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终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地质概况与矿压参数一、工作面位置井上位于马水涧村西南方向约500米处,地势南高北低,地表为丘陵地形,地表大部分已被当地居民开垦为农田。
井下位于四采区右翼,西北距F3-1断层150m,西南侧为四采区右翼出煤巷,东南方向距182406工作面160m,东北方向距1号异常区300m。
本采区182406工作面及182403工作面正在安全回采,182408工作面正在掘进,无其他采掘情况。
该工作面地表被开垦为农田,预计回采对地面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二、工作面顶底板情况本工作面为2号煤层,比较稳定,结构比较简单,煤层厚度在1.2-3.2米之间,平均2.73米。
煤层局部含有一层厚约0.29米的夹矸,局部煤层变薄至1.3m。
老顶为细粒砂岩,厚6.78m;直接顶为砂页岩,厚2.17m;直接底为细粒砂岩,厚2.55m;老底为砂页岩,厚5.70m。
三、开采范围及赋存状态(见表1-1)本煤层煤的容重为1.35t/m³;开采面积35886m²;工业储量为132258t;可采储量为105806t。
四、地质构造1、构造简述本工作面位于四采区右翼,煤层走向变化不大,走向NE10°~NW15°,倾角8°~15°,平均12°,倾向NE,经过地质勘探及掘进巷道揭露,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共有5条断层,构造详细情况见平面图及下表。
2、断层情况表(见表1-2)五、煤层特征工作面煤层为2号煤层比较稳定,煤层厚度在1.3-3.2m之间,无夹矸,结构简单。
煤质特征表(表1-3)六、围岩特征(见表1-4)围岩特征表(表1-4)七、同一煤层矿压资料本工作面为三采区左翼工作面,对182311工作面进行了详细的矿压观测,总结出了三采区的矿压观测资料,本工作面回采暂依据182311工作面矿压资料;本工作面回采期间,继续进行矿压观测,收集资料,以便获得三采区的矿压参数,为我矿其它地区的回采提供依据。
综采作业规程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1. 井下位置:2104综采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矿井井田东南翼采区中部,工作面顺槽方位:76º,位于采区巷道东南面,与采区集中运输、回风巷道夹角38º,工作面顺槽走向长度:运输顺槽910m,回风顺槽790m(均至停采线),采区巷道预留保护煤柱60m为停采线,两顺槽巷道底板坡度约-6º~14º,工作面切眼长度156m,工作面坡度:切眼内开始受断层构造影响(落差2.9M,距头约38m处),坡度为3º~11º,过断层后工作面坡度6~8º。
工作面西北为2106综采准备工作面,东南为2102-1、2102-2设计工作面,除西北2101工作面开采外,其余均为实体区域。
2.井上下对应位置:工作面上方对应地面位置,为席家塔村西南300m~1200m处,地表为黄土坡山崖沟谷,上方及附近有三户村户人家及有少量不规则块形小麦、玉米种植田,坡梁杂草较多;地表黄土层较厚;可采深度:所开采2#煤层距地面沟底300m左右,距山坡梁顶450m左右;开采前,村户人家必须先予以搬迁,否则严禁回采。
附:与地表对应位置及井下邻近关系表 1-1地表相对应位置及井下邻近关系表表1-1第二节煤层特征及其顶底板岩性1. 煤层特征2104工作面所开采煤层为山西组2#煤层,所处区域煤层厚度3.6m~4.2m,平均厚度:3.9m,属中厚煤层,上距1#煤层层间距9~11m,下距3#煤层层间距4m左右;煤质属中灰-低硫-高热值,强粘结性优质配焦煤,全硫(St,d)平均0.42;灰分(Ad)平均17.61;发热量(Qb,daf)平均35.96MJ/kg。
2. 顶底板岩性2#煤顶板:直接顶与老顶岩石性质为灰色砂质泥岩,局部中粒、细砂岩,伪顶为砂质泥岩;中等冒落,较为稳定,属Ⅱ类顶板。
2#煤底板:岩石性质为灰黒色泥岩、砂质泥岩,块状、性脆,单向抗压强度为13.2~58.1MP,单向抗拉强度为1.18~2.38MP,属半松软岩石。
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完整

编号:SXXYHG-HC09-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采煤工作面名称:施工单位:编制日期:执行日期:目录编制、审批意见 (2)作业规程学习记录 (5)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7)第二节煤层 (7)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7)第四节地质构造 (7)第五节水文地质 (8)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9)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9)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 (9)第二节采煤工艺 (10)第三节设备配置 (11)第三章顶板管理第一节支护设计 (14)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8)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19)第四节矿压观测 (21)第四章生产系统第一节运输系统 (21)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 (22)第三节排水系统 (26)第四节供电系统 (26)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28)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 (28)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0)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0)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 (31)第二节顶板管理 (35)第三节防治水 (38)第四节爆破管理 (38)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 (40)第六节运输管理 (45)第七节机电管理 (50)第八节其它 (54)第八章规程安全风险因素评价 (65)编审单位签章审批意见各单位意见:生产经理:总工程师:会审意见本作业规程于年月日在矿部二楼会议室进行了集体会审,参加会审人员有:总工程师、生产经理、采掘副主任、安全副主任、机电副主任、地测副主任、技术科长、通修区长、综采工区、安监处。
通过集体会审,讨论研究,同意本规程所编写的一切容,要求在现场施工中严格执行,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①该面中部煤层赋存夹矸有变厚现象,工作面推进时,及时编写专项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安全措施。
同意施工。
作业规程学习记录传达负责人:传达人:班次:作业规程复查记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三节煤层顶底板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从两巷揭露无断层构造。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完整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一、煤层赋存10#煤层结构简单,煤厚相对稳定,有不稳定的夹矸出现,平均煤厚为2.70m,硬度系数f约为1.5~2.8,上距4#煤层约61m;直接顶为L1灰岩,厚4m左右,中部常夹薄层砂质泥岩或泥岩,坚硬不易垮落;局部发育黑色泥岩伪顶,厚0.30m左右,结构疏松,极易破碎,多随煤层开采而冒落,给管理带来困难并增大煤的灰分。
二、储量第三节煤层顶底板顶、底板岩性特征表:附图1: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及其对回采的影响根据10101运输、回风顺槽掘进揭露情况分析,该综采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走向为东北—西南,倾向西南,煤层倾角4°~16°,平均14°左右,经过掘进巷道揭露,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共有2条断层,构造详细情况见下表: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的回风顺槽掘进至260米,运输顺槽掘进至280m时,煤层出现较大起伏,褶曲发育,倾角局部在20°左右,煤层厚度变薄,长约220m,渡过后,煤层厚度恢复原样。
该段影响将来回采的正常推进,需对工作面采取防滑、防窜矸措施。
三、其它地质因素对回采影响1、煤层直接顶为L1灰岩,硬度系数在6.2-6.8之间,在回采过程中顶板不易自然垮落,需采取强制性放顶措施。
2、10101回风顺槽掘进1670m时,揭露分氧化带,顶板发生变化无层理,均为黄土与碎块石,不定时的向下冒落。
故在初采放顶的过程中,工作面可能有黄土、碎石涌入,影响正常的回采推进,需编制初采、初放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附图2:10101综采工作面地质剖面图第五节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为我矿编制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我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10101综采工作面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主要含水层为岩溶裂隙水,含水层主要为间夹碎屑岩中的3~4层石灰岩,赋存段距40m左右,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较弱,单位涌水量约为0.00012 L/s·m,渗透系数为0.0012m/d,水质一般为HCO3·SO3-Ca·Mg·Na型,硬度小于150mg/L,矿化度0.696g/L,预计不会影响回采工作正常施工。
331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第二节编写依据 (2)第三节煤层 (3)第四节煤层顶、底板 (4)第五节地质构造 (5)第六节水文地质 (6)第七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15)第八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16)第二章采煤方法 (17)第一节巷道布置 (17)第二节采煤工艺 (24)第三节设备配置 (27)第三章顶板管理 (29)第一节支护设计 (29)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34)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38)第四节矿压观测 (43)第四章生产系统 (45)第一节运输系统 (45)第二节通风与监控系统 (46)第三节防尘供水系统 (52)第四节防火系统 (58)第五节压风自救系统 (63)第六节供水施救系统 (68)第七节紧急避险系统 (70)第八节排水系统 (75)第九节供电系统 (76)第十节通讯系统 (94)第十一节照明系统 (96)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7)第一节劳动组织 (97)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9)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100)第一节灾害预防 (100)第二节自救方式与抢救方法 (103)第三节避灾路线 (106)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108)第一节一般措施 (108)第二节顶板管理 (110)第三节防治水 (119)第四节一通三防 (120)第五节爆破管理 (121)第六节运输管理 (134)第七节机电设备 (145)第八节工作面设备防倒防滑防矸措施 (156)第九节支护材料的回收 (160)第十节其它 (164)331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附图目录附图:1:3311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附图2:331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附图3:3311工作面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及切眼实测剖面图附图4:3311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图附图5:3311工作面采煤机进刀示意图附图6:3311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附图7:3311工作面及顺槽支护示意图(平、剖面图)附图8:3311工作面运输系统示意图附图9:3311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附图10:3311工作面安全监控系统示意图附图11:3311工作面防尘供水系统示意图附图12:3311工作面防灭火系统示意图附图13:3311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示意图附图14:3311工作面供水施救系统示意图附图15:3311工作面排水系统示意图附图16-1:3311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附图16-2:3311工作面引自16#馈电设备供电系统示意图附图17:3311工作面通讯系统示意图附图18:3311工作面照明系统示意图附图19:3311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附图20:3311工作面避灾(火、瓦斯、煤尘爆炸)路线示意图附图21:3311工作面避水灾路线示意图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3311工作面是330采区的第三个工作面,该面走向长度平均207m,倾向长度平均为30m,煤层厚度为0.9~8.3m,均厚5.0m。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1工作面位置32301工作面所在煤层为2-2煤,盘区为三盘区,地面标高1205.7m~1315.6m,煤层底板标高1022.3m~1074.4m。
地面位置:至上湾砂石路从工作面西部穿过,原赵家湾位于工作面中部,黑炭沟上游从工作面中部穿过。
1.2开采范围32301工作面长度301m,走向长度5220m,煤层倾角10-30,面积为1571220m2,煤层厚7.17 ~8.05m,变异系数0.7%,容重1.28*103 kg/ m3,地质储量1703.7万吨,设计采高6.1m,可采储量1246.9万吨。
1. 3 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与四邻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西南至井田西部边界煤柱。
西北为2-2煤回风大巷。
东南为32302面新开掘区搬家通道。
东北为搬家通道。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采空后因地表下陷,将对房屋等造成一定破坏,应提前做好地面人畜等的搬迁工作。
附:32301井上下对照及地物调查图(1)第二节煤层2.1煤层赋存情况该煤层主要以丝炭、亮煤为主,暗煤次之,贝壳状断口,煤层中垂直裂隙发育,充填物以方解石脉和黄铁矿薄膜为主。
结构:煤层结构简单,普遍在煤层底部存在一层均厚0.24m的夹矸。
2.2煤质情况煤质特征表Qnet.d M t(%) A d(%) S t.d(%) V(%) P(%)5810千卡12.7 8.4 0.3 31-37 0.09工作面煤层煤质较好,只在局部有高灰煤,预计对煤质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特征由于该工作面煤层厚度稳定,顺槽掘进时均以留顶煤为主。
在回采过程中只要留足顶煤(大于0.5m,)就目前的开采条件,一般不会发生漏、冒顶事故。
但在一些裂隙较为发育和砂岩冲刷体地段在回采过程中还要加强支护,底板在最初回采的400~800m内为细砂,以后均为泥质砂岩。
(详见下表)顶、底板岩石名称厚度岩性特征老顶砂岩互层>20 灰色及黑灰色,含植物化石,局部炭屑,致密。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对照表第二节煤层表1-2 煤层情况表第三节煤层顶底板表1-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附:图2.1 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表1-4 地质构造情况表第五节水文地质预计21051综采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60m3/h,正常涌水量为30m3/h。
一、水文地质情况1、顶板水:21051综采工作面直接顶为二1煤层标志层大占砂岩,大占砂岩整体上比较稳定,局部区域砂岩裂隙发育,会有顶板淋水现象,回采期间则通过裂隙以淋水的方式向采区充水,该含水层赋水性较弱,对回采影响不大。
2、底板水:21051综采工作面二1煤直接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层位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根据21采区回风下山、轨道下山、胶带下山实揭地质资料分析,L7-8富水性较弱;二1煤层底板到L1-4灰岩顶面平均厚度为42.18m,L1~4灰岩及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为底板间接充水层,可通过构造与L7~8灰岩形成直接水力联系。
突水系数T=P/M=0.119。
3、老空水:该工作面为21采区首采工作面,周围均为未开采区域,不受采空区水影响。
4、断层水:该区域发育有箕F87断层和箕F21断层,箕F87断层与21051下顺槽间隔煤柱大于60m,不受该断层水威胁。
工作面东南部发育有箕F21断层,与21051上顺槽间隔煤柱大于58m,根据23采区回风下山在超前钻探及掘进期间的地质资料分析,基本排除了箕F21断层存在的可能性。
该面受断层水的影响较小。
5、钻孔水:经查21051 工作面上顺槽附近区域有10915钻孔存在。
10915钻孔终孔层位为L4灰岩下部泥岩,封孔长度387m,其中,二1煤顶封323m,至五3煤上部泥岩,二1煤底封64m,至L4灰岩下部泥岩,封孔质量合格,该工作面不受封闭不良钻孔水影响。
6、地表水:21051工作面二1煤层埋深606.5m~751.3m,由于煤层埋藏深度大于安全开采深度(80m),地表形成冲沟,雨季形成季节性河,旱季则干涸,地表水不可能通过采动裂隙及冒裂带导入井下,因此采掘工程不受地表水体的影响。
综采工作面操作规程

综采工作面操作规程《综采工作面操作规程》一、操作目的为了保障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规程,明确综采工作面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二、操作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的生产作业、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各项操作。
三、操作程序1. 生产作业(1)进入综采工作面的人员必须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安全帽,并佩戴防护眼镜和防尘口罩。
(2)在进行综采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修改或更改。
(3)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操作,确保设备使用正确、运行平稳,严禁超负荷操作或违章操作。
2. 设备维护(1)对综采工作面的设备维护保养,必须由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对于存在故障或损坏的设备必须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3. 安全管理(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所有员工熟悉工作面的安全操作规程及自救逃生方法。
(2)严格执行工作面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定,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四、安全措施1. 确保综采工作面周围的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保持空气流通。
2. 进入工作面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逃生通道及设备操作规程。
3. 综采工作面的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确保运行正常。
4. 发生事故时,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安全人员及时处置和疏散人员。
五、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章操作或超负荷操作。
2.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3. 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操作规定,加强安全管理和巡查。
综采工作面操作规程是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基本管理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160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审核人:xx编制人员:xx编制日期:2017年4月1日目录第一章概况 (2)第一节规程设计依据 (2)第二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第三节煤层赋存特征 (4)第四节煤层顶板情况表 (4)第五节水文地质 (5)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5)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6)第二章采煤方法 (7)第一节巷道布置 (7)第二节采煤工艺 (7)第三节设备配置 (8)第三章顶板控制 (10)第一节工作面支架支护说明 (10)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2)第三节矿压观测 (17)第四章生产系统 (17)第一节运输系统 (17)第二节一通三防 (19)第三节排水系统 (26)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28)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0)第一节劳动组织 (30)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1)第六章煤质管理 (33)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34)第一节通用安全技术措施 (34)第二节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 (45)第三节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47)第四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安全技术措施 (48)第五节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49)第六节机电安全技术措施 (52)第八章主要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53)第九章操作规程 (58)第十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67)第一节顶板 (67)第二节水灾 (67)第三节预防瓦斯 (68)第四节预防火灾 (69)第五节预防煤尘 (73)第十一章煤矿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76)第二节井下供水施救系统 (76)第三节人员定位 (77)第四节监测监控系统 (77)第五节通信联络系统 (78)第六节紧急避险系统 (78)xxxx煤矿简介xx煤矿位于桌子山煤田白云乌素矿区东部,即倾向勘探线9~11线之间,走向勘探线17线以东。
行政隶属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地点位于黑龙龟。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8′12″~106°59′50″;北纬:39°24′39″~39°25′25″。
井田位于棋盘井镇北西10km,东距鄂托克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108km,西距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31km,北距乌海市42km。
由煤矿到乌海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有公路和柏油路相通,距包兰线乌海西站45km,乌海西至拉僧庙、公乌素支线铁路从井田西部通过,距公乌素站12km,距拉僧庙站21km,距拉什仲庙站19km,有海渤湾至拉僧庙,鄂托克旗至东胜公路(109国道)经过井田,货运繁忙。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井田内含可采煤层5层,为、8、9、10、16及17号煤层。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规程设计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xxxx煤矿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内蒙古煤炭科学研究院编制)(3)《xxxx煤矿煤矿生产地质报告》(4)《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第二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工作面名称1601综采工作面采区名称采区井下标高+1050—+1141 井上标高+1274—+1353 地面的相对位置1601综采工作面位于井田中西部。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地面无设施。
井下位置及与相邻关系本工作面北侧是井田边界,南是实体煤,切眼西距黑龙龟逆断层20米。
走向长度1250米倾斜长度114米面积142500m2第三节煤层赋存特征一、煤层情况:煤层平均倾角9°煤层厚度(m) 2.17~5.34m稳定程度稳定附:煤岩柱状图二、煤质情况:以肥煤为主,肥焦煤次之,煤的容重为1.45t/m3,16#煤层原煤全硫含量在1.82%~3.77%之间,平均值为2.55%%,为高硫分煤,原煤灰分产率波动在22.08~26.84%%,平均值为24.37%,属高灰煤。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根据钻孔资料及附近的开采情况,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如下:顶板岩性为深灰色泥岩或砂泥岩,局部为细砂岩,底板一般为砂岩、泥岩或炭质泥岩。
煤层厚度2.17~5.34m,平均4.13m。
伪顶:岩性为深灰色粘土页岩,厚度0.8m,在开采过程中易垮落。
直接顶:为灰白色细沙岩,厚度2.15~3.78m,较坚硬、完整,不容易垮落。
老顶:工作面老顶为细沙岩,厚度大、完整性好。
底板:底板以砂泥岩、泥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局部为粘土岩。
第五节水文地质1、地面水文井田西部发育有巴音乌素高勒沟及其支沟,为季节性地表径流,平时干涸无水,雨季或遇有暴雨,汇积的洪水由北向南流入黄河。
2、含水层分析根据附近已开拓的井筒分析,工作面的老顶及底板砂岩中含有少量裂隙水,在回采过程中遇顶板裂隙等发育处,会出现顶板淋水现象;顶板垮落后,采空区将有部分裂隙水渗入,由于裂隙水缺乏补给,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放,裂隙水将逐渐枯竭,对生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只需在巷道低洼处安设一台备用潜水泵即可。
3、其它水源的分析无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1、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变化不大。
2、煤炭有自燃倾向性,在回采过程中需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瓦斯据2012年《矿井瓦斯鉴定报告》得知: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7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9m3/t;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
CO2无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计算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服务年限=开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1250 /60=1.73年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2017年度内蒙古安科检测检验有限责任公司出据的《煤层爆炸性和煤层自然倾向性安全检测检验报告》煤属于二级自燃。
地温危害 无 冲击地压危害无走向长(m) 倾斜长(m) 斜面积(m2) 平均煤厚m容重(t/m3)工业储量(t) 回采率可采储量(t) 1250m 114m142500m24.13 1.45 98376097%827760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工作面巷道布置该煤层属稳定中厚煤层,平均厚度4.13m,结构简单。
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均沿16#煤层顶板施工,巷道形状为矩形,支护方式锚网支护,锚索补强。
1601运输顺槽净宽3.9m,净高3.2m,用于工作面进风、出煤、行人;1601回风顺槽净宽3.9m,净高3.2m,用于工作面回风、运料和行人。
工作面切眼规格为矩形6.5m×3.2m,支护方式采用锚杆加锚索联合支护。
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依据煤矿初步设计及井下实际情况,1601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二、采煤方法根据工作面情况,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三、进刀方式:1、采煤机中部斜切进刀,第一刀进刀位置为斜切进刀(斜切进刀段长度为30米),待采煤机全部进入后反向割煤至机尾,到机尾后下行割煤,截深为0.60m,割煤到机头处,返回到距机头25米处进第二刀,进刀后朝机头方向割煤,割煤到端头反向割煤至机尾,一个循环完成,每班两个循环。
2、工序安排:<1>、采煤机割煤。
<2>、采煤机下行割煤,采用及时支护方式,滞后采煤机5架开始移架支护顶板,移架方式采用分段依次顺序移架。
<3>、采煤机下行割煤到机头后,返回到30米处,待采煤机全部斜切进入后,反向割煤到机头,上行进行割煤,随采煤机上行,滞后采煤机15m-20m及时将工作面溜子推向煤壁,溜子弯曲不得小于15米,溜子移直、垂直弯曲度不得大于3°,每次移过0.60米。
3、采空区的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
第三节设备配置1601综采工作面采用MG400/940-WD型采煤机割煤,工作面支护采用ZY6800/22/45型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面采用SGZ800/630刮板输送机运煤,运输顺槽采用SZZ800/250型转载机、PLM2000型破碎机和DSJ100/63/2×75型皮带输送机运煤。
工作面设备布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单位备注1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SGZ-800/630 1 部2 工作面采煤机MG400/940-WD 1 台3 工作面支架ZY6800//22/45 72 架4 过渡支架ZYG6800//22/456 架5 桥式转载机SZZ800/250 1 台6 破碎机PLM2000 1 台7 胶带输送机DSJ100/63/2×75 1 台8 乳化液泵站BRW400/31.5 2 台9 移动变电站 2 台10 1140V开关 6 台11 喷雾泵 BPW315/10 2 台(附图:工作面设备布置图)第三章顶板控制第一节工作面支架支护说明一、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支架工作阻力校核①按经验公式一:支架支护强度按6~8倍采高的岩石柱重量确定:P=(6~8)×9.8×M×γ×Cosα×10-3式中:P——支架支护强度,MPa;M——采高,4.13m;γ——顶板岩石容重,γ=2.5t/m3;α——煤层倾角,αmin=9°。
P =(6~8)×9.8×M×γ×cosα×10-3=(6~8)×9.8×4.13×2.5×0.98×10-3= 0.595~0.793Mpa Mpa则最大支护强度P=0.793Mpa。
②按经验公式二:考虑支撑冒落带岩层的重量P=9.8×γ×∑h×Cosα×k×10-3式中:P——支架支护强度,MPa;γ——顶板岩石容重,γ=2.5t/m3;α——煤层倾角,αmin=9°;k——支架受力不均衡衡量的安全系数,一般取1.5~2,取2;∑h——冒落带岩层的高度,m。
其中∑h=m/(k1-1)=10m——最大采高,取4.13m;k1——岩石破涨系数,一般取1.25~1.5,取1.4;则P=0.49 Mpa根据以上计算,回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最大支护强度为0.793Mpa。
按支架的有效支护面积6.5m2计算,则工作面液压支架所需最大工作阻力为4998.5kN。
④支架选型根据以上计算,已安装ZY6800//22/4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高度2.2~4.5m,工作阻力6800kN,能够满足要求。
过渡支架配套选用ZYG6800/22/45型,共布置6架。
工作面超前20m采用DW35型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钢梁支护。
工作面实际条件与支架参数对照表项目工作条件支架参数采高(m) 4.13 2.2-4.5倾角(°) 9°≤15°硬度(f)硬度较小支护强度0.79MPa0.98MPa据以上校核及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可以看出,选用ZY6800//22/45型液压支架能够满足顶板控制支护需要的,支架不会出现压垮,钻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