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复习资料及答案》

合集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填空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填空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2.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义务。

3.国家行政机关执照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和聘任。

5.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

6.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7.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8.申诫罚的具体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9.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

16.国家赔偿以金钱赔偿为主,其他赔偿方式为辅。

17.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18.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19.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0.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

21.依行政立法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19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20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的问题。

21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固有职权、授予职权两大类。

22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

23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和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24行政立法的原则主要包括民主原则和效率原则。

25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插动或制度。

26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7省级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2019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复习资料集附答案

2019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复习资料集附答案

2019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复习资料集附答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名词解释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0007、0407)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0501、0507、0601)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0601)二.填充题1.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0801、0807、0907法)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

(0001)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0301)4.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变更。

(0807法)5.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0601)6.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0707本、1001法)7.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职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0901本、1001本)8.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0907本)9.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0801本)10. 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1001法)三. 单项选择1.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 A )。

(0501)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C. 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 D.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2.我国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 B)。

(0507、0607)A.文明实质 B.精神实质C.形式内容 D.物质基础3.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B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科必修)》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科必修)》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l5分)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和——三大要素构成。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和自身特殊性的特点。

3.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四级。

4.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和——。

,5.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6-——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7.——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

8.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2分.共20分)9.根据《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当场处罚程序中,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的数额为( )A.100元以下 B.50元以下C.20元以下 D.10元以下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为人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 )罚款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A.200元以下 B.50元以下C.100元以下 D.20元以下11.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 )对行政主体监督是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行政机关 D.中国共产党12.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应( )。

A.附条件生效 B.受领生效C.即时生效 D.告知生效13.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

A.依申请的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填空题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__权利 _和_义务__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__物_、__行为__和__精神财富__。

3.以行政法调整对性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_一般行政法_和_特别行政法_。

二、名词解释1.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 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三、选择题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B)。

A.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2.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ABD)。

A.主体变更 B.客体变更C.形式变更 D.内容变更四、问答题1、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4)地方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2、行政法的作用是什么?(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2)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问答题1、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1)行政合法性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

第三章行政主体概述一、填空题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__相对方__申请为前提。

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_组织__。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

1.行政关系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行政权].3.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4.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具有[不对等]性。

5.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6.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7.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8.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以及[行政法的其他渊源]等形式.9.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范围的不同,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根据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实体行政法]及[程序行政法];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10.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

11.国家行政机关又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

12.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所辖区域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按照工作权限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13.我国的行政机关应当遵循适应需要[精简]、[高效率]和依法设置等原则进行设置和调整。

1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1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特殊性]的特点。

16.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合法与非法]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17.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利],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且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8.行政职权以其来源可以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19.行政职权具有[强制性]、[不可处分性]、[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三个基本特征20.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者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同时履行[行政职责]21.我国行政机关分为[国务院-中央政府]、[省政府]、[县政府]、[乡政府]四个层次22.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有[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和[分权制]等几种形式.23.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行政关系是指(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2.行政立法权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法规)(规章)的权力。

3.在我国,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4.行政立法最具有实质意义的程序是(征求意见)5.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中的创新包括(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集中办理或者联合办理。

6.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7.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且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题,20分)-------晋中人才网1.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B)。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2.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A)。

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C.行政灵活原则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D)。

A.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B.苏州市人民政府C.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办事处D.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工商所4.区公所的设立,要经(A)批准。

A.省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大常委会C.县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大常委会5.关于公务员个人身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所有权利B.履行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义务C.行为不具有强制性D.所属公务机关对其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6.下列组织中,可以进行行政委托的有(A)。

A.上海市教育局B.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C.贵州省总工会D.山东省龙口市公安局治安科7.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对行政主体监督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是(A)。

2019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汇编集附答案

2019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汇编集附答案

2019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资料汇编集附答案一、填空题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2、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4、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5、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6、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7、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8、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9、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10、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和乡四级。

11、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乡(镇)人民政府12、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行政法律事件和行政法律行为。

1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4、公务标志是用来表明公务员身份或用于公务器具的外形标记,以便社会外界区别。

15、公务员的双重分(份)是指个人身份和公务身份。

16、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17、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18、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人人或组织。

19、行政法治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所进行的监督。

20、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是规定行政机关组织、职权、工作程序和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

2. 行政法与民法有什么区别?行政法主要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职责,以保障公共利益;而民法主要规范个人或法人之间的平等权利和义务关系。

3. 什么是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进行行政争议解决的法律体系。

第二部分:选择题1.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A. 公务员与公民的权利义务关系 B. 行政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合同关系 C. 政府部门对市民行为进行监管 D. 两个私人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答案:D)2.行政法的特点是哪项? A. 行政法是主干法 B. 行政法是司法之地 C. 行政法具有强制性 D. 行政法包含刑法内容(答案:C)第三部分:简答题1.解释什么是行政法的分法原则。

行政法的分法原则是根据法律对象的不同,把行政法律关系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活动法和行政制裁法三大部分。

2.简述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公开、合法、迅速、经济和保障人权等原则。

第四部分:论述题论述中国行政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中国行政法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的政治性行政管理法规向更加完备的法律体系发展的过程,主要特点包括从重政府职能向依法行政转变,行政法治的建设逐步完善,加强行政法规透明度,保障公民权利等。

第五部分:综合题根据你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解,结合具体案例说明行政法如何在解决行政争议时发挥作用。

(案例分析略)以上是关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1-4)
2(1-8)
3(1-6)
4
律规范的总称。

(1-4#)
5(1-5)
6(1-5#)
7(1-9)第二章
1(2-18)
2、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决
(2-20)
3(2-18#)
第三章
1、
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3-24)
2(3-26)
3(3-26#) 第四章
1(4-45)
2(4-30)
3
4、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
(4-45#)
第五章
1(5-48)
第六章
1
(6-55)
2、行政委托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
(6-57)
第七章(略)
第八章
1、
(8-63)
2、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之内的监督主要包括
(8-64)
3(8-62)
第九章
1
(9-70)
2
(9-70#)
3(9-73)
4
(9-76)
第十章
1、(10-78)
2(10-81)
3
(10-83)
4(10-84)
5(10-84)
6(10-86)
7
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10-82)
第十一章
1(11-98)
2
(11-99)
3
理、集中办理或者联合办理。

(11-101)
4、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
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1-104)
5(11-104)
6
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11-89)
7、(11-100)第十二章
1(12-118)
2(12-119)
3
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12-127)
4
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12-119)
第十三章
1(13-130)
2(13-135)
第十四章(略)
第十五章
1
行政行为。

(15-150)
2(15-150#)
3
(15-152)
4(15-155)
5(15-157)
6(15-159)
7、行政处罚适用的时效,《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是
(15-161)
8
(15-162)
9
(15-159)
10(15-164)
11(15-157)
12、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
(15-159)
13
的行政处罚。

(15-159)
14、行政处罚听证公开进行。

(15-165)第十六章
1(16-180)
2(16-180)
第十七章
1(17-196)
2、
(17-197)
3、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
(17-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