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进与登泰山诗

合集下载

关于泰山的古诗

关于泰山的古诗

泰山的古诗关于泰山的古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泰山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泰山的古诗1朝觐坛【元】李简朝觐当年筑此坛,旌旗影里簇仙班。

只今惟有青山在,日暮孤云自往还。

登岳【元】李简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

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

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

水声俄在树梢头,疑有於菟天外啸。

向晓才登日观峰,手披云雾开鸿蒙。

火轮欲上海波赤,金霞翻动苍龙宫。

黄河一线几千里,吴越山川真地底。

为数齐洲九点青,更将伏槛窥东溟。

李白不遇安期生,安得羽翼飞蓬瀛,登岳【元】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句,满空笙鹤下高寒。

天门铭【元】杜仁杰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

齐人杜仁杰,于是乎铭之:元气裂,两仪具。

五岳峙,真形露。

惟岱宗,俨箕锯。

仰弥高,屹天柱。

浩千劫,空来去。

谁为凿,起天虑。

匪斤斧,乃祝祖。

一窍开,达底处。

十八盘,盘千步。

荠初吐,抱围树。

日车昃,惨曦驭。

六龙颓,莽回顾。

躇此往,嘉无数。

无怀下,兵刑措。

七十君,接銮辂。

圣道熄,彝伦斁。

揖让歇,篡夺屡。

忽焉阖,梗无路。

象纬森,敕诃护。

朝百灵,由兹户。

金璀璨,朱间布。

九龙蹲,万无怖。

我欲叩,阍者怒。

辟何时,坦如故。

对冕旒,获控槊。

豁蒙蔽,泄尘雾。

刮政疵,剔民蠹。

上得情,下安作。

额血殚,帝聪悟。

崖不磨,苍壁竖。

刻我铭,期孔固。

垂万世,正王度。

纪梦【元】徐世隆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

骨强清似鹤,步健老犹龙。

方外无官府,堂中有岱宗。

仙闾真福地,杖屦会相从。

送天倪子还泰山【元】徐世隆九十行年发未华,道人风骨饱烟霞。

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

牛膝药灵斟美酝,兔毫盏净啜芳芽。

描写泰山的古诗

描写泰山的古诗

描写泰山的古诗泰山是中国名山,高耸严峻,云雾缭绕,不仅有风景之美,还有文化之美,从它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拥有很多的诗句,就可窥见一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描写泰山的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参考!描写泰山的古诗篇1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泰山吟》南朝·谢灵运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3、《泰山梁父行》三国·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4、《泰山吟》晋·陆机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5、《泰山吟》晋·谢道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岁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宕斯字,可以尽天年。

6、《泰山颂》当代·杨辛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7、《游泰山》唐·李白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8、《泰山》明·李梦阳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9、《雪中望岱宗》清·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10、《泰山石》唐·李德裕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描写泰山的古诗篇21、泰山吟作者:谢灵运岱宗秀维岳。

崔崒刺云天。

岝崿既崄巘。

触石辄芊绵登封瘗崇坛。

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蔼。

明堂秘灵篇。

2、泰山作者:李梦阳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推荐关于泰山的古诗

推荐关于泰山的古诗

推荐关于泰山的古诗《鹧鸪天赞亨公泰山志卷十八,载长清县灵严》
年代: 元作者: 智久
气象轩昂忠政多。

轻财重事无如他。

僧堂全管数千贯,移塔舍钱念百过。

无缝罅,妙祥和。

佳声浩浩占高科。

旌明行业人称赞,延永芥城拂劫。

赞美泰山的古诗
《登泰山简周行》
年代: 宋作者: 祖无择
日日尘中眼不开,暂登苍翠喜游陪。

莫辞辛苦经难险,大有人生不到来。

《送范山人归泰山》
年代: 唐作者: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咏泰山诗词

描写泰山的诗句古诗咏泰山诗词

描写泰山的诗句描写泰山的诗句(精选190句)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泰山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2、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李梦阳《泰山》3、有背如泰山,未觉毛羽轻。

——晁补之《感兴五首次韵和李希孝一》4、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

高卧今何在,东山似此山。

——张志纯《泰山喜雨》5、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

——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6、九十行年发未华,道人风骨饱烟霞。

洞天福地二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

牛膝药灵斟美酝,兔豪盏净啜芳芽。

隐居自爱陶弘景,莫作山中宰相誇。

——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7、稳似泰山共携手,陶然一笑友情深。

——毛泽东《七律·雷电》8、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白居易《放言五首》9、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李白《游泰山六首》10、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2、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

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

——范仲淹《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君恩泰山重》13、或谓且天为质暗,示珍符固不可辞;若然辞之,是泰山靡记而梁父靡几也。

——司马相如《封禅文》14、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15、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李白《游泰山六首》16、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李德裕《泰山石》17、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李白《游泰山六首》18、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李梦阳《泰山》19、谁言伯牙绝弦锺期死,泰山峨峨水汤汤。

——黄庭坚《西禅听戴道士弹琴》20、山半旧招提,扪萝蹑石梯。

佳名标四绝,胜境出三齐。

殿古烟霞窟,庭深桧柏蹊。

岳灵分地界,云险接天倪。

关于泰山的古诗大全_励志诗歌

关于泰山的古诗大全_励志诗歌

关于泰山的古诗大全《登泰山二首》年代: 宋作者: 陈梦良一跻尼父更谁登,扶日扪参紫翠层。

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

《鹧鸪天赞举公泰山志卷十八,载长清县灵严》年代: 元作者: 觉达头角峥嵘接九皋。

襟怀洒落绝纤毫。

扶持大刹宁辞倦,辅翼丛林不惮劳。

心因厚,志坚牢。

足庵门下最英豪。

而今战退女邪辈,不负灵岩举彦。

《泰山梁甫行》年代: 魏晋作者: 曹植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唐封泰山乐章·豫和六首》年代: 唐作者: 张说挹泰坛,紫泰清。

受天命,报天成。

竦皇心,荐乐声。

志上达,歌下迎。

亿上帝,临下庭。

骑日月,陪列星。

嘉视信,大糦馨。

澹神心,醉皇灵。

相百辟,贡八荒。

九歌叙,万舞翔。

肃振振,铿皇皇。

帝欣欣,福穰穰。

高在上,道光明。

物资始,德难名。

承眷命,牧苍生。

寰宇谧,泰阶平。

天道无亲,至诚与邻。

山川遍礼,宫徵惟新。

玉帛非盛,聪明会真。

正斯一德,通乎百神。

享帝享亲,维孝维圣。

缉熙懿德,敷扬成命。

华夷志同,笙镛礼盛。

明灵降止,感此诚敬。

登泰山张养浩诗歌鉴赏

登泰山张养浩诗歌鉴赏

登泰山张养浩诗歌鉴赏原文: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赏析: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

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历代登泰山的诗作很多,张养浩的这一首着重写出了他登临绝顶后顿觉眼界开阔的感受。

作品开篇就表达了作者登上泰山之后无限欣喜快意的心情。

“风云一举到天关”,极写泰山之高,但非实写,“风云”,喻地势之高;“天关”,天之关隘,意同天门、天阍; “一举”,则含有实现夙愿、一举成功的快慰之情。

第三句“齐州烟九点”,由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脱出,这里写作者凭高俯视,中国的九州一览无余,渺如九点烟尘。

诗句带有极大的夸张成分。

第四句是对泰山日出的描写。

“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作者写出他观后的新鲜感受。

“五更沧海日三竿”,平地五更时分,天色余暗未除、曙光未曦,而在岱顶却可以看到东海之上已高高升起的一轮红日。

“沧海”,此即东海。

从诗人感受的顺次、表现的逻辑上来说,三、四句的位置实际上是颠倒的,因为只有旭日东升、阳光普照,才能在朝云晨霭中看到渺如烟尘的九州。

诗人的写法突出了浑茫余暗中的豁然开朗,从而表达顿悟天地之广大的感觉。

诗的后半首即集中抒写他眼界扩大的体会。

“向来”两句的大意是,从前井处巢居,现在才知道自己过去的眼界是多么狭窄,从今往后,不论处在什么狭隘的环境也会觉得天地的宽阔。

“今后巢居亦觉宽”,是因为泰山使诗人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胸有泰山,则不会再为狭小的事物所局限。

这种感受是积极的,其中含有身居斗室、胸怀天下的意思。

最后两句中,“洪崖”,古代仙人名,江西新建县西南有洪崖山,相传洪崖仙人得道于是山; “笑拍”为拊掌大笑,作者因顿有所悟而吟咏新作;仙人多吹笙驾鹤腾云而行,故用“笙鹤”;“高寒”指天宫,可见苏轼《水调歌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颂泰山的诗

颂泰山的诗

颂泰山的诗
望岳【作者】杜甫【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日观峰【作者】梅尧臣【朝代】宋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

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

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送范山人归泰山【作者】李白【朝代】唐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泰山【作者】李梦阳【朝代】明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泰山【作者】石介【朝代】宋
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

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岩。

宝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

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

泰山【作者】汪元量【朝代】宋
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

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

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

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

泰山【作者】王奕【朝代】宋
扆齐机鲁镇天关,左右微垣列两班。

大展明堂俱翕受,黄河东畔少游山。

登泰山玉皇顶郭沫若拼音版诗词

登泰山玉皇顶郭沫若拼音版诗词

登泰山玉皇顶郭沫若拼音版诗词dēngtàishānjì登泰山玉皇顶郭沫若拼音版:登泰山记tài s hān z hīyán g wèn s h uǐxīl iúqíyī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yúyǐq ián lón g sān s híj iǔn ián s híèr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tài s hān z hèn g nán m iàn yǒu sān gǔz hō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wùs hēn h uìwǔgǔyǔz i yǐn g z uòrìg uān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tín g xīyǒu dài cíyòu yǒu bìx iáy uán j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s hān d uōs hís hǎo tǔs hícān g hēi sèd u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大进与登泰山诗
郑大进,字誉捷,号谦基,又号退谷(《清史稿•列传》记载为“字退谷”),揭阳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

他从政三十多年,“凡经七省,遭遇盛明”,因屡有建树,政绩卓著,所以职位不断升迁。

从初授直隶肥乡县令,累官至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衔,赏赐孔雀翎、黄马褂,还得到乾隆皇帝赐坐、赐宴的高规格待遇,生平极尽荣耀。

在潮州市太平路近铺巷口处有一座“圣朝使相”石牌坊,即为表彰郑大进的功绩而建。

(该坊原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后因故与其它牌坊一起拆除,现潮州市人民政府为展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恢复建造牌坊街,“圣朝使相”坊也于原址复建。

)郑大进位高权重,饮誉朝野,终因操劳过度,久积成疾,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病卒于任上,终年七十四岁,谥勤恪。

皇帝恩赐祭葬,御赐碑文曰:“郑大进才优干练,志笃寅恭。

出宰专城,早擅循良之誉;分符佐郡,兼推治理之长。

”给予较高的评价。

笔者于几年前出差到山东泰安学习,有一天傍晚在泰山脚下周围闲游散步,来到离登山磴道起点不远的红门宫处,偶然发现墙壁上有一块石碑,上刻诗文,落款赫然写着“韩江郑大进”字样,不禁眼前一亮,于是仔细记录,并拍照存档。

红门宫靠近登山磴道旁边,位于“孔子登临处”石牌坊后的左侧。

该碑刻就镶嵌在红门宫外墙上,碑刻长115厘米,高60厘米,题为《登岱四首》,全文楷书,诗正文字迹清晰,文间有注释,注释字体较小,有些字难以辨认,现抄录如下:登岱四首
(一)
岳麓晨钟急漏催,残灯隐隐傍云隈。

天门日出光潜达,水洞帘寒晓未开。

枫入晴岚深着色,涛生松壑乍闻雷。

散花别有修真处,山立□顶□□□时灵液风前切溯洄。

欲游后石坞不果
(二)
落木萧萧馀素秋,峰回走马索添裘。

□回马岭地势高寒
天孙界合红尘外,岳日宵悬碧海头。

何处秦灰然故劫,几人汉策得前筹。

文成既死无消息,犹向家山艳列侯。

岭上皆道观故云
(三)
五岳由来秩上公,继离出震德滋崇。

偶缘汉寺瞻云日,却借秦松纪雨风。

玉简千年回地轴,宋祥符间玉册屡现山中开元一柱发鸿蒙。

唐摩崖石壁立绝顶
只今陟降红门下,并吊将军翊戴功。

红门东为唐白骡将军冢
(四)
奉符见说乞除官,程道明以未得游泰山乞主县簿多少传疑待击弹。

碑始东封应有字,马如练白岂无鞍。

丈人何独因西海,神女却偏避灌坛。

宋世天书谁作俑,至今山外石仍完。

韩江郑大进(钤印二枚:“郑大进印”、“退谷”)
落款“韩江郑大进”,“韩江”二字点明了人物的出身地域。

韩江是潮州的母亲河,郑大进故乡揭阳,而清代揭阳为潮州府属县,所以郑大进不具体称潮州或揭阳,而泛称韩江。

再加上印章“退谷”的字号,也与文献资料吻合。

因此,可以断定,上录诗文为乾隆朝官至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的揭阳郑大进所写无疑。

以上诗四首,题目已交代清楚,即郑大进登游岱岳(泰山)感兴而作,其中涉及到回马岭、后石坞、红门等都是泰山的景点。

由于落款未署日期,因此具体是何年何月游览泰山或写诗刻石不明。

郑大进一生为官,历经河北、山东、浙江、湖南、贵州、河南、湖北等地,据光绪《揭阳县续志•卷之三•人物志》记载,郑大进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擢山东济东道,历署按察使、布政使;三十三年(1768)迁两淮盐运使。

”济东道全称为“济东泰武临道”,下辖济南、泰安等五个州府。

泰山在泰安府辖区内,贵为五岳之尊,它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人文胜迹众多。

郑大进作为本区域最高长官,自当会登临圣地,凭吊先古,畅游揽胜,舒发情感。

乾隆三十三年郑大进离任山东,迁两淮盐运使,从此之后再也没回到山东任职。

所以,《登岱四首》应该是在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这期间内所作。

而从诗中“落木萧萧馀素秋,峰回走马索添裘”之句分析,登岱之时当为余秋未尽的初冬时节。

郑大进是一位颇具才华的官员。

他自幼“沐浴家训,性复开敏”,十五岁就“以五经补博士弟子员”,有神童之称。

其著述原有《爱日堂诗文稿》和《郑勤恪公奏议》。

据饶锷、饶宗颐《潮州艺文志》记载:“郑大进《郑勤恪公奏议》,未见。

”饶锷按:“县志言公有奏议若干卷,今不可见。

惟王先谦《东华录》载其任河南巡抚时,有报《开封得雨,河水骤涨,自请处分》,及《拟藩库章程》诸疏。

任直隶总督时,有《请疏浚保定九龙河》一疏。

”又“《爱日堂诗文稿》,清揭阳郑大进撰。

揭阳李志书目著录,云:未刊。

”由此可知,郑大进的存世文稿可谓廖廖无几,目前也只在光绪《揭阳县续志•卷之四•艺文》中载有他写的《张惕庵先生翼注论文序》一文而已。

诗方面,查地方志书及文献资料,则尚未发现有任何记录,仅黄赞发先生搜集到贵阳石刻《登甲秀楼》诗一首。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曹秀先在《郑勤恪公神道碑》称,郑大进任直隶总督期间,被乾隆皇帝“召见顾问,锡赉便蕃,赐宴正大光明殿,恭和御制元宵诗章,朝士见者,咸推公为老诗伯。

然后知公之政事与公之文学,皆高出侪辈也。

”郑大进的才学出类拔萃,备受同僚所推崇。

遗憾的是,这位“老诗伯”的《爱日堂诗文稿》却没能留传于世。

因此,《登岱四首》尤为宝贵,可补地方史料之不足。

潮州热线门户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