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物质除杂、共存、鉴别、检验专题破空
九年化学酸碱盐除杂、共存、鉴别、鉴定、推断题型解题技法总结

九年化学酸碱盐除杂、共存、鉴别、鉴定、推断题型解题技法总结一、除杂题:1、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二、共存的问题(相互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间能共存)1、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a.能反应的酸碱盐b.活泼的金属和酸c.活泼的金属和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2、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SO42-与Ba2+、Ag+;OH-与Cu2+、Fe3+、Mg2+、Al3+;Ag+与Cl-、CO32-、SO32-、S2-;Mg2+、Ba2+、Ca2+与CO32-、SO32-、PO43-等不能大量共存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分离与除杂

知识点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3 4
③借助产物法:若用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将组内的一种或两种物质鉴别 出来,可借用相关反应产物和酸反应加以鉴别(组内物质一般含有酸)。
【实例】鉴别FeCl3、HCl、NaCl、NaOH四种溶液。 能使【沉分淀析溶】解利的用是FeHCCl3l与溶N液a,OH不反能应使的沉产淀物溶F解e(的O是H)N3来aC鉴l溶别液H。Cl和NaCl溶液,
知识点3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3 4
③液体的除杂步骤:
a. 对比两种物质,找出两种物质中含有的离子;
b. 根据各离子的化学性质,判断出杂质离子与非杂质离子,找出与 杂质离子不共存且不引进新杂质的离子,确定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中 的Na2CO3。
·25 ·
例题3
3 4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 )。
·39 ·
命题点3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3 4
14. (黔南中考)某同学为除去食盐水中的Na2SO4杂质,进行了以下 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 X为BaCl2溶液 B. Y为Na2CO3 C. Z为稀盐酸
D. 步骤②与④可交换
·40 ·
命题点3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3 4
1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答案 A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 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7 ·
·28 ·
命题点1 物质的共存
3 4
1. 在pH=3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 )。
2.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
物质检验﹑鉴别﹑除杂﹑分离 中考化学专项

热点 物质检验﹑鉴别﹑除杂﹑分离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是中考化学常考的一类题型,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各个物质反应生成的物质的熟练程度,各种物质的性质,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下给大家总结一下常见物质的除杂和鉴别的基本知识,希望大家能牢记!热点01 物质的鉴别1.检验和鉴别方法和思路:加试剂、看现象、定结论。
2.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原则: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必须生成沉淀、气体、颜色的变化。
③ 具有干扰性的物质:鉴别Cl -和SO 42-时,只能用BaCl 2溶液不能用AgNO 3溶液。
检验Na 2CO 3和NaOH 时,先检验Na 2CO 3并除之;最后检验NaOH 。
3.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物质检验试剂或方法或装置反应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O 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O 2H 2O无水CuSO 4无水CuSO 4由白变成蓝CuSO 4+5H 2OCuSO 4·5H 2O H 2氧化铜由黑变成红,无水CuSO 4变蓝H 2+CuO H 2O+CuCuSO 4+5H 2OCuSO 4·5H 2O 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该气体显碱性,是NH 3CO 2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 2CaCO 3↓+H 2OCO粉末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CuO Cu+CO 2Ca(OH)2+CO 2CaCO 3↓+H 2OCH 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CH 4+2O 2CO 2+2H 2O4.常见离子的检验5.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特定检验方法①棉织品、毛织品、化纤的鉴别——采用灼烧法②硬水和软水的鉴别——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
③塑料的鉴别(热塑性和热固性)——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2021年中考物质的共存、检验、除杂与鉴别失分点突破课件

(1)步骤①中,分离A、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过__滤____, 试剂a是___K_2_C_O_3溶__液_______。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
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
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B_D_________(双选,
2.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
成无色溶液的是( C )
A. NaCl Na2SO4 Na2CO3 B. NaNO3 NaCl CuSO4 C. NaNO3 HCl Na2SO4 D. NaOH BaCl2 Na2SO4
3. 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
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
填字母)。
A. NaOH溶液
B. CaCl2溶液
C. NaCl溶液
D. AgNO3和HNO3混合溶液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_H_C_l_+_B_a_C_O_3_=_B_a_C_l_2+__H_2O_+_C_O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改进的方法为
6. (2020·孝感)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 是( D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硫酸钡和氯化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
钠固体
干燥;蒸发结晶
B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 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
验证铝、铁、铜三 将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
C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 ,分别浸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轮重难专题研究专题三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类型三物质的除杂

12/9/2021
第三十页,共三十页。
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C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 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D. 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2021/12/9
第十七页,共三十页。
【解析】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钠、水、二氧化碳,A适宜;铜不与稀盐酸反应,铁能与稀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qīnɡ qì),B适宜;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 酸钙,而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碳酸钙和氢氧化钙都能和稀 盐酸发生反应,C不适宜;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因此 在实际生活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D适宜。
气体或水),易分离。
2021/12/9
第二页,共三十页。
二、常用(chánɡ yònɡ)的除杂方
法
1.除物杂理方方法法
适用范围
举例
过滤 固液混合物(固体不溶于液体)
粗盐初步提纯
结晶
被分离的物质和杂质的溶解 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
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别较大
的提纯
特殊性质 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
杂方法
2021/12/9
第十三页,共三十页。
OH-:与氢氧根离子(lízǐ)不能共存的离子(lízǐ)有H+、
NH4+、Cu2+、Mg2+、Fe3+等
除
阴
CO23-:与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有H+、
离 Ba2+、Ca2+等
子 SO42-: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为Ba2+
Cl-:与氯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为Ag+
【化学】中考题型过关2: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和除杂

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
从空气中分离O2和N2 分离铁粉与氧化铜粉末
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2)化学方法 重①难化点气法:杂质与除杂试剂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杂质为碳酸盐时可用相应的酸除去。如(括
号内为杂质): Na2SO4溶液(Na2CO3)或K2SO4溶液(K2CO3):可加入适量稀硫酸除去杂质; NaCl溶液(Na2CO3)或KCl溶液(K2CO3):可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杂质。 ②置换法: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除去。适用于较活泼金属(K、Ca、Na除外)的盐溶液中较不 活泼金属的盐的除去,通常向溶液中加入足量较活泼金属,过滤得到被提纯物质。如:
(1)3气(生成气体)
①H++CO32②H++HCO3-
H2O+CO2↑
③NH4++OH-→NH3↑+H2O
(2)1水(生成水) H++OH-→ H2O
方法
物质的共存
(3)8沉淀(生成沉淀) ①生成盐: Ca2++CO32-→ CaCO3↓(白色) Ba2++CO32-→ BaCO3↓(白色) Ba2++SO42-→BaSO4↓ (白色) Ag++Cl-→AgCl↓(白色)
例3. [2020预测]某白色固体是Fe2(SO4)3、Na2CO3、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 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白色固体a,滴加过量稀硝酸,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a2CO3、Na2SO4、Ba(NO3)2 。 (2)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NO3 Ba(NO3)2+H2O+CO2↑ 。 (3)原固体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什么?请设计实验验证其是否存在。
专题二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

专题二物质的共存、检验与鉴别、除杂类型1 物质的共存(A 卷:2016.12, 2015.15; B 卷:2016.9, 2014.15)卡类型精讲1. 物质共存的条件(1)组内物质均可溶。
(2)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______ 、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
2.常见的不能相互共存的离子对(1)结合生成沉淀①Cl-- Ag+(AgCl)②SO;——Ba2+(BaSO4)③CO]——Ba2+(BaCO3)④CO2-—Ca2+(CaCO3)⑤OH-- Mg2+[Mg(OH)2]⑥OH-- Cu2+[Cu(OH)2,蓝色]⑦OH-- Fe3+[Fe(OH)3,红褐色](2)结合生成气体或水① OH--H+(H2O)②CO2-—H+、HCO--H+(CO2+H2O)③OH-- NH+(NH3+H2O)3.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1)溶液为电中性,即溶液中既含阳离子也含阴离子。
(2)酸性溶液、pH=2(pH<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溶液中一定存在H+。
(3)碱性溶液、pH=10(pH>7)、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或能使无色酚欧溶液变红的溶液:溶液中一定存在OH-。
(4)溶液无色:溶液中不含Cu2+、Fe2+、Fe3+、KMnO4o等针对训练1.(2018齐齐哈尔)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Fe3+、Na+、NO3-、Cl-B.K+、Na+、Al3+、SO24-C.H+、K+、SO42-、OH-D.Mg2+、NO3-、OH-、Cl-2. (2018贺州)下列各组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Ca2+、Cl-、OH-B.K+、Mg2+、NO3-、SO24-C.K+、Ba2+、NO3-、SO24-D.NH4+、Na+、CO32-、Cl-3.某溶液中存在有大量的Ba2+、Ag+、Na+,还会存在的一种离子是()A. CO32-B. Cl-C. Fe3+D. NO3-4.(2018天水)下列每组离子相互反应,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Cu2+、Na+、NO3-、OH-B.H+、Ca2+、CO32-、SO42-C.NH4+、K+、CO23-、OH-D.Mg2+、Ba2+、SO42-、H+5.(2017河池)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显红色的是()A.NaCl Ba(NO3)2 HClB.NaOH CuSO4 H2SO4C.NH4NO3 NaOH K2SO4D.NaNO3 Na2so4 NH3 • H2O6.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 Ca2+、Cu2+、NO-3、Cl-B. Na+、Mg2+、sO24-、Cl-C. Na+、K+、CO23-、sO24-D. Na+、Ba2+、Cl-、NO3-类型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A卷6年5考;B卷6年3考)等类型精讲1.常见液体鉴别的思路和方法(A卷6年4考;B卷6年2考)2.常见气体的检验(B卷:2017.15B)3.常见其他物质的鉴别[A卷:2018.17(3); B卷:2015.18(2)]♦针对训练重庆真题1. (2016重庆B卷)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2015重庆A卷)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CO2和CO:闻气味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C.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D. 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别加入Na2SO4溶液3.(2014重庆A卷)某矿物质水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若要检验其中含MgSO4,需要的试剂之一是()第3题图A.稀硫酸B. AgNO3溶液C. BaCl2溶液D.金属镁4.(2016重庆A卷)下列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正确是____ (填序号)。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与共存

Cu
Cu
Fe
CuO
CuO
2.初中常见物质的除杂分为三类:气体除杂、液体除
杂、固体除杂
(1)气体除杂(2017.9A;2015.10A;2011.9A)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选用固体或液体除杂试剂。
方法一:将杂质气体通过物质吸收、反应除去,如氧气
中的水蒸气可通过浓硫酸吸收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
化碳可通过氢氧化钠吸收除去;
方法二:将杂质气体转化为主气体,如二氧化碳中的一 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使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 碳。
(2)固体除杂(2017.9C;2013.8D;2012.7AD;2011.9BD) 方法一:将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如氧化铜中的炭粉通 过在空气中灼烧除去; 方法二:将杂质转化为溶液除去,如铜中的铁可通过与 盐酸反应除去。
【常见固体除杂举例】
主物质
CuO
杂质
Cu
除杂方法
在空气(或氧气)中灼烧混合物 稀硫酸(或稀盐酸) ,过滤 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 稀硫酸(或稀盐酸) ,过滤 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
氢气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杯内壁上有水珠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 点燃,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 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 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 雾,涂有澄清石灰水 火焰上方 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
甲烷
2. 常见离子的检验(2015.10B)
方法 离子 说明与解释 蓝 色;含Fe2+的溶 观察 Cu2+、 Fe2+、 含Cu2+的溶液呈____ 浅绿 色;含Fe3+的溶液呈____ 黄 色 Fe3+ 液呈_____ 法 红 色;OH-能 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 变色 蓝 色,能使无色酚 H+、O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 法 红色 酞试液变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物质除杂、共存、鉴别、检验专题破空
2
3
4
⑥Cu(Fe)
练习:
1.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A. N2中的(O2):红热的木炭
B. Na2CO3溶液中的(NaCl):加入稀盐酸
C. 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Ca(OH)2溶液中的(NaOH):加入过量CuCl2溶液,过滤
3.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5
6
侧)错误..的是 ( ) A .CO 2气体(H 2O)→生石灰 B .C 粉(CuO) →稀盐酸
C .CaCl 2溶液(HC1) →碳酸钙粉末
D .CO 气体(CO 2) →氢氧化钠溶液
5.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CO 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MnO 2粉末(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FeSO 4溶液(CuSO 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Na 2SO 4溶液(NaCl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6.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8.(8分)Na2SO4是制造纸张、药品、染料稀释剂等的重要原料。
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
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题21—1图所示。
7
8
题21-1图
(1)加入NaOH 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若添加的NaOH 溶液和Na 2CO 3溶液过量,可加入适量 . (填名称)除去。
(2)操作a 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
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3)溶液M 中的溶质是Na 2SO 4和杂质NaCl ,观察题
21—2图的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 是:先将溶液M
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
降温结晶的最佳
9
温度范围是 ℃以下,因为Na 2SO 4的溶解度
— 。
2. 物质的共存、溶液中离子大量共存:
在初中阶段,如果溶液中的物质或离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就不能共存: 生成气体:2H + +CO 32- =H 2O+CO 2 ↑ ; H ++HCO 3-
=H 2O+CO 2↑ 生成水:H +
+OH - =H 2O 生成沉淀:常见的沉淀Fe(OH)3、Cu(OH)2 、AgCl 、 BaSO 4、CaCO 3 、 BaCO 3 Mg(OH)2 练习: (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NO 3 NaCl NaOH
B. KOH Na 2CO 3 HCl
C. KNO 3 NaOH FeCl 3
D. AgNO 3 BaCl 2 HNO 3
(2)、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 + SO 42+ Ba 2+ NO 3- B. Ca 2+ H + NO 3- Cl -
C. Mg 2+ K + NO 3- Cl -
D. K + Na + Mg 2+ SO 42+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 ) A. Na 2SO 4 BaCl 2 HNO 3 B. KNO 3 Na 2CO 3 CaCl 2 C. MgSO 4 NaOH H 2SO 4 D. AgNO 3 NaCl HCl
(4)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 +、NO 3-、Na +、OH - B. CO 32-、K +、Cl -、Ca 2+ C. H +、Ba 2+、Cl -、SO 42- D.K +、OH -、SO 42-、Cu
2+ (5)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KNO3、NaCl、HCl B.FeCl3、Na2SO4、KCl
C.CuSO4、H2SO4、NaCl D.FeCl2、KCl、NaOH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3. 物质的鉴定、鉴别与推断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物质检验(包括离子检验)的定义:
物质的检验是指根据物质具有的不同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上的差异,选择适当的试剂、采用一定的方法,将物质区分或鉴定,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清晰可靠。
鉴定:指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其中的成分。
鉴别:指利用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若干种区分开来的操作。
推断:指根据已经进行的检验步骤,反应现象和物质的性质,分析推断被检验的是什么物质,并判断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一定不存在。
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常见离子的检验方
10
(1)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
①借用试剂法:从被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看色、闻味,用识别出的物质鉴别余下的几种物质。
②两两混合法:每种物质与其它物质作用产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推断,确定物质名称。
(2)加入试剂的鉴别
①加入一种物质的鉴别:当鉴别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则可用水来鉴别; 酸碱性差异,可选用指示剂或PH试纸等来鉴别。
但加入试剂后,有多少种物质,就应产生多少种不同的现象。
②加入多种试剂鉴别:每次选用的试剂只能与被鉴别的几种溶液中的一种产生一种特殊的现象。
练习:
1、不用其他试剂,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盐酸、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
答案:分别取四种溶液少许,两两混合。
只有气体产生的试液是盐酸;有两次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钡溶液;有一次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出现一次气体,一次沉淀的是碳酸钠溶液。
用一种试剂将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稀硫酸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2、不用其它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五种溶液: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镁③硝酸钡④氯化铁⑤氯化钾。
则下列鉴别顺序合理的是()
A.④②③①⑤
B. ②③①④⑤
C. ③
④①②⑤ D. ④①②③⑤
3. 只用酚酞试液,就能将各组内的三种物质的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 Ba(OH)2、NaOH、FeCl3
B. KOH、NaOH、H2SO4
C. HCl、HNO3、Ba(OH)2
D. Ba(OH)、HCl、H2SO4
2
4. 用经济、简便的方法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镁三种白色固体粉末,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A. 稀盐酸
B. 紫色石蕊试液
C. 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5. 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四种化合物中的两种。
当向此溶液中加入稀
硫酸时,只见一种无色气体生成,则此溶液的组成是()
A. CuSO4、Na2CO3
B. NaCl、BaCl2
C. BaCl2、Na2CO3
D. NaCl、Na2CO3
6.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7. 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8.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 B.稀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Na2CO3、酚酞、CaCl2
D.CuSO4、NaOH、BaCl2、NaCl
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0.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鉴别蔗糖和硝酸铵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
C.用灼烧法鉴别棉花和羊毛 D.用燃烧
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1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
、CuSO
4
、CaCl
2
、
Na
2SO
4
、NaCl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
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BaCl
2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HNO
3
沉淀部分
消失,回答:
(1)该固体一定含有、一定不含、可能
含;
(2)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12.(11分)仓库中有一包氮肥的包装标签模糊不清,有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1)操作③用玻棒搅拌的目的
是。
(2)请完成下表(已知AgCl和BaSO4是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
(3)若现象Ⅲ、Ⅳ都无现象,则该氮肥可能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若操作②现象为无气味、现象Ⅲ、Ⅳ无现象,则该氮肥可能是(只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