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分析】《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了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是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两部分有一定的关联性,讲授时必须分析透彻。

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片、小问题、活动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要形成以课内外活动为主线,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地理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3、通过分析地形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的案例剖析,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铁路选线方案”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3、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

2、通过对历史上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 1、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

难点:影响交通的因素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初中学习过地形的种类,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

提前布置给学生“顺德交通与地形”这一课题,广泛搜集材料,实地考察,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湘教版必修一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案

湘教版必修一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案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难点:1. 地形对聚落形态规模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课前预习指导】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总结: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主要的影响方面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三、科学技术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性不断__________。

【课后练习】读“兰州市略图”,分析回答1~2题。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 .政治、经济的发展C .交通运输的需要D .地形和河流的分布2.兰州市联系外部的交通线路中,东西向与南北向线路相比( )A .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矿产分布的影响B .东西向造价高,是地形因素的影响C .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D .东西向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2010年南通模拟)地形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通风、采光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为了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4.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充足的日光照射,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②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③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④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属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 ) A.240~250米 B.250~260米 C.260~270米 D.270~280米(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四章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散布的影响【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a 聚落的观点和分类认识聚落的观点和分类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种类、散布、规地形条件对聚落种类、散布、规模和模和发展的影响,并能够联合某地区学考d发展的影响表示图来剖析某地理因素变化对聚要求落产生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c态和走向的影响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散布的影响观点: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①房子建筑的会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有关1.聚落的各样②设备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③城市和④乡村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表现:主要影响聚落的⑤种类、⑥散布、规模和发展。

平原地域:乡村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⑦聚会型、棋盘式的格局(2) 典型丘陵和山地:乡村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散布相对⑧分别二、地形对交通线路散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散布的因素(1) 自然因素:⑨地形、天气、⑩水文,此中地形的影响最为深刻( 如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 ? 资源、城镇散布 ( 如道路经过小乡村 ) 、 ? 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形态的影响(1)平原:地形对交通建设限制 ? 较少,一般呈 ? 网状散布。

(2)山区:地形起伏 ? 较大,对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 ? 许多,为减缓道路坡度,多建成“ ?之”字形。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自然、经济、 ? 社会、交通、 ? 技术、生态等综合影响,选择有益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 ? 降低工程造价,想法减少对○21生态环境的损坏。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地形对聚落分布、类型、规模的影响,增强学生图表解析、归纳的技能;2•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有关地形与交通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收集、整理技能和观察、观察技能;3•通过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影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4•通过具体的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呢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础梳理】「.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疑难突破】-.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不同的地形L~~[AL D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 走向、施工难度、投资等方 面影响很大,但现代社会中, 决定交通线路布局的因素是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 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 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 素的保证。

4M.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一)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 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咼原云贵高原北方平原地区南方丘陵山区分布 特点 多分布在 绿洲上多分布在 河谷地区多分布在 山间盆地规模较大,呈团聚型、 棋盘式,人口较多规模较小,空间分布 相对分散,人口较少(二)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右图)四.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 然因 素地 形平原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 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 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 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 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 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名题例析】地形平原山区高原城市分布 特点沿海、沿湖、沿河平原地区城市密集 沿谷地或低地分布 热带高原,城市分布较多 影响分布 的原因 地形平坦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 施建设,节省投资;周围平坦土地利 于农耕,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海拔低,利于农耕, 地形平坦地势低处湿热,不适宜居 住,咼原上较为凉爽典型例子上海坐洛在长江一角洲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 斯亚贝巴位于高原上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三.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可總n內末.d例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案.doc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案.doc

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
【板书设计】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不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与生产设施)
2、聚落的分类
对聚落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
技术因素:
2、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密度:平原区交通线路稠密,山区、高原交通线路稀疏;
布局形态:平原区网状分布,山区沿河谷分布,呈“之”字形,
选线: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教学反思】
备课资料:
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气候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1)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

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也以此作为基本取向。

因此,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材处理的方式上应注意如下几点内容: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

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

假如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一般为:受到刺激→积极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刺激下,进入学习状态,并因此激发、强化其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在这种内驱力的作用下,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积极地去寻找,去验证,去发现,去探究学习内容,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而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为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师“教”的过程应该是: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引导反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褒奖学生的成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有实用价值。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如下方法: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指导学生阅读图表、欣赏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3、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4、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考查、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名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

(名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聚落的概念、分类。

2、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比较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布局和形态特征有何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启发法。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通过图片展示对比、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增强学生图表解析、归纳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情感。

教学重点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

学时难点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提升教学活动(导入)我是一个爱旅游的人,这里有几幅我去过地方的图片,大家看一看,想一想人们聚居在这些场所中做什么呢?生活、生产。

我们把图片中的场所叫什么?(讲授新课)1、什么是聚落?(板书)归纳总结出聚落的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有什么?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例如房屋、工厂、农场、商店、医院、学校等。

2、聚落的分类:(板书)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适当分析性质,规模差别。

)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早晚乡村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城市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过渡:聚落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呢?其实早在6800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已思考过这一问题。

3、多媒体展示P88阅读资料,思考问题:①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上?河谷阶地上②这样的环境给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地形平坦,接近水源,不会被洪水淹没。

小结:由此可见,从古代到现代,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中,地形这一要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Ⅰ 地理:4.1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案

湘教版必修Ⅰ 地理:4.1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案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山区、平原聚落分布和形态图的分析,归纳出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学会分析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选线的因素,知道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选线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
二、思考问题(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1.说明山地和平原区的聚落差异性,试解释原因。

2.结合课本图,描述内陆盆地聚落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3.说出山地和平原交通线路的差异。

4.结合课本图,描述我国内陆盆地交通线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三、自我检测
1.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丙两处发现了矿产,是否可能一样?为什么?
(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修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建在何处比较合理?______。

不选择建在另一处的理由是什么?
(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6)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地形对聚落分布、类型、规模的影响,增强学生图表解析、归纳的
技能;
2.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有关地形与交通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收
集、整理技能和观察、观察技能;
3.通过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影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
影响的理解;
4.通过具体的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呢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基础梳理】
【疑难突破】
一.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不同的地形
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例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在上述
两大因素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

据此判断1~2题。

1.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2.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题:a为河流汇合处且地势平坦开阔,农业发达。

第2题:a城市形成主要原因是地形为平原,河流在此交汇,水运便利。

【答案】1.A 2.B
例2.(2010宁波综测改编)中非关系亲如兄弟,中国在非洲有许多援建项目,读下图,回答1~2题。

1.铁路PQ建设时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B.气候干燥,沙尘飞扬
C.地表起伏,地质复杂
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港口外运货物主要为木材和粮食 B.L河河口及其附近海域7月份盐度最低C.图中所示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D.Q地所在国家铜矿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网和海陆分布可知,PQ为坦赞铁路,该线路需要穿越东非大裂谷,所以自然障碍是地表起伏,地质复杂。

第2题:由于铁路主要穿过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外运的不可能是木材,非洲东部农业落后,严重缺粮,也不可能出口粮食;7月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干季,河口处的盐度应较高;图示地区的经济落后,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赞比亚(Q)是世界主要铜矿资源地和生产国、出口国。

【答案】:1.C 2.D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读“兰州市略图”,分析回答1~2题。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
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2.兰州市联系外部的交通线路中,东西向与南北向线路相比( )
A.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矿产分布的影响 B.东西向造价高,是地形因素的影响C.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D.东西向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2010年南通模拟)地形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通风、采光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为了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在不同风向的坡
面,建筑物布局合理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充足的日光照射,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②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
③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④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14分)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属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
( )
A.240~250米 B.250~260米 C.260~270米 D.270~280米(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①~④的
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梳理】
一.生产生活乡村大团聚多小分散少
二.社会经济稀疏稠密网状低多之高综合造价生态环境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D
2.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城市主体集中于河谷,并沿着黄河河谷向外围扩展。

因河流及河谷南北两侧山地均为东西走向,因此南北线路建设工程量大。

3.C
4.B【解析】第3题,迎风坡盛行上升气流,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为保证最佳的通风,前面的房子应该矮些。

第4题,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

二.综合题(14分)
【答案】(1)江南丘陵B(4分)(2)画图略(2分)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2分)(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2分)(4)④(2分)背斜地区拱形结构较稳固(2分)。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属江南丘陵,根据选线原则即选建在起伏最小,250~260米之间平坦地区。

第(2)题,从图中可知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第(3)题,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

第(4)题,由①②③④的地质构造可知应建在④处,背斜顶部遭侵蚀,剩余部分为拱形结构较稳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