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状元竟是“抓阄”抓出来的 简直太不靠谱了
拆书-逍遥读素书(10)修德与好善

逍遥读素书(10)修德与好善夫志心笃行之术。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苦尤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继续《素书》本德宗道章第四。
(前两篇已经详解过“本德宗道”与“夫志心笃行之术”的关系。
“志心笃行之术”之“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接下来“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
”字面好理解,修德是奠基。
这里的“德”,前面已经解释过,是指“人之所得,使得万物各得其所欲。
”原文中看起来是很感人的,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万物灵长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觉得很有智慧,很愿意为世界之大同盛况做点什么。
非常有能量。
不但有责任感,还乐在其中乐于承担,乐莫乐于好善。
关键在什么是“善”?谁的“善”?什么角度的“善”?出现分歧怎么办?四书《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样就能按照“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张载《横渠语录》,说得更铿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明开国皇帝方孝孺可能也是这样大明想的。
所以他在草创的时候,对读书人很重视。
学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简直拉到了他的心坎里。
立国之后,似乎在一段时间里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学校之设,国之首务。
”“治天下以青年才俊为本。
”国学,郡学,社学,各级兴办。
校区高堂大院功能齐备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一点不怕花钱。
学生待遇更加,考上太学食宿全包,衣服管发,结了婚的可以拎家眷。
家眷也有人管,皇太后亲自过问生活。
春运不用愁,发过节钱,回家路费和新衣服。
有时还捎带发点回家看父母的礼物——四匹帛,那可是论匹的计量单位,全家的好料子新衣服都解决了。
级别不想这么高的没关系,学杂费不收,基层政要负责负责动员义务教育,奖学金保送管够,是学霸就行。
名落孙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名落孙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原文】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解】①滑稽(gǔ j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溢酒。
比喻能言善辩,语言流畅。
②前往握:回去出席科举考试。
③乡人托以子偕往:有个同乡人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孙山,一同参加科举考试。
偕:共同,一块儿。
偕往:一同前往。
④不得志:指对投档。
⑤缀:写。
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
⑥利害:顺利与失利。
⑦解名:考中功名的,这里指中举的,(举人的名单)。
⑧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
⑨外:后面,犹言不取。
【译者】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
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
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
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我后面呢。
”拓展写作:名落孙山的成语原文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存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至京城,回去出席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没多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去反问他儿子是不是考上。
孙山既不耐烦嗯,又不便谎报,于是,就随口读出两句未成诗的诗句去:“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就是说道:“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取录学校或出席各种考试,没被录取,叫作“名落孙山”。
拓展阅读:名落孙山的'故事南宋年间,江南小镇上存有这么两个读书人,一个叫做孙山,一个叫做张伍。
存有一年夏天天气热,孙山就下河游泳,不纵使腿肚子拉伤,眼见就要浮起了,幸亏张伍一个猛子扑上去把孙山救回了上来。
范进中举续写(精选15篇)

范进中举续写(精选15篇)范进中举续写篇1话说范进送别张乡绅,站在门口,忽听马蹄声由远至近。
张乡绅的轿子还未坐稳,三匹骏马已到跟前。
原来是那三个报录员,三人下马喊道:“哪个是范进?”张乡绅从轿子里出来,没等范进开口就抢着说:“你们是什么人?见了范进大老爷竟然敢呼其名字,范老爷的名字难道也是你们叫的?”“见了范老爷还不赶快下跪!”三个骑马人但见张乡绅头戴乌纱金带皂靴,知是朝廷官员。
便道:“老爷有所不知道,这个范进不曾中举,中举是另外一位青年人,跟其同名同姓。
刚才一时着急,错认了范老爷。
我们要收回报贴。
”范进听的目瞪口呆,连忙跪在张乡绅面前连连说:“张大人明察啊?”张乡绅指着范进说:“你这斯是有了名的废物。
就是中相公时宗师见你可怜,才将举人与你,如今你倒真的想做起范老爷来了。
”“再有本大人的贵房和贺银统统归还于我,那是贺范老爷的。
不是贺你这个奴才的。
”就在这时,胡屠户揣着范进给的两锭银子,笑眯眯地走出里屋。
听说自己的女婿未中,唯恐范进向自己讨回银子,便悄悄的溜走了。
范进听的张乡绅大人要回银两和房子,犹如梦境一般,连忙进屋取出张乡绅刚刚送的那些银两。
张乡绅的管家一盘点,少了两锭。
范进问妻子,妻子答曰:“你不是刚刚送于我爹爹两锭吗?”范进急出门外,早已不见胡屠户丈人的影子,便回禀张乡绅大人说:“那两锭银子我已经用了,请张大人宽恕几日,凑齐了银两一并送还府上。
”张乡绅生怕范进夜长梦多,让管家在此等候,自己乘轿子带上银两回府去了。
再说张乡绅和三个报录人走了以后,范进愁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心想自己这几年为上京赶考,早已近倾家荡产地步,家境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正在发傻。
呼啦啦来了一大拨子乡邻。
人越来越多,把个范进围了个水泄不通。
原来是他们都听说这个范进没有中举,是来讨要他们送于他的东西的。
范进一时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连忙给众乡邻跪饶,让乡邻们等待些时候再来索取东西。
那拨子人根本不肯罢休,几个急性子上去就给了范进几拳头,范进倒在地上只是求饶。
行行出状元的小故事

行行出状元的小故事
《煎饼果子里的状元》
在咱这地儿,有个卖煎饼果子的大叔,那可真是应了“行行出状元”这句话。
咱先说说他这摊儿的位置,就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每天早上学生们上学的点儿,他这摊儿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
为啥呀?就因为他做的煎饼果子好吃到让人欲罢不能。
我第一次去他那买煎饼果子的时候,就被他精湛的手艺给吸引住了。
他先是熟练地舀起一勺面糊,迅速地在平底锅上一转,就摊成了一个圆圆的薄饼,那动作简直太溜了。
接着,他拿起鸡蛋,轻轻一磕,蛋黄蛋清就完美地落在了饼上,然后拿起铲子那么一摊,鸡蛋液就均匀地覆盖在了饼上。
再看他放的酱料,那也是有讲究的,甜面酱、辣椒酱,每种酱料放多少那都是拿捏得死死的。
还有那薄脆,咬一口“嘎吱”响,又香又脆。
他加的配菜也特别丰富,什么生菜、火腿、肉松,可以根据你的口味随便加。
我就站在旁边看着他做,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只见他手脚麻利,一边做着煎饼果子,一边还和顾客们聊天开玩笑,一点都不耽误事儿。
等他做好递给我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那味道,真的是绝了!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他的忠实粉丝,每天早上都得来买一个煎饼果子。
有时候去晚了卖完了,我还会觉得特别失落。
这大叔虽然只是个卖煎饼果子的,但他绝对是这一行的状元。
他用自己的手艺和努力,吸引了那么多的顾客,让大家都记住了他做的煎饼果子的味道。
他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都能做出一番成就来。
就像这大叔一样,在小小的煎饼果子里也能成就自己的状元之路呀!这不就是“行行出状元”的最好注解嘛!。
(完整版)抓阄阅读及答案

抓阄阅读及答案学校有两张奖状,一张是市级优秀三好生,一张是区级优秀三好生。
市级优秀三好生的奖状含金量很高,在中考时可以加二十分,区级优秀三好生的奖状纯粹就是荣誉性质,不加分,可以说意义不大。
班上有两名同学符合评奖的条件:一名是李老师的女儿,另一名是来自农村的王同学。
若论学习、品德等各个方面两人不分伯仲,难分上下,那张可以加分的市级优秀三好生的奖状无论评给谁都不为过。
学校里的大多数老师心里都有杆秤:评给李老师的女儿从方方面面都可以说得去,何况李老师还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呢,他有把市级优秀三好生的奖状评给谁的最终决定权。
面对这一难题,李老师也左右为难,觉得这是自己当上老师遇到的最棘手的事,一时拿不定主意:评给女儿吧,未免有瓜田纳履、李下正冠之嫌;评给王同学吧,女儿面前有点说不通,毕竟是自己的女儿,手一抬也就过去了。
没办法,李老师只好让全班同学投票来决定谁获得市级优秀三好生,结果出乎李老师的意料:一半赞成李老师的女儿,另一半赞成来自农村的王同学。
这下,李老师可真为难了。
“干脆抓阄算了!”不知那个同学提议说。
“也只好如此了!”李老师说。
于是,李老师用纸条做好了两个阄,团好,放在桌子上让王同学和女儿来抓。
王同学先抓,他的手有点抖,犹豫了老半天,才抓起了一个阄,打开一看:市级三好学生。
王同学抓到了市级三好学生的名额,自然,不用看,剩下的那个阄上的区级优秀三好生就是李老师的女儿的了。
难题一下子解开了。
放学后,刚好轮到值日王同学在扫教室,讲桌上的那个阄还在,王同学打开那个阄一看,惊呆了,上面写著:市级优秀三好生。
顿时明白了一切,无论他抓哪个阄,他都是市级优秀三好生,不由得泪流满面,心中充满对李老师的无尽感激。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抓阄?3、为什么他的手有点抖,犹豫了老半天?4、为什么他不由得泪流满面,心中充满对李老师的无尽感激?5、李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6、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交代了故事的缘起,为下文抓阄埋下了伏笔。
郑板桥的故事简短

郑板桥的故事简短1.郑板桥有哪些故事,要短一些1、郑板桥印章他用印章,提醒自己勿忘故乡。
郑板桥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出生于江苏兴化(当时归属扬州),因此,他有一印章是“扬州兴化天”,以此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故乡。
他还有一方印,叫做“雪婆婆同日生”,板桥自述当地民俗以十月二十五日为雪婆婆生日,他于这一天出生,故有此印。
求学期间,明代艺术大师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山人)是郑板桥崇拜的偶像,板桥赞其书画“翰墨馨香,笔势惊人,如狂风,如云朵,如银河,如烟霞,变化万端,美不可言。
”板桥还称徐渭“才高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屈之气,所以不谋而合”。
崇拜之极,板桥请治印高手吴于河刻一印:“青藤门下牛马走”,意即愿在徐渭门下执仆役之礼,心甘情愿为其效劳。
郑板桥是康熙时期的秀才,雍正王朝的举人,乾隆年间的进士,因此他就有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印章。
2、板桥智售过期扇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
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
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
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
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
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
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3、板桥妙语斥小偷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只,兰花一盆。
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
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
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
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心想:不偷也罢。
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
儒林外史人物介绍及事件概括

儒林外史人物介绍及事件概括嘿,大家好!今天咱来聊聊《儒林外史》里那些有趣的人物和他们的事儿。
先来说说范进吧。
这范进啊,可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主儿。
你知道吗?他考科举那可是考了大半辈子啊!一直就想着能中个举人啥的,光考试就不知道考了多少次。
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他还一门心思扑在这科举上。
我就想起我以前有个邻居大叔,也和范进有点像。
这大叔特别痴迷于买彩票,每期都买,家里人都劝他别太执着了,可他就是不听。
他总觉得自己有一天能中大奖,改变家里的生活。
就像范进觉得自己能考上举人飞黄腾达一样。
每次去彩票店,他都特别认真地研究那些数字,还拿着个小本子记啊算啊的,那模样可专注了。
说回范进,终于有一次,他居然真的中举了!这一下可不得了,他高兴得直接就疯了。
哎呀呀,那场面,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他满街跑,嘴里还喊着什么“我中了!我中了!”就像发了疯的兔子一样,拉都拉不住。
周围的人都看傻眼了,这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呢?后来还是他老丈人胡屠户,壮着胆子给了他一巴掌,这才把他给打清醒了。
你说逗不逗?这范进为了科举,真的是都魔怔了。
还有那个严监生,也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物。
他啊,特别抠门,抠门到什么程度呢?他临死的时候,都还惦记着那两根灯芯呢!就因为觉得点着两根灯芯太费油了,硬是伸着两根手指头,不肯咽气。
直到他老婆明白了他的意思,把其中一根灯芯挑掉了,他才安心地走了。
我记得有一次去菜市场买菜,就碰到过一个类似的大爷。
那大爷买个土豆,都要和摊主计较半天,非要人家再便宜点,就为了那几分钱。
摊主都无奈了,最后还是给他便宜了一些。
这大爷走的时候,还不忘拿了人家一根葱,说是顺便搭的。
感觉这大爷和严监生还真有点像,都是在一些小事情上特别计较,特别抠门。
《儒林外史》里的这些人物啊,虽然是书里的,但感觉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和毛病。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人情世故,也让我们觉得挺有意思的。
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这些人和事一样,有时候让人觉得好笑,有时候又让人有点无奈。
小八义【古籍精品原文】

小八义《小八义》是由半闲居士所写的长篇鼓词,于2009年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小八义》,又名《英雄小八义》、《梁山后代》,是部在民间流传较久的长篇鼓词,讲述的是水浒梁山英雄后代的传奇故事。
田连元评书《小八义》叙宋徽宗时,落难公子周顺与表兄徐文彪、江湖好汉尉迟霄、唐铁牛、梁山好汉后代孔生、时常青、花云萍、阮英结为小八义,为国除奸,为民除害的故事。
目录∙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第四回∙第五回∙第六回∙第七回∙第八回∙第九回∙第十回∙第十一回∙第十二回∙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五回∙第十六回∙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十九回∙第二十回∙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第二十五回∙第二十六回∙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第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第四十五回∙第四十六回∙第四十七回∙第四十八回∙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二回∙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第五十七回∙第五十八回∙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第六十一回∙第六十二回∙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五回∙第六十六回∙第六十七回∙第六十八回∙第六十九回∙第七十回∙第七十一回∙第七十二回∙第七十三回∙第七十四回∙第七十五回∙第七十六回∙第七十七回∙第七十八回∙第七十九回∙第八十回∙第八十一回∙第八十二回∙第八十三回∙第八十四回∙第八十五回∙第八十六回∙第八十七回∙第八十八回∙第八十九回∙第九十回∙第九十一回∙第九十二回∙第九十三回∙第九十四回∙第九十五回∙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七回∙第九十八回∙第九十九回∙第一百回∙第一百一回∙第一百二回∙第一百三回∙第一百五回原文第一回作者:半闲居士汴梁城周家满门被害济宁府公子只身投亲词曰:大宋八帝徽皇驾坐东京汴梁信宠奸党害忠良周家命赴法场忽起一阵神风刮出母子一双荒郊野外苦奔忙不知流落何方这一首西江月叙完,从内里引出一部小八义传来,俱表是忠孝节义,传留万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他的状元竟是“抓阄”抓出来的简直太不靠谱了
导语: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
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民间有两个决胜负的方法很流行,一个是剪子包袱锤,另一个是抓阄。
反正老百姓也没什么大事儿,图的就是个乐呵,谁输谁赢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一旦上升到“国家”这个量级,这两个方法就显得很不靠谱了,因此土豪发明家范伟直接从土豪变成了土包子。
然而,历史总是会给我们惊喜,在一场决定状元的重要场合,皇上竟然直接用上了抓阄的方法。
而且这位皇帝还不是一个昏君,而是从小就励精图治,一直到死都忧国忧民,所有老百姓都觉得他很靠谱,这位皇帝就是崇祯。
那年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排好了名次,请皇上过目。
崇祯皇帝是出了名的怀疑论者,曾发表名言:“宁可天下人信我,不可我信天下人!”因此,面对考官们送上来的卷子,崇祯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是你们做了手脚的,状元还不定给了你们多少钱呢,哼,我偏不认这个状元!
于是,崇祯把卷子全部搬过来,开始自己选状元。
需要交代一下的是,这时候的崇祯刚过17岁,正是玩魔兽的时候,让他投个反对票还行,但让他提出合理建议就有点为难他了,所以,崇祯看了还不到两份卷子,头就大得跟伦文叙有一拼了。
怎么办呢?别人选的他不放心,自己想选又看不懂,崇祯想,不如就交给列祖列宗来决定吧。
于是,崇祯让人把前面36人的名字一一写下来,揉成团,放在一个大罐子里,然后自己拿着双筷子从里面夹,第一个夹出来谁谁就是状元。
崇祯为自己这个想法很激动,特地换了一身新衣服,又点上了几根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