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扫描版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l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
这表明商代A.贵族统治受到削弱B.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三公九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上述材料表明分封A.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D.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完善4.《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它表现在婚丧、祭祀等一系列活动上,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
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B.规范统治阶级的行为C.团结和凝聚家族亲情D.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5.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
这一历史现象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6.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开展中国古代史的探究学习,其探究主题应该是A.手工业成就B.印刷术推广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2.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l5岁、女13岁,听婚嫁。
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稳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C.防止家族势力的膨胀D.保证农业劳动力的充足3.“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4.某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揉(熟铁)为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明代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日益超过了唐朝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入7.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负责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也有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的现象。
这反映了宋代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B.经商方式灵活多样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8.明清两代,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制极为严格。
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6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T”有关,如“福”字形为图1,“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外”,“宗"字形为图2,“尊祖祭祀的庙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D.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2.公元前323年,魏国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A.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B.推动了诸侯变法改革C.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D.动摇了王位世袭传统3.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反映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国家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C.垂直管理,互相监督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4.秦朝,侍中只是少府属下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汉武帝时地位渐高,常参与政务;魏晋以后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侍中地位的变化A.打破了选官任官的特权垄断B.奠定三省六部制的基础C.适应了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D.开创了家臣干政的先河5.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
5分,共48分。
1.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与“商”姓来源有关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3.据统计,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缓解“冗兵"问题4.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
这些规定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B.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
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法律至上B.直接民主C.人人平等D.小国寡民6.曾指挥过马拉松战役的阿里斯泰德,在战争胜利后之后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
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
这表明.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B.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C.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D.陶片放逐法保障了民主政治7.“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民法大全》D.《权利法案》8.《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2题1.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刀”的周公。
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B.解决现实问题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D.重回远古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
“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达到“礼”的标准,“礼”即指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C项正确。
“封建等级秩序”是西周礼乐文明的一部分,A项错误。
“克己复礼”不符合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局势,不利于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B项错误。
孔子意在维护西周贵族等级秩序,D项错误。
2.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子的思想主张。
解读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只有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才能治理好混乱;不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乱。
混乱的根源则是不相爱。
因此,相爱是解决社会混乱的关键,与墨子的“兼爱”思想相吻合,B项正确。
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倡导尊卑有别,贵贱有序,A、C两项错误。
韩非子主张实行严刑峻法,D项错误。
3.韩非,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主张的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韩非子倡导“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即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是荀子的主张,B项错误。
【KS5U首发】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无答案

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 85%以上。
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逍使用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2.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3.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最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鋤、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4.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 这表明他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B.反对治国尊崇懦术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5.隋唐时期,皇帝布施土地现象普遍存在,成百上千顷土地被授予或布施给寺院,一些寺院甚至“田连阡陌”。
这种状况的发展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C.彩响儒学的正统地位D.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6.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入“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与“商”姓来源有关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3.据统计,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缓解“冗兵”问题4.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
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
这些规定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B.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
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法律至上B.直接民主C.人人平等D.小国寡民6.曾指挥过马拉松战役的阿里斯泰德,在战争胜利后之后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
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
这表明.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B.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C.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D.陶片放逐法保障了民主政治7.“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民法大全》D.《权利法案》8.《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