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技术以教给学生生物物理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主要讲述物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常见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以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他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所必备的康复治疗方法、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得到基础。

教学时数180时,主要采用讲授、实训的模式,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康复临床上常用得到物理治疗技术,能够应用物理治疗技术对功能障碍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列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物理因子疗法和物理疗法的基本知识。

2.掌握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操作方式。

、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以与治疗安全防
护措施。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临床常见运动疗法技术。

2.熟练掌握物理因子技术。

3.具备康复对临床常见功能障碍选择治疗技术的能力。

4.能对康复临床常见功能障碍进行功能恢复的训练操作。

【素质教育目标】
1.皮痒刻苦钻研、勤奋向上的学习精神。

2.培养治病救人、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教学大纲摘要:一、运动医学简介1.定义与概念2.发展历程3.学科体系与分支二、运动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运动生理学2.运动营养学3.运动心理学4.运动生物力学5.运动康复医学三、运动医学的应用价值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2.运动与健康的关系3.竞技体育与运动医学4.全民健身与运动医学四、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我国运动医学的现状2.国际运动医学的发展趋势3.我国运动医学的发展前景正文:一、运动医学简介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健康、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的科学。

它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

运动医学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运动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与适应性变化。

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安排,以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健康。

运动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各部位的生物力学原理,以优化运动技术和运动器材。

运动康复医学研究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和运动功能恢复技术。

三、运动医学的应用价值运动医学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运动生理、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动建议,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同时,运动医学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方面也具有深远意义。

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慢性病,还能促进心理健康。

此外,运动医学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领域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科学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康复速度,同时也能让更多人在运动中受益。

四、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运动医学的现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在国际运动医学的发展趋势中,跨学科研究、运动科技应用和个性化运动处方成为重要方向。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二、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各种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物理因子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
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
1物理因子治疗概论202
2直流电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224
3低频脉冲电疗法224
4中频电疗法325
5高频电疗法235
6光疗法224
7石蜡疗法112
8水疗法1 12
9冷疗法1 1 2
1.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第七章节肌肉牵拉技术(8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重点讲授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重点讲授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讲授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讲授肌肉的特性。
6.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2.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3.了解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
1.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第十一章节步行功能训练技术(6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授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2.介绍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运动康复专业《慢性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慢性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慢性疾病康复》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慢性病运动康复》,闫万军主编,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二)参考书目《慢性病的运动康复指南》,闫万军、吴云主编,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12 月(H )在线资源 慕课(四)学术期刊 中国康复三、课程简介课程目标1: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能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手段获取相关学科与专业知识。

【毕业要求4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4.3】课程目标3:具有观摩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通过随堂演练和相关单位机构的见习,能对本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观摩和体验。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1]课程目标4:具有参与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

通过实习实践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有实践经历,将见习、实习和研习相融会贯通,涵盖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其他实践环节有机衔接。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2】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篇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简介【教学目标】r解增加身体活动的行为措施、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常规的面谈和检测技能。

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2.难点: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课程内容】第一节增加身体活动的行为措施第二节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第三节常规的面谈和检测技能第四节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第二篇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教学目标】掌握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重点、难点】1重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2.难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随着经济、科技进步,人口老化,自然灾害及战争(恐怖事件)无法防止消除,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

因而健康的概念,医学的模式,都已发生变化。

全面医学已将康复医学包括在内。

医学不仅要治病救命,而且要考虑存活后的身、心、社会、职业能力的尽可能恢复。

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

康复医学所面临的人体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感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系统掌握总论部分、康复评定、各种常用康复治疗方法、各种常见病康复。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科。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评定及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应用于临床。

3.学会与有关临床科室协作为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早期、后期康复诊疗服务。

4.培养良好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1.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掌握好命题的广度和深度,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兼顾综合分析和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2.试题内容为本学科重点,即: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3.试题水平相当于教育目标所确定的预期水平。

4.试题提供的信息要准确,目标要求清楚。

5.试题类型及比例: 填空题20%, 选择题20%, 是非题20%, 名词解释l0%, 问答题20%, 病例分析10% 。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康复的定义、内容范围、概念及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范围;熟悉康复预防三层次、社区康复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临床医师与康复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康复、康复医学定义范围康复定义、内涵、康复服务方式。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动康复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个体在运动受伤或手术后的康复与功能恢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日后的康复实践中能够胜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康复评估方法和技术;3.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计划制定;4. 能够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5. 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康复学概述1.1 运动康复学的发展历程1.2 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1.3 运动康复学的应用范围与意义2. 康复评估方法2.1 运动功能评估2.2 骨骼肌肉功能评估2.3 神经功能评估2.4 全身功能评估3. 运动损伤处理与康复计划 3.1 运动损伤的种类与特点 3.2 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3.3 康复计划的制定与调整4. 康复训练方案设计4.1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4.2 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4.3 康复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 实践能力培养5.1 手技训练5.2 动作辅助训练5.3 康复器械的应用5.4 康复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实践操作3. 病例分析4. 小组讨论5. 实习实训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2. 课堂表现3. 作业完成情况4. 期末综合评估六、参考教材1. 《康复学导论》2. 《现代运动康复学》3. 《运动损伤与康复》七、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学生需遵守教学秩序,尊重师生及同学间的交流互动;3.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报告。

以上为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基础。

祝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优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doc

《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doc

《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1. 掌握廉复、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康复医学的分类、内容,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工作方式。

3. 掌握廉复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内容、康复护理的发展基础及理论。

4. 掌握残疾的分类和残疾评定内容、残疾的预防。

5. 熟悉廉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6. 掌握社区康复的定义、目标和工作内容。

【教学内容】1. 康复及康复医学的概述、基本概念。

2. 廉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和联系。

3. 康复医学分类、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4. 康复医学的诊疗对象、组成和工作内容。

5. 康复护理学特点和内容。

6. 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7. 残疾评定。

&社区康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康复医学的棊本概念、分类及内容。

2. 康复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内容。

难点: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康复的基础理论【教学方法】自学。

第三章康复护理评定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功能评定的基木概念和方法,掌握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 了解平衡和协调评定、步态评定。

2. 熟悉心肺功能评定。

3. 掌握感知功能评定,了解认知功能评定。

4. 掌握FI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5. 了解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杏熟悉康复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6. 了解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1. 运动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2. 心肺功能评定方法。

3. 感觉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认知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5. 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感觉、运动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FI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难点:步态评定的方法。

语言评定的方法。

认知评定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吋。

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疗法概念。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针对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康复方法学的全面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2.熟悉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3.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中常用的康复技术和仪器。

4.培养学生运用传统康复方法学进行临床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传统康复方法学的概述1.1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1.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2.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康复2.2运动生物力学与康复运动学2.3康复心理学与行为干预3.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研究方法3.1实验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3.2临床观察法与康复病例研究3.3质性研究方法在康复研究中的应用4.传统康复方法学中的常用康复技术和仪器4.1运动康复训练技术与康复装备4.2物理疗法与康复仪器4.3推拿按摩与康复器械5.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临床应用5.1运动康复与常见疾病5.2康复训练方案与效果评定5.3康复团队合作与康复指导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讲授:通过教师讲述、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康复技术展示、康复器械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传统康复方法的实践操作。

3.课程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运动治疗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运动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运动疗法概论2 0 22 体位转换训练技术 2 4 63 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4 6 104 关节牵引技术 1 1 25 增强肌力技术 8 12 206 耐力训练技术 2 0 27 肌肉牵拉技术 4 4 88 关节松动术 10 12 229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2 4 610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2 2 411 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2 4 612 呼吸训练技术 1 1 213 医疗体操 2 4 614 肌肉功能恢复技术 8 10 18合计 50 64 114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节运动疗法概论(理论2学时;实践0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节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2.讲授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重点讲授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2.熟悉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第三章节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10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2.重点讲授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3.讲授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介绍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5.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6.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教学要求: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上肢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2.下肢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第四章节关节活牵引技术(2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2.讲授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重点讲授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2.熟悉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了解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第五章节增强肌力技术(20学时)教学内容:1.讲授神经纤维损伤时的变性与再生、运动麻痹的恢复机制及神经损伤程度分类。

2.讲授肌肉的构造、分类及肌力下降的原因、恢复机制。

3.重点讲授肌肉的理化特性,促进肌力恢复的基本原则,肌力增强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范围。

4.讲授上肢和下肢各肌群的功能及其神经支配。

5.重点讲授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徒手阻力训练方法。

6.讲授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器械阻力训练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肌肉的理化特性,促进肌力恢复的基本原则,肌力增强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范围。

2.熟练掌握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徒手阻力训练方法。

3.熟悉神经纤维损伤时的变性与再生、运动麻痹的恢复机制及神经损伤程度分类。

4.熟悉肌肉的构造、分类及肌力下降的原因、恢复机制。

5.熟悉上肢和下肢各肌群的功能及其神经支配。

6.熟悉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器械阻力训练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增强上肢肌群肌力技术2.增强下肢肌群肌力技术第六章节耐力训练技术(2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肌肉耐力训练与全身耐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重点讲授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3.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1.掌握肌肉耐力训练与全身耐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3.掌握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 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第七章节肌肉牵拉技术(8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重点讲授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重点讲授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讲授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讲授肌肉的特性。

6.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7.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2.掌握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3.掌握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4.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5.熟悉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6.熟悉肌肉的特性。

7.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上肢肌肉牵拉技术2.下肢肌肉牵拉技术第八章节关节松动技术(22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2.重点讲授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3.重点讲授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教学要求:1.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上肢关节松动技术2.下肢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第九章节平衡功能训练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2.讲授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重点讲授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教学要求:1.掌握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2.熟悉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了解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平衡功能训练技术第十章节协调功能训练技术(4学时)教学内容:1.讲授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2.重点讲授协调功能训练技术操作方法及训练顺序和要点。

3.介绍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教学要求:1.掌握协调功能训练技术操作方法及训练顺序和要点。

2.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3.了解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协调功能训练技术第十一章节步行功能训练技术(6学时)1.讲授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2.介绍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3.重点讲授步行功能训练技术和训练前准备。

教学要求:1.掌握步行功能训练技术和训练前准备。

2.熟悉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3.了解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步行功能训练技术第十二章节呼吸训练技术(2学时)教学内容:1.讲授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

2.介绍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重点讲授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

2.熟悉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

3.了解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呼吸训练技术第十三章节医疗体操(6学时)教学内容:1. 介绍医疗体操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2.讲授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 重点讲授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2.熟悉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了解医疗体操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1.医疗体操训练方法第十四章节肌肉功能恢复技术(18学时)1.讲授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构成及功能。

2.介绍中枢性瘫痪的恢复理论。

3.讲授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4.重点讲授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操作技术。

5.讲授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适应范围。

教学要求:1.掌握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操作技术。

2.熟悉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构成及功能。

3.熟悉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4.熟悉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适应范围。

5.了解中枢性瘫痪的恢复理论。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疗法方法3.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技术5.运动再学习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通过生理调节机制,以达到治疗、康复和预防疾病。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物理因子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