟的话题,给了交际者一个更大的自由空间。

(2)语言传播方向的多样性一般地来说,话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而网络语言则是对这一传播模式的解体和颠覆。

一个话题一但展开,则难以分“传播中心”了,可以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可以是多个人共同交流,就好象一群朋友在闲聊一样,只是这些“闲聊”的朋友可以是互相见面(视频),但实际是天各一方。

这种“闲聊”可以是点对点,面对面,多点对多点的传播。

(3)语言传播者的角色特别在网络这个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上,语言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其角色可以互换,互为传播的主体,共同享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具有个人化和隐蔽性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的话语特点及对书面语言的影响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每一种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这些新词汇具有促进书面语言多样化的作用,从传媒学的观点来看,网络语言中言简意赅的缩略语、含蓄美妙的数字谐音、形象生动的表情符号,中英夹杂和拼音化与数字化的倾向等,都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汉语语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使用。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亚文化特点分析及教学应对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亚文化特点分析及教学应对

《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亚文化特点分析及教学应对》摘要:亚文化教育教学摘要:网络语言随新媒体比特时代的来临而产生, 1.网络语言高度依赖情景体现出亚文化边缘性特性,正视亚文化网络语言的存在和教育教学中的应对 1.亚文化网络语言推进了传统主流的语文教育教学关键词:网络语言亚文化教育教学摘要:网络语言随新媒体比特时代的来临而产生。

本文从亚文化和网络语言二者关系来探析网络语言,以期能进一步了解使用网络语言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为我们变革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一些支持和借鉴。

数字化的兴起,预示第四媒体时代(注:所谓“第四媒体”,是指传播学者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称谓)的来临。

全球化、比特时代带给人们的是应接不暇的语言、文化。

这为新的一代在应用语言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个性发展上提供了更大的发挥自由个性的空间,网络语言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

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崇尚进步、紧跟文明的当代知识青年群体对这种新型媒体表现出极大热情。

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读屏”、“点击”的一代,是标新立异的一代,简洁、直接、形象、追求自由是其最大特点,这一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因网络而形成了其特有的亚文化氛围,网络语言是其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他们挑战传统、经典,让我们不得不重视随比特而产生的网络语言,不得不重视随网络语言而产生的亚文化群体。

一、网络语言比特时代产生的亚文化群体之网络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符号,用以代表日益强力的个人话语愿望。

网络物质载体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之一,国际互联网在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我国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序幕。

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

从此,中国计算机网络用户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经约定用户的约定俗成,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即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讲究求新求异,张扬个性,与传统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载体的不同。

在表达形式上,尽管网络语言在互联网中也是以文字或者符号的形式出现的,但网民在聊天时,这种文字和符号往往是即时滚动式的,甚至是超链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校 园
X i n X i a o Y H a l 3
百家讲 坛
网络 语 言 的 特 点 及 反 思
侯 小 华 ( 湖 北 工程职 业 学院 ,湖 北 黄石 4 3 5 0 0 0 )

要 :本 文 针 对 网络 语 言 的 特 点 进 行 了论 述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网络 语 言 的使 用情 况进 行 了反 思 。
( 2 ) 爆 发 性

网络 语 言 的 内 涵
网络 语 言 是 一 种 在 互 联 网 上 广 泛 使 用 的 语 言 。 如 今 , 网
络语 言不仅仅在 网络上使 用 , 在现 实生活 中也 有很 多人 不 自
觉地 使 用 网络 语 言 。 二、 网络 语 言 的具 体 特 点 在对网络语言特点进行分析 时, 为更好 地进行 论述 , 笔 者
四、 结 语
对 于 当前 的 网 民 而 言 , 运 用 网络 语 言 俨 然 已 经 成 为 一 种
时 尚。很多 网民在 网络 中均会 不 自觉地使 用网络语 言。网络 语言 中存在精华 , 当然也存 在糟 粕 。对 于值得 继续 运用 的 网 络语言 , 我们不应制止 ; 而对 于那 些不 符合 规定 、 有 负面影 响
很 多网络语 言往往会 在短 时 间内在 网络上爆 发性 传播 ,
从 网络语 言的 内容特点及传播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
1 . 网络 语 言 的 内容 特 点
其传播 速度 之快 、 传播范围之广往往 令人 咋舌 。例 如 , 在 网络
上 曾经 一度 出现“ 范跑跑” “ 楼歪 歪…‘ 周老虎” “ 打酱油” “ 俯卧 撑 …‘ 躲猫猫 ” 等词 , 这些网络语言往往是由于某 个特定事 件而 产 生的 , 一旦产生 便在 网络上 迅速传 播 。这些 网络语 言 在 网
关键 词 : 网络 语 言 ;特 点 ;反 思
网络语 言是一种新 的语 言形态 , 目前 在 网络上 被广泛 使 用 。网络语 言的产 生主要 依托 于互 联 网的迅 速普 及 。如 今 ,
网 络语 言 现 象 引 起 了 国 内学 者 的 研 究 热 潮 。 网 络 语 言 虽 然 不
如此 , 网络语言具有 了 自由性 和开放性 的特 征 。网络 语 言的 创造者及使用 者在网络中使用 网络语言并不会 考虑到其 是否 规 范。因此 , 在构 词 上也 表 现 出 了随 意性 的特 点 。例 如 , 将 “ 大侠 ” 说成 “ 大 虾”, 将“ 版主” 说成“ 斑竹” , 将“ 好的” 说 成
的 网络 语 言 , 望 在 不 久 的
络 上迅 速传 播 之 后 , 很 快 又 会 被 人 们 遗 忘 。但 提 及 当 年 的 这
( 1 ) 创新性 网络语言的典型特点是创新性 。网络语言 的创新 性重点
表现在两个方面 : ①形 式方 面 。网络 语言 通过 如下 多种 形式 表达含 义 : 数字 、 视频 、 动画 、 符号 、 图片等 。② 语义 方面 。网
络语 言 , 其 均 具 有 一 定 的会 意性 特 征 。
多压力 。在 这样 的大 背景下 , 网络语言 内容及 传播 方面 之所
以呈 现 上 述 特 征 也 就 见 怪 不 怪 了 。但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对 于 网
( 3 ) 简约形象性 网络语言 内容 除 了具 有 创新 性 及会 意 性 等典 型特 点之 外, 还具有简约形象性 。例如 , 在 网络 上网 民常将 “ t h a n k y o u ” 用 网络语 言“ 3 Q” 代替 , 将“ 再见 ” 用网络语言“ 8 8 ” 代替, 将“ 开 心” 用 网络语言 “ :) ” 表 示等 。从 上述 网络语 言 中我们 不难
些 网络语言 , 很多人却又记忆犹新 。
三、 关 于 网络 语 言 的 反 思
网络语 言是在网络上 广泛 流传 的一种 语言 形式 , 这 种语 言形式 并不能纳入 正规语 言体 系之 内。当前 , 网络 语言 之所
以能够广泛 流传 , 自然有其特殊原 因。在 现实生 活中 , 人 们无
看出, 网 络 语 言 的 内容 还 具 有 简 约 形 象 性 的 特 点 。
2 . 网络 语 言 的 传播 特 点
络上 的一些 不规 范语 言使用 的现 象 , 国家应 采取相 关措 施予 以引导 , 并制定相关 的法律法规 , 加强 网络语 言运用方 面的规
范 性 。通 过 相 关 规 定 的制 定 和颁 布 , 网 络 语 言 的 使 用 一 定 会 更加有序 。
络语 言的语义创新 集 中体 现在 网络语 言 的 自我 更新 , 即新 的 网络语言快速 出现 , 且很快 被人 们在网络上使用。 ( 2 ) 会意性 网络语言的构词形式多种多样 , 可谓是 千奇 百怪 、 千变万
化 。很 多 网 络 语 言 仅 通 过 汉 字 、 符号、 图 片 的简 单 组 合 即 可 明
是一种规 范的语言方式 , 但作为 当下一种重 要 的语 言形态 , 对 其特 点进 行研究极为必要 。

“ 好 滴” 。甚至 还 出现 了一 些诸 如 “ I服 了 y o u ( 我 服 了你 ) ”
“ 有木有 ( 有没 有 ) ” 等 网络 语言 。这样 的网络 语言 在构 词方 面无疑是错 误的 , 若 长期使 用会 对正确 运用语 言产 生不 利影 响。更值得 注意 的是 , 这些错 误 的语 言运 用现 象却 在 网络上 随意传播 , 很多 网民似乎并不在意 。
论在生 活、 工作和学习上均不同程度地 背负 了各种 压力 , 在这
些 压力 下 , 人 们 在 网络 中并 不 希 望 再 受 到 更 多 束 缚 , 再 承 受 更
确体 现出使用者要 表达 的意思 。例如 , 形 容 网 民在 线方 式 的 网络语言有“ 潜水 ” “ 隐身 ” 等 。除此之外 , 还有“ 囿” “ 踝” 等 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