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单元8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思考
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 属于什么? 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 属于什么?
[问题] 下列哪些是情绪?哪些是情感?
笑、沮丧、理智感、恐惧、惊讶、 道德感、同情、爱国情怀
情绪:笑、沮丧、恐惧、惊讶、同情 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爱国情怀
•12/20/2019
二、婴儿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与发展
(一)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 新生儿在刚出生的头几天里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 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怕、怒、爱。
怕,这是由于失去支撑、失去平衡、大声,以及当婴儿 刚入睡或刚醒来时的突然刺激。反应表现为屏息、抓手、 闭眼、皱唇和哭喊。
诱因
痛苦 厌恶
出生后1-2天 出生后1-2天
身体痛刺激 不良味刺激
微笑 愤怒
悲伤 惧怕 惊奇 害羞
出生后1-2天 4-8周
8-12周 3-4个月 6-9个月 8-9个月
自发微笑 持续痛刺激
持续痛刺激 身体从高处突然降落
新异物突然出现 熟悉环境中陌生人接近
总之,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 的,1岁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已出 现各种基本情绪。
美的追求成为人类向往美 好、抵制丑恶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的高尚情操。
(五)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 用
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驱动、促进着儿童做出或抑制某种行为,
2.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或抑制延迟的作用
(1)时令气候
产生原因: (2)生活、工作中的重
大事件 (3)健康状态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二、填空题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三、选择题1. 在学前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A.学前儿童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的B.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差C.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不稳定的2.学前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
这表明此时期的学前儿童已明显出现了____C___。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我效能感3.(2013年真题)中班学前儿童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学前儿童( A )。
A.道德感的发展B.羞愧感的发展C.美感的发展D.理智感的发展四、判断题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2.情绪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3.学前儿童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4.学前儿童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5.学前儿童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6.拆卸玩具行为是学前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7.学前儿童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8.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9.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五、案例分析14.材料: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10分)(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
学前儿童8情绪情感练习题

学前儿童8情绪情感练习题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练习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情绪情感培养越来越重视。
学前儿童是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良好的情绪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
下面是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练习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1. 表情猜猜猜将一组不同的表情图片打印出来,包括高兴、生气、害怕、悲伤等常见表情。
让孩子观察这些表情,并猜测对应的情感是什么。
然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情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情感。
2. 我的情感画板给孩子一张白纸和一盒彩色笔,让他们用颜色和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给出一些情感关键词,如开心、伤心、生气、惊讶等,作为引导。
孩子可以自由发挥,画出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
绘画过程结束后,可以与孩子一起观察和讨论他们的画作,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
3. 情感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情感场景,如生日派对上害怕气球声音、被别人欺负时的愤怒等。
将这些场景写在卡片上,然后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练如何应对这些情感。
可以让孩子轮流扮演情感的主角,让他们亲身体验情感的变化和不同应对方式的效果。
4. 情感日记孩子可以每天在一个小本子上记录自己当天的情感经历。
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如“你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你今天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等等。
通过写日记,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且从中寻找支持和帮助。
5. 情感交流游戏将一段简短的故事或情绪场景写在卡片上,然后将卡片洗牌放在桌子上。
孩子可以轮流选择一张卡片,然后与其他孩子分享自己对于故事或情绪场景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情感,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练习题。
通过这些练习,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学会理解和表达情感,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并与他们一起分享和讨论。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情绪情感的培养同样重要,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试题及答案您的真实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
这是() [单选题] *A情绪的社会化B情绪的分化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D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正确答案)2. 高兴时语调激昂,节奏轻快;悲哀时语调低沉,节奏缓慢。
这属于() [单选题] *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言语表清(正确答案)D.肢体表情3. 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异感,对认识活动初步成就的欣慰体验等属于() [单选题] *A.理智感(正确答案)B.道德感C.责任感D.美感4. 关于情绪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没有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产生情绪和情感(正确答案)B.当人们回忆学业和事业的成就时会产生愉快情绪体验,这是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C.单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够产生情绪和情感D.与认识过程相比,情绪和情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5. 微笑表示满意、赞许和鼓励,怒目圆睁表示对事物持否定态度。
这体现了情绪和情感的()。
[单选题] *A.适应作用B.动机作用C.调节作用D.信号作用(正确答案)6.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 [单选题] *A、不稳定性(正确答案)B、可控性C、深刻性D、社会性7. 下列选项中属于情绪状态中应激的有()。
[单选题] *A、某人失去亲人后长时间心情郁闷状态B、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地遇到故障时,司机紧急刹车(正确答案)C、战士们演习中取得好成绩,这一段都很有劲头D、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狂喜万分8. 某人在商场购物时,既喜欢质量高的商品,又嫌价钱太贵。
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单选题] *A、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B、双避式冲突C、双趋式冲突9. 心情愉快时思路格外灵敏,心情沮丧时思路变得迟钝。
学前儿童8情绪情感练习题

学前儿童8情绪情感练习题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判断题1.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
()2.幼儿好奇、好问,甚至“刨根问底”。
这是幼儿理智感的表现。
()3.拆卸玩具行为是幼儿求知欲的一种表现。
()4.婴儿最初出现的微笑就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
()5.5岁幼儿的“告状”与其道德感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6.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烦躁,就说明他情绪上没有问题。
()二、选择题1.幼儿看图书时把“坏人”的眼睛挖掉,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开始发展起来了。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是非感2.“破涕为笑”是孩子情感()的表现。
A.冲动性B.不稳定C.易受感染D.情感外露3.5—6岁幼儿受到别人的嘲笑而感到不愉快,这是由于与()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自我意识4.怕生这种情绪一般在婴儿()个月左右出现。
A.3.B.6.C.8.D.105.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仍,这首要是因为幼儿(。
)。
【2013.11】A.道德感的开展B.羞愧感的开展C.美感的开展D.理智感的开展6.2岁以下儿童产生愤怒的原因首要是()。
A.生理惯问题B.与权威的矛盾问题C.与人的关系问题D.与物的关系问题7.小班幼儿打针时,便大声哭喊;而到了大班打针时固然感触痛,但因为认识到要研究束缚军的勇敢精神,便会忍着不哭。
这申清楚明了儿童情绪开展的一种趋势是()。
A.情绪的丰富化B.情绪的自我调节化C.情绪的社会化D.情绪的深刻化8.情绪往往支配着幼儿的行为:当他们高兴时,他们很乐意参加各项活动;反之,他们不但不愿意参加活动,还会产生许多消极行为。
这说明了情绪对幼儿的()。
A.交往发展的作用B.个性形成的作用C.认知发展的作用D.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9.婴幼儿喜欢成人打仗、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的需要B.情绪表达性需要【2012.11】C.自我调节性需要D.社会性需要10.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整幼儿激动的情绪(。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发展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发展心理学试题与答案试题一:请简要解释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的定义和重要性。
答案一:学前儿童情绪调节是指儿童在面对各种情绪和情感刺激时,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来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对于学前儿童的正常发展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情绪调节,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素质。
试题二:列举一些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的策略。
答案二:- 情绪表达:鼓励学前儿童用言语、肢体语言或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的情感并与他人进行沟通。
- 呼吸练:教导学前儿童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焦虑和愤怒,帮助他们恢复冷静和自控。
- 策略规划:教导学前儿童制定应对情绪困扰的具体策略,例如寻求帮助、转移注意力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正面情绪引导:鼓励学前儿童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关注积极的事物来提升心情。
- 社交技巧培养:帮助学前儿童研究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增强他们处理情绪的能力。
试题三:深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情绪调节技巧,它是如何帮助学前儿童调节情绪的?答案三:深呼吸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在情绪激动或焦虑的时候恢复冷静。
通过深深吸气和缓慢呼气,学前儿童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从而分散注意力和稳定情绪。
深呼吸还有助于激活儿童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促进身体和情绪的放松。
试题四:为什么学前儿童情绪调节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技能?答案四:学前儿童情绪调节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技能,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各种情绪和情感刺激,以及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压力。
情绪调节技能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交、研究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影响。
通过掌握情绪调节技能,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解决问题和发展自信心,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
以上是关于学前儿童情绪调节发展心理学的试题与答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测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测试题及答案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情感表达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和支持他们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测试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测试题一: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旨在了解孩子对颜色的偏好以及背后的情感原因。
不同的颜色往往与不同的情感相关联。
例如,红色通常与活力和兴奋相关,而蓝色则与冷静和平和有关。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孩子可以表达他们对不同情感状态的倾向。
示例答案: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黄色,因为它让我感觉很开心。
当我看到黄色的东西时,我感觉像是有太阳在我的心里。
它让我觉得非常愉快和充满能量。
测试题二:你刚才做错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这个问题旨在了解学前儿童对犯错误的反应以及他们对错误的情感反应。
它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犯错误是正常的,并且可以促进他们学习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和反思。
示例答案:我刚才写错了一个字,我感觉有点生气和失望。
但是我知道犯错误是可以修正和学习的,所以我会再次努力,并确保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测试题三:当你看到别人哭泣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旨在了解孩子对他人情感和需要的反应。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孩子可以表达他们对他人情感的关心和同理心。
示例答案:当我看到别人哭泣时,我会问他们为什么难过,并试图安慰他们。
我会给他们一个拥抱,并告诉他们一切会好起来的。
测试题四:当你感到生气或不开心时,你会做些什么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这个问题旨在了解孩子在情绪不好时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它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并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
示例答案:当我感到生气或不开心时,我会先深呼吸几次,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一下。
有时候我也会和爸爸妈妈聊聊,告诉他们我的感受。
如果我觉得好一些了,我会尝试做一些我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或听音乐。
测试题五:你最近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旨在了解孩子的喜悦和快乐的来源,并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二、填空题
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
三、选择题
1. 在学前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
A.学前儿童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的
B.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差
C.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
D.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不稳定的
2.学前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
这表明此时期的学前儿童已明显出现了____C___。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自我效能感
3.(2013年真题)中班学前儿童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学前儿童( A )。
A.道德感的发展
B.羞愧感的发展
C.美感的发展
D.理智感的发展
四、判断题
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
2.情绪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
3.学前儿童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
4.学前儿童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
5.学前儿童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
6.拆卸玩具行为是学前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
7.学前儿童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
8.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
9.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
五、案例分析
14.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
(10分)
(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
(10分)
(1)中班幼儿由于道德感发展、希望引起教师关注、语言发展不完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告状”行为。
①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幼儿“告状”行为最主要的原因即中班幼儿道德感发展,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中班幼儿会因为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乐。
此阶段幼儿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
当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即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的“告状”行为。
②中班幼儿爱告状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向教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
的注意,表达他们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
③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5岁左右,此时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化的特点,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遇到事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友好的和同伴讲话,解决他们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2)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原因有如下几方面: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
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所以相比小、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
②幼儿的羞愧感或内疚感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愧疚感从幼儿中期开始明显发展,幼儿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行为会感到羞愧,致使“告状”的行为有所减少;③大班幼儿的独立性有所发展,不在单纯的依赖老师去解决问题,而是能够和同伴相互协商进行问题的结局;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