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句衔接专练(完美整理版)

合集下载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言连贯规律介绍及相关训练(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言连贯规律介绍及相关训练(完美整理版)

语言连贯规律介绍及相关训练基础知识0617 0900:一、什么是语言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

在高考中,除单独进行命题外,还贯穿在其它语言表达运用题型中,当然在作文中也不能例外,因为它和语言的简明、得体一样,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此类试题灵活,对传统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常有突破,每年都有一些新创意在这类题中出现,题型也年年有变。

1、陈述对象一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意思要表达连续、完整,陈述对象必须保持一致,这是句子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中途改换陈述对象,势必造成句子语气、语意的中断或阻隔,因此,陈述对象一致是语句衔接的重要条件。

(主语保持一致)例1:填到横线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了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简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语言连贯的重要因素。

从给定的语境上看,这道题的陈述对象(主语)是“小明”,要找到衔接恰当的语句,必须把握这一特点。

A、D两项的陈述对象与题干显然不一致,题干中的“小明”,在此已转换成了“妈妈”;C项干扰性最大,因为在该项中,前半句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保持了一致,而后半句则变成了“妈妈”了。

B项中的陈述对象仍是“小明”,承前省略,用“让妈妈给找到了”这一兼语,顺畅地连接了用“拽”、“送到”这两个用法上表示受事的词语组成的连动句,陈述对象始终一致。

2、行文内容一致所谓“行文内容一致”,其实指的就是话题要一致,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

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历代励志名言辑录(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历代励志名言辑录(完美整理版)

历代励志名言辑录杂谈0520 0634:历代励志名言辑录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必修四课内训练题目 (部分答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必修四课内训练题目 (部分答案)(完美整理版)

必修四课内训练题目(部分答案)未1024 1636(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源远流长 ) kǎi(楷 )模(2)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有错误,请加以改正。

(2分)第句中的“”应改为“”(3)文中有处句内语序不当,请加以改正。

(2分)“也养育、启迪了”应改为“启迪养育”。

a最后回来。

(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要求:内容、句式各2分,要求语句通顺、修饰恰当,符合语境中“季节”和“宋词”的限制,体现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的特征,句式基本一致)6.填空(2分)“武陵春”从词的角度来说,属于词牌名。

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丽,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7.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词?对应直接表达心绪的是哪一句?(4分)答: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8.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4分)答:移就,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12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句是( D )2分“剧中人物”为正旦或者正末,又称为介在南戏中为介。

14.上文括号内的“至大海前”“厉声”等,属于戏剧语言中的哪一类? (2分) B.舞台说明15. 本片段中揭示的本质性矛盾冲突是什么?(2分)阶级矛盾。

16。

C17。

原文没有鲁侍萍的答话,(1分)增加这句话,刻画了特定环境中鲁侍萍矛盾、痛苦、愤怒的复杂心理,(2分)表现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也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1分)——大意对即可。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析为什么说“生存或毁灭,这是个难题”。

(3分)对死亡的恐惧使人面对坎坷命运时很难做出选择。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完美整理版)

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基础知识0412 0705: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点专练发表在2014.7.5《中学语文报》(高二版)第1926期(总第10961103期)第16版(暑假合刊)编辑:梁慧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101篇文章《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要求有: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常见的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最后是: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在语言运用题中,这些要求常常会综合运用。

命题更具开放性,形式更灵活、更自主、更有利于展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个性。

题目的形式多样,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经常有创新的题目出现。

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变。

本文试着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三个方面做些梳理。

一、语言表达的简明【阐释和知识梳理】语言表达的“简明”是指“简要”、“明白”。

“简”即简练、简要,要求在语言表达上不重复累赘,清晰地传达出要传递的信息。

“明”即明白、明晰,要求表述清晰、正确,不出现歧义。

“简明”就是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符号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在语言运用题中,考查的方式有:概括一句话新闻、一句话点评、写标语、找出语段的关键词、颁奖词、解说词、陈述观点和理由、辨析累赘重复的词语、修改有歧义的病句等。

【典型例题】【例1】(2008年浙江卷)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

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

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

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语句衔接题复习(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语句衔接题复习(精校完美打印版)

语句衔接题复习语句衔接题复习北雁南飞语句衔接题____ 前呼后应,文意贯通[步骤方法]一、读题干,通语意二、审选项,找差异三、A.析内容,多方位1. 关键词句,有照应2. 尾首词语,要一致3. 陈述对象,要一致(2条3条具备,先2后3)4.时间;空间;逻辑B.析形式,两方面1. 结构2. 情景[例题]1.跟下面句子衔接最好的一项是()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

A.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析:练习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意吻合,衔接最好的一句是:(2010潍坊质检)对于爱好文科的考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物理、学习数学、化学和生物呢?A.从长远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例题]2.与“山上有座庙”衔接最好的一项是()A. 一位老和尚住在庙里,他在讲一个“女人是老虎”的故事。

B. 庙里有一位老和尚,他在讲一个“女人是老虎‘的故事。

C. “女人是老虎”的故事,被住在庙里的一位老和尚讲着。

D.住在庙里的一位老和尚,他在讲一个“女人是老虎”的故事。

析:练习填入下面横线出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10.江苏启东中学模拟)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江中只江葫芦湾便闪现出来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别致有趣的葫芦湾湾形酷似一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酷似葫芦湾A.B.C.D.[例题]填到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佳的一项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_____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完美整理版)

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基础知识1130 1339:高考语句排序专题复习一、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答案】评析:C(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

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

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语句排序既考查了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了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案例探究[案例1]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

答案:B错解分析:错选A、C、D,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

方法技巧: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①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届高三名校第一次月考分类汇编---连贯衔接(可作一轮专题复习检测)(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届高三名校第一次月考分类汇编---连贯衔接(可作一轮专题复习检测)(完美整理版)

2014届高三全国名校第一次月考汇编连贯衔接(可作一轮专题复习检测)基础知识0305 06342014届高三全国名校第一次月考汇编连贯衔接(可作一轮专题复习检测)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⑥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A.(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和代词的提示作用。

①④⑤都以“世界”为话题,应放在一起;②③⑥以都“文学”为话题,应放在一起。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答案】A【解析】排序内容由总到分,注意小范围句间勾连,⑥① ⑤一定是连在一起的。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文专题扩展语句(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语文专题扩展语句(完美整理版)

高考语文专题扩展语句未0608 2119专题五——联想想象,添“枝”加“叶”《文汇报》2014年2月6日第5版《文汇时评》栏发表署名顾顺的文章《文学,如何为变革时代留下记忆?》标题下有一段提要,如此说:如果写们过多地在文学中找生活,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

脱离了生活,文学就像纸花,再怎样艳丽,都不会有生命的灵动。

这段话中的“如果写们过多地在文学中找生活,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这个句子是不完整的,只有半截子的句子。

这个句子先用“如果”假设了一个前提,却没有结论。

这使读者摸不着头脑。

如果说,结论在下面:“脱离了生活,文学就像纸花……”这也说不过去,因为前面的句子已经在“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后加了一个句号,表示这个句子已经结束了。

是标点符号用错了,还是文句写秃了?一、真题体验1.(2008·湖北高考)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4分)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 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 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

镜头三:镜头四:解析:这是一道设计新颖的扩展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明确扩展要点,进而通过想象、联想组织画面,设计好人物动作、神态,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把画面展现出来。

参考答案:(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准确理解诗歌内容2分,明确扩展要点1分,语言生动1分)2.(2014·天津高考)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句衔接专练基础知识0412 07031.填入下文横线的能与上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我不能相信,一个从小不知体恤和敬爱父母,不知尊敬师长,对同胞毫无感情,对除了自己以外的广大民众的生存现状和祸福忧患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竟会。

A.不是一个真诚的而是一个虚伪的爱国者B.是一个虚伪的而不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C.不是一个虚伪的而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D.成为一个真诚的爱国者2、下列语句填入原文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实行经济责任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这项工作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不要摔到水里去。

①走一步,看一步②要摸着石头过河③水深水浅还不清楚④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①④②③3.依次填人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1)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2)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①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有遮拦③天空皎洁,清光四射②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④清光四射,天空皎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西安是一块宝地。

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

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关联。

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刻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联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 ,;,;。

A.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5.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人曾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五百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但也大约有五百人却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个统计数字不折不扣地表明:。

A.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惨重。

B.珠峰无限风光,惟有攀登者才能领略得到!C.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D.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魄吧?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紫色,最后它们发出了金色的霞光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了灰色的露水D.它射下几缕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般贯穿整个树林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①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②不仅学问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③而还没有湮没这成就④而这成就还没有湮没⑤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⑥过去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A ①③⑥B ②③⑥C ①④⑤D ②④⑤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中——天下第一了。

①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②可是北平比起来还差点儿事。

③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④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太僻静,又不挤得慌;⑤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

⑥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②③⑥D ①③⑥9.填入甲、乙两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甲、若从下面抬头看,,由于松的接引,好像离地近多了。

乙、在一只黑漆的瓷瓶上,衬着大朵的牡丹;松树林中,忽然透出一段古刹红墙;;这一切都不能不说是极大胆极艺术的点缀。

①天空是一块图案,被松枝划分为小块的美丽的图案②天空被松枝划分为小块的图案,是一块美丽的图案③三两个村姑穿着红衣裳,走在灰色沉沉的乡间小路上④灰色沉沉的乡下,有三两个村姑穿着红衣裳A 甲①乙③B 甲①乙④C 甲②乙③D 甲②乙④10.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一个人喜欢读什么作家的作品,由两大因素决定。

一曰:(1)。

虽春兰与秋菊皆为花中之秀,但因有人喜春天万物之复萌,则喜欢绽开于春时、一枝独秀的春兰;有人则偏爱秋之天穹深远,秋菊之清爽淡雅。

二曰:(2)。

贵族们的纨绔子弟,爱看戏曲中的《游龙戏凤》,而贫穷的莘莘学子,则盛赞《打渔杀家》。

A.(1)气质禀赋决定阅读感情 (2)生活经历制约欣赏趣味B.(1)性格修养决定阅读兴趣 (2)人格品行制约欣赏水平C.(1)气质禀赋决定阅读感情 (2)人格品行制约欣赏水平D.(1)性格修养决定阅读兴趣 (2)生活经历制约欣赏趣味1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冬日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

我们一家人正准备歇息。

我从茅房里出来,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黑影窜进了院子外的牛房。

我惊恐地大叫一声,那贼恐被抓住,穷凶极恶地抄起一把板斧朝我劈来。

闻声赶来的母亲扑过去,抱住了那贼的手臂。

我安然无恙了,可母亲的胳膊却被砍了两寸长的一条深深的口子。

后来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推动瘦弱的母亲去挡那一斧呢?A.母亲的衣袖被鲜血打湿,也湿透了我的双眼B.我的双眼被鲜血湿透,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C.鲜血湿透了我的双眼,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D.鲜血打湿了母亲的衣袖,也湿透了我的双眼1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午,牧场开始冒烟,这烟如雪一般白,如一大堆变质的灰。

马儿不再飞奔。

,。

呆在那儿的杨树底下,耷拉着脑袋,浑身颤栗。

A.它们互相厮咬,在对手的身上留下一道道伤痕之后。

B.它们哀怜地相互呼唤,然后踏着沉重的步子走进放牧园。

C.它们亲热地相互嗅嗅,然后在绿草地上尽情地翻滚着身子。

D.它们好像各自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只是用尾巴悄悄地驱赶着嗡嗡的虻蚊。

1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脱落了。

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_________。

假如我是落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又很快地被水溶化,然后钻进又黑又香的泥土里,_________。

①怀着对金秋季节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去②它曾经有过的婆娑身影依然那么动人③这黑土地把我重新孕育,催我茁壮生长④尽情拥抱这些又大又小、又粗又细的树根A.①③B.①..②④14.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应填写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临日,贾母带着贾蓉媳妇乘坐一乘驮轿;王夫人在后,亦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________________ ,并放些随换的衣包等件。

A.婆子丫环等坐几辆大车B.又有几辆大车,婆子丫环等坐C.又有几辆大车,与婆子丫环等坐D.几辆大车,婆子与丫环等坐15.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书是扩大现实,扩大我们的精神境界。

不读书的人才逃避现实,因为他只生活在一种空间。

英国文豪约翰生说:“写作的惟一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能享受或忍受人生。

”倒过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读书的目的也在加强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或是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

B.读书的目的也在加强对人生的忍受,如果你失意;或是对人生的享受,如果你得意。

C.读书的目的也在加强你得意时对人生的享受,或是你失意时对人生的忍受。

D.读书的目的也在加强你失意时对人生的忍受,或是你得意时对人生的享受。

1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_①_,没有_②_,但空旷、辽阔。

A.①虫的吟唱,花的清香②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B.①花的清香,虫的吟唱②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C.①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②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①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②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1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登上城头,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了。

只见十分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①长城依势而筑,雄立峰脊;②依势而筑的长城,峰脊雄立;③城墙巍峨,垛楼高耸;④巍峨的城墙,高耸的垛楼;⑤阶道宽阔起伏;⑥宽阔起伏的阶道。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

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我们到我国的名园游览的时候,谁不因为我们具有这些祖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而感到骄傲 ? 就以北京颐和园来说,作为整体景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雄伟的气概怕在全世界任何别的地方很少见到的吧。

(1) 它是多么美丽 (2) 它本身已经是美妙了,(3) 但当我们从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西望群峰,(4) 但当从昆明湖东岸的知春亭我们西望群峰,(5) 更觉得全园的布置很像把西山本来不在园内的也吸收进来了,(6) 更觉得全园的布置很像把本来不在园内的西山也吸收进来了,A.(2)(3)(6)B.(1)(4)(5)C.2)(3)(5)D.(1)(4)(6)20.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是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我说不好。

①笔下从不吝啬大谈感情的字句。

②对别人从不吝墙大谈感情。

③在亲人面前却很奇怪说不出抒情的话,④奇怪的是在亲人面前却说不出抒情的话,⑤习惯是从母亲那儿传来的吧,⑥这是从母亲那儿传来的习惯吗,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2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连续几个月埋首于砖块般的典籍中之后,_________我知道,这是不同于案头年龄的另一种年龄在捣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