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EGR率阶跃工况响应
论文《EGR率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EGR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刘海峰代国雄(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内燃机研究所)摘要:本文通过广泛研究对比国内外EGR系统控制技术及策略,根据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试验条件及设备设计了一套适用于4100QBZL柴油机的EGR技术应用研究试验系统。
通过试验研究了同海拔条件下,不同工况(十三工况)、不同EGR率对4100增压中冷柴油机NOx 、PM排放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了采用EGR后,海拔、喷油提前角、冷却EGR等因素对4100QBZL柴油机NOx 、PM排放的影响规律;基于上述试验,对4100增压中冷柴油机的最佳EGR率控制规律进行了初步测试研究。
关键词:柴油机;排气再循环;海拔;排放;作者简介:刘海峰(1974-),男,云南省建水人,工程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小缸径柴油机的研究、开发工作。
1. 引言目前,我国柴油汽车污染物排放执行相当于欧洲第二阶段控制水平的国家排放标准。
我国柴油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是:到2008年,力争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10年之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机生产基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生产厂家之一。
不断研究优化云内动力柴油机排放,提高云内动力柴油机排放水平,以适应日益严格排放法规和市场竞争,已成为云内动力发展与生存的重要课题。
2. 本课题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1) 本课题研究对象型号4100QBZL型式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直喷、增压中冷缸径×行程 100×105活塞总排量(L) 3.298压缩比 17.5:1标定功率/转速kW/(r/min) 81/3200最低燃油消耗率g/(kW.h) ≤217最大扭矩/转速N.m/(r/min) 285/2000~22002) 本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通过对比国内外EGR系统控制技术及策略,根据公司现有的试验条件及设备设计一套适用于4100QBZL柴油机的EGR技术应用研究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研究同海拔条件下,不同工况(十三工况)、不同EGR率对4100增压中冷柴油机NOx 、PM排放的影响。
增压中冷R系列柴油机的开发

四冲程直列、水冷、直喷 ( a 然烧室
6
气缸直径X 活塞行程
活塞排量L
1 5 2 0 X 5 1
64 .9
气缸套型式样
压缩比
湿式
1 ; 6 1
进气方式 标定功率K w
涡轮增压中冷
标定转速r i /n m 最大扭矩Nm . 最大扭矩转速r i /n m
1 0 0 1 5 0 0
<1 2 0
燃消率{ 工 油耗 标 况 定 g . ! 扭工 /h 最 矩 况 K w 大
前 言
第一章 前 言
随 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户对所选取的 发动机的动力性、 经济性 、 可靠性和排放指标
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R 系列柴油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按国家计划,由英 国
RC R O IA D 公司与潍坊华丰机器厂联合开发的 国内同 类机型的换代产品。该机为四冲程 、 直列 、 水冷 、 直喷。 燃烧室,具有 良 好的动力性 、 经济性和起动性能。标定转速为1 0 5r 0/
K y d: r ca e ie ol ya ica c rtsseg , bi, e w r T b hr ad r o dnmc r tii , t ri i tt o s u o g n n c , t h a esc tn he a l e r l t s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内部EGR增压中冷柴油机排放性能试验研究

一
机构 简 单 、 本 较 低 。通 过 试 验 研 究 了 内部 E 成 GR 对 柴 油机 燃油 经济 性 和排放 性 能 的影 响 。
进气门升程
… .进气质量流量 .
1 内部 E R 系 统 G
E GR分 为外 部 E GR 和 内 部 E GR。外 部 E R G
收 稿 日期 :2 1 — 2 2 ; 回 日期 :2 1 一 51 001 -3 修 0 l0 — 2
作 者 简 介 :谭建 勋 (9 9 )男 , 1 7一 , 工程 师 , 士 , 硕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内燃 机 和 汽 车 的排 放 测 试 及 控 制 ;ai_j@ h t i cr。 tnx z u omal o . n
( 国 汽 车 工 程 研 究 院 股 份 有 限公 司排 放 与 节 能 试验 研 究 部 , 庆 中 重 403) 00 9
摘 要 :以 1台 6缸 增 压 柴 油机 为研 究 对 象 , 出 了 2种 能 够 实现 内部 E R 的 结 构 设 计 方 案 , 用 软 件 建 立 了 提 G 利 仿 真 模 型 , 据 模 拟 计 算 结 果 确 定 了在排 气 凸轮 上 增 加 一 个 小 凸轮 , 排 气 门 二 次 开 启 的 试 验 方 案 。通 过 试 验 研 根 使 究 了 内部 E R 对 柴 油 机 动 力 性 、 济 性 和 排 放 性 能 的 影 响 , 验 结 果 表 明 , G 经 试 内部 E GR 系统 能 有 效 降低 气体 和 P M
是 将排 出的部 分废 气 经 由外 部 管 路 引 入进 气 系统 ;
内部 E GR是通 过改 变 凸轮轴 的配 气 相 位来 实 现部
分 废气 不 经 由外部 管路 而直 接进 入缸 内 。 目前 有 两
基于DoE技术的增压柴油机高压循环EGR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DoE技术的增压柴油机高压循环EGR系统优化设计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发动机的研究也不断发展。
其中,基于DoE技术的增压柴油机高压循环EGR系统优化设计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这一技术的研究背景、原理、以及优化设计方法。
一、研究背景随着汽车的飞速发展,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尤其是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对环境污染影响更加明显。
高压循环EGR技术是减少柴油机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可以通过在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注入一定比例的废气,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
然而,高压循环EGR会降低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因此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二、原理高压循环EGR系统的原理是将废气通过高压泵将废气压缩到与进气道相同的压力,然后再将压缩后的废气注入到进气道中,与新鲜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室。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燃烧室中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减少NOx的生成。
然而,高压循环EGR会导致燃料进气量减少,影响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三、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设计的目的是寻找一种最优的高压循环EGR系统方案,即在降低排放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柴油机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基于DoE技术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构建多个不同的系统方案并评估它们的性能指标。
1.因素选取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设计,确定影响高压循环EGR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比如高压泵压力、气缸压力、废气比例和进气道长度等。
2.响应变量选取根据优化设计目标和系统性能要求,选取相应的变量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指标,例如NOx排放量、燃油消耗量和最大扭矩等。
3.实验设计根据因素和响应变量的选取,构建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因素水平、变化范围和实验次数等。
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不同方案的响应变量值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每个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结论基于DoE技术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高压循环EGR 系统的性能,同时减少柴油机的尾气排放。
增压柴油机排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 E R系统采用进气 G
由E R阀、 进 市提倡 优先 发展 公共交通 ,足见公 节 流式系统 , G 众对环境 问题 的重视。柴油机的排 气节流 阀机 构、电控 系统 、
放 特 点 是 NO 量 多 ,其 他 排 放 物 含 E R 冷 却器 等 组 成 。 E R 一 G G
维普资讯
技 术 与 研 究
增压柴油机排气再 循环 (G ) E R 控 制系统 的设计
程 龙 群 黄 新 洪
内容提 要 :因为 某柴 油机 N O排放 超 过 国 I标 准 ,根据 据 发 动机 E R控 制 系统 的要 求和特 点 ,为 了控 制 I I G
型 式 气缸直径 × 行程/ m a r 总排量 / L
f 四气门、双顶置凸轮轴、增压中冷、共轨 l 8. 9 9×9 . 46 l 2 42 .0
2 0 - l 4 0 8@ _ 锔 i
4 5
维普资讯
技 术 与 研 究
制 NO 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而且其 侧 , 这种连接方式 , 避免 了废 气对 核心 部 分 ,这 里 单 片机 利 用 的是 0 5 ,8 C 1 位 P 设计安装该系统对发动机改动不大 , 压气机 的污染和腐 蚀。E R阀采用 8 C l 0 5 是 8 C U,内有 G
步进 电机驱动 ,用于调整E 废气 1 8 GR 2 B数据存 储器 RAM 和 4 KB的 M 可寻址 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 废气再循环系统 ( G E R)就是 流量 ,采用 步进 电机可 以简化 系统 RO , 据 存储器空间各6 K C U有4 4 B, P 个 将发动机排放 的部分废 气引入进气 的复杂性 ,并且控 制准确性高 。
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F-T柴油的燃烧、振动和噪声特性

CN 1 1 — 5 9 0 4 / U J Au t o mo t i v e S a f e t y a n d En e r g y , 2 0 1 4 . Vo 1 . 5 No . 1
Co mb u s t i o n ,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n o i s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F_ T d i e s e l i n a t u r b o c h a r g e d a n d i n t e r — - c o o l e d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s t r u c t u r e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s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 i n a t u r b o c h a r g e d i n t e r - c o o l e d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f u l e l e d o n F i s c h e r -
1 2 / 1 3
91 —96
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 F _ T柴油的燃烧 、振动和噪声特性
王 铁 ,石晋 宏,刘 磊
( 太原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太原 0 3 0 0 2 4 ,中国 )
摘 要:为进行柴油机在线故障诊断、结构设计和优化,试验研究了 噪声产生的机理、噪声随转速 和负荷的变化。在 4 1 0 0 Q B Z L 增压中 冷柴油机上,用费托 ( F i s c h e r - T r o p s c h ,F — T ) 合成柴油和 0 群柴 油进行试验,测量了 柴油机燃烧产生的表面振动信号。利用 A 计权网络,分析测量信号,进行柴油 机故障诊断。结果表明: 在0 . 5 N 2 k H z 测试工况条件下,这两种油品的声压级均到达峰值; 噪声级为 8 6 . 7 - 9 9 d B 。 得到了 在一个工作循环周期中的柴油机缸盖振动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相比 于0 群 柴油, F _ T 柴油燃烧柔和、放热慢、压力升高缓慢、振动和噪声较小。这可为相关的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冷、热EGR对柴油机性能、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d ue t o i t s s l o w i nc r e a s e i n s o o t e mi s s i o n. Th e t he r ma l e f f i c i e n c y a nd e mi s s i on s a t t he t hr e e l o a d s b e i n g c on s i d e r e d,t h e h ot EGR i s a p pr o pr i a t e a t t h e l o w l oa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r ma l e f f i c i e nc y,a nd t he c o l d EGR i s mor e s u i t a b l e a t t h e hi g h l o a d t o ma i nt a i n h i gh t h e r ma l e f f i c i e nc y a n d r e d uc e t h e e x c e s s i v e pr e s s u r e r i s e r a t e .
c y l i nde r pr e s s u r e r i s e r a t e .The ho t EGR ,o n t he o ne ha n d,d e c r e a s e s H C e mi s s i on e f f e c t i ve l y a n d i nc r e a s e s t he t he r ma l e f f i c i e nc y a t t he l o w l oa d du e t o i t s h e a t i ng i nt a k e a i r;o n t he o t h e r ha n d,i t o bv i o us l y r e d u c e s t he t he r ma l e f f i c i e nc y a t t he hi g h l o a d wi t h hi g h EGR r a t e be c a us e of l o we r e xc e s s a i r c o e f f i c i e n t . Th e e f f e c t o f
车用柴油机冷EGR+降低PM技术排放试验研究

车用柴油机冷EGR+降低PM技术排放试验研究近年来,环保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车用柴油机废气排放对环境污染的贡献越来越大。
车用柴油机冷EGR+降低PM技术成为了解决柴油机排放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车用柴油机冷EGR技术和降低PM技术的试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冷EGR技术冷EGR技术是将一定量的废气通过EGR阀送回到发动机燃烧室中,从而减少NOx排放的技术。
在这项技术中,EGR阀通常放置于排气管的入口处。
但是,由于废气温度较高,如果将废气直接送回燃烧室,可能会导致进气温度升高,容易引起燃烧不稳定甚至爆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冷EGR技术,即将排出的废气在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前先经过一个换热器,将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如冷却水或空气),使其温度降低。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进气温度不升高,还可以减少NOx的排放。
同时,冷EGR技术还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2. 降低PM技术车用柴油机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颗粒物(PM)的排放,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乃至全球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低PM 排放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降低PM排放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颗粒捕集器(DPF)技术。
DPF是一种特殊的过滤器,它可以将颗粒物捕获在内部结构中,从而降低排放。
(2)低氧燃烧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控制发动机燃烧室中的氧气含量,使得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数量减少。
(3)燃料添加剂技术。
添加特定的燃料添加剂可以降低排放颗粒物的数量。
(4)重新设计发动机构造。
优化发动机的结构可以使得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减少颗粒物的产生。
以上技术均可降低柴油机PM排放量,但各自的优缺点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 实验研究目前,许多研究人员针对车用柴油机的冷EGR技术和降低PM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以验证其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将冷EGR技术与低氧燃烧技术相结合可以降低柴油机的NOx和PM排放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第3期2007年6月燃 烧 科 学 与 技 术Journal of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V ol.13 N o.3Jun.2007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EGR 率阶跃工况响应韩永强1,刘忠长1,朱昌吉1,王志伟2(1.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长春130022;2.车辆排放与节能重庆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9)摘 要:利用实时EG R 率测量系统及瞬态工况测控平台对增压中冷柴油机废气再循环(EG R )阶跃工况下的EG R 率、进气量、发动机转矩、燃烧过程特征参数、排气烟度及气态有害排放物的响应历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1600r Πmin 、50%负荷工况,EG R 率从0分别阶跃到3%、5%、13%和28%时,EG R 率、进气流量及发动机有效转矩响应速度较快且相近,均为015s 左右;排气烟度和以最高燃烧压力表征的缸内燃烧过程趋于稳定状态历时较长且时间相近,不同EG R 率阶跃时均为215s 左右;以气态有害物排放表征的柴油机排放响应历时最长为6s 左右.这说明在EG R 阶跃工况下,当EG R 率达到稳定时,由于燃烧边界条件存在迟滞效应,从而会导致燃烧过程、有害物排放存在较长的延迟.关键词:柴油机;废气再循环;阶跃;燃烧;排放中图分类号:TK 42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0(2007)0320209205R esponse of DI TCA Automotive Diesel E ngine U nderEGR R ate Step 2Change OperationsH AN Y ong 2qiang 1,LI U Zhong 2chang 1,ZH U Chang 2ji 1,W ANG Zhi 2wei2(1.C ollege of Autom otive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China ;2.Chongqing City K ey Laboratory of Vehicle Emission and Energy ,Chongqing 400039,China )Abstract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exhausts gas recirculated (EG R )rate ,air 2intake quantity ,torque output ,in 2cylinder peak pressure ,exhaust gas sm oke opacity ,and gaseous pollutant emissions under EG R step 2change operations of a direct injection (DI )turbo 2charged and after 2cooled (T C A )autom otive diesel engine were studied by real 2time EG R rate measuring and transient operation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systems.When the EG R rate from 0step 2changed to 3%,5%,13%or 28%or inversely ,the EG R rate ,air 2intake quantity and torque output responded quickly and stabilized within approximately 015s.The sm oke opac 2ity of exhaust gas and the peak in 2cylinder pressure stabilized within 215s ,and the response periods were independent of EG R rate step 2change range.The gaseous pollutant emissions of HC ,C O and NO x responded slowly ,which took about 6s to stabilize.All the phenomena indicate that even if the EG R rate becomes steady ,the delay of combustion initial boundaries ,will result in com 2bustion process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responding slowly.K eyw ords :diesel engine ;exauhst gas recirculating ;step 2change operations ;combustion ;emission 收稿日期:20062022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6040).作者简介:韩永强(1975— ),男,博士,副教授,hanyq @.通讯作者:刘忠长,liuzc @. NO x 和微粒排放是困扰车用柴油机广泛应用的重要问题,而EG R 技术已成为降低NO x 排放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1—2].同时,随着HCCI燃烧模式研究的日益深入,EG R 也成为了HCCI Π常规燃烧模式转换及性能优化的主要手段[3—4].我国目前执行的是欧Ⅱ标准,载重车执行的是稳定13工况测试(ECE R49).随着中国III 、I V 阶段排放法规的实施,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重点将向瞬态发展.车用柴油机使用中多处于瞬态工况,目前,车用柴油机瞬态特性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5—9].结果表明,瞬态工况下燃烧与稳态有较大的差别.有害物中某些成分及噪声排放要高于稳态工况[10],该特性在增压柴油机中表现更加明显[11—12].EG R率是燃烧的重要初始条件之一,在瞬态工况下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等问题,尚未开展深入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定论.任何一种瞬变过程均可通过阶跃函数来标定.对于利用大EG R率实现的HCCI燃烧模式,在实车运行中,燃烧模式转化时必然也会导致EG R率的阶跃. EG R的阶跃是评价配备EG R系统的增压柴油机瞬态响应的有效方法.可见,研究EG R率阶跃工况下,车用增压中冷柴油机关键性能参数的响应历程,对于揭示EG R系统作用机理、制定EG R系统控制策略、优化控制HCCIΠ常规燃烧双模式发动机的模式转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自行开发热线测温法实时EG R率测量系统[13]、瞬态工况测控系统,探讨不同EG R率阶跃工况下EG R率、进气量、发动机转矩、燃烧过程特征参数、排气烟度及气态有害排放物的响应历程,从而提出EG R系统实车应用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1 试验装置及测量系统111 研究对象本研究是在Y C4112ZLQ型直列四缸、增压中冷直喷柴油机上进行的,该柴油机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表1 试验机型的主要技术参数参 数数 值总排量/L51202缸径/mm112行程/mm132标定功率ΠkW132标定功率转速/(r・m in-1)2300最大转矩/(N・m)660最大转矩转速/(r・m in-1)1400~1600压缩比17151.2 EGR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本研究中采用转阀式高压EG R系统,该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在该系统中,旋转式EG R阀安装在第4缸的排气歧管上,利用发动机活塞排气过程的推动作用,将废气强制送入发动机中冷后的进气总管.旋转式EG R阀驱图1 转阀式EGR系统示意动采用压缩空气缸驱动.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将压缩空气气缸的直线运动转换为转阀的旋转运动,改变转阀的角度,从而控制第4缸排气中流入涡轮机(排气)和进气总管(EG R回流气体)的比例,进而实现EG R率的控制.当转阀把流向涡轮机的通路关闭时,全部第4缸废气均回流至进气总管,从而实现最大EG R率.反之,当转阀把流向进气总管的通路关闭时,所有第4缸排气均流向涡轮机,此时EG R率为0.图2给出了气缸驱动机构原理图.该气缸驱动机构为组合式,由3个不同行程的气缸伸、缩组合可实现8种不同的连杆行程(对应不同曲柄2转阀角度).气缸的伸、缩由3个电磁阀的通断控制.气缸的工作压力为018MPa.图2 气缸驱动机构示意113 测试系统发动机性能数据采集系统如图3所示.试验使用的数据采集卡是研华(Advantech)公司生产的PC L2 818HG型数据采集卡.瞬态工况控制系统由测功机、燃烧分析仪、数据采集卡、空气流量计、油耗仪、AV L439 ・210 ・燃 烧 科 学 与 技 术第13卷第3期消光式烟度计、压力送变器、C O 2分析仪、废气分析仪、热线测温法实时EG R 率测量系统构成.燃烧分析仪为日本小野测器公司生产的DS9100,最多可以采集1400个循环的缸内压力数据.图3 瞬态工况测试系统示意利用自行开发的热线测温法实时EG R 率测量系统测量EG R 率.本系统通过测量EG R 回流气体、中冷后的发动机进气、二者混合后气体这3种气体温度参数,基于能量平衡的原理,即可计算出相应的EG R 率.该系统具有与传统的C O 2示踪法相同的精度和毫秒级的响应速度,可实时测量EG R 率.其测量原理、系统特性及精度验证详见文献[13].该系统响应时间为毫秒级,可实时测量阶跃工况及瞬态工况下EG R 率的响应历程.2 试验结果及讨论EG R 阶跃工况试验选择1600r Πmin 、50%负荷工况.阶跃前,EG R 率为0,控制不同的气缸组合使得转阀快速旋转至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EG R 率分别阶跃至3%、5%、15%和28%(阶跃幅值).阶跃后,EG R 率稳定15s ,从而使得各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稳定.上述控制历程均由单片机控制,以保证良好的可靠性.试验过程中,以电磁阀开始通电时间作为EG R 率阶跃的始点.将不同参数达到阶跃幅值的90%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该参数的阶跃响应时间.图4~图5显示了不同EG R 率阶跃工况下的EG R 率及进气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中0点表征EG R 阀动作始点,而纵向虚线表征达到稳定值的90%所对应的时间(响应时间),图例中的数字分别表征阶跃工况下发动机达到稳定状态时所对应的EG R 率.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在EG R 率阶跃工况下(急加EG R 率和急减EG R 率,分别图4 EGR 阶跃工况EGR率响应历程图5 EGR 阶跃工况进气流量响应历程2007年6月韩永强等: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EG R 率阶跃工况响应・211 ・ 用上升段和下降段来表示),EG R 率响应时间仅为015s 左右,由于再循环废气体积效应引起的进气量减少的响应也仅为015s 左右.图6显示了EG R 率阶跃工况下发动机输出转矩随时间的变化历程.图中纵向第1条虚线表征发动机转矩开始变化的始点,第2条虚线表征转矩变化幅度达到90%时对应的时刻,两条虚线对应的时间差值即为转矩的响应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稳态EG R 率小于15%时,阶跃工况下转矩变化不大,因而可通过EG R 率为28%的阶跃工况分析转矩的响应历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当EG R 阀急剧变化时,转矩并不随之迅速变化而是存在012s 左右的延迟.该延迟来源于瞬态测控系统的控制策略,即为了保证整个阶跃过程均能被记录下来,在EG R 阀动作之前的012s ,采集系统已开始采集数据并纪录,同样,当EG R 阀复位后仍采集012s 的数据.图6表明,发动机转矩的响应时间也为015s 左右.图6 EGR 阶跃工况转矩响应历程图7显示了EG R 率为28%阶跃工况下,以最高燃烧压力表征的缸内燃烧过程参数响应历程.此图采用了与图6一样的处理方法.由图可以看出燃烧过程参数需经过215s 左右才能达到准稳定状态.可见燃烧过程响应速度明显低于EG R 率的响应速度.这表明在EG R 阶跃工况EG R 率达到稳定时,由于燃烧边界条件(缸壁温度、缸内流动状态、混合气形成质量等)的迟滞效应存在,使燃烧过程组织并不能与EG R 率同步,必须经过特定的过渡循环后,燃烧才可达到准稳定状态.图8和图9分别显示了EG R 率为28%的阶跃工况下,表征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尾气消光式烟度及HC 、C O 和NO x 等气态有害物的响应历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尾气的消光式烟度响应时间为215s 左右,而气态图7 EGR阶跃工况最高燃烧压力响应历程图8 28%EGR率阶跃工况消光烟度响应历程图9 28%EGR 率阶跃工况气态有害排放物响应历程・212 ・燃 烧 科 学 与 技 术第13卷第3期有害物排放响应时间为6s左右.可见,尾气烟度响应时间与燃烧过程相当,均为215s左右,远远大于EG R 率、进气量和转矩的响应时间(015s).同时,表征发动机排放特性的气态有害物响应时间均为6s左右,远大于上述所有参数.这就表明即使燃烧过程达到准稳态,由于燃烧过程后期、排气过程的边界条件仍存在迟滞效应,这就使发动机排放特性延迟更为明显.3 结 论(1)EG R率阶跃工况下EG R率、进气量、有效转矩响应时间相近且最短,均为015s左右.(2)由于燃烧室温度等燃烧边界迟滞效应的存在,使得燃烧过程、尾气消光式烟度响应较慢,均为215s左右.(3)由于燃烧过程后期、排气过程的燃烧边界存在迟滞,使得发动机排放特性响应时间最长,均为6s 左右.可见,采用EG R作为发动机性能优化、燃烧模式控制的主要手段时,需先期掌握燃烧边界的迟滞效应弥补和燃烧边界的主动校正技术.参考文献:[1] Dubreuila Anthony,F oucher Fabrice.HCCI combustion:E ffectof NO in EG R[J].Proceedings o 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007,31(2):287922886.[2] Y oshizawa K,M ori K,Matay oshi Y,et al.Development of an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method using three2dimensional flow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J].J Eng Gas Turbines Power,2003,125:1066.[3] K im Dae S ik,Lee Chang S ik.Im prove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of HCCI engine by various premixed fuels and cooled EG R[J].Fuel,2006,85(516):6952704.[4] K im Dae S ik,K im Myung Y oon,Lee Chang S ik.Reduction ofnitric oxides and s oot by premixed fuel in partial HCCI engine [J].J Eng Gas Turbines Power,2006,128:497.[5] Y okomura Hitoshi,K ouketsu Susumu,K otooka Seijiro.T ran2sient EG R control for a turbo2charged heavy duty diesel engine.[C]∥SAE Paper.Detroit,MI,US A,2004,200420120120.[6] Narusawa K azuyuki,Odaka Matsuo,K oike N oriyuki,et al.AnEG R control method for heavy2duty diesel engines under transient operations[C]∥SAE Paper,1990,900444.[7] 刘忠长.车用柴油机变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特性[J].内燃机学报,1998,16(2):1392144.Liu Zhong chang.Particulate emissions from an autom otive DI diesel engine in transient operating conditions[J].Transactions o f CSICE,1998,16(2):1392144(in Chinese).[8] Throop M J,C ook J A,Hamburg D R.The effect of EG R sys2tem response time on NO x feed gas emissions during engine tran2 sients[C]∥SAE Paper.1985,850133.[9] 刘江唯.车用直喷柴油机加速工况下进气、供油及微粒排放的动态响应[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9(1):49253.Liu Jiang wei.Dynamic response of air intake,fuel supply and particulate emission of an autom otive DI diesel engine under ac2 celerating operation conditions[J].Journal o f Combustion Sci2 ence and Technology,2003,9(1);49253(in Chinese). [10]崔 毅.车用柴油机瞬变工况排放测试方法与控制措施初探[J].内燃机工程,2001,22(4):125.Cui Y i.A study of transient exhaust emission test method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vehicle diesel engines[J].Chinese Internal Combuston Engine Engineering,2001,22(4):125(in Chi2 nese).[11]朱良涛.增压柴油机瞬态过程NO x排放测试实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36(10):147121474.Zhu Liangtao.Experimental study on NO x emissions of turbo2 charged diesel engine in transient conditions[J].Journal o 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 sity,2002,36(10):147121474(in Chinese).[12]H ofeldt D L,Chen G.T ransient particulate emissions from dieselbuses during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ycle[C]∥SAE Paper.1996,960251.[13]朱昌吉,刘忠长,许 允.瞬态工况下EG R率测量方法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6,24(3):2762279.Zhu Changji,Liu Zhongchang,Xu Y un.Dissuasion energy con2 versation based EG R rate measurement of EG R rate for transient operations[J].Transactions o f CSICE,2006,24(3);2762279 (in Chinese).2007年6月韩永强等:增压中冷车用柴油机EG R率阶跃工况响应・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