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离婚》看中国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婚姻需要情感,更需要理性--对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婚姻主题的思考

婚姻需要情感,更需要理性--对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婚
姻主题的思考
黄永林;张君玲
【期刊名称】《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18)003
【摘要】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描述了现代社会背景下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代夫妻在各自的情感和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痛.本文对该剧的婚姻主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维系婚姻需要情感,更需要理性.文章指出"中国式离婚"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传统的非理性的 "以夫为荣"观念造成的悲剧,维系幸福的婚姻需要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任和宽容.文章呼吁:让情感与理性呵护有爱情的婚姻,缝合有裂痕的婚姻,创造更幸福的婚姻,让中国式离婚的悲剧不再重演.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黄永林;张君玲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
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74.3
【相关文献】
1.需要经营的婚姻就不是好婚姻 [J], 叶倾城
2.身体叙事、婚姻伦理与性别意识——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的身体伦理叙事解读 [J], 赖翅萍
3.从林小枫的失败看当今婚姻家庭——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给人们的思考 [J], 章安宁
4.中国式婚姻需要一场全民革命吗 [J], 王陆
5.2020婚姻家庭幸福感报告幸福婚姻需要共情 [J], 郭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花了3-4个小时就把这本书《中国式离婚》看完了,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不得不说,很早之前看这本书翻拍的电视感觉没有那么深刻,但是如今结婚3年多了,再回头来看这本书,收获就大很多,应该说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建议结过婚的夫妻们,都看一看。
小说中的林小枫和宋建平原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曾经也有过浪漫的感情故事,一个本科生,一个研究生。
生活殷实,甚至一步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但是就是这样高智商高收入的家庭,到头来却走到了,为了寻求离婚而劳燕分飞的场景。
似乎每个人都活得很苦,一点都不快乐,似乎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但是到底哪里出错了呢?应该说,林小枫这个角色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她们往往敏感而又贤惠,她们追求更好的生活,她们愿意为家庭牺牲自己的理想,她们操劳,她们努力当好家里的好妈妈,好女儿,好老婆。
但是,她们最终不仅仅失去了工作的能力,而且在婚姻中变得歇斯底里,猜疑,嫉妒,自卑,粗暴,无理取闹等诸多女性的坏脾气都在上演,她们为什么会活得如此可悲呢?在这里,循着作者的思路,我也做一番深刻的剖析。
首先,我觉得是对婚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的。
这个社会男女早已是平等的,由于社会观念的缘故,在家庭里,往往男人承担着赚钱养家的角色,而女人往往承担了家庭主妇的角色。
应该说,他们各司其职没什么不好,从价值上来看,也是基本对等的。
任何时候,女人无须为自己不赚钱而自卑,谁也不能说在家养育孩子就是价值更低的,不是吗?在这种情况下,男人有责任为了保持自我的魅力而努力,女人也是。
也许有人说,女人不工作就会长期不跟社会接轨而落伍。
但是我觉得,这完全是懒惰的女人为自己找到借口。
实际上,女人可以照样把自己安排的丰富多彩,学学厨艺,学学跳舞,跟孩子一起学钢琴啊,出去旅游啊,甚至也可以在家理财。
而相反,男人倒是有可能因为长期从事忙碌同样的枯燥的工作,而进步更少。
然而,小说里的男女主角就走岔了道,小枫自认为自己劳苦功高,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务,38岁就把自己搞得有些苍老,生活情趣已经全然失去,自身魅力更是无从谈起,陷在自卑和猜疑中不可自拔,家里时不时得剑拔弩张,夫妻双方长期没有共同语言,男人越来越不爱回家,那这个家就很难维持了,读后感《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女人_婚姻_避难所_从_围城_和_中国式离婚_看女性的婚恋出路

女人・婚姻・避难所———从《围城》和《中国式离婚》看女性的婚恋出路王瑞娟,张秀芬(兰州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摘 要]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女性形象,都透露出一种对男人与婚姻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
在今天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并对女性的婚恋观及女性婚恋出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 围城;中国式离婚;现代新女性;婚姻;避难所[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738(2006)04200562023 从封建社会的“夫为妻纲”发展到了今天,“夫贵妻荣”的观念仍然残留在一些女性心中,她们仍然把婚姻作为自己的“命根子”。
正是因为对婚姻寄予了过多的期望,才会有对婚姻和丈夫的死守。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中的一些女性形象,都透露出这样一种对婚姻与男人执著到可怕程度的女性情态。
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的洗礼下,中国女性已经不自觉地以男性意志为意志并与之默契自然地达成了某种共谋关系,她们在这样的惯性心理驱使下,其实都下意识地履行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婚姻原则,即便是在这样一个男女平等的新时代里,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女性,她们依然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以爱情为名义的婚姻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她们在对爱与婚姻的经营中构筑着自己的美梦,她们将自己对男性的希望、吸引与绑缚作为自己稳定和谐生活下去的唯一指标.在《围城》中,无论是在高雅风范掩饰下的工于心计的苏小姐,还是表演“单纯”故作“幼稚”的孙小姐,更不要说那个做可爱状出了格的范小姐,无一例外。
《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更是视婚姻与男人为自己的命根,甚至在挽救不了婚姻的情况下宁愿去死。
《围城》中的女性角色被置于一种细腻、真实的生活背景下进行透视分析。
其中的几个女性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自立的资本。
从林小枫的失败看当今婚姻家庭——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给人们的思考

得 无 力的 夫妻 , 相互 的信 任 早 已
荡 然 无 存 了 。宋 建 平 不 是 一 个 喜 欢 自虐 的 人 , 是 他 似 乎 喜 欢 因 但
因 是 因 为 宋建 平 没 有 做 好 一 个 丈夫和 父亲应该 做 的事 。 宋建 平 几乎 不做 家务 , 即使 在人 民 医院 的 时候 , 天一 吃完 饭就 拍屁 股 每
心 。可是 看看 , 建平 有真 正 关 宋 心过林 小枫 吗?宋建平 许诺林小 枫 : 我 会 一 辈 子 对 你 好 。” 的 “ 真
有 做 到 吗 ?后 来 林 小 枫 在 暗 示 想 要 和 好 的 时 候 ,对 宋 建 平 开 玩 笑 , 了旬 : 我要 你对 我好 。” 说 “ 宋建 平 不 但 惊 恐 于 林 小 枫 撒 娇
说中国人 的婚姻很 有意思 , 婚以 后都是 靠 结 习惯在 维持着 。如果有些夫 妻因为突然 的事 件 不能再 习惯 对方 ,那么就 离离婚 不远 了 。
直羡 慕 向往的父母 的 婚姻 , 实并不 是她 其
所 想的那样 。没有 比命 运中偶像 的破裂更能 让 人反思 的 。虽然她 反思 了 , 然 她选 择放 虽
三 是 夫 妻 双 方 沟 通 方 式 的 “ 差 ”。 宋 建 平 和 林 小 枫 两 人 偏 关 系 的 恶 化是 在 林 小 枫 辞 职 之 后 。原本的林 小枫光 听说丈 夫要 转 合 资 医 院 就 开 心 得 像 孩 子 一
样 ,可是 离职 以后 的林小 枫 , 即 使 是 丈 夫 告 诉 她 , 己 当 上 了 副 自 院 长 , 也 趣 味 索 然 。 从 这 个 时 她 候开 始 , 人之 间的 差异 越来越 两 大 。 小 枫 是 一 个 需 要 与 爱 人 一 林 同 分 享 内心 才 有 安 全 感 的 女 人 , 但 是 宋 建 平 却 是 喜 欢 有 自 己 内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20xx-2-24首先这个故事应该是把生活艺术化,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注解罢。
人物刻画的鲜明,各有特色,语言生动。
故事的情节辗转起伏,很是有趣。
林小枫,其实这人的样我身边也有,她的偏执,她的歇斯底里,其实都因为她心对宋的爱,不大得法。
而且她的爱,占有的成分居多。
而且,她遗忘了自己。
还是我的那句老话,她犯了一个在恋爱和婚姻中,女人通常都会犯的错误,把对方看做是自己的整片天空。
我其实挺能理解这个人物,(她的一些想法我也曾经有过,也曾经有过和Lg吵架,恨不得杀了他的冲动,西西,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想法,很多女人都有。
)她就是爱的太用力了。
其实大可不必。
爱一个人其实是要给对方空间,而自己,也需要不断的成长。
人世间,其实男女之爱是最为功利的一种感情,施方总会希望受方能够投桃报李,可是爱情里面,根本没有公平二字可言。
所以,广东人有句俗话:“吃的咸鱼抵得渴。
”意思是,如果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那就该为其后果负起责任。
谁也别怪,谁也别怨。
出现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好。
否则,就算再离N次婚,再结N次婚。
问题也还是解决不了。
宋建平,在我看来,其实是个好男人了。
换了我是林小枫,也知足了:)其实,小枫的作,宋自己也要负起一部分的责任。
小枫其实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夫妻间应该有良性的沟通。
沟通是打开让彼此打开心扉的最佳途径之一。
顾莉:其实挺佩服她的,虽然有点工于心计。
这个社会其实就是这样,人们并不会因为你是弱者而同情你,惟有自己变得强大,尽管:“在夜里,睡在一米八的大床上,她还是会感觉荒凉。
”可是她还是能把父亲能带给的荣耀和母亲能给的温暖都赋予了她唯一的女儿。
能够把这两点都做到的女人,确实不多。
最叫我感动的是,她唱着:“oNLyyoU。
”哄着受了小朋友欺负的女儿睡觉的这一幕,真叫我感动。
顾莉,应该是那种被受伤害后,看通世情的那种女子吧。
我觉得中国人讲究熟不拘礼。
不管是男人女人,婚后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劳永逸。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这两天抽上班的间隙看完了《中国式离婚》这本小说,本身我是想先看一下陈道明和蒋雯丽演的电视剧。
由于身边的人不喜欢这类过于沉重的片子,所以就只有曲线完成这本书了。
生活本是一个烦恼的综合体,婚姻、家庭、事业的压力,责任也在婚姻后被无限的放大。
那是一个拥挤的瓶颈,突破也许是唯一的出路。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大多数人会被这个瓶颈卡死。
特别是人至中年,情感上、事业上总是在遭遇着不同的打压。
上老下小的负担,身体机件年久失修的不畅,记忆不济思维缓慢带来的,同学朋友的风光带来的抑郁,都鞭笞着中年人苟延残喘、力不从心的心情。
书中女主人公林晓枫是典型的式的传统中年妇女,想法也具有代表性。
她的丈夫宋建平是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大夫,收入稳定,家里没有经济上的负担。
但林晓枫并满足于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状态,她想要车子、房子,儿子好的教育,她希望丈夫跳槽去外资企业,另一她也害怕去改变。
然而一辈子踏踏实实的赵院长的死和高中同学会上遭受冷落都刺激了她敏感的神经。
林晓枫把一切都归罪于安于现状,踏实内向的丈夫宋建平。
殊不知的婚姻危机正悄悄到来&&中年当是多事之秋,是婚姻发展的艰难时期。
拿纳姆定律说:婚姻把猫头鹰变成家鸽的尝试。
多么艰巨的改造工程,努力和结果往往是不成正比的。
当中年夫妻生活变成习惯,变成例行公事,当那种怦然心跳的感觉日渐稀少直至缺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冷战和互相伤害。
林晓枫和宋建平在换工作,孩子的求学问题上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一次次的误会让的距离越来越远。
为了缓和矛盾,宋建平去了爱德华医院,收入成倍地增长,甚至有机会成为医院的合伙人,相应带来的是累得回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连尿都拉在床上。
林晓枫为了支持老公的事业,辞去了心爱的教师工作,宋建平知道后更是加倍地挣钱,对妻子的平等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变得逆来顺受了。
然而怀疑与猜忌并没有因为金钱的增加而减少,反而变本加厉了。
为了家庭舍弃喜爱工作晓枫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她开始不满意于以丈夫的存在而存在,不满意自己的身份只是宋太太。
走出_围城_的女人们_小说_中国式离婚_婚姻悲剧对现代知识女性的启示

2012年6月刊10一、引言《中国式离婚》是中国当代女作家王海鸰的家庭婚姻伦理小说,该小说于2004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后搬上银幕,在中国首映后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也引发人们对当代婚姻家庭、两性关系的反思和感悟。
该剧被人们称为现代版的围城,它通过三个家庭和一个已经离异的家庭,来展示中国人的婚姻现状,揭示不同年龄段的夫妻在婚姻契约下心、身和身心的三种背叛,从而导致家庭的变化。
该剧是一部社会伦理片,讲述的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是一次中国人婚姻的深度探访。
在全国各地电视台陆续播出后,长期占据当地收视率榜首,在观众之中掀起热烈的讨论。
《中国式离婚》主要讲述了中国当代社会三对夫妻的失败婚姻的建构和解构过程:外科医生宋建平和小学教师林小枫;外科医生肖莉和经商的丈夫;刘东北和护士娟子。
该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放大了夫妻因为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彼此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二、苏联文论家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是有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
在复调小说理论中不存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关系。
复调小说的世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一切都存在于同一空间,相互作用,作者在小说中一般不写原因,也没有事物的缘起,而是把各种矛盾对立的思想集中置于同一平面上描写,而不作为纵向顺序的思考和排列三、霸道任性、亲自解构自己婚姻的家庭主妇林小枫林小枫是在中国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代表当代拥有事业成功的优秀丈夫,宁愿为丈夫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相夫教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家庭中的知识分子妻子群体形象。
林小枫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因嫌教书工作清贫辛苦而辞掉工作,选择当家庭主妇,支持丈夫工作,是其人生选择的一大失误。
赋闲在家的林小枫虽在勤勉持家、相夫教子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却忽视了个人修养的历练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再加上爱情和激情的逐渐消退,婚姻生活的平淡无奇,丈夫却事业有成正处于黄金阶段,与事业蒸蒸日上的丈夫的差距越拉越大,思想交流也愈来愈受阻,越来越难以沟通。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

《中国式离婚》读后感《中国式离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离婚故事,揭示了中国当代社会中的许多现实问题。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夏琳和陆辉之间的婚姻生活,展现了他们在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小说中,夏琳和陆辉是一个看似幸福的夫妻,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事业也都很顺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离婚。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夏琳和陆辉的对话和行为,揭示了中国式离婚背后的种种原因。
首先,小说中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婚姻关系的脆弱性。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夫妻在面对矛盾和问题时往往选择忍让和妥协,而不是积极沟通和解决。
这种不健康的婚姻观念导致了夏琳和陆辉之间的沟通不畅,矛盾不断积累,最终走向了离婚的结局。
其次,小说中还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在夏琳和陆辉的婚姻中,夏琳一直扮演着传统的家庭角色,全心全意地照顾家庭和孩子。
然而,当她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独立时,却遭到了丈夫和家人的反对和排斥。
这种保守的观念使得夏琳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最终选择了离婚来寻求自由和独立。
最后,小说中还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变迁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家庭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而是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依然受困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了许多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破碎。
通过阅读《中国式离婚》,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婚姻关系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建立在真诚和平等的基础上,婚姻才能长久而幸福。
同时,我们也需要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珍惜彼此,携手共度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式离婚》看中国女性的婚姻爱情观作者:尹光兵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
摘要:婚姻和爱情,恒古不变的话题,从古到今,女性的婚姻爱情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经历了重视结果--让女性委曲求全、忍辱负重;重视过程——让女性有了一种新生的变革,也让中国女性认识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婚姻。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让国人再一次看到了这一个本质,它借女主角之口道出了新时代女性的婚姻爱情观:让你爱的人爱自己。
关键词:女性;婚姻;爱情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2013)-10--01
“中国式离婚”是种皮开肉绽的痛苦过程,离婚对于习惯于AA制观念的西方人来说是对两个人的正当出口,但对于中国人来说离婚就是一场皮开肉绽式的痛苦过程。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标题听起来似乎很宽泛,剧中主演陈道明就先发制人地阐明了其中的含义,他说:‘中国式’强调的是在现阶段,正在进行式,具有普遍性的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离婚还是会有种遮掩的心理。
中国婚姻的最高境界是‘白头偕老’,为了这个境界,很多人维护着并不合适的婚姻,重则忍辱负重,轻则忍气吞声,这种痛苦是中国人说不出来的。
就从影片中来说,电视剧中的男主角宋建平才华横溢、事业有成;女主角林小枫相夫教子、任劳任怨。
然而两人却因一些琐事常有些争执。
林小枫在夫妻性生活问题上的言行不当,严重伤害了宋建平的自尊。
林小枫执著地用她看到地现象反复强化着宋建平有外遇的判断。
这些不理智行为,让宋建平在单位颜面无存,在朋友面前尴尬难看,甚至遭到好朋友和林小枫弟弟的殴打。
宋建平在冤屈、无奈、愤怒、痛苦的重压下,发出了像受伤的野兽般的嘶吼!最终,他们的婚姻滑落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
《中国式离婚》电视剧的结局,采用了暗示的手法,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结尾时,在林小枫的提议下,二人长时间拥吻,然后签了《离婚协议书》。
结尾的画面留给观众的最深的形象,是瑟风冷雨,和那凄凉的墓地。
1.古代和现代的爱情观念,最大不同在于一个重视结果,一个则重视过程。
古代婚姻爱情的悲剧,大多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婚姻在当时算是爱情的一个载体,没有婚姻的门面,再伟大的爱情也将被人唾骂,而为爱情所牺牲掉的除了名誉、未来的幸福之外,更有失去性命的可能。
爱情是在自由交流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情感,是精神和情欲相结合的产物,最大的例证就是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的“蝴蝶之恋”让多少人心碎流泪,他们
爱情终归在伟大,也因为没有结果而只得化做蝴蝶比翼双飞了,在神话的国度中或许他们能找到属于他们的爱情的诠释。
再看婚姻,一曲孔雀东南飞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下婚姻的软弱!刘兰芝是无可挑剔的,但她的婚姻却一再受到打击。
面对这些,她的婚姻爱情观就是保全。
为了保全自己的婚姻,她终于跳下了碧绿的水,而她的夫君在徇情前却仍在徘徊,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中国千年历史,封建社会压抑沉重的枷锁,禁锢住了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
现代社会的进步使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得了相应的提高,如今的女性已经可以自由的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甜蜜,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却也无时不在现代人的脑海中停留,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使得有些现代女性成为既有着追求自由的新观念,又有着依附男人来提高婚姻质量的矛盾载体,过着规矩但不规范的情感生活。
就如剧中的肖莉,在发现丈夫外遇之后,果断的选择了离开,尽管之前她也曾对失去的爱情而深深的痛苦过。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观念,现在中国的离婚率大大提高,从古代“休妻”让女子身陷万劫不复之地到今天的流行“今天你离了吗?”的口头语,不得不承认,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爱情像是一场战争,战争中是激烈,战争结束后是平静,能够接受平静而单调的生活才是爱情最终能长久的最好保障。
在婚姻和爱情上,似乎永远都会有自私的身影存在,林晓枫就是这样的女人,她始终害怕属于“自己的”丈夫突然有一天会成为别人的,猜疑和嫉妒终于使她自己种下了恶果。
晓枫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丈夫宋建平的首肯,但又不甘自己仅仅只是丈夫身后的一个影子,就是这样的矛盾中,她成了一个时时刻刻抓住婚姻不放的人,但她看到丈夫和别的年轻女人抱在一起的镜头时,她整个人崩溃了,她决定离婚,可这时她的母亲告诉她:母亲并不是小枫的亲生母亲,小枫是她父亲和别的女人的孩子,但母亲仍然用宽容的心接纳了晓枫,也使自己的婚姻有了一个看似完美的结局。
婚姻的状态实际上是千姿百态的,但是《中国式离婚》却说出了一些婚姻当中的人共同的伤痛、无奈还有一些感慨。
2.婚姻到底是什么呢?婚姻和恋爱是不同的,恋爱是激情的爆发,而婚姻则是一种规范性的东西。
在婚姻生活中爱情要面对日常家庭生活琐事的考验,还要面对两个人朝夕相处中的考验,有很多责任、义务,也有很多日常人生的温暖,但没有什么神秘感。
即便有爱情,也再不是燃烧的激情,而更像是一种平凡的温情。
况且世间有很多婚姻本来就没有爱情,或者爱情已经磨灭,但是因为别的因素,比如责任心、诸如利益牵扯,才必须要维持下去。
没有纯粹的婚姻,婚姻的属性就是这样--许多与感情无关的事情全部纠葛在一起,错综复杂,墙内的人正是感到了这样一种无奈与感慨。
在古代,婚姻是女人一生的赌博,她们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丈夫有出息上,即使在妇女高度独立的今天,绝大多数女人也都像林晓枫一样,愿意借助丈夫的光辉荣耀自己的一生。
当丈夫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样有出息,爱也成怨成恨了。
现实生活中,象林晓枫这样的女人实在是太多了,她们既想有爱,又想拥有富贵,同时又期望被丈夫视为珍宝,面对一个人数十年而毫不厌倦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那么婚姻就得靠责任、靠亲情、靠快乐和温暖来维持。
对于许多不明白婚姻实质和夫妻相处之道的人来说,《中国式离婚》的最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它让你心
痛,让你感到生活的不完美,让你幻灭了对婚姻的理想,但也让你知道了真相,知晓了爱的无痕。
参考文献:
1、《中国婚姻史》汪玢玲上海人民出版社,32开本精装页数:571
2、《中华文化通志·婚姻志》,岳庆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中国家庭制度史》,徐扬杰,人民出版社,1992
4、《中国婚姻史稿》,陈鹏,中华书局,1990
5、《中国家长制家庭制度史》,王玉波,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中国古代婚姻史》,陈顾远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