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莽墓出土“金错刀”钱币鉴赏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哪些古钱币值得收藏。
古钱币市场价格相差很大,有些虽然年代久远,如秦半两、汉五铢等,但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
那么,哪些古钱币真有价值,值得收藏呢?一、刀币、布币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的刀、布币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
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贵。
二、短命政权的钱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国,"靖康"钱铸造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已属国家一级文物。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铸有"永昌通宝",此钱铸量少,,且使用时间极短,存世稀少,因此很珍贵,被钱币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品。
三、存世数量极少的钱币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元宝"。
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
另外,先仅发现一枚的南唐"大齐通宝"及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出土的"大康留念"纪念铜币,都是稀宋世珍品。
四、金、银钱币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五、文化价值高的钱币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
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佳品。
宋代的一对钱,篆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
李祥晃整理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一、先秦钱币的特征如何?货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从战国错金银嵌金玉铜带钩看龙纹纹饰

带钩是古代具有实用性的装饰性工具,其造型精美独特,制作工艺考究精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制作工艺的发展,价值观的改变,使得带钩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内涵得到极大发展,带钩在此时发展到鼎盛时期。
带钩作为系束衣物的工具,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它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衣物的穿戴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是我国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战国时期带钩的主要材质有三种:玉石材质、贵金属材质和混合材质。
青铜作为战国时期使用广泛的金属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青铜材质硬度大,熔点低,制作方便。
同时,青铜制作工艺在战国时期发展迅速,青铜器制作精美,价值没有金、银、玉器高昂,符合贵族阶层显示地位的需求及炫耀心理,使得青铜成为带钩制作的主要材质,被广泛使用。
现今留存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带钩,数量较多,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多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这件错金银嵌金玉铜带钩(图1)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市胡庄战国墓地。
带钩长20.3厘米,宽3.3厘米。
该带钩整体为青铜铸造,呈长牌形态,从侧面看呈“S”形,线条流畅。
该带钩使用了多种制作工艺,其造型优美,制作精巧。
钩首呈蛇状条形龙首形态,造型古朴。
钩身镶嵌有两块玉饰,上有线刻。
钩身上有五块金饰,为浮雕,造型立体。
靠近钩首部位金饰为三角形,其他四个金饰偏向方形及梯形。
四个金饰大小不同,纹从战国错金银嵌金玉铜带钩看龙纹纹饰郑州博物馆 刘 音图3图1图2饰相似。
玉饰及金饰周边使用错金银工艺,金银呈带状交替形态。
战国时期是带钩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各项制作工艺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件带钩钩首为龙首形态,使用错金银工艺,龙首两侧有两个规则圆形,为眼部,龙角变化,呈耳状,形态灵动威严(图2、图3)。
钩身使用错银工艺,镶嵌玉饰金饰周边使用错金银工艺,其上装饰勾云纹,精致华美。
错金银工艺的制作步骤有三步:第一步在成型的材料上雕刻所需的凹槽,在凹槽内进行细节加工,在带钩上绘出所需的精致纹样,根据纹样细节錾刻浅槽;第二步将需要镶嵌的金银等物加工成金银丝压入沟槽;第三步用错石在压入物及带钩表面进行磨错,将表面磨平。
王莽裤腰上的金钥匙|古钱的故事

王莽裤腰上的金钥匙|古钱的故事经年相遇,温暖你我王莽裤腰上的金钥匙西汉末年(公元9年)。
王莽篡位称帝,国号为新。
王莽在位期间,币制混乱,样式奇特,品种繁多,材质有金、银、铜、龟、贝等。
王莽最先铸造的钱币是“一刀平五千”,也称“金错刀”币。
刀头如方孔园钱,刀身直平,篆书“一刀”两字错金。
金错刀币流通后,刘秀的谋士到处游说,刘字含有金字和刀字偏傍,金错刀是刘秀斩王莽。
王莽不悦,下令停铸金错刀,改铸“货泉”。
结果货泉币也被刘秀所利用。
刘秀是起兵于古舂陵白水乡(今南阳市境内),货字折开是真人二字,泉字折开是白水二字。
刘秀的谋士又散布,白水起兵的刘秀是真人真帝,对王莽应取而代之。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国号建武。
刘秀认定货泉是他吉祥的征兆,便继续沿用此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莽铸币刘秀斗智”的传说。
倘若不看文字,很可能会误认为“金错刀”是一把生了锈的钥匙。
殊不知,钱币界也戏谑为:“挂在王莽裤腰上的金钥匙。
”据传,王莽发迹正是得益于他曾经有一个掌管朝廷金钥匙的王皇后姑姑,所以他对金钥匙情有独钟。
王莽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王皇后。
王莽的祖先原来是被秦国所灭的齐国王氏子弟,到了汉武帝时,家族中有个叫王贺的进宫做了绣衣御史,这本是一个小官吏,但这使王氏有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王贺的儿子是王禁,王禁的妻妾共给他生了八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的女儿王政君就是汉元帝的王皇后。
穿透历史的烟云,金错刀不仅依旧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而且也忠实地残留着谶纬之学的神秘色彩。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厚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
“谶”是指能预示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的语言、图书符录;“纬”是相对于“经”而言,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
谶纬是一种庸俗经学和封建迷信的混合物。
由于其宣传形式有图有文,所以也叫图书或者图谶。
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顺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时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
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
郑州新莽墓出土金错刀钱币鉴赏

郑州新莽墓出土金错刀钱币鉴赏郑州新莽墓出土金错刀钱币鉴赏2013年03月26日 14:58 文物鉴定与鉴赏我有话说一刀平五千(M26:7)金错刀(正面)金错刀(反面)出土“金错刀”正面拓片拷贝张永清(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 450052)2011年11月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中原区保利百合二期工程区发掘出土两枚新莽时期刀币“一刀平五千”,因“一刀”二字为错金,故又名“金错刀”,也称“错刀”,价值颇高。
两枚“金错刀”出土于M26中。
M26保存非常完整,属新莽时期墓葬,呈刀把形,方向165°,由墓道、墓室组成。
墓道北向,竖穴直壁,平底,长2.6米,宽1.1-1.2米。
墓室用小青砖券成:墓壁用青砖顺置错缝砌成,1米处起券顶;墓底用青砖顺置连缝铺成,仅在近门处一排为横铺;墓门处无封门砖,仅见平铺两排土坯,高0.2米。
青砖规格统一,长28、宽14、厚6厘米。
墓室内未见人骨、葬具,随葬品有陶罐1、陶瓮1、陶壶2、陶灶1、釉陶器1、铜镜2、铁剑1、铁刀1等10件以及“金错刀”2枚、铜钱“大泉五十”29枚。
两枚铜钱完整无缺,铜制精良,品相极好,其形制、大小相同,体长7.3厘米,分别重33.5克、36克,由刀环、刀身组成。
刀环如方孔圆钱,直径2.7厘米,穿孔上下镌有阴文“一刀”二字;刀身长4.6厘米、宽1.1-1.4厘米,身上以阳文篆刻“平五千”三字。
钱币造型古拙稳重,制作精美,外廓高挺,对文字保护甚佳。
“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承袭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尤其是“一刀”二字以黄金平错镶嵌其间,是一种独特的创举,象征高贵、富有、华美。
唐代孔颖达在对《礼记·檀弓(上)》的疏文中有如下描述:“错刀金镂之,刀形如泉,其边作刀字形,后世因呼钱为钱刀。
”王莽时期,钱制混乱,但铸钱质量堪称一代鼎盛,铸造的钱币“金错刀”、“六泉十布”等均以工艺精美而受到历代推崇,清代著名学者、钱币收藏家戴熙在《古泉丛话》中盛赞王莽道:“为古今第一铸钱手,人皆有一绝,莽为钱绝”。
对新莽钱币的认识

对新莽钱币的认识作者:汤隆皓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07期【摘要】新莽钱币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甚至朝鲜半岛也有出现。
在王莽币制改革的背景下,三十余种钱币陆续问世,其繁杂性让百姓在实际生活中难以使用,然而其精美程度又令后人咂舌。
新莽钱上的字体飘逸俊秀,铸造工艺精湛,使其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币制改革王莽货币新莽钱币是王莽在西汉末年到新朝时期通过频繁的币制改革发行的一系列钱币。
虽然其币制改革遭到后人的负面评价,并被认为是导致其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但新莽钱本身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其中几种甚至被称为传世精品,为后世的钱币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历史素材。
本文以王莽币制改革时期发行的货币为主题,围绕新莽钱币的出土、特点、铸造工艺三方面展开,旨在对新莽钱币作一综述,方便后人研究。
一、新莽钱币的出土概况自新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以来,新莽钱币在全国陆续有出土,现取几例来说明。
20世纪70年代,在甘肃酒泉地区有大量新莽钱币出土,其主要出土的钱币类型有小泉直一、大泉五十、布泉、货泉。
20世纪80~90年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出土十余种新莽钱币,有契刀、错刀、大泉五十、中泉三十、小泉直一、小布一百、大布黄千、货布、布泉、货泉等,另外在伊盟各旗市文管所中也有不少钱币是属于新莽时期的[1]。
2008年,陕西西安北郊墓群出土的钱币窖藏,窖藏中的钱币全部是新莽货币,包括大泉五十、货布、布泉、货泉等,其中出土的大泉五十数量最多。
出土钱币的版别也非常丰富,直径最大的大约为29毫米,货泉中有厚度超过十毫米的“饼货泉”,另外还有二十多枚“货布”,表面被褐绿蓝色锈包裹,钱币上的文字俊秀,制作非常规整[2]。
除了上述的出土地点之外,近年来也有不少地方出土了新莽钱币。
2011年夏,湖北省十堰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对竹溪县的一座东汉砖室墓进行发掘时出土了三枚钱币,经确认为“大布黄千”钱,钱身为布状,平肩平足,字体采用“悬针篆”,笔画流畅字体均匀。
美人赠我金错刀——中国古代钱币展(二)

美人赠我金错刀——中国古代钱币展(二)有精神洁癖的人,称钱为“阿堵物”,放现在就是凡尔赛体。
有文采的,类似晋代鲁褒有感于礼崩乐坏、世风日下而隐居不仕,愤而写下《钱神论》讥讽世相;对于普通人来说,最能理解白居易说的:“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江南谪居十韵》)。
还有杜牧说的:“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题桐叶》)。
总想修道成仙的李白豪气冲云汉:“千金散去还复来”。
(《将近酒》)唐朝大诗人总把酒与钱放一起说事,是别出心裁?恐怕更多是无可奈何和不当回事吧。
明末清初有李世熊写《钱神志》,分析和评论货币拜物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此时正值资本主义萌芽期,货币拜物教更加流行,倒也自然不过。
讲真,货币的积极意义也不容小觑,李世熊那时的中国要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可能会是另一种模样了。
发展到清末,黄遵宪有《番客篇》:“名为叶子戏,均为钱神忙”。
叶子戏为古代的扑克牌。
这是博彩业的雏形?到了近代,无操守拜金者被指责为“浑身沾满铜臭气”,可反过来,假装拒金钱于千里之外,无视商业规律也不可取。
前有乔布斯,后有马斯克,都是工程师出身的商业精英,深谙金钱的价值。
金钱不是目的,是工具,实现梦想的工具。
回头看中国古代钱币史,王朝更迭,币制几经折腾,让人眼花缭乱。
最典型的例子:西汉末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才十几年功夫就折腾了四次货币改革,制作了品种繁多、五光十色的货币,导致币制极度紊乱,按现在来说,就是金融危机,到头来是自取灭亡,自作孽不可赦。
不过话说回来,王莽的新莽钱币制作精美,像“金错刀”和“货泉”等,是古钱币收藏家的宠儿。
下文将详细阐述。
言归正传,还是接着上回,从秦半两、孔方兄接着说。
自秦以降,“孔方兄”流通了两千多年,有人问:为啥选择方孔圆形的“孔方兄”?不妨回顾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形制铸币,布币有棱有角,拿手里容易扎手,放口袋里能把口袋给扎破,刀币呢则更甚,都是扎手的玩意,携带起来极不方便,而蚁鼻钱是地方特色,不在考虑之列。
最长久最美丽的错—错金银(惊艳高清图)

最长久最美丽的错—错金银(惊艳高清图)金银错铜锯齿形器,西汉,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地出土,现藏河北博物院。
金银错,亦称“错金银”,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
始于商周,盛于春秋中晚期,战国两汉时期大量出现,随后不断发展融合,成为我国传统手工艺,装饰技法中的,一颗熣灿明珠!“栾书”青铜缶,战国,楚器,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传出土于河南辉县。
长期以来,学界一般将“栾书”青铜缶作为春秋中期晋国的器物。
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新发掘的考古材料,对传世的“栾书”青铜缶的年代和产地有所质疑,指出该器应定为楚式器物,而不是晋器。
这件铜缶,是一件极具史料价值的珍贵文物!或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件错金铭文青铜器!错金银团花流鼎,战国晚期,高16.5厘米,腹径13.2厘米,1981年河南洛阳小屯出土,现藏洛阳博物馆。
战国时代盛行的错金银工艺技巧在此鼎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西周灭亡,周王室将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迁至洛阳东周王城,这件铜鼎见证了东周王城曾经的辉煌!错金银云纹犀尊,西汉酒器,高34.1厘米,长58.1厘米,1965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尊呈犀牛形,通体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工艺精湛,逼真自然,金色、银色与铜胎底色相衬生辉,华美无比,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错金博山炉,西汉香熏炉,高26厘米,足径为9.7厘米,重3.4千克,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刘胜墓),现藏河北博物院。
金银与青铜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彼此映托,显得格外精致典雅,色彩对比、纹饰线条更加鲜明,是一件举世闻名的珍宝!错是什么?汉代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错,金涂也,从金,声”。
清代杰出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
所以,凡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均称金银错。
如用金钱绣成图案花纹的背心,汉代就叫“金错绣裆”。
在漆器上做金银图形的,叫“金漆错”。
新莽古钱混乱却有序大错伴大美

新莽古钱混乱却有序大错伴大美纵览中国历代钱币,两千多年前的新莽钱应该是最复杂、最矛盾的一种,它既混乱又有序,既“昂贵”又“低廉”,既极端“大错”又极其精美,充满了令人迷惑又耐人寻味的魅力。
一、混乱之中的有序首先,说新莽钱既混乱又有序,指的是它的品类和风格。
从西汉元始六年〔6〕,即权臣王莽代理朝政,成“摄皇帝”的第二年,实施包括币制在内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算起,到新朝地皇四年〔23〕王莽被绿林军所杀为止,短短17年间,王莽朝廷一共发行了多少种货币,现在已经很难精确统计。
单从留存下来的实物,并结合史书记载,就可以统计出多达37种,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小泉直一、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货泉、货布,以及史书失载却有实物发现的国宝金匮直万、国珍金匮五千、布泉,而几乎每种又有多个版本,可谓名目繁杂、数不胜数。
混乱还表现在这些货币的币值计算和实际流通。
从币值上看,王莽朝廷铸行了大量高币值的货币,比方大泉五十,按面值可抵50枚当时盛行的五铢钱〔图1〕,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分别可抵500枚和5000枚五铢钱〔图2、图3〕,小泉直一那么与五铢钱面值相同〔图4〕。
可是五铢钱本身就是以重量为币值的货币,“铢”为古代计量单位,一铢等于旧制二十四分之一两,即约0.734克,5铢就是3到4克,实际的五铢钱多在2到3克之间,这是汉代货币的根本单位。
而王莽的大泉五十只有3到6克,相当于1个半到3个五铢钱;契刀五百大约15到17克,和500枚五铢钱所需的1000多克相差巨大,这在纸币还没有诞生、货币以材质和重量论价值的那个时代,无疑造成了计量上的混乱。
计量的混乱也表现在新莽钱自身错杂,不成体系,如契刀五百的重量只是大泉五十的3到5倍,可币值却是其10倍;“十布”从小布一百到大布黄千,共计10种货币,分别值100到1000枚五铢钱,可它们的重量却差异不大,在10到13克之间;货布一枚值货泉25枚,可货布的重量是16到18克,货泉为3克〔图5、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