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教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教案一:编程趣味竞赛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动力。
2.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实验室或电脑教室。
2. 编程软件,如Scratch、Python等。
3. 分组准备,提前组织好小组竞赛。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可以通过播放有趣的编程视频或者讲述编程的应用案例来吸引学生注意。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编程的基本概念,如变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可以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例代码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编程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编程任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编程题目或者挑战,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4. 竞赛:组织学生之间的编程竞赛,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比赛,竞赛题目可以是多个小任务的组合或者一道较为复杂的编程题目。
竞赛结果可以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编码质量进行评判。
5.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鼓励他们参与到更多编程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教学延伸:1. 组织编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编程项目,如制作一个小游戏、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站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
2. 编程俱乐部:建立学校的编程俱乐部,定期组织编程讨论和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参加编程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或者地区、全国范围内的编程比赛,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二:应用技术创意设计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2.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实验室或电脑教室。
2. 图形编辑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和意义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以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他们在该领域的实践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将组织各类课程讲座、实践项目、技术竞赛等,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力,培养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能力和素质。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1.课程讲座: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业界人士开设讲座,讲述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解读经典案例、分享实践经验等。
通过讲座,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了解行业动态、启发思维等。
2.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信息技术实践项目,如网页设计、APP开发、数据分析等。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技术竞赛:组织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竞赛,如编程竞赛、算法竞赛、黑客竞赛等。
通过竞赛,学生可以与其他参赛者进行技术对抗,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讨论分享: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分享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思想和想法,互相启发和帮助。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科技企业、研究机构等,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三、活动组织和管理1.小组组织:成立一个小组管理委员会,负责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委员应包含主席、副主席、秘书等职位,由学生自愿报名并通过筛选产生。
2.活动计划: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时间,制定每个学期的活动计划,包括讲座、实践项目、竞赛等。
3.活动推广:通过校园广播、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全校学生宣传和推广兴趣小组的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4.活动组织: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活动组织工作,包括邀请讲座嘉宾、组织实践项目、注册竞赛等。
5.活动评估:对每个活动进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活动方案和组织管理。
四、活动预算和资源保障1.经费:可以向学校申请经费支持,用于讲座费用、实践项目的材料费用、竞赛注册费用等。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方案根据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合理休闲,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能进行电脑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同时为每年一度的电脑竞赛活动做准备特开展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一、活动目标:为进一步开发和发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能进行电脑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设电脑兴趣小组,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加镪,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以后的计算机知识技能比赛中能够获奖,为班级、为学校争光。
二、活动宗旨:通过组织课外爱好小组,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接触现代科学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科技意识、竞争意识。
三、小组纪律:1、对所教学的电脑基础知识能及时了解掌握。
2、在电脑房上机操作按规定程序操作,不得随便乱用电脑,更不能在机房玩游戏。
3、不要电脑房追逐嬉戏。
4、不在培训时间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5、能及时清除遗留垃圾。
6、能及时到机房进行培训学习。
四、小组成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电脑优秀的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学习。
PACAL语言小组成员:胡克鑫周忠尚打字小组成员:史汶正,史晓艳及新加入的成员程序设计成员:周忠尚胡克鹏及新加入的成员五、培训时间:计划每周星期天上午8:00――10:30六、培训地点:学生机房七、培训内容:1.PACAL语言培训计划2.打字兴趣小组计划原来老的队员继续运用微软双拼打字法进行练习,每两个周进行一次比赛,以比赛成绩促进其积极性。
从新队员中挑选二到三个进行五笔打字法训练。
(三个周时间)开始时先照着字根表打字。
慢慢记住字根位置,逐渐过度到能背下来。
最后过渡到基本上不看键盘打字。
(两个周)记住一、二级简码及拆分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训练。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教案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教案教学目的:1、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2、学习利用计算机的某一个软件完成任务的步骤与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启动WORD,认识WORD界面。
2、认识Word窗口的结构,了解鼠标指针的变形,知道插入光标与结束符。
3、在WORD中练习输入英文文章。
4、退出WORD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了解使用Word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Word窗口界面的认识与控制难点:使用Word软件的的过程:启动、使用、退出中退出的选项意义。
教具准备: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
教学过程:1、导言与复习。
A、复习:Windows操作系统中软件的启动方法、窗口结构和退出方法?B、导言(师):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最基本的字处理软件:写字板。
使用写字板,我们可以输入、处理中文。
但是写字板相对比较简单,功能比较少。
一般人们处理文字时,主要使用的软件是Word。
Word是一种功能比较强大的字处理软件。
今天开始,我们将来学习字处理软件Word2000。
2、新授课A、Word的启动。
师(讲解);启动Word有两种方法:Word是一个应用软件。
所以,在Windows中,我们可以用以下步骤启动Word2000:单击“开始”——指向“程序(P)”——单击“MicrosoftWord”。
将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下图,表示Word启动成功。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用鼠标单击“Office快捷工具栏”中的Word按钮来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操作过程。
B、Word的界面。
师:Word窗口与其它的应用程序的窗口有一样的部分,也有自己独特的部分。
我们需要认识这几部分:1、标题栏:栏中有软件名称和当前正在使用文档的名字。
例图中标题为“文档1”。
2、控制按钮:控制窗口的缩小与放大(最小化与最大化),移动与关闭等窗口命令。
3、菜单栏:菜单栏中有九个命令选项,每个命令选项菜单中包含多个命令。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开关机、桌面操作、文件管理等功能。
3. 网络基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电子邮件的使用:学习如何发送、接收、管理电子邮件。
5. 信息检索:学习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电子邮件的使用、信息检索。
2. 教学难点: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网络基础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基本操作、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等实际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计算机操作、电子邮件使用、信息检索等技能。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准备1. 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 软件准备:教学课件、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搜索引擎等。
3. 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 教学环境:教室布局合理,学生座位舒适,便于操作和实践。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检查教学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基础等理论知识。
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部分。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组成和作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如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和软件(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 示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师演示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操作。
4. 学生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实践操作评价: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操作准确性、熟练度等,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计算机实验室,亲身体验计算机的操作。
3. 开展计算机绘画、编程等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
2. 教学视频:拍摄计算机操作的示范视频,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
3. 练习题库:整理一批计算机操作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计划1. 节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少年宫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活动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
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在学生中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分子,为今后做老师的小助手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参加市小学生信息技术竞赛作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二、活动安排
三、提高教学措施:
1、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学习的原则。
四、活动地点:
东岭中心小学综合楼电脑室
五、活动时间:
每周星期六:上午8:30-11:30
暑(寒)假每逢星期六开放,时间是上午8:30-11:30
每逢元旦、劳动节、国庆节各馆室开放,时间分别是1月1日是、5月1日,10月1日上午8:30-11:30。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的学习小组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
通过学习小组,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的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学习小组活动。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1. 了解学习小组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5.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投影仪、白板或黑板等;2. 资源准备:教师提前筛选好适合小学生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将其整理成文件或书签,以便学生使用。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学习小组的真实故事或引入一段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学习小组的好奇心。
2. 介绍学习小组(10分钟)向学生介绍学习小组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学习小组的好处,如能够互相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 分组和讨论(15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小组分配,每个小组4至6人。
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解决。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展开思考和讨论。
4. 知识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组内的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组代表的轮流发言,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5. 拓展活动(15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学习小组合作解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学习小组的活动,并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的认识 3课时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知道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和名称。
学会指法分工。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使用电脑硬件如键盘、鼠标的基本能力及文字输入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计算机的功能,边讲解边演示。
∙处理文字、图像。
∙播放电影、音乐。
∙数据统计、管理。
二.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显示器:像电视机的屏幕,用于显示文字、图像等。
∙主机:用于进行各种数据的计算处理。
∙键盘、鼠标:用于输入文字、命令,指挥计算机工作。
∙音箱:用于播放声音和音乐。
∙麦克风:用于录音、语音识别等。
练习1、开机方法: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
2、关机方法:开始菜单—关闭系统--关闭主机--关显示器。
∙鼠标的使用:1、示范:指向、单击、右单击、双击、拖动、拖放。
2、练习:通过Windows自带的智力小游戏“挖地雷”练习鼠标使用。
作业:记住电脑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电脑的认识(第二课时)一、键盘认识:∙字母键。
∙数字键。
∙符号键。
∙各种功能键。
二、指法:1、打字姿势。
2、键盘指法。
三、上机操作:1、指法练习:用记事本输入字母、数学、符号。
2、上挡键、回车键、光标键、退格键、空格键的使用。
作业:熟悉键盘指法。
第三课时一、汉字输入法:∙选择输入法。
∙全拼输入法的使用。
∙选字的方法和技巧。
∙词语的输入方法。
∙标点符号的输入方法。
二、上机操作:1、复习上节课的键盘指法。
2、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一段文字。
作业:练习键盘指法和全拼输入方法。
windowsXP 5课时学习目标: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98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使用操作系统windows98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第一课时复习上节知识:1.说出电脑各部件名称。
2.汉字输入速度10分种测试。
∙认识WindowsXP:1.桌面的认识:放置各种常用图标。
任务1:打开我的电脑、回收站图标。
任务2:将桌面上的图标排列整齐(移动、排列)。
2.开始菜单的使用:用于组织各种程序的分级菜单。
任务3:找到并启动上节课打字用的记事本程序。
任务4:从我的文档打开以前输入的文件。
3.窗口的认识和使用:标题栏、菜单栏、最大、最小化、关闭按钮。
任务5:打开记事本窗口,拖到屏幕中心,调整窗口的大小,最大化、最小化窗口,恢复窗口,最后关闭窗口。
4.任务栏的认识:任务列表、输入法、日期时间等。
任务6:将任务栏放在屏幕的不同位置,并改变它的大小,最后将它隐藏起来。
任务7:给电脑设置日历。
任务8:给电脑设置时间。
任务9:调节电脑的音量大小。
任务10:同时启动记事本和扫雷,在任务栏选择前台程序。
第二课时∙计算器程序的使用:1.启动计算器,学习各按键的功能。
2.进行“标准型”四则运算。
任务11:用计算器程序计算一道四则运算题。
二、综合练习:培养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
任务12:找到并运行智力小游戏“纸牌”,改变窗口的位置和大小,学习下拉菜单和帮助的使用,自己学会游戏的玩法,通过熟练鼠标的移动、左右键单击、双击、拖动等。
∙作业:1.掌握桌面、开始菜单、窗口、任务栏的概念。
2.会设置日期时间,使用计算器。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知识:桌面、开始菜单、窗口、任务栏的使用。
二、资源管理器:软盘和光盘的结构:任务1:认识软盘和光盘的结构组成。
认识主机上的软驱和光驱:任务2:学会正确地使用软盘和光盘。
启动资源管理器:任务3:认识窗口中的各种设备。
任务4:掌握磁盘、文件、文件夹的概念。
任务5:查看磁盘上的内容,打开文件夹或文件,指认盘符、文件夹、 TXT文件。
任务6:格式化一张软盘。
任务7:文件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
任务8:在指定位置创建文件夹,文件夹的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
任务9:撤消上一步操作。
任务10:搜索指定位置指定文件。
回收站:还原、清空回收站。
第四课时一、字符映射表:任务12:打开记事本和字符映射表,输入各种特殊符号二、桌面高级设置:墙纸、屏幕保护程序。
任务13:把桌面打扮的更漂亮(改变窗口的背景)。
任务14:让电脑休息时显示漂亮的动画(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三、作业:1.掌握磁盘、文件、文件夹的概念。
2.会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
第五课时一、控制面板:任务:设置Windows系统的声音、键盘、鼠标属性。
计算机病毒:1.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2.如何减少感染病毒机会。
三、死机故障的处理:∙用Ctrl+Alt+Del重新启动。
∙用主机上的复位按钮重新启动。
∙关电源,隔1分种后重开。
四、作业:系统复习基础模块的知识。
《画图》软件的使用 4课时学习目标:掌握windows附件中《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用电脑画画的基本能力。
第一课时启动画图,简介。
颜色:选择:鼠标左键选前景色,右键选背景色。
运用:各种工具用左键画前景色,右键画背景色。
编辑:选择颜色、调整亮度、添加到自定义颜色。
撤消/重复:只限3次。
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笔:画自由曲线、直线(Shift)刷子:选择笔形喷枪:选择喷枪形状直线:选择线宽、角度(Shift)方框、圆角框、圆:选择线宽、填充模式、画正方形或正圆(Shift)填色工具:填充封闭图形橡皮:选择大小、用背景色擦除,只擦前景色(右键)清除全图(菜单)练习: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二课时一、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1.多边形:选择线宽、单击划线、双击结束、角度(Shift)2.曲线:选择线宽、角度(Shift)、设定2次弧度二、练习:综合运用各种画图工具临摹一幅绘画作品。
作业:选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构思一幅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创作。
第三课时一、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选定工具:选择钜形区域。
不透明模式:覆盖现有内容,使用前景色和背景色。
透明模式:不覆盖现有内容,不显示背景色。
拉伸、扭曲:鼠标移动、缩放;用菜单按比例拉伸扭曲。
翻转、旋转:用菜单按角度翻转旋转。
裁剪工具:选择任意形状区域,其余操作同选定工具。
文本工具:创建文本框。
用文本工具栏设定字体、大小、风格。
设定文本颜色和背景色。
滴管工具:选择画面上已有的颜色放大镜工具:放大图像进行编辑查看,自定义查看(菜单)。
练习:创作一幅自己的画图作品。
第四课时一、更改图片大小(菜单/属性)。
二.对部分图像操作:选定、复制、粘贴、保存、插入、清除。
三.其它技巧:1、设定黑白/彩色;2.反转颜色;3.将图片设为墙纸四.练习:创作一幅自己的画图作品。
Word文字模块 3课时一、启动Word二、Word窗口简介: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文本区、状态栏三、文件操作新建和打开文档保存、另存文档关闭文档退出Word四、文档输入与编辑输入、选择文本编辑:修改、删除、移动、复制五、文本排版1、设置字体、字形、效果、下划线、颜色等2、设置段落:选择单倍、1.5倍、2倍、固定值、最小值和多倍行间距3、设置边框和底纹:4、设置背景色:第二课时一、页面设置1、使用标尺:设置段落首行缩进,左、右缩进2、添加页眉和页脚3、分节与分栏4、设置边框二、使用表格1.创建表格并输入文本:2.调整表格的行高与列宽:3.插入、移动、删除行和列:4.表格自动套用格式:5.表格的计算:对一行或一列数据求和6.表格的排序:7.修饰表格:设定表格内容对齐方式第三课时一、图文混排1.绘制图形:2.图文混排:插入剪贴画;改变图形大小,文字绕排方式。
3.使用文本框与图文框:•4.创建艺术字:会创建艺术字二、检查文本1、查找与替换2、拼写语法检查3、校正错误三、使用工具1.视图方式的使用:2.使用工具栏:显示/取消各种工具栏3.字数统计:会统计中、英文字数4.使用帮助:了解鼠标指向的图标名称或功能四、样式与模板简介五、打印文档页面设置,打印预览,打印文档选择完成两个作品:〈作品一〉:录入、编辑一篇短文(自选或自写,200字以上,编辑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所学字处理软件的功能);〈作品二〉:制作一张表格。
如“好朋友通讯录”等〈作品三〉:图画配佳句。
如利用气球、鸽子和鲜花来打扮天安门,并填上适当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