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字形

合集下载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语言运用之语音、字形、标点、修辞及综合运用等Word版含解析综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语言运用之语音、字形、标点、修辞及综合运用等Word版含解析综

专题1:语言运用之语音.字形、标点.修辞及综合运用等一、【2016年高考山东卷】 (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 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 _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 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_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都市 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卜..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 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一一④ _____________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优美 领略 繁杂.幽美 领略 繁复 C . 幽美 领悟 繁杂卜优美 领悟繁复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 B . ② C .③D .④【答案】 1. B 2.. B 3. A1.试题分析:A 血暄哗”应为“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朶乱.C "■伫(血应为"伫(如)”,伫立: 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也泛指站立.漓尽至”应为“牀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 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口【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 层级为识记A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延续了 2015年高考题型,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音及字形的辨析。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2 字形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2 字形

考点2 字形
[2017山东卷]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
..,而那些春
..,草木凋凌
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
..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

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

每年,从广州向漠
河,春天昼夜兼程
....,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
..的扩展。

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
上用稚嫩
..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

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
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
..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
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
....,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肆虐凋凌B.集结昼夜兼程
C.版图稚嫩D.嫣然抱憾退出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凋凌”应为“凋零”。

第1页共1页。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及逐题解析(全国II卷)全解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及逐题解析(全国II卷)全解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及逐题解析(全国II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

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卷Ⅱ)-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卷Ⅱ)-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6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字形

2016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字形

考点2 字形[2016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近年来,浙江卷都将对字形的考查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应用性很强。

今年考查的均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难度较低。

A项,“浮燥”应为“浮躁”;B项,“搏得”应为“博得”;C项,“飞扬拔扈”应为“飞扬跋扈”。

[2016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òu)猎金榜题.(tí)名B.折.(zhé)本角.(jué)逐按.(ān)装舐.(shì)犊情深C.筵.(yán)席偌.(ruò)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D.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 噤.(jìn)若寒蝉【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撕”应写作“厮”。

B项,“折本”的“折”应读“shé”,“按”应写作“安”。

C项,“着陆”的“着”应读“zhu ó”。

[2016山东卷]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2016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二答案解析及解析

2016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二答案解析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Ⅱ卷试题分析□余闻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章节选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一文,为适应命题需要,摘编时对原文作了一定的删改。

本文内容虽然属于接受美学范畴,好像是专家学者才会研究讨论的学术性课题,但实际上与社会上一般人民群众的书刊阅读、艺术欣赏也有密切关系,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知识素养和认识水平。

全文旨意较为深远,理论明白浅显,文字也较流利通畅,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字形
[2016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近年来,浙江卷都将对字形的考查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应用性很强。

今年考查的均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难度较低。

A项,“浮燥”应为“浮躁”;B项,“搏得”应为“博得”;C项,“飞扬拔扈”应为“飞扬跋扈”。

[2016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òu)猎金榜题.(tí)名
B.折.(zhé)本角.(jué)逐按.(ān)装舐.(shì)犊情深
C.筵.(yán)席偌.(ruò)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
D.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 噤.(jìn)若寒蝉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撕”应写作“厮”。

B项,“折本”的“折”应读“shé”,“按”应写作“安”。

C项,“着陆”的“着”应读“zhu ó”。

[2016山东卷]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
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之外,西递向要真正领略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在都市的暄哗
..
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
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

迈入老
形成鲜明的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
..
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

漓尽至
...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 暄哗
B.幢(zhuàng)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淋漓尽至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暄—喧。

C项,“伫”读zhù。

D项,至—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