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品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
盈亏平衡的四种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的四种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状态。
在实际的经营环境中,了解盈亏平衡点有助于企业判断生产销售的可
行性和决策风险。
以下是四种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公式:
1.成本法公式: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价格-单位成本)
这个公式针对的是企业仅有一款产品且销售价格与成本是不变的
情况,通过计算单位成本和固定成本得出盈亏平衡点。
2.贡献利润法公式: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可变成本÷销
售额))
这个公式主要是针对有多个产品和销售价格和成本存在差异性的
情况,通过计算各个产品的单位贡献利润和固定成本得出盈亏平衡点。
3.利润率法公式: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1-总利润率)
这个公式是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风险,通过
计算企业总利润率和总固定成本来得出盈亏平衡点。
此时反映的是企
业是否在整个经营生产环节中实现盈亏平衡。
4.销售量公式: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单位贡献利润
这个公式是一种比较简单且直观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出单位产
品的贡献利润和总固定成本来得出销售量和盈亏平衡点。
总之,对于企业而言,选择恰当的计算公式对盈亏平衡点的计算非常重要。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持经营平衡和稳定性。
管理学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

管理学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也称为保本销量或保本销售额,是总收入等于总成本的点。
其计算公式如下:
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也可以表示为:BEP=Cf/(p-cu-tu),其中BEP表示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Cf表示固定成本,p表示单位产品销售价格,Cu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Tu表示单位产品增值税及附加。
由于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常常是单位
产品销售价格与营业税及附加税率的乘积,因此公式可以表示为
BEP=Cf/[p(1-r)-cu],其中r表示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
此外,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利。
盈亏平衡点在管理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新产品决策和扩充或紧缩决策等。
通过盈亏平衡点,企业可以评估新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金额,以及是否需要扩大经营或停产歇业。
请注意,盈亏平衡点并不是唯一的管理学概念,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建议查阅管理学科的相关资料。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1. 固定成本法(Fixed cost method)其中,固定成本是指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例如租金、折旧费用等;销售价格是指每个单位产品的售价;可变成本比例是指每个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
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可变成本比例是固定的。
例如,如果每个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是100元,可变成本比例是0.6,固定成本是5000元,则盈亏平衡点为:2. 边际贡献法(Contribution margin method)其中,边际贡献率是指每个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减去可变成本后的金额。
边际贡献率与可变成本比例之间的关系为:边际贡献率=销售价格-可变成本这个方法的前提是边际贡献率是固定的。
例如,如果每个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是100元,可变成本是60元,固定成本是5000元,则边际贡献率为100-60=40元,盈亏平衡点为:3. 成本-收益法(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成本-收益法是一种综合分析企业销售量、售价、成本和利润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考虑销售量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来确定盈亏平衡点。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计算每个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
-然后,根据销售量的不同,计算销售收益和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最后,绘制成本-收益曲线,通过交叉点确定盈亏平衡点。
这个方法可以更灵活地考虑不同销售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但计算相对较复杂。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计算盈亏平衡点,企业可以了解自己的经营成本,在制定销售策略、定价策略等方面提供参考。
同时,盈亏平衡点的计算还有助于评估企业的风险和盈利能力,并为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盈亏平衡点bep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bep计算公式一、单一产品盈亏平衡点(BEP)的计算公式。
1. 按实物单位计算。
- 盈亏平衡点的产量(Q*)=固定成本(FC)÷(单位产品售价(P) - 单位变动成本(VC))- 这里的固定成本(FC)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例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单位产品售价(P)就是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VC)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 例如,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00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
则盈亏平衡点的产量Q* = 10000÷(50 - 30)=500(件)2. 按金额计算。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固定成本(FC)÷边际贡献率。
- 其中边际贡献率=(单位产品售价(P) - 单位变动成本(VC))÷单位产品售价(P)- 继续以上面例子为例,边际贡献率=(50 - 30)÷50 = 0.4。
则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10000÷0.4 = 25000(元)二、多种产品盈亏平衡点(BEP)的计算(假设企业生产多种产品)1. 加权平均法。
- 首先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某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然后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固定成本(FC)÷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 例如,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销售额为60万元,边际贡献率为40%;B产品销售额为40万元,边际贡献率为30%。
固定成本为30万元。
- A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60÷(60 + 40)=0.6,B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 40÷(60+40)=0.4。
-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0.6×40%+0.4×30% = 0.24 + 0.12 = 0.36。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30÷0.36≈83.33(万元)。
财务分析中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

财务分析中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盈亏平衡点是财务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确定企业销售数量或销售收入达到平衡的点。
这意味着在这个点上,企业的总成本和总收入完全相等。
在这个点上,企业既不会获利也不会亏损。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对于企业制定销售目标、定价策略以及评估业务的可行性都非常重要。
在财务分析中,有两种常见的方法来计算盈亏平衡点:成本法和收入法。
一、成本法成本法是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常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基于企业的总成本来确定需要销售的数量或销售收入达到平衡的点。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盈亏平衡点 = 总固定成本 / (销售单价 - 可变成本比例)其中,总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特定期间中的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是单位产品的售价,可变成本比例是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与销售单价的比例。
例如,假设一个企业在某一期间的总固定成本为100,000元,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30元。
那么,根据成本法计算的盈亏平衡点将是:盈亏平衡点 = 100,000 / (50 - 30) = 5,000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销售5,000个单位的产品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成本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计算。
然而,该方法假设单位产品的销售单价和可变成本保持不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二、收入法收入法是另一种常见的计算盈亏平衡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企业的总收入来确定需要销售的数量或销售收入达到平衡的点。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如下:盈亏平衡点 = 总固定成本 / (单位产品销售收入 - 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其中,单位产品销售收入是销售单价减去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
与成本法不同的是,收入法需要通过已知的销售收入和可变成本来计算盈亏平衡点。
这种方法更适合于那些销售收入和可变成本容易获取和跟踪的企业。
例如,假设一个企业在某一期间的总固定成本为100,000元,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为50元,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30元。
那么,根据收入法计算的盈亏平衡点将是:盈亏平衡点 = 100,000 / (50 - 30) = 5,000这个结果与成本法的计算结果相同。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式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式1.边际贡献法边际贡献是指每个单位销售额中超出可变成本的金额,也可以理解为每个单位销售额对利润的直接贡献。
计算盈亏平衡点的方法是将固定成本除以单位边际贡献。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计算单位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每单位销售额-每单位可变成本步骤二: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例如,一个企业的固定成本为10,000美元,每个产品的销售价为50美元,每个产品的可变成本为30美元。
那么单位边际贡献为(50-30)=20美元,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就是10,000÷20=500个产品。
2.利润方程法利润方程法是通过建立利润方程来计算盈亏平衡点。
利润方程包括三个变量: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是在利润方程中令利润为零,解出销售收入。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利润方程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步骤二:令利润等于零,求解销售收入零利润点对应的销售收入=成本根据企业的成本结构,可以更进一步细分成本为两个部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步骤三:计算固定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固定成本比例=固定成本÷销售收入步骤四: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例如,一个企业的固定成本为10,000美元,可变成本比例为40%,销售收入为20,000美元。
那么可变成本为20,000×40%=8,000美元,固定成本为10,000美元,总成本为10,000+8,000=18,000美元。
在零利润点处,销售收入为18,000美元。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得到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即企业需要达到的销售额才能使得收入与成本相等,实现盈亏平衡。
这对企业的经营和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盈利能力,评估市场重要程度,并为未来的经营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比较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和实际销售额的差异,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的盈利状况,以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多产品下,盈亏平衡点的计算例题

多产品下,盈亏平衡点的计算例题
假设某公司生产两种产品A和B,每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分别为20,000元和15,000元,变动成本分别为5,000元和3,000元。
产品A的销售价格为10元/件,产品B的销售价格为8元/件。
1. 计算产品A的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
产品A的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20,000元/件+5,000元/件)/(10元/件-5,000元/件)=4000件。
因此,产品A的盈亏平衡点为4000件。
2. 计算产品B的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
产品B的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15,000元/件+3,000元/件)/(8元/件-3,000元/件)=3000件。
因此,产品B的盈亏平衡点为3000件。
3. 计算两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
两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变动成本)
=(20,000元/件+15,000元/件+5,000元/件+3,000元/件)/(10元/件-5,000元/件)=1000件。
因此,两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为1000件。
综上所述,该公司至少需要销售1000件产品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即总收入等于总成本,既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
如果销售量低于1000件,那么它将会亏损;如果销售量超过1000件,那么它将会盈利。
因此,盈亏平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低的生产和销售水平,以避免亏损。
多品种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

多品种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法方法一:综合边际贡献率法。
由于各产品的盈利能力不同,边际贡献率也各不相同,通过计算在一定品种结构下的综合边际贡献率,来计算盈亏平衡销售额。
计算步骤:1、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U=∑M/∑S2、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0=F/U3、计算各品种的保本销售额,SI0=S0*SI/∑S4、计算完成一定利润目标(Pz)的销售额,Sz=(F+Pz)/USiz=Sz*SI/∑S5、计算完成一定销售额(Sz)时企业获利,先计算Mz=Sz*UP利=Mz-F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第186页某企业同时经营A、B、C三种产品,各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该企业年固定成本为62.7万元,求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解:根据以上资料可得1、综合边际贡献率U=∑M/∑S=118.8/360*100%=33%2、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0=F/U=62.7/33%=1903、各品种保本销售额SA0=S0*SA/∑S=190*216/360=114 SB0=S0*SB/∑S=190*108/360=57 SC0=S0*SC/∑S=190*36/360=194、若企业要完成30万元目标利润,则z=(F+Pz)/U=(62.7+30)/33%=281SAz=Sz*SA/∑S=281*216/360=168.6SBz=Sz*SB/∑S=281*108/360=84.3SCz=Sz*SC/∑S=281*36/360=28.15、若企业完成300万元销售额,则Mz=Sz*U=300*33%=99企业利润为Pz=∑M-F=99-62.7=36.3方法二:单个边际贡献率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当条件一定时,企业总是先生产盈利能力高的产品,也就是说,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盈利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安排生产和销售。
因此,多品种盈亏分析时,我们要按边际贡献率大小列表计算。
具体步骤:1、计算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ui=Mi/Si2、按边际贡献率从大到小排序,并列表计算(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产品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
本/量/利分析是CMA-Part2考试的一个重要章节,其中的盈亏平衡分析是比较典型的一类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多种产品组合的情况下,如何计算盈亏平衡点。
目标营业利润(税前)=(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销量=(固定成本+税前目标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税前目标营业利润)/加权平均单位边际贡献
当目标营业利润=0时,即盈亏平衡点的销量。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例题来理解一下具体的解题思路。
【典型例题】M公司生产3种平价的成套套筒扳手,这在DIY热爱者中颇受青睐。
明年的预算信息如下。
套筒扳手生产线的固定成本为$961,000。
如果公司实际的情况和估计的销售结构相同,并且公司预期产生总经营利润$161,200(税前),那么M公司需要卖出153号套筒扳手多少套?
A.26,000
B.54,300
C.155,000
D.181,000
【答案】B
本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计算。
方式一:
三种型号的销售比重是20%,50%,30%。
加权平均单位边际贡献=20%×(10-5.5)+50%×(15-8)+30%×(20-14)=6.2
盈亏平衡点的销量=(961,000+161,200)/6.2=181,000件
其中,三种型号的销量分别是:181,000*20%=36200件;181,000*50%=90500件;181,000*30%=54300件。
方式二:
三种型号的销售比重按照2:5:3
加权平均单位边际贡献=2×(10-5.5)+5×(15-8)+3×(20-14)=62 盈亏平衡点的销量=(961,000+161,200)/62=18,100件
其中,三种型号的销量分别是:18,100*2=36200件;18,100*5=90500件;18,100*3=54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