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手册
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

附录Ⅰ地层符号1.地层与地质年代表界(代)系(纪)统(世)构造运动距今年龄* (亿年)新生界(代)K z第四系(纪)Q全新统(世)Q4或Q h喜马拉雅期0.02~0.03更新统(世)Qp上(晚)更新统(世)Q3中更新统(世)Q2下(早)更新统(世)Q1第四系(纪)R上(晚)第三系(纪)N上新统(世)N20.12中新统(世)N10.12~0.25下(早)第三系(纪)E渐新统(世)E30.25~0.40始新统(世)E20.40~0.60燕山期古新统(世)E10.60~0.80中生界(代)M z 白垩系(纪)K上(晚)白垩统(世)K20.80~1.40下(早)白垩统(世)K1侏罗系(纪)J上(晚)侏罗统(世)J 31.40~1.95中侏罗统(世)J 2下(早)侏罗统(世)J 1三叠系(纪)T上(晚)三叠统(世)T 3印支期 1.95~2.30中三叠统(世)T 2下(早)三叠统(世)T 1古生界(代) P z上古生界(晚古生代)P z2二叠系(纪)P上(晚)二叠统(世)P 2华力西期2.30~2.80下(早)二叠统(世)P 1石炭系(纪)C上(晚)石炭统(世)C 32.80~3.50中石炭统(世)C 2下(早)石炭统(世)C 1泥盆系(纪)D上(晚)泥盆统(世)D 33.50~4.10中泥盆统(世)D 2下(早)泥盆统(世)D 1下古生界(早古生代)P z1志留系(纪)S上(晚)志留统(世)S 3加里东期4.10~4.40中志留统(世)S 2下(早)志留统(世)S 1奥陶系(纪)O上(晚)奥陶统(世)O 34.40~5.00中奥陶统(世)O 2下(早)奥陶统(世)O 1寒武系(纪)∈上(晚)寒武统(世)∈35.00~6.00中寒武统(世)∈2下(早)寒武统(世)∈1续表界(代)系(纪)统(世)构造运动距今年龄* (亿年)元古界(代) P t上元古界( 晚元古代)(P t2)震旦系(纪)Z上(晚)震旦统(世)Z 3或Z h蓟县 6.00~17.00中震旦统(世)Z 2下(早)震旦统(世)Z 1或Z a下(早)元古界(代)P t1吕梁17.00~25.00太古界(代)A r五台,泰山25.00~35.00远太古界(代) >35.00*综合国内外年表的控制数据。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岩土工程地质手册岩土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主要研究地质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地质问题。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是工程师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应对各种地质情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地质构造是岩土工程地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影响着区域内不同地质层的性质和变化。
了解地质构造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预测和处理地质问题。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还包括了地层岩性、地层厚度、地层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为工程师提供了对地质情况的全面了解。
二、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方法为了准确了解地质情况,工程师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包含了各种勘探方法,如地质剖面勘探、钻探、地质雷达等。
通过这些方法,工程师可以获取地下地层的各种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三、岩土工程地质风险评估在土木工程中,地质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地面塌陷、岩土滑坡等灾害。
工程师需要对地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包含了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策略,帮助工程师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
四、岩土工程地质设计原则在设计岩土工程时,工程师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包含了各种设计原则和规范,如基础设计、支护设计、围护设计等。
这些设计原则帮助工程师充分利用地质条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五、岩土工程地质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中包含了各种施工技术,如挖掘、支护、注浆等。
这些施工技术帮助工程师解决各种地质问题,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第二篇示例:岩土工程地质手册是一本涵盖岩土工程领域相关知识的综合参考书籍,是岩土工程领域从事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岩土工程地质手册内容丰富,包括岩土工程基本理论、现场勘测与测试、地质工程设计、岩土结构工程、地下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保证以及相关法规标准等内容。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一、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工程地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面的岩石、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质构造等。
工程地质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地质条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并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它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取有关地质条件的信息。
常见的地质调查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
野外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获取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性质。
钻孔是通过钻取岩土样,了解地层结构和岩土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分布。
三、岩土工程性质岩土工程性质是指岩石和土壤在工程活动中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了解岩土工程性质对于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岩土工程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压缩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来获取。
四、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地质体发生变形、破坏或运动,对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评估是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历史灾害记录和工程活动的影响,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五、相关法规和标准工程地质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这些法规和标准包括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标准、环境保护法规等。
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工程地质从业者的基本职责,也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本手册将继续深入探讨工程地质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质勘察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工程地质案例分析等。
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工程地质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做出贡献。
六、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工作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研究,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勘误表全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勘误表第212页第10行起修改为:现将该两种方法估算经验式介绍如下(图3-4-11)。
1.按单桥探头实测比贯入阻力估算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PPsb b sisi p ppksskd A p l f u R R R γαγγγ+=+=∑ (3-4-18) 式(3-4-18)是市地基基础设计规(DGJ08-11-1999)推荐的公式,适用于沿海软土地区。
式中 d R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kN ); sk R ――桩侧总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 ); pk R ――桩端极限阻力标准值(kN ); p A ――桩身横截面积(m2); p u ――桩身周长(m);i l ――按土层划分,第i 层土分段桩长; b 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由表3-4-19查取;桩端阻力修正系数b α值 表3-4-19sb p ――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kPa ),按式(3-4-19a )和(3-4-19b )计算: 当1sb p ≤2sb p 时,221sb sb sb p p p β+=(3-4-19a ) 当1sb p >2sb p 时,2sb sb p p = (3-4-19b )s γ、p γ――分项系数,可根据表3-4-19a 查取;分项系数s γ、p γ 表3-4-19aρ为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与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之比。
注:pf――桩端处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sf――桩侧第i层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Pa);sip――桩端全断面以上8倍桩径围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1sb(kPa);读者、作者来信、来电登记(第十七次印刷本未包括)勘误表(二)实用文档读者、作者来信、来电登记(第十八次印刷本未包括)勘误表(三)。
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速查手册

分类页码计算项目备注地质勘察50 岩石裂隙率K j 2-2-1 评价裂隙发育程度79 岩层电阻率ρ 2-5-185 地下水流速v 2-5-2充电法测量90 探地雷达计算反射界面深度2-5-5100-101声波测岩体动弹性系数、岩体完整性系数K v、岩体准抗压抗拉强度2-5-39/40/41、42、43121 制造泥浆时的黏土用量Q、需水量W 2-6-1118 取土器技术参数计算,内外间隙比、面积比等2-6-3/4/5【勘察】附录F,P146室内试验151 土被击实时最大干密度理想公式 3-1-12152 校正后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3-1-13、14152-153 土的承载比(CBR)指标3-1-15、16156 土的固结压缩试验试验仪器高20mm 157 压缩系数a,压缩模量E s,体积压缩系数m v3-1-24/25、26、27 158~159 固结系数C v,①时间平方根法;②时间对数法3-1-28、29、30 159~160 压缩指数C c、回弹指数C s、次固结系数C ae、主固结比r3-1-31、32、33、34 162 快速固结试验校正、校正系数3-1-37163~165 抗剪强度,库仑定律3-1-38165 土体莫尔-库仑定律,大小主应力极限平衡条件166~167 残余抗剪强度3-1-47167~169 各类三轴剪切试验指标表3-1-17、图3-1-25 169 静止侧压力系数K03-1-50171 孔隙水压力系数A与B 3-1-56、57、58 172 无侧限抗压强度q u、灵敏度S t、不排水抗剪强度c u3-1-60、61、62 173~174 土体各类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应用表3-1-18178~179 土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类,密实度,饱和度,压缩性、灵敏度表3-1-27~36182~183 岩石吸水率、饱和吸水率、饱和系数3-1-68、69、70 183 岩石耐冻性、抗压强度、岩石软化系数184 非标准件(高径比h/d ≠ 2)岩石抗压强度换算3-1-72现场测试193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3-2-1、3-2-2 【岩勘】P141/142195 圆锥动力触探动贯入阻力计算 3-2-5 【岩察】P282207 标准贯入击数的换算3-3-1229 静力触探电缆长度估算3-4-2230 静力触探各类参数计算3-4-3a~g246~252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P251变形模量E0、P252估算不排水抗剪强度c u3-5-11、12252~255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P255变形模量E03-5-13255~258 螺旋板载荷试验,计算不排水和排水变形模量,一维压缩模量3-5-14、15、16~17258~260 螺旋板载荷试验,计算不排水抗剪强度c u,径向固结系数C r3-5-18、19259 螺旋板载荷试验,计算竖向固结系数C v3-5-20261~262 岩石载荷试验,基准基床系数与实际基床系数3-5-23~27264~276 现场剪切试验,剪切荷载最大推力预估3-6-1~4现场测试279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 u 3-6-29 开口钢环式3-6-31、32280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重塑土强度,灵敏度281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 u,重塑土强度电阻应变式3-6-33a、33b、37\38282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软土路基临界高度289 旁压试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旁压模量3-7-7a294~295 侧压力系数K03-7-19297~303 扁铲侧脏试验相关公式306~307 单孔法波速计算,垂直旅行时的换算3-9-1309 跨孔法计算压缩波和剪切波波速3-9-2、3310 瑞雷波,波速计算3-9-5313 波速在工程中应用,基础地基刚度、阻尼比、场地卓越周期316~319 岩体原位测试,岩体(弹性)变形模量3-10-4362~379 土壤氡测试,土、水腐蚀性测试土体应力计算412 中心荷载,圆形刚性基础下接触压力4-3-7414~416 垂直集中力的Boussinesq解421 荷载作用地基内部的明德林解428~429 双层地基应力计算土体沉降计算435 条形基础,地基压缩层厚度437 考虑应力历史地基沉降计算4-4-9438 大型刚性基础(箱基或筏基)沉降计算4-4-13439 初始沉降,半无限弹性地基、柔性基础441 初始沉降,考虑地基有限厚度和基础埋深、瞬时沉降修正441 饱和软粘土瞬时沉降442 次固结沉降计算4-4-23443 有刚性下卧层,连续荷载(局部荷载)作用下,沉降计算4-4-24444 有倾斜的刚性下卧层,连续荷载作用下,沉降计算4-4-26地基承载力455 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殊性土505 黄土饱和密度计算5-1-7511 饱和状态下黄土的液性指数5-1-13515 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定5-1-18527 红黏土含水比与液性指数的关系5-2-1/2535 软土分类标准表5-3-1560 膨胀土,自由膨胀率、膨胀率、收缩系数5-5-1/2/3563 膨胀土湿度系数5-5-6572 膨胀土,桩尖进入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土层长度5-5-14577 盐渍化冻土,盐渍度5-6-1578 冻土根据体积压缩系数、含水量分类584 冻土层平均融沉系数5-16-14617 花岗岩残积土,天然含水量621 花岗岩、残积土,变形模量5-10-5特殊地质条件勘察评价643 溶洞顶板坍塌,自行填满洞体所需塌落高度H6-2-1644 溶洞顶板受力弯矩,抗弯、抗剪验算6-2-2~6-2-8666~667 滑坡圆弧滑动法稳定性、计入地震作用稳定性【工程地质手册】页码速查特殊地质条件勘察评价667 岩石平面滑动稳定性668 岩石折线滑动稳定性669 综合单位黏聚力圆弧滑动稳定性670~671 滑坡当前稳定程度验算678~679 倾倒式、滑移式、拉裂式崩塌验算6-3-17/18 672 滑坡推力计算6-3-16 686 泥石流密度6-4-1 686~689 泥石流流速测定690~691 泥石流流量697~698 采空区,地表变形计算公式713 小窑采空区,采空段顶板上压力Q6-5-48 713 小窑采空区,巷道顶板埋深的临界深度H06-5-49 731 场地卓越周期计算6-7-5 739~740 静力触探、剪切波速试验,判别液化各类工程勘察评价757 控制性、一般性勘探孔深度,经验估算公式760 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K 表7-1-9767 动力基础平均静压力设计值7-2-5785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及其修正值[BQ] 表7-3-8/7-3-1 789 围岩强度应力比S 7-3-2808~812 围岩垂直均布压力853~853 核电建(构)筑物地基液化判别883 公路桥涵分类表7-3-31 909 既有建筑物增载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估算7-8-1浅基础955 墙柱边缘、变阶处剪力设计值956 筏型基础偏心距要求8-1-11桩基础1007~1021 基桩检测基坑工程1060 基坑分层一次开挖高度计算8-3-53 1068 圆形围筒环向压力标准值8-3-62边坡工程1090 稳定自然斜坡高度和坡面投影长度关系1096~1097无粘性土边坡极限平衡稳定性直立边坡,黏性土(仅考虑c、忽略φ)极限平衡条件倾斜边坡,黏性土(考虑c、φ),极限平衡条件1097~1098 黏土边整体圆弧滑动分析(φ = 0),楔体滑动分析8-4-7/8 1099 错动边坡,坡脚应力计算、稳定性分析1100 边坡稳定分析,赤平极射投影法图8-4-14及对应文1110~1114 锚杆(索)1115 加筋挡土墙,筋条抗拉安全系数、摩擦力安全系数、加筋条长度1115~1116 抗滑桩,桩侧应力计算8-4-41地基处理1126~1129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其适用范围表8-5-11129~1130 地基处理方法及作用效果表8-5-21131 地基处理的效果检测方法表8-5-31142 某一固结度下土体抗剪强度计算8-5-23/241143 次固结蠕变沉降量8-5-27地基处理1145 预压处理地基,最终变形估算,根据竖向变形与相应时间?1146 强夯法,影响深度计算8-5-311154~1155 砂石桩计算公式1177~1178 湿陷性黄土,加固溶液用量、加水稀释加水量8-5-85/861178 湿陷性黄土,碱液加固土层厚度、每孔碱液灌注量8-5-87/881192 现场检测,基础倾斜、基础相对弯曲1201~1202 土中孔隙水压力计算公式8-6-4地下水1216 地下水矿化度1230~1231 地下水流向、流速的测定9-3-21235~1236 抽水试验公式潜水非完整井(非淹没过滤器井壁进水)表9-3-41237 抽水试验公式潜水非完整井(淹没过滤器井壁进水)表9-3-51238 抽水试验公式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表9-3-61241~1242 压水试验,试段压力计算9-3-4/51244 压水试验,关于试验段长度的规定1246 压水试验,透水率和渗透系数测定9-3-10/111247~1252 注水试验,渗透系数1254~1257 流土和管涌的判别1257~1258 接触冲刷、接触流失判断1277 降水井计算深度1278~1280 降水井出水量估算。
工程地质勘察手册

工程地质勘察手册1.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2.工程地质问题: 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和岩土体稳定性问题等。
3.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基本任务是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解决有关的地质问题,使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适应,既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运行正常、使用方便;又尽可能避免因工程的兴建而恶化地质环境,引起地质灾害,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具体任务如下:1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3选择地质条件较为优越的建筑场地4配合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关于建筑物类型、结构、规模和施工方法的建议5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提供地质依据6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4.工程地质勘察方法:1工程地质测绘;2工程地质勘探;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4工程地质长期观测;5.勘察资料的室内整理与计算5.工程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1规划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了解能否修建和在哪儿修建,修建工程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
任务:查明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区域稳定性问题进行论证,对控制性工程地段和可能的建筑区作出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几个比较方案。
方法:①搜集已有的地质及其它相关资料。
②进行路线踏勘和中、小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对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在地质条件上论证该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2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定建筑物的具体地址;初步拟定建筑群的布置方式及单个建筑物的型式、规模等。
目的:对拟选厂址的稳定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
方法:收集已有资料,进行场地踏勘,必要时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少量勘探工作。
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

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简介工程地质手册是一本由专业地质学家编写的实用指南,旨在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指导工程师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而第4版的工程地质手册是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订,更加贴合当前的工程地质环境。
内容简介本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地质基础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原理、地质力学特性、岩土物理特性、岩土结构特性等方面的内容,为后续的章节奠定了基础。
工程地质勘察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实践技能,包括勘察现场的组织、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勘察报告的撰写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岩土工程施工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问题,包括施工方案的编制、现场安全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材料的选取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可能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类型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以及如何应对地震、泥石流和其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内容。
工程地质案例分析本章节主要以多个实际工程地质案例为例,对工程地质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以期通过实例的方式提高读者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用帮助本手册是针对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编写的,可以作为相关岗位职业培训、教育教学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科技人员、工程师进行工作时的实用工具资料进行参考。
在使用过程中,建议按照章节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实践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效果。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程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工程地质手册作为一个优秀、实用、完备的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完善的指导和保障,为工程施工和地质环境评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关注和学习最新的科技文献和工程实践,保持专业技能的更新和提高,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勘误表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勘误表《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勘误表页行误正附注1 6 表1-3-1岩基、岩株岩脉、岩枝、岩盘熔岩流,应移至产状栏内相应位置,调整分格线按第三版改2 1 表1-3-14“细粒土质砂”栏≤5% ≤50%2 7 表1-3-27“土类”含细粒土砾、细粒土质砾含细粒土砂、细粒土质砂列2 7 表1-3-27“土名称”列黏土质砾、粉土质砾黏土质砂、粉土质砂6 9 倒数7分折分析15111抗剪彩强度抗剪强度2 03 20 于探头锥面上测得的于探头锥底以上圆柱面处测得的2 0 6 图3-4-7(a)+0.153 粉质黏土公式右端第2项应是-0.15326图3-4-7(b)t50-30 盲区t50=302 0 7续表公式栏序号4 =026.0p91.4s p+44续表公式栏序号9第2行24.1998+=cqf2 0 7 表3-4-6中粗砂1<sp-10中粗砂1<s p<10216 轻黏土软黏土2 1 0 表3-4-13sp栏5 62 1 0 式(3-4-17b)式(3-4-17c)dw∆.γdw∆•γ2 1 1 表3-4-1512.056.9sp=γ095.056.9sp=γ2 1 2第12行~倒数第2行作如下修改①删去原式(3-4-18)②原式(3-4-19)改为式(3-4-18)公式的右端应为PP sb sisi p A p l f u γαγ+∑③ 倒数第3行加编号(3-4-19a ),倒数第2行加编号(3-4-19b ) ④ 删去第15行中的dN …(kN );⑤ 删去第19行中的sF ……调整;⑥ 删去倒数第10行中的式中 ⑦ 第17行的PU 改为pu213 9 当s p <1000kPa当s p ≤1000kPa213 10 iiif213 18 探侧壁摩阻力 探头侧壁摩阻力213 倒1 极限摩阻力和桩尖土的极限承载力合修正系数极限侧摩阻力和桩的端阻力综合修正系数 219 如ciq 及sif 、ciq 不能同时满足……如ciq 及cisiq f不能同时满足……42 1 4 倒16、17(3-4-23c)(3-4-23d)(3-4-23e)其中的23均改为242 1 4 倒12fR>0.1013…f R≤0.1013…2 1 5 图3-4-120~a线上应标注0.05sp2 1 5 图3-4-12图注第2行,砂层土土层砂土土层2 1 5 表3-4-21表注2,侧锥底面积圆锥底面积2 1 5 表3-4-22h<15≤60 30<h≤602161 ski P1sk p2 2 5 图3-5-3 (b)7线的端部应指向中间的粗实线2 3 4 11 剪切面积不得小于0.25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粘性土、粉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17 23kN 2 3 4 6 8 10 12 23f(kPa) 120 150 180 240 290 350 400 k注:1.资料来源原治金部勘察总公司,原《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采用过此表。
2.适用于冲、洪积的粘性土、粉土。
(1) 原一机部勘察公司西南大队资料(表3-2-18.)碎石土、砂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18 63.5kN 3 4 5 6 8 10 12 63.5碎石土f 140 170 200 240 320 400 480 k(kPa) 中、粗、砾砂 120 150 200 240 320 400 f(kPa) k注:1.此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曾采用过。
2.本表适用于冲、洪积成因的碎石土和砂土,对碎石土,d不大于30mm,不均匀系数不大于120.。
对中、粗砂,60不均匀系数不大于6,对砾砂,不均匀系数不大于20。
(2)《油气管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表3-2-19)。
细粒土N与承载力(kPa)的关系表3-2-19 63.5N 1 2 3 4 5 6 7 8 9 10 63.5粘土 96 152 209 265 321 382 444 505 碎质粘土 88 136 184 232 280 328 376 424 粉土 80 107 136 165 195 (224) 素填土 79 103 128 152 176 (201) 粉细砂 (80) (110) 142 165 187 210 232 255 277注:括号内的值供内插用。
(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料(表3-2-20、表3-2-21)。
粘性土、粉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20 63.5kN 1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3.5f(kPa)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65 290 320 350 375 400 k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塑(4)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的研究成果(1988年)(表3-2-22)。
4、用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确定地基土承载力(表3-2-23)。
120砂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21 63.5kN 3 4 5 6 7 8 9 10 63.5中、粗、砾砂f(kPa)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k很湿f(kPa)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k粉、细砂稍湿f(kPa)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k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用动力触探N确定地基基本承载力表3-2-22 63.5击数平均值 3 4 5 6 7 8 9 10 12 14N 63.5碎石土 140 17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470 540中、粗、砾砂 120 15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击数平均值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5 40 N 63.5碎石土 600 660 720 780 830 870 900 930 970 1000注:使用表3-2-18~3-2-22确定地基土承载力时,其N需按式3-2-3进行触探长度的校正承载力的单位为kPa。
63.5碎石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23 120kN 3 4 5 6 8 10 12 14 ?16 120f(kPa) 250 300 400 500 640 720 800 850 900 k注:1.资料引自中国建筑西南综合勘察院。
2. N需经式(3-2-7)修正。
120(三)确定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1.原治金部勘察总公司资料(表3-2-24)。
N与变形模量E的关系表3-2-3-24 280N 2 3 4 6 8 10 12 28E(MPa) 5.0 7.5 10.0 14.5 19.0 23.5 28.0 0注:1.此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曾推荐过。
2.一般适用于冲、洪积的粘性土、粉土。
2.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的研究成果(1988年)。
圆砾、卵石土地基变形模量E(MPa)可按式3-2-11或表3-2-25取值。
00. 7 5 5 4 E=4.48N 05 3.53.治金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武汉治金勘察公司资料。
重型动力触探的动贯入阻力q与变形模量的关系如式3-2-12、式3-2-13和图3-2-5。
0下面是诗情画意的句子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3.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4.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5. 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6. 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7.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8.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9.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10.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11. 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
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12.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3.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4.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15.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16.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17.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18.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19.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22.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23. 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24.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25. 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
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26. 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
缘过了远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27. 天凉了,凉尽了天荒地老了,人间的沧桑,爱哭了,这么难舍心都空了,想放不能放。
天亮了,照亮了泪光泪干了,枕边地彷徨28.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29. 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30. 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31. 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32.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33. 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34. 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35.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6.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7.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38.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
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39.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40. 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41.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42. 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43.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44.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45. 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46.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47. 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48.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49. 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50. 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51. 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52.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53. 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54.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55. 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56.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57.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58.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59.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60.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61.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 水滴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2. 梦落三千尺愁深似海,繁华遗落散满地。
记忆轮回里,我举杯,在奈何桥上满口饮尽。
3. 人生没有轮回,就像花,人活一世,花开一季、人生如花,花似梦。
4. 生活的苦涩和美好给了我对人生的领悟,如今,千山万水走遍,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愿离开文学的蓝天,再也不愿离开那个让我痴迷的文学舞台。
5. 在烟雨红尘中,轻拾季节花瓣飘落的音符,组成美妙曲符,然后,倚在时光的路口,撷一缕明媚,许自己一份唯美的怀想,与快乐、浪漫相约,闲淡清欢。
6.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7. 燕子斜飞人家,炊烟零乱,柳絮飘飘,弥漫了山里人家。
8. 这样知解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心灵空荡我也无所畏惧9. 中秋之曰不可能岁月明如水,偶然的暗淡,恰似镜子的背后之面,有所缺憾,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濛山色。
10. 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11. 曾经盛开的蔷薇,虽经风吹雨打,但和着微风,还有屡屡暗香飘过。
12. 我只希望,不管三年,五年,或是十年以后。
某一天,我们相遇,还能相认,你大喊一声,我想死你了。
那一刻,我定会泪流满面。
我们是朋友,永远的朋友。
13. 最爱的未必适合在一起,相爱是让彼此做自己。
14. 时间断想,时间不断。
流逝,像是水,可弯可直,像是风,可柔可刚。
15.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16. 云层雾气,缠着几户古木人家,清新自然,如诗如画。
17. 我喜欢你,只是一个现在;我爱你,却是一整个未来。
18. 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19. 再大的风不会永不停息,在浓得雾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灿烂。
20. 牵着时光的衣襟,走进芳菲五月,轻轻地将春光拥入怀中,于一抹素白流韵中,弹奏一曲江南的婉韵,把盏,将似水流年浅斟轻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