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课时1干旱与洪涝课件湘教版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2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洪水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洪水灾害【考点精讲】1。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 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主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3。
雨涝(1)分布:我国特大洪水点位主要分布在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4. 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①多。
二是②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③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干旱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④影响的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⑤受旱率、⑥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降水的⑦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⑧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⑨春旱和⑩春夏连旱;西南地区⑪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⑫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耕地⑬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⑭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⑮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思考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答案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
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2.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答案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⑯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风暴潮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风暴潮灾害【考点精讲】1. 分布: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风暴潮不仅影响沿海地区,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可以深入我国陆地内部。
虽然我国风暴潮从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地区都有发生,但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
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
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人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浸泡高级精密仪器的经济损失等。
因此,我们说其影响更为深远。
【典型精析】例题 (山东文综)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一般影响范围 严重影响范围(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思路导航:第(1)题,台风中心气压较低,过境时当地气压会降低,过境后气压会升高;从较大层面看,台风经过A地前,A地风速会逐渐增大,离开A地后,风速会逐渐减小;从细处来看,台风经过A地前,风速渐大,当台风眼经过A地时,A地无风,当台风中心离开A地时,风速会增大,然后风速随台风的离开而减小。
第(2)题,A地位于沿海,受台风影响,易产生风暴潮危害;B地位于内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台风会带来狂风与特大暴雨,B地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危害。
工程措施主要从加固坡地,植树种草角度考虑。
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随堂练习: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②③D. ④⑤⑥思路导航:根据风暴潮的概念可知其形成是由于大风的扰动,而能够引起大风的天气系统有气旋和锋面。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气

气象灾害多发区1. 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 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1)干旱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导致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3. 各地灾害表现:【典例精析】例题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
下图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A. 热带草原带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温带草原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2011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B.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C. 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D.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思路导航:本组题考查干旱灾害。
第(1)题,鄱阳湖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虽然图中是“大草原”,但这个草原是在湖泊消失后短时期内形成的,并不能以此为依据确定其所属自然带;第(2)题,我国北方属于中纬度地区,排除A 项;答案中只有B、D选项指出北方地区降水多,但我国雨带是自东南向北推进的,若夏季风势力较弱,则雨带推进速度慢,长时期停留在南方,造成南涝北旱,若夏季风强,雨带迅速到达北方,造成我国南旱北涝。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

提示: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 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 ____
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二、成因
三、危害 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交通受阻等。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滑坡、泥石流都是地球外力作用导致的地质灾害,都具有突发 性特点, 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 滑坡、 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分布、特点如下:
2.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滑坡 发生部位 不 同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 点 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 相 同 点 山地斜坡上 较大 可以无水的参与
[教材问题提示]
P33 思考提示 我国西部虽然地震多发,但人口稀少,经
济落后,所以受灾体少,灾情轻。而东部地区虽然地震少,但 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所以受灾体多,灾情重。
地质灾害多发区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 年 5 月 8 日凌晨 5 时许,福建省三
明市泰宁县因连降大雨发生山体滑坡。滑坡 事故造成一在建工地 7 人受伤,39 人失踪。 截止 5 月 9 日上午 11:00,已发现 14 具遇难者遗体。 思考探究:什么样的地区易发生滑坡?
重点难点掌握好
地质灾害多发区 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该区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 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 因素
地质 地貌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活跃 地形复杂、地表不稳
气候
水源充足,多暴雨
人为 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趋于密集;建 因素 设者的防范措施和意识不到位 危害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危害 严重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1.识记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
2.理解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3.理解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危害。
我国的干旱灾害 【自主学习】1.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因素降水的季节变化(季节性易旱地区)⎩⎪⎨⎪⎧①长江以南:7、8月份伏旱②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③西南地区:冬春连旱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2)水资源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1.我国的四个旱灾中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北平原。
原因:①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易发生春旱;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来临,而农耕已经开始,农业用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核心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旱灾类型旱灾成因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东北、华北地区春旱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江以南伏旱为主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需求量大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为主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续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西,为旱季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1.利用谚语理解记忆旱灾的区域特点“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夏旱“春雨贵如油”——华北春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伏旱2.图解我国四大旱灾地区的成灾原因【跟踪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概念: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气流侵袭现象。 它是我国冬半年的主要的气象灾害。 2.寒潮的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 广。 3.寒潮的主要路径: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 亚北部。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主要有三条,写出下图中我国主要寒 潮路径的名称。
①西路,②中路,③东路。
4.寒潮的危害:一是对北方的农作物如冬小麦会造成冻害;二是南方 的经济作物如柑橘、香蕉等有可能被冻死;三是在草原牧区,暴风 雪覆盖草场,造成“白灾”;四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沙暴;五是寒 潮可以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我国寒潮危害有何地区差异? 提示寒潮危害在南北方地区表现不同,如下图:
(1)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哪些地区?具有哪些特点? (2)寒潮入侵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危害? 答案(1)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入 侵我国的寒潮具有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 范围广的特点。 (2)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以及暴风雪、沙 尘暴灾害;严重的大雪、冻雨常常会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 信和输电线路中断等。
2016年10月,台风“沙莉嘉”经过我国,对农业、工业、交通、水 利、市民生活等造成了很大影响,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造成巨 大经济损失。据此完成第3~5题。
3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 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 只 ③风暴潮引发洪水 ④温冷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示经纬度来看,A地处在北纬30°附近,受锋面雨 带的影响,6月份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水灾害。第(2)题,从等高线来 看,A地位于地势陡峻的河谷地带,应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也可修 建水库,调蓄洪水;B地位于湖泊附近,可退耕还湖,增强湖泊调蓄洪 水的能力,也可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 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2017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

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1.知道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重点)2.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重点)3.学会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我国的干旱灾害阅读教材P35~P37活动思考题,完成下列问题。
1.2.成因(1)降水方面①降水量低于平均值。
②在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长江以南地区7、8月份伏旱华北、东北地区春旱、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2)水资源方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
(3)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①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正误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是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 )(2)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 )(3)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
( )【提示】(1)×华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2)√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②我国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③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春季农田需水量增大。
(3)×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教材整理2我国的洪涝灾害阅读教材P37第7行~P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①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②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①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②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流域汇水速度大大加快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2.分布(1)空间分布: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北方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扩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⑫ 水土资源 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 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耕地⑬ 复种指数 的增加,灌溉面积 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⑭ 冬小麦 播种面 积的增加,北方受⑮ 春旱 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 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 需水量不断增多。
(1)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
C.7、8月 A.副高控制
B.5、6月
D.9、10月 B.湖泊减少
(2)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C.全球变暖
解析 少雨天气,出现伏旱。
D.地形影响
我国江南地区7、8月份由于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
解析 答案
探究点二
答案
5.为什么我国的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答案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
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
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
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时1 干旱与洪涝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区
互动探究区
自我检测区
自主学习区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季节 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① 多。二是② 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③____ 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干旱甚至长达几年。三是④ 影响的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⑤ 受旱率、⑥ 成灾率 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降水的⑦ 季节 变化 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 较少,易形成⑧ 伏旱 ;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⑨ 春旱 和⑩ 春夏连旱; 西南地区⑪ 冬春连旱 比较严重。
反思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 旱灾成因
分区
旱灾பைடு நூலகம்型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东北、 华北 地区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 春旱为主 旺盛,而雨季未到,降 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 水稀少 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长江
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 伏旱为主 副高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 以南 市用水需求量大 形成“伏旱”
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
2.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
答案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
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
因此不造成灾害。
答案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⑯ 锋面雨 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 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
南方 (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⑰东南沿海向⑱ 西北内陆 递减。⑲____
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思考】
3.你知道有哪些社会经济活动会加重洪涝灾害?
答案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修筑堤坝等。 4.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 答案 不一定。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生活 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答案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探究活动
我国的干旱灾害
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华北 平原、____________ 珠江 长江中下游 平原及_____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 流域。
北方水资源数量少、 (2)从水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
我国的洪涝灾害
右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 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 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 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
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 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
西南 地区 冬春连 旱为主 交汇于西南地区的北部、东北 的低温阴雨天气还是该
部、东部,在那里形成了连阴 地区的低温干旱天气,
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 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西,为旱季
很大
迁移应用1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常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1)~(2)题。
【思考】 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答案
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
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
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
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