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
破伤风

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是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病因】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但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木刺或锈钉刺伤等,均可能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的发生除与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或人体缺乏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外,伤口缺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伤口因狭深、缺血、坏死组织多、血块堵塞,或堵塞过紧、引流不畅等因素而形成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尤其同时混有其他需氧菌感染而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时,更利于破伤风的发生。
【病理生理】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即痉挛毒素与溶血毒素,是导致破伤风病理生理改变的原因。
痉挛毒素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而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
痉挛毒素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至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与中间联络神经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使仅一运动神经系统因失去抑制而兴奋性增强,导致随意肌紧张与痉挛;痉挛毒素亦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而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出汗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破伤风潜伏期平均为6~12日,亦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一)前驱症状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咀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
常持续12—24小时。
(二)症状和体征在肌肉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最初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以后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表现为咀嚼不便、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腰部前凸、足后屈,形成弓背,而四肢呈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共同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状;强烈的肌肉痉挛可致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
破伤风的护理查房

破伤风的定义:由破伤风梭 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 病
破伤风的症状:包括肌肉僵 硬、痉挛、呼吸困难等
03
破伤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 治疗、伤口处理、支持治疗 等
04
破伤风的预防:包括及时处 理伤口、接种疫苗等
05
破伤风的预后:及时治疗可 提高治愈率,延误治疗可能 导致死亡
06
破伤风的注意事项:避免接 触破伤风患者,保持伤口清 洁,及时就医
和恐惧。
Part Five
护理措施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 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伤口干燥
观察伤口愈合情 况,及时处理异
常
指导患者进行自 我护理,提高自
我管理能力
疼痛管理
评估疼痛程度:使 用疼痛评分量表进 行评估
药物治疗:使用止 痛药如阿片类药物 进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使用 冷热敷、按摩、针 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破伤风
保持伤口清洁, 避免感染
及时就医,接受 专业治疗
注射破伤风疫苗, 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可能含 有破伤风杆菌的
物品和环境
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01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 的感染性疾病,可 能导致死亡
02
及时就医可以尽早 诊断和治疗,提高 治愈率
03
延误就医可能导致 病情恶化,增加治 疗难度和费用
Simple & Creative
破伤风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_
Contents
目录
01. 疾病相关知识回顾
04. 护理诊断
02. 病例介绍
05. 护理措施
03. 辅助检查
06. 健康宣教
Part One
疾病相关知识回顾
破伤风

破伤风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过伤口感染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
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 简介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性改变。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
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在低氧条件下(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就能在局部迅速繁殖而产生毒素。
[1]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只要重视破伤风的预防,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即可大大降低破伤风的发病率。
破伤风- 分类破伤风梭菌“A33”,“新生儿破伤风”“A33。
X01”,“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4。
X51”,“产后(产褥期)(分娩)破伤风”“A34。
X52”,“破伤风伴有流产或异位妊娠”“A35”,“其他破伤风”“A35。
X01”,“破伤风在其他方面未特指”“A35。
X51”,“强直性破伤风”破伤风- 病因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
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
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
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 %~80%。
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
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
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破伤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了解破伤风患者的康复和护理
康复治疗:在康复期间, 患者需要接受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以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 和平衡感,以及改善语言
和吞咽功能。
护理措施:破伤风患者的 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处理并发 症等方面。同时,患者需 要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
刺激和过度疲劳。
避免接触土壤和粪便:这 些地方可能存在破伤风梭
菌,尽量避免接触。
受伤后的预防:如果受伤 后出现破伤风症状,应及
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掌握破伤风的疫苗接种方法
疫苗接种应尽早进行,特 别是在受伤后24小时内
疫苗接种应按照规定的时 间间隔进行,以确保免疫
效果
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 的最有效手段
疫苗接种后仍需注意伤口 的清洁和护理,以降低感
营养支持:确保患 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和水分,以维持身 体功能
心理支持:为患者 提供心理支持,帮 助其应对疾病带来 的心理压力
04
破伤风的预防
熟悉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及时处理伤口:对于小伤 口或擦伤,要立即用清水 清洗,并保持清洁干燥。
接种疫苗:儿童和青少年 应按照免疫计划接种百白 破疫苗,以预防破伤风。
适应症:适用于早期破伤 风患者,尤其是伤口深、
污染严重的情况。
操作步骤:彻底清洗伤口、 去除坏死组织、缝合伤口
等。
注意事项:清创术应在破 伤风免疫接种的基础上进 行,同时需注意预防感染
和并发症。
熟悉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使用抗 生素和止痛药等药 物治疗破伤风症状
呼吸支持:对于呼 吸困难的患者,提 供呼吸支持,如使 用呼吸机
注意事项:在康复和护理 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 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 期回诊复查。同时,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破伤风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破伤风病毒
破伤风病毒通常存在于土壤、灰尘、 粪便等环境中,通过伤口接触传播。
病毒在伤口处繁殖,并释放外毒素, 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神经系统 ,导致肌肉痉挛和抽搐。
破伤风症状
破伤风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肌 肉痉挛、抽搐、牙关紧闭、苦 笑面容、呼吸停止等。
症状可能在受伤后3天至3周内 出现,但通常在7天左右开始出 现。
破伤风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护理人员应采 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心理支持
破伤风患者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5
破伤风病例分享
病例一:儿童破伤风
患儿年龄:3岁
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类似 感冒的症状,随后出现张口困难、哭不出声音、 口唇及面部肌肉痉挛、喉咙发出“咔咔”声等表 现
。
心力衰竭
由于全身肌肉痉挛和剧烈抽搐的影 响,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导 致心脏功能受损。
电解质紊乱
由于大量出汗和肌肉痉挛的影响, 患者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 钾、低钠等。
03
破伤风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受伤史,包括受伤时 间、伤口部位、伤口大小等, 以确定是否存在破伤风感染的
可能性。
破伤风原因:玩耍时不慎摔倒,伤口接触到土壤 中的破伤风梭菌
护理措施:立即送往医院就诊,接受肌注破伤风 抗毒素及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及护理 ,包括口腔护理、呼吸道通畅护理、心理护理等
病例二:孕妇破伤风
孕妇年龄:32岁
破伤风原因:被铁钉扎伤手 指后未及时处理
临床表现:出现牙关紧闭、 张口困难、颈部肌肉痉挛等 症状,同时出现呼吸急促、 胸闷、心慌等症状,甚至出 现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破伤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 “苦笑”表情; ▲颈项强直; ▲ “角弓反张”。 ▲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 沫,流涎,磨牙,头频繁后仰,四肢抽 搐不停,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并发症 骨折 尿潴留 窒息 肺部感染 酸中毒 循环衰竭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第四节
破伤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 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引起以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和 全身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 特异性感染。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病因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 厌氧性芽胞梭菌,存在于人畜粪便 中。其菌体易被杀死,但其孢子的 生命力很强,需煮沸60min才能 被 杀死。破伤风梭菌及其毒素都不能 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 都发生在伤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中和游离毒素 一般用TAT1万--6万u加入5%葡萄糖 溶液500-1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入;剂 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 对清创不够彻底的病人及严重病人, 以后每日再用1万-2万u,作肌内注射或 静脉滴注,共3-5d。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注 射一次,剂量为3000-6000u。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痉挛毒素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 统,并附在血清蛋白上到达并作用 于脊髓或脑干,与中间联络神经细 胞的突触相结合,使其不能释放抑 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 致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 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 收缩或阵发性痉挛。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潜伏期为6-12d, 但也有短于24h或长达数月。新生儿 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d左右发病, 故俗称为"七日风"。一般来说,潜 伏期或前驱期持续时间越短,症状 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破伤风

26
(1)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素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抗毒
素达到免疫的目的,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预 防方法。 (2)被动免疫,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 抗毒血清。适用于下列情况:①伤口污染严重;②严重的开 放性损伤,如颅脑、胸、腹部开放性损伤及开放性骨折、 烧伤;③伤后未及时清理创口或处理不当。
24
C、药物治疗
(1)抗破伤风血清。大家畜10万~30万IU,猪、羊 5000~20000IU。皮下或静脉注射。 (2)20%乌洛托品 大家畜10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 (3)25%硫酸镁普鲁卡因100ml,分点注射。 (4)氯丙嗪 大家畜300~500mg,深部肌肉注射。 (5)青霉素 100万IU,肌肉注射,连用3~5d。以上药品,
19
六 区别诊断
破伤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 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
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
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 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 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
36
3
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 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至运动神经核,再到达中 枢神经系统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 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 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
伤风是种毒血症
4
二 特点
有皮肉破伤史 有一定的潜伏期 发作时呈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 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 但神志始终清楚,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破伤风针注意事项

破伤风针注意事项
1. 破伤风针是用来预防破伤风感染的疫苗,应通过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注射。
2. 在注射之前,应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过敏史,以确保没有对破伤风疫苗成分过敏。
3. 注射后,应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持续疼痛、红肿、发热等,及时就医。
4.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10年注射一次破伤风针。
如果有严重伤口感染或是受伤后,可能需要提前注射。
5. 破伤风针注射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适感,如头痛、乏力等,一般会在数天内自行消退。
6. 孕妇或是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种破伤风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单蹄兽最易感,其次是猪,牛、羊和 犬发病较少见。幼龄动物较老龄动物更为 易感。人的易感性也很高。 2、传染源: 广泛存在于土壤、淤泥中。
二、流行病学
3、传播途径
主要是由于创伤(且有厌氧条件)引 起,特别是钉伤、断脐、阉割、鞍伤、 断尾、产后、带鼻环及大手术等 。
三、临床症状
加强护理
将病畜置于光线较暗的厩舍内,避免各 种刺激。不能站立的用吊带吊起。发生褥疮 时,局部涂擦碘酊或龙胆紫,防止继发感染。 给予充足的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不能采食 者,用胃管投给流食。
2、预防: 在本病常发地区对易感家畜定期接种 破伤风类毒素,牛马等大动物在阉割等手 术前一个月进行免疫接种。 对创伤深的伤口,做外科处理外,注射 破伤风抗血清。
厌氧血平板上羽毛状菌落
一、病原学
该菌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能在
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芽孢体抵抗力极强, 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煮沸经1-3h才能杀 死。消毒药10%漂白粉和10%碘酊10min、 5%石炭酸15min、1%升汞和1%盐酸30min可 将其杀死。 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次之。
对症治疗
当病畜兴奋不安和强直痉挛时,可用氯 丙嗪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 也可应用水合氯醛25-40g与淀粉浆5001000ml混合灌肠,或水合氯醛与氯丙嗪交替 使用。用25%硫酸镁作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以缓解痉挛症状。对咬肌痉挛、牙关紧闭者, 可用1%普鲁卡因溶液于开关、锁口穴位注射, 每天一次,直至开口为止。
潜伏期: 一般1-2周,最短1天(幼马、幼驹) , 马属1周左右,猪1-2周,牛1-4周,最长可 达数月。 潜伏期长短与动物种类及创伤口位置 有关,创伤距头部越近,组织创伤口深而 小,创伤损伤严重,则潜伏期短,反之则 长。
马: 对刺激的反射性增强,咀嚼缓慢、步态 僵硬;随后全身肌肉痉挛,开口困难, 牙关紧闭,咽肌痉挛吞咽困难,流涎; 头颈高举,耳朵竖立,鼻孔开张,四肢 腰背僵硬,粪尿潴留,便秘,行走困难, 形如木马,关节屈曲困难,易于跌倒; 应激性强,轻微刺激则惊恐不安,大汗 淋漓; 呼吸功能障碍或血液循环系统衰竭而死 亡。
破伤风
概述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锁口风,是由破 伤风梭菌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创伤性 中毒性传染病。特征是患病动物骨骼肌持 续性痉挛和神经反射兴奋性增高。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呈散发性 发生。
一、病原学
破伤风梭菌又名强直梭菌,是一种两端 钝圆、细长、平直或稍弯的革兰氏染色阳性 大杆菌,无荚膜,有鞭毛,有芽孢。芽孢圆 形位于菌体一端,呈鼓槌状。
一、病原学
本菌为严格厌氧菌。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 繁殖并产生外毒素,一种为痉挛毒素,是 一种神经毒,其毒性仅次于肉毒梭菌。导 致病畜特征性临床症状,这种毒素对热敏 感,经甲醛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另一种 为溶血毒素,可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组织 坏死,还有一种非痉挛毒素对神经末梢有 麻痹作用。
破伤风杆菌在庖肉培养基上生长浑浊、变黑,右侧为对照
奶牛破由创伤感染引起,病初低 热不适、头痛、四肢痛、咽肌痉挛,继而出 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呈苦笑状,随后颈 背、躯干及四肢肌肉发生阵发性强直痉挛, 不能坐起,颈不能前伸,两手握拳,两足内 翻,咀嚼困难,饮水呛咳,有时可出现便秘 和尿闭,严重时呈角弓反张状态。任何刺激 均可引起痉挛发作或加剧。 一旦出现创伤后,应正确处理伤口,防 止厌氧环境形成,并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眼球后翻
各种家畜共有症状: 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严重时呈木 马状,对外界刺激敏感。
四、诊断
1、参考 根据病畜特殊的症状,如骨骼肌持续性痉挛, 反射兴奋性增高,体温正常,神志清醒,并有创 伤病史(去势、断脐、断尾、断角等),可以确诊。
2、病原体分离鉴定 用棉拭子自创伤深处取脓汁、坏 死组织涂片镜检或厌氧培养分离鉴定。
牛
初期,肌肉僵硬,步态僵硬,采食、咀嚼、 吞咽缓慢,头向后仰;逐渐牙关紧闭,不 能采食,口腔含有大量黏液,反刍、嗳气 停止,腹部紧缩,常发生间歇性臌气,耳 紧尾直,四肢开张、僵硬,如木马状,病 畜不能转弯与后退,眼球后翻,对外界刺 激敏感,突然的响声可引发骨骼肌痉挛而 倒地。后期腹泻,喘气,脉搏、呼吸加快, 心跳剧烈,濒死期体温42℃以上。
五、防治
1、治疗
创伤处理: 对创口要进行清创,创伤深、创口小 的要进行扩创,然后用3%双氧水或0.1%高 锰酸钾消毒,彻底清除创内脓汁、坏死组 织、异物等,再用 2%-5% 碘酊涂擦,之后 撤布碘仿磺胺粉。创口周围用青霉素、链 霉素分点注射。
药物治疗
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疗效较好,剂量 20-80万IU,分3次注射,也可一次全剂量注 入。同时应用40%乌洛托品,成年马、牛 50ml,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7-10d。犊 牛、幼驹及中小动物酌减。配合使用青霉素、 链霉素作全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