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4)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以及生物在水滴中的生存状态。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以水滴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水滴中的生物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水滴中的生物以及生物在水滴中的生存状态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存状态,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生物、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存状态。

2.教学难点:微生物在水滴中的生存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水滴中的生物: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并提出问题:“水滴中的生物是如何生存的?”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微生物在水滴中的生存原理。

4.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微生物在水滴中的生存状态。

5.学生实验:学生自行操作实验,观察水滴中的生物,并记录实验结果。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微生物在水滴中的生存原理,并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其他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滴里的生物1.生物种类:微生物2.生存原理:适应水滴环境,利用水滴中的营养物质3.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1.1 水滴里的生物》。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呈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生物和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水滴中的微生物世界,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认识微生物在水滴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难点:微生物在水滴中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样本、载玻片等)、教学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显微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生物世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在水滴中的存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滴中生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加深对微生物在水滴中重要性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微生物在水滴中的重要作用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在水滴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保护水资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世界。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滴中的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微观世界的研究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世界,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滴中的生物世界,显微镜的使用。

2.难点: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制作临时装片。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演示法:教师示范显微镜的使用和制作临时装片,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显微镜、装片、实验材料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服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滴中的生物世界,以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操练(15分钟)1.教师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对光、观察等步骤。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巩固(10分钟)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

2.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记录观察结果。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滴中的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 (1)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以水滴里的生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微生物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微生物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微生物的世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记录观察结果。

4.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微生物特征,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强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生活: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是一节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水滴中的生物、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的分类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微生物的分类和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掌握微生物的分类方法,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微生物分类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水滴中的生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观察与实验: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生物,观察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3.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微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4.微生物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学习微生物的分类知识。

5.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普遍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 掌握水滴中常见的生物及其特点。

3. 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掌握水滴中常见的生物及其特点。

2. 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水滴中的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
1. 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水滴中的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滴并引导学生发现水滴中的生物。

2. 引导学生猜测水滴中的生物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特点。

二、呈现新课:
1. 讲解生物的普遍特征,如需要氧气、水和食物生存,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等。

2.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图片,介绍水滴中常见的生物,如水蚤、水藻、水虱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三、巩固与拓展:
1.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滴中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

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水滴中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总结生物的特点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四、小结:
总结水滴中的生物及其特点,并强调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作业:
1. 教师布置观察记录水滴中生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作业。

2. 自学下一课的内容,预习并做好笔记。

注:根据教材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掌握程度,上述教案仅作参考。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水滴里的生物》苏教版 (1)一. 教材分析《1.1 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滴中的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奥秘。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微生物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微生物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作用了解不深。

此外,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其配件。

2.水滴中的微生物样本。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世界。

提问:“你们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对微生物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水滴中的微生物样本,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在水滴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特征。

3.操练(15分钟)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步骤如下:a.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b.学生分组观察微生物样本。

c.讨论观察到的微生物特征。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水滴里的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探究水滴中的生物世界,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探究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微生物的微观世界认识不足,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法: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观察材料、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滴中的微生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显微镜引导学生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可通过案例分析、分享观察日记等方式进行交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显微镜、放大镜、装有微生物的玻璃杯。

【教学过程】:
一、观察采集到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课前让大家追备好)
2、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3、学生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记录并汇报。

4、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例会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了解显微镜
1、教师简介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教师介绍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件。

三、研究神经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
1、谈话导入(出示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嘛?他是是你样子的?在运动吗?
4、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他们非常小,用肉
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把他们叫做微生物。

(板书: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学生阅读。

2 、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五、拓展延伸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为什么说他们是有生命的?
2、学生自由发言。

可以提出自己证明的办法。

3、活动: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菜板上刮一刮,在把牙签放在载有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认知新知的积极性很高,但大多数同学对课本知识不够了解,原因是大多数同学下去没有预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加强管理。

2、在本课的实验中,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起来很看,基本无法观察到水滴中的微生物,通过了解,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