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图书中应慎用网络流行语

图书中应慎用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并且具有简洁性、创造性、快捷性等特点而被广大人们所接受。
但是在图书编校中,应该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谨慎的使用,把握好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与原则,从而正确处理好图书中网络流行语的运用。
1、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就是网民在网络上使用的一种语言,并且应用的非常广泛。
网络流行语与传统的书面语言表达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首先就是网络流行语的创造性特点。
网络流行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创造性,这也是使得网络语言成为流行语言的关键。
在传统的书面语言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智能光被动的的使用书面语言。
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书面语言的这种限制,为人们的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与发挥空间。
网民能够在网络中尽情的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创新与传递,使其逐渐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语言。
其次就是网络流行语的形象化。
人们的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距离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存在而不断的缩短,这就使得相隔千里的陌生人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认知,并且自由的发表意见。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应用,使得网上的交流缺少了面对面交流的那种感觉,为了能够使得网络流行语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情感,就进行了网络符号的创造,通过这些网络符号进行情感的表达。
网络流行语的形象化到处可见,例如“温酒吧”(Windows98)、“菜鸟”(trainee网上新手)等,这些诙谐幽默的网络流行语使得网络交流更加的丰富多彩。
再次就是简洁性。
简洁性是网络流行语的一个只要特点,由于网络交流循序效率原则,就会使得网络语言变得更加的简洁,例如GG(哥哥)、MM(妹妹)、BF(男朋友)等。
最后就是网络流行语的欠规范性。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提供者不同,并且出于简单的交流,可能导致网络流行语不规范,但是这也是网络语言比较流行的方式之一。
2、图书中应慎用网络流行语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交流中经常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并且成为了交流的工具之一。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英译策略———以2024年度网络流行语为例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并被大众所接受和使用的特定表达方式,其主要特征包括时尚性、短暂性、创新性和幽默性。
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应注重保留原有的特色和幽默感,同时在语言表达上要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和语境。
首先,网络流行语具有时尚性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兴起和流行常常与当下的社会、文化和时事紧密相关,因此其短暂的流行性使得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及时把握最新的潮流和趋势。
例如,2024年度网络流行语“佛系”指的是一种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保持淡定、不焦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对于这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翻译者应注意选用英文表达方式,例如“Zen attitude”或“Buddha-like mentality”,以准确传达原意。
其次,网络流行语具有创新性和幽默感。
流行语常常是经过创意转化和独特表达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戏谑和幽默。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创新性和幽默感,并在英文表达中体现出网络流行语的独特之处。
例如,2024年度的网络流行语“666”是一种赞美对方表现出众的表达方式,意为非常棒或非常厉害。
在英文翻译中,可以表达为“amazing”、“brilliant”或“fantastic”,或者直接使用“666”表达。
最后,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中应注重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和语境。
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特定社群或者时事的产物,其翻译需要考虑英语中的常用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为了让翻译更贴近英语语境,翻译者可以适量添加解释性文字或注释,以帮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2024年度网络流行语”随缘“是指接受事物顺其自然、不强求的心态。
翻译时可以使用“go with the flow”或“take it easy”来传达相同的意思,并在适当的位置添加解释。
综上所述,翻译网络流行语需要注意保留其时尚性、创新性和幽默感,同时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和语境。
通过适当选择英文表达方式,加入解释的文字,以及准确传达原意,可以更好地翻译和传播网络流行语。
微博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微博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多彩的网络流行语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会对微博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和意义,并分析其流行的原因。
一.微博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中广为流传,常被使用的一种特定词汇或表达方式。
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变化快捷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新的流行用语。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博,因此微博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
2.简洁易懂微博用户通常只有140个字符的限制,因此微博流行语通常都非常简洁明了,用词简单、易懂。
这种语言风格方便用户进行快速沟通。
3.幽默风趣微博流行语通常都带有一种幽默风趣的特点,往往是在讽刺、调侃或者表达某种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够引起网友的共鸣,从而更易传播。
二.流行语在微博中的意义微博语言中的流行语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同的意义。
以下是流行语在微博中的几个典型表现。
1.减轻情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可能会感到压力很大、情绪很低落。
这时,流行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可以借助流行语来减轻情绪,缓解压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
2.强化身份认同流行语也可以帮助人们强化身份认同。
流行语通常都是某种社会群体或者团体内部共同的特定语言方式,流行语的使用可以建立群体的凝聚力,帮助大家彼此之间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3.传递信息微博语言中的流行语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传递信息。
一些经过广泛传播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了普遍认可的信息媒介,使用这些流行语可以让信息更快更准确地传递,从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流行语流行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流行语呢?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社交需求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媒体,流行语在其中的流行和传播与人们的社交需求有密切关系。
近五年来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探究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探究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衍变(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及特点从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本身而言,有学者给出定义: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并被广泛使用的鲜活语言形式。
相比于仅仅从网络流行语的某一特点入手来定义这一现象更为全面和直观。
综合而言,网络流行语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网络空间,网民通过总结、谐音、符号、时效总结等方式来对某一事件、现象、概念等表达自身观点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
其参与社会认知的建构,有其自身的内生规律,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在表达上简洁、多产、可复制性强,一般情况下会经历“预设—衍生—模糊”这一过程,网络流行语出现初期,往往是网友通过谐音、说明、比拟、双音、简缩等方式创造出简单、易懂、恰当的语言符号;随着这一用语被网友进一步传播与熟悉,网民的自主性就会进一步在其中发酵,衍生出具有相同模因的二次创作;而网络流行语的最终形成往往会进一步符号化,其能指与所指之间不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所指内容形成流行符号的不同意指。
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网络流行语内容上的模糊性。
(二)传统意识的消解与重构1. 网络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出网民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趋向;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文化的再建。
作为网民表达自身观点,反映民意的方式,其娱乐化、去政治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决定了网络流行语催生的网络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对立与间隙。
主流文化场的规范性已经被网民的个性化忽略。
一方面,源于互联网技术下网络空间的自由度增强;另一方面,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征决定了公民话语权的释放,中心管理的被迫缺失增强了网民个性化的极大释放。
其次,精英文化、权力阶层与话语之间的强关系被打破。
这体现在网络舆论的主导力量,在互联网时代几近旁落回归到公民手中,话语力量及影响不再一家独大,而呈现出各抒己见、彼此助推的态势。
网络流行词语表达特点,诗人和作家

网络流行词语表达特点,诗人和作家先说一下什么是网络流行词语,从网络中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它的特点是简洁、生动、活泼、不受语法的限制,由于网络具有超时空的特点,所以流行语言也是超时空的,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集体无意识”。
1。
最初的流行语往往和当时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
如:“非典”期间的“非常难受”,网友调侃回复:“这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吗?非典型性肺炎”;“集装箱”原本是指集装箱货运站,网友回帖子说:“改装后的房子就叫集装箱房吧!” 2。
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流行语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如:“求包养”源自电视剧《奋斗》中女主角向男主角杨晓芸求婚时的一句台词,在网络上盛传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求包养”逐渐演变为成年女性之间的日常对话。
3。
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流行语言的运用中找到乐趣,并因此而改变对流行词语的看法。
比如:一位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回复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起跑就已经落后了。
”又如:有些人可能并不同意流行词语的内容,但是也会以流行词语的形式进行回应,例如“ OUT”这个词,有人认为它是落伍的象征,有人却认为它是先锋的象征。
4。
再就是对名人的调侃和消遣,像周杰伦的“哎呦不错哦”,孙燕姿的“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陈冠希的“我的心只可容纳你”,张柏芝的“整容失败”,舒淇的“神马都是浮云”等。
5。
如果将网络流行词语的影响力与汉语拼音的使用率作一比较,会惊奇地发现网络流行词语在使用频率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语拼音是我国正式颁布的标准化的汉字注音拉丁字母。
中国文字,由一笔一划构成,从结构上讲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笔画,后半部分为声调。
而英文则只有26个字母,没有声调。
单就字母的数量而言,英文远远少于中文。
英文字母不能拆开独立使用, 26个字母缺一不可, 26个字母共同组成的英语单词也必须26个字母全部出现才能完整无误。
因此,汉语拼音有26个声母,也可称之为拉丁字母。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越来越常见。
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富有创造力的内容,对我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简洁有力:网络流行语以简短、有力的语言表达方式闻名,可以通过极简的文字或图片,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2. 创造性强: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它们可以通过对现有语言的重新组合、变形或引用,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 可塑性强:网络流行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语境进行变形和演绎,进而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传播至各个角落。
4. 反应社会热点: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社会热点和时事的反映。
通过对社会事件、流行文化等的关注和回应,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和共识的标志。
二、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 社交需求: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交的需求日益增长,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表达自我和获取认同感的工具,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2. 快速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网络流行语通过快速的传播迅速在社会范围内流行开来。
3. 幽默与调侃:网络流行语往往以幽默和调侃为主旨,它们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4. 群体认同: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群体认同感,使得人们更加愿意使用和传播这些网络流行语。
三、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对于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传达和弘扬一种地域或群体的特色,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流行语现状问题回答

流行语现状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或社会群体中广泛使用的词语或短语,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性。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流行语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影响以及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流行语的定义和特点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些特定场合中广泛传播并被大量使用的词汇或短语。
它们通常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性,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
流行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短暂性:流行语的使用周期很短暂,很快就会被新的词汇所替代。
2. 快速性: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流行语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3. 社会性:流行语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二、流行语产生原因1. 社交媒体: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如微博、微信等应用程序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快速地分享和传播信息,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流行语。
2. 娱乐文化:娱乐文化是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娱乐节目中的对白和表情往往会被观众所模仿,从而形成流行语。
3. 社会事件:社会事件也是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重大事件或热点话题往往会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从而形成一些新的流行语。
三、流行语的影响1. 促进交流:流行语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间的感情。
2. 反映社会变化:流行语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3. 塑造年轻人形象:年轻人通常是最先接受并使用新词汇和短语的群体,他们使用什么样的词汇和短语也影响着他们在社交圈中所扮演的角色。
4. 形成文化符号:一些经典或有代表性的流行语往往可以成为某个时期或某个群体的文化符号。
四、流行语现状1. 流行语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今天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传播,流行语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群体。
2. 流行语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最初的词汇到今天的表情符号、网络迷因等,流行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现象。
3. 流行语产生和消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些流行语仅在短时间内存在并迅速消失,而另一些则会长期存在并成为文化符号。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近年来,互联网流行语用在各类论坛、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中变得越来越常见,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常常影响深远。
本文将要从流行语的用法和特点两个方面,介绍互联网流行语的基本信息。
首先,互联网流行语的用法是简明扼要,用短语和词汇来构建自己的简约风格。
比如666(赞!)、无语、sb、shua以及sb(傻逼)。
以上这些简短的网络语言
大家在聊天时可以熟练运用。
这一点也是最主要的用法。
其次,互联网流行语的特点是明显而又独特。
它们通常是有实物-相关逻辑联
系的,语言表达往往模糊而且带有情绪性质,但也充满智慧。
比如上文中的666,
它的意思就是很棒,很好地表达了网友的肯定之情。
而shua则是手抖的谐音,用
来形容某人言行不稳定,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形成对互联网流行语的整体理解。
它们既
简短又特别,对于社交媒体上的动态连接有着独特的附加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时效性很好很强大(时间不详):最初来源据称源自马克思在1845写成的重要著作Theses on Feuerbach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提到工人阶级在兴登,卡瓦仑切以及莱茵地区的斗争时说“sehr gut, sehr beeindruckend, sehr harmonisch.”翻译成中文就是“很好,很深刻,很和谐”。
其作为的使用则最早源自猫扑,其最初使用则有以下几种说法:1、在猫扑网使用了关键字屏蔽之后,诸如“SB”一类的词汇均无法打出。
于是猫扑的网友便用“NB”来代替原来“SB”的含义,而“NB”的原本含义则使用“很好很强大”一词来代替;2、在天涯有一位网友在数年之前发表了一个贴子,但无人问津;数年之后,此人自问自答地回复了这个帖子(一说为此人自己都忘记了这贴是自己发的)。
于是此后跟贴的网友们惊呼:“自挖自坟、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很好,很强大”。
很黄很暴力:北京某小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迅速成为网络!很傻很天真:出处艳照门,阿娇用于形容自己的话。
斯巴达(2007年上旬):原自电影《》,指进入极端亢奋的脑残状态。
Nice Boat(2007年下旬):原自《school days》最终话停播事件,属于广义形容词,也可扩展为“Nice XXX”。
失态(2007年末):原自《高达00》第十话中某人台词:“这是何等的失态”,属于广义动词,也写作“师太”“湿态”。
回老家结婚(2008年春):在很多影视作品及ACG的场景都有类似的语句,但是通常说出此话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将此话发扬光大的则是龙之塔(ドルアーガの塔~the Aegis of URUK~),此句共出现于第一集8分50秒及13分55秒(SOSG字幕组)...说出此话之人果然下一幕立马挂掉,真可谓是禁句啊!此话现在更多是用来表达对现实情况的无可奈何。
(2008年夏):源自广东电视台的某次采访。
被问及对艳照门的看法时,受访人的回答“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现在在网上一般用来代替“路过”用来进行快速回复。
(2008-5-20):一位网名叫“毒死狗熊”的百度吧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帖子问"LZSB"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百度吧友回复了四个字“兰州烧饼”成此典故,之后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新生词语。
兰州烧饼,首字母为“LZSB”LZ可以引申为楼主。
回复此词语后,表示对楼主的鄙视,对楼主智商的怀疑。
但本词的语气较之“LZSB”稍轻。
(2008年夏):据调查,最早恶搞“做俯卧撑”的帖子出现在7月1日19时59分,网友“流芳苑主”发表了《吃面要吃雪菜肉丝,运动要做俯卧撑!身体倍儿棒!》的帖子,网友纷纷效仿恶搞“做俯卧撑”。
释义:①增强臂力的一种辅助性体育运动。
两手和双前脚掌撑地,身体俯卧,两臂反复弯曲和撑起,使全身平起平落。
②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
例句:①不关我事,做三个俯卧撑就走②不要再吵了,大家做做俯卧撑不好吗?在百度的“俯卧撑吧”——一个在2006年8月27日以请教网友“练俯卧撑的问题”起家的贴吧里,7月1日8时前还只有70多个帖子,而到昨晚10时,帖子已经过万。
在互联网上,“俯卧撑帖”更是数以万计。
“善意提醒:今后莫做俯卧撑,小心伤害无辜”,网友“拎砖四顾茫然”说。
除了用它表达对瓮安事件的关注,“做俯卧撑”用法也广泛起来,有点类似“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做俯卧撑”成了网友对一些问题因某种原因引而不发甚至做立场中立状的代名词。
“宅女”“宅男”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只要送饭上门管饱就成。
这是“宅女”的口号。
这些年轻美女家门一关自娱自乐。
“宅女”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孩子,在疼爱的目光下成长,步入社会难以一下子展示自我,于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找舞台。
随后,看到“宅男”的概念随之也被引入。
“夏骗骗”“夏骗骗”一词源于夏纪梅学术造假事件。
2009年9月夏纪梅伙同王哲等人,在申报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时,张冠李戴,大肆造假,骗取名利。
此事被打假名师、中山大学副教授郭颐顿在著名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公开揭露,震惊中外。
从此以后,“夏骗骗”成为学术造假的代名词。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
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如今,什么都有山寨版了,就连电视也有山寨版《丑女无敌》了。
看来,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被雷到了”源自2008年0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福清东瀚一男子为赖账,手持铁棍时不惜对天发誓,称如确实欠钱就遭天打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遭雷击,所幸最终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从此以后,“被雷到了”成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很”冷”的代名词。
“织毛衣”源自一首网络歌曲《织毛衣》。
后来就是指在微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
近年流行语1.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名言改编,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人———屈原《》中的原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流行语仅改一字,便透出了人生的无奈。
3.烧香的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熊猫———2007年初,“熊猫烧香”病毒肆虐网络,短短两个月内,这只举着三根香的熊猫和它的700多个变种病毒让数百万电脑用户深受其害,数据的安全荡然无存。
4.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最初的网络签名,表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初级愿望,人人本性中都有阴暗的一面,因环境而定。
5.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的名言。
意义的本身也许并没有意义,但相信意义却让人有了坚持生活的理由。
6.农妇,山泉,有点田———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灵活引用,化用无痕。
随着近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部分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7.大师兄,现在二师兄的肉比师父的都贵了———网上流传的沙僧对孙悟空说的话。
从2007年5月开始,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便开始陆续上涨,与此同时,其他肉类、鸡蛋等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并带动着CPI连续几个月高位运行8.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9.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10.不抛弃,不放弃———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连训。
让人们感觉重新找到了友谊、亲情等这些被紧张生活所冲淡的温情。
汶川地震中也激励了无数的人们。
11.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12.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13.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14.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15.不要恶搞姐,姐会让你吐血。
16.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17.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18.80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制造08后19.别跟我谈钱,多伤感情啊;别跟我谈感情,多伤钱呐。
20.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流行语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影响1、减轻人们心理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觉得特别疲惫,人们这样太多的负面情绪急需发泄,而不受约束、幽默、快捷的流行语自然承担了这样的任务,成为了现今人们发泄方式之一。
比如:一直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正能量”,不仅激励自己也激励他人,这股力量使我们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与渴望。
现今有些社会现象不被人们所接受,作为大众无力去改变时,就会想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受到更多人关注,这时流行语就充当了这个角色。
“费斯克认为,“话语是一种被社会化发展出来的语言或再现系统,以赋予和传播一整套有关某一重要话题的含义”。
网民从网络媒体中获得强大的话语生产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媒体一贯拥有的话语霸权地位,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
[3]”比如:14年关注度最高的马航失联,人们在各种猜疑没办法解释的时候,就由“爸爸,去哪了”联想到“飞机,去哪了”,其实都是希望通过各种流行语引起人们的重视,已达到更多媒体与政府的关注,使失联事宜快速浮出水面。
2、口语化易于理解,提高效率文言文与方言不通用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易理解,交流困难。
流行语却不同,它简单、易于理解、交流。
“网络流行语总体趋向于口语化,很多流行语在应用过程中变成了普通流行语,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增大。
[4]”人们不再用繁琐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而这些简单幽默的流行语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也大大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提高了人们交际的效率。
比如:“MM”表示美眉;“886”表示下线、再见;“*@_@*”理解为崇拜的眼神。
简单的字母、数字、符号就可以理解深层含义,交流顺畅,效率较高。
3、拓宽了传统语言选择的空间传统语言相对于流行语言较繁琐,而传统语言不能以快捷的方式输出所需要的信息,流行语言却能弥补这个缺陷,并且独特的语言也受到了更多人关注。
很多报纸杂志在标题用语上下足了工夫,其中就有很多标题借用了网络流行语来吸引人的眼球。
比如:由王宝强在《士兵突击》里面一句“不抛弃、不放弃”写出的新闻标题《不抛弃、不放弃四川,挺住!》。
不仅在网络标题中比比皆是,在报纸传统媒体上也是随处可见。
(二)流行语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1、语文课堂教学受到流行语的冲击汉语素有“雅言”之美誉。
谈吐优雅,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高的体现。
可是有些学生为了张扬个性,宣泄情绪,故意用低俗粗鄙的语言在校园流行。
低俗的流行语,如“我的理想是当个‘白骨精’”(“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
“白骨精”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哪里还有美感可谈呢?粗鄙的流行语,如“卧槽”、“你脑子被驴踢了”、“脑残”等等。
“语言文字工作者和熟练掌握了规范化语言文字的成年人,对网络语言的正误是非一般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较强的免疫力;而那些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思想和性格都不够成熟的年轻学生,则非常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负面、消极因素的影响。
[5]”流行语使用最为广泛的人群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正是接受课堂教育的时期,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面临着矫正学生正确使用流行语的任务。
2、中老年人群难于接受理解流行语虽然盛行,也被很多人接受并使用,但还是很多中老年人跟不上这个步伐。
如2014年春晚流行语“你不怕开水烫(死猪);慢点说,你那嘴是租来的,你着急还呀;你的学历是胎教吧等等人气很高。
就在网友火热吹捧这些流行语的时候,不少中老年人则是在晚辈的解说下,勉强理解。
中老年人为何会感叹“不理解”?就说明这类不规范的语言还很难全部走进人们的生活。
网络流行语既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产生了困扰,在使用流行语过程当中,一定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正确的使用网络流行语,使其更好散发流行语独具的魅力。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