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4_4 硝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比对: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比对: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简介本文将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新旧教材进行比对,重点关注人教版的选择性必修1和选修4两本教材。
通过对比两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内容比对选择性必修1- 新旧版本的选择性必修1在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主要关注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概念。
-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内容编排更加紧凑,结构更加清晰。
- 新版教材增加了一些实例和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选修4- 新旧版本的选修4在内容上有一些差异,主要关注化学在生活、环境和工业中的应用。
-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问题。
- 新版教材增加了一些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以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学习影响选择性必修1- 新版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更强,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 新版教材的实例和案例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和应用场景,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选修4- 新版教材更贴近生活和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 新版教材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化学的前沿领域和应用前景。
结论通过对比人教版的选择性必修1和选修4两本教材,我们可以看到新版本教材更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实际应用。
这些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因此,建议学校和教师使用新版教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化学素养。
高中化学必修一硝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硝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氧化氮的制备方法;
2. 掌握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能够在实验中制备一氧化氮。
教学重点:
1. 一氧化氮的制备方法;
2. 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 一氧化氮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容器、分液漏斗、试管、试管夹等;
2. 实验药品:铜、硝酸、稀盐酸等;
3. 教学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一氧化氮的应用领域,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介绍一氧化氮的制备方法;
2. 探讨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目的:通过铜和硝酸的反应制备一氧化氮;
2. 实验步骤:将铜放入容器中,加入硝酸,通入气体收集一氧化氮;
3. 实验结果:观察气体的性状以及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1.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一氧化氮的性质;
2.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铜和硝酸来制备一氧化氮。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一氧化氮制备与性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解决相关习题,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一氧化氮的制备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性质和应用。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4章 第4节《硝酸、氨、硫酸》-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 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年级上《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硝酸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 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中“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第三部分内容。
在这一专题里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新课程化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对本专题的学习应该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①理解教材实验设计的原理;②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③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学情分析】“硝酸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苏教版化学1最后一专题的最后一块内容。
到本专题止,教材已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他们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动手欲望,渴望自己设计实验,渴望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施。
因此,本节课通过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开放与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体验实践与创新的乐趣。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实验评价。
【设计思路】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是: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重点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的改进,将学生分为多组,设计出多种改进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再通过实验的最终验证来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疑问——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点评各方案——实验演示——随堂练习【课前准备】1.教师的准备本节课是有关教材实验的改进与新设计,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课前备课时已花了大量时间“备学生”。
2.学生的准备为了让学生有个好的心理准备,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在前一节课就要求学生做好本节课的预习工作,并提出一个思考问题: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学用具的准备考虑到本节课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授课。
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4章 第4节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在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体现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D.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2.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SO2、O2、HI B.NH3、O2、N2C.NH3、CO2、HCl D.H2、Cl2、O23.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a升华、b冷凝B.a挥发、b吸水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4.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或浓硫酸的是()。
A.Cu B.ZnC.Fe D.Al5.下列关于浓HNO3和浓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6.在铜跟稀硝酸的反应中,如果有1 mol HNO3被还原,则被氧化的Cu的物质的量为()。
A.3/8 mol B.8/3 molC.3 mol D.3/2 mol二、双项选择题7.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能表现强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A.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B.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C.氢氧化铜与浓硝酸反应D.碳与浓硝酸反应8.在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苹果块会干瘪B .胆矾晶体表面无变化C .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 .试纸变红三、非选择题9.根据下列化学反应和事实,说明反应利用了硫酸的什么性质,将表示性质的选项的字母填在各小题的横线上。
A .不挥发性B .酸性C .吸水性D .脱水性E .强氧化性(1)浓硫酸可作气体干燥剂: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硝酸教案新人教必修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硝酸和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硝酸的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难点: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硝酸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83℃),易挥发。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69%,98%以上的浓硝酸叫“发烟硝酸”。
二、硝酸化学性质1. 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 = O2↑ +2H2O + 4NO2↑2.硝酸的强氧化性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王水:浓HNO3和浓HCl(体积比1:3)混合物3. 浓硝酸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 + 4HNO3(浓2↑ + 4NO2↑+2H2O4..钝化: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发生“钝化”。
三硝酸的用途四、硝酸的工业制法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A.B.C.D.2.下列关于有机物1-氧杂-2,4-环戊二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互为同系物B.二氯代物有3种C.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D.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5molO23.下列各组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NaOH、H2SO4、NH4Cl B.MgO、Na2SO4、NH4HCO3C.Na2O2、KOH、Na2SO4D.AlCl3、Al2O3、MgCl2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三种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下列添加试剂顺序正确的是()A.先加Mg(NO3)2,再加Ba(NO3)2,最后加AgNO3B.先加Ba(NO3)2,再加AgNO3,最后加Mg(NO3)2C.先加AgNO3,再加Ba(NO3)2,最后加Mg(NO3)2D.先加Ba(NO3)2,再加Mg(NO3)2最后加AgNO35.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B.工业生产时加入适宜的催化剂,除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之外,还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从而减少能耗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目的6.如图是在明矾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A段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B .AB段的离子方程式只有:Al(OH)3+OH-===AlO+2H2OC.A点的沉淀为Al(OH)3和BaSO4的混合物D.B点溶液为KAlO2溶液7.关于“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在烧杯中称量B.在研钵中研磨C.在蒸发皿中加热D.在石棉网上冷却8.人体血液存在H2CO3/H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高一化学组:冷晓科【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理解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及其强氧化性3、了解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教学重点】氨、铵盐的化学性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氧化性【教学难点】氨气的制备实验原理,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学方法】学习归纳法、实物展示法、创设情景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及相应实验仪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氨【本课时在本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的核心和考试的热点【展示标杆题】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自然中雷雨发庄稼的过程。
2.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并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氮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3.从氮的原子结构出发分析氮除,0,+2,+4,+5外是否还存在其它价态?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此价态的氮的化合物具有什么化学性质?【播放液氨泄露视频】从该视频中你得出氨气那些物理性质?为什么液氨泄露会有化肥的气味?【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挥发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液氨易汽化可用作制冷剂【设问】氨气能与水反应?反应产物是什么?【播放喷泉实验视频】1.由该实验你又得出什么结论?2.为什么能形成喷泉?3.具有什么性质的气体能形成喷泉?4.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5. 氨气与水作用的溶液呈什么性?6.若把胶头滴管中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氨气换成二氧化碳,进行同样的操作能行喷泉吗?你还有那些气体和溶液组合形成喷泉的例子?7.写出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并分析氨水中有哪些成分?【总结】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设问】由上面的结论你还能得出氨气还能与那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播放氨气与浓盐酸反应实验视频】1.记录实验现象2.根据初中学的理论知识预测反应产物?【设问】氨气还能与硫酸、硝酸反应吗?若能反应产物是什么?【回顾第一个视频】为什么液氨泄露会有化肥的气味?【回答】化肥会分解释放出氨气。
对比分析:高中化学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旧版选修4

对比分析:高中化学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
1与旧版选修4
本文对比分析了高中化学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旧版选修4两个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1教材的特点:
1. 结构更加合理:新版教材按照知识点的逻辑顺序组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2. 内容更新全面:新版教材根据最新的教学要求和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更新,涵盖了更多的前沿知识和实际应用。
3. 实验设计更加科学:新版教材的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旧版选修4教材的特点:
1. 知识点较为独立:旧版教材的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较小,知识点较为独立,适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2. 着重理论知识:旧版教材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推理,适合对化学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
3. 实践应用相对较少:旧版教材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不足。
综上所述,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1教材更适合高中化学教学的需求。
它在结构、内容更新和实验设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要求。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节氨硝酸和硫酸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

一、氨
(4)氨跟氧气反应
催化剂
4NH3+5O2
==== △
4NO+6H2O
玻璃棒 空气
铂丝 浓氨水
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浓氨水的锥形瓶中(不接 触溶液)观察到悬在液面上的铂丝更加红亮, 同时有 红棕色气体生成, 并有白色烟雾产生, 试解释原因。
催化剂
4NH3+5O2 =△=== 4NO+6H2O 反应放热, 铂丝维持红热
液氨
氨气降温加压液化
混合物
纯净物(非电解质)
H2O、NH3 、NH3·H2O
NH4+
OH- H+
NH3
氨能否与酸反应?
(2)氨跟酸的反应
NH3+HCl ===== NH4Cl (现象: 白烟) NH3+HNO3 ==== NH4NO3 (现象: 白烟)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H4+(与酸反应的本质) (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Al3 + +3NH3+3H2O ==== Al(OH)3↓+3NH4+
②不稳定性酸的铵盐 △
NH4HCO3 ————H2O +CO2 ↑ +NH3↑
(B)铵盐与碱的反应 (NH4)2SO4 + 2NaOH ——△—— Na2SO4 +2NH3↑+2H2O △ NH4Cl + NaOH ———— NaCl + NH3↑ + 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硝酸)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2、使学生掌握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学会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研究化学变化。
【重点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课前预学案】
三、硝酸
1、回顾前面学习过稀硝酸的性质,尝试归纳出硝酸的物理性质。
2、根据酸的通性,归纳出稀硝酸的酸的通性,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结合课本第100页思考与交流学习硝酸的性质,对比浓硝酸、浓硫酸、浓盐酸性质
4、类比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和硝酸的性质比较
【课内探究案】
〖合作探究1〗
常用浓硝酸为何呈黄色?打开盛有浓硝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的白雾是什么物质?实验室应怎样贮放浓硝酸?
〖合作探究2〗
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都不产生
.........H.2.。
分别写出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尝试分析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产物,指出反应中HNO3起了什么作用?浓硝酸和稀硝酸哪个氧化性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合作探究3〗
(1)在一盛有3mL 浓硝酸的试管中放入过量铜片,HNO3能反应完吗?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此情况下,当反应完全停止之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H2SO4,又有气体产生,这又是什么气体?为什么?
(2)用Cu制Cu(NO3)2有那些途径?那些途径好?那些途径不好?为什么?
〖课堂小结〗1.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和用途;2. 硝酸的化学性质。
〖课内练习案〗
1、Cu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当加入一种盐后,Cu粉质量减少,而溶液变蓝,
同时有气体生成,此盐可能是()
A.Na2SO4 B.NaCl C.NaNO3 D.Na3PO4
2、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浓硝酸
3、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4、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剧烈程度:两者相同
B.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