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言二拍”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三言二拍

名词解释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名词解释
是明代话本小说集。

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详解:
三言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卷帙浩
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册名词解释、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册名词解释、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3、《醒世恒言》
天启丁卯(1刊本,也是天启丁卯年版,藏北京图书馆。
4、《初刻拍案惊奇》,初版在崇桢元年 (1628年),由尚有堂刊行,共四十卷,现存日 本日光轮王寺慈眼堂法库。
5、《二刻拍案惊奇》亦四十卷,其中二十 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妹病起续前缘》是从
第三,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 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
《警世通言序》中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 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
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 “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 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
冯梦龙解释“三言”的命名: 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 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 其义一耳。
冯梦龙的“三言”共120篇,多来自“家藏古 今通俗小说”(《古今小说序》)
凌濛初的“二拍”则是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 可新听睹,佐诙谐者,演而畅之”(《拍案惊奇 序》)。
前者多为编选改订,后者则着力放创作。从中 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看,将小说由书场带到 案头成为读物的功臣是冯梦龙;而将短篇小说由累 积型的集体创作转为作家个人创作的功臣则是凌濛 初。
二、“拟话本”
这个名词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 创造的,他所指的作品是《大唐三藏法师 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他的原义 是指受话本的体裁、形式影响而创作的小 说。
由文人模仿话本体制而独立创作的白话 短篇小说,则称为“拟话本小说”。
今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 本》。
清平山堂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楩的 堂名。根据学者的研究,这本书大约出版 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1541-1551年), 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 《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 集收小说十篇,故共有六十篇,又称《六 十家小说》。此书已散佚,现在可以看到 的剩下二十九篇,这些小说的版心都刻有 “清平山堂”字样,所以重版时称为《清 平山堂话本》。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第三十五章三国演义一、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论述题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三十六章水浒传一、名词解释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三言二拍

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三言二拍

的宗教。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 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在他的有关 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真”,“话 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
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 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 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 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古今小说 序》中就:
三、凌蒙初与“二拍”
1、凌濛初的生平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波,别号即 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八年 (1580年),祖父和父亲都中过进士,所以他是出身在 一个仕宦之家。但到了凌溕初出生后,这个家庭已步向衰 落。
他十二岁入学,十八岁才获得一个补廪膳生的位臵。其 后,他曾应举入试,但一直科场不利。到崇桢七年 (1634年)他55岁时才以优贡生授上海县丞,署海防事, 颇有政绩。崇桢十五 年(1642年),他六十三岁,擢升 为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治河。但过了二年,明朝已在风雨 飘摇中,李自成、张献忠作反,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 凌濛初在房村被乱军包围,他拒绝投降,终于呕血而亡, 时年六十五岁。 凌濛初除撰作通俗小说“二拍”外,也 精通戏曲。
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 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 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乔太守乱点鸳鸯簿》判词
“弟代姊嫁,姑伴嫂眠。爱女爱子,情在理中。 一雌一雄,变出意外。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 以美玉配明珠,适获其偶。孙氏子因姊而得妇,搂 处子不用逾墙;刘氏女因嫂而得夫,怀吉士初非衒 玉。相悦为婚,礼以义起。所厚者薄,事可权宜。 使徐雅别婿裴九之儿,许裴政改娶孙郎之配。夺人 妇人亦夺其妇,两家恩怨,总息风波;独乐乐不若 与人乐,三对夫妻,各谐鱼水。人虽兑换,十六两 原只一斤;亲是交门,五百年决非错配。以爱及爱, 伊父母自作冰人;非亲是亲,我官府权为月老。已 经明断,各赴良期。”

《三言二拍》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句句都是经典

《三言二拍》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句句都是经典

《三言二拍》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句句都是经典标题:《三言二拍》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句句都是经典!“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

“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近200篇。

《三言二拍》从中选取71篇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可读性的故事,可以帮助读者去粗取精、一管窥豹。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警世通言》解释:作为一个有学识有理想的男子,如果不展开自己的志向,成就一番事业,就枉费生为一个人。

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警世通言》解释:烦恼的事情天天都会有,就像野花没有人种却年年都会长出来一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醒世恒言》解释: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挫折,要想有一千个好日子是很难的;就像花儿一样,它的美不能持久,最久也不过百日。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醒世恒言》解释:人有违背天意或天道的时候,但上天不会断绝人的活路。

痴心做处人人爱,冷眼观时个个嫌。

——《喻世明言》解释:认真踏实做事的人,走到哪都能受别人爱戴。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人,连周围的人都会嫌弃他。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喻世明言》解释:合口的食物吃多了终究会害病,顺心的事情太多了必定生出祸端。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初刻拍案惊奇》解释:世间上的任何事情,上天已注定,再忙来忙去也没有什么用。

三言二拍.ppt

三言二拍.ppt
3.小说较受欢迎——有利因素。应更好地利用学生本身 已有的兴趣,精选精讲篇目及片段,利用现代生活同“三 言二拍”相联系的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四、说过程(一)导入 播放京剧视频《苏三起解》的著名唱段: 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 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 犬马我当报还。
小说类:长篇历史演义有《有夏至传》、《新列国 志》、《两汉至传》、《平妖传》等六种。 短篇的话本小说:“三言”。
(3)思想(在其作品序言里多有表达)
第一,“情真”。 “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 人,曰真”(并非偶然,联系以李贽为代表的新思潮的 影响。)
第二,通俗。《醒世但言序》:“尚理或病于艰深,修 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这里, “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 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畅销书流行读物的鼻祖)
三、说学生
1.人教版高二必修《警示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 教版高二选修《警示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学生对 “三言二拍”有所了解,但仅限于浅层次的文学常识和个 别篇目的理解学习,对“三言二拍”缺少整体宏观的理解。
2. 通过学习,学生可从文学史这一专业角度进一步了解 “三言二拍”,了解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并通过它来了 解明代社会的风情。
光怪陆离市井众生——“三言二拍”
《喻世明言》(《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1.以袁行霈版本的《中国古代文学》为教材。 2.选题《三言二拍》为该版本教材中第七编《明代文学》 中的第五课。 3.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白话长篇小说 “三言二拍”——白话短篇小说。 4.从反映内容上看,“三言二拍”和《金瓶梅》都反映 了明代社会的市井人情。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

“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

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

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

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

今残存二十九篇。

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

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整理进“三言”中。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记》在白话小说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认识意义。

首先,《快嘴李翠莲记》保留了早期说话、评话的表现形式,其中有特殊的说、念、吟、数(板)的叙述形式,特别是数板,--李翠莲的道白三十余段均为数板,这种形式与明代后来的拟话本有很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言二拍”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部各收40篇短篇小说,现共存198篇。

社会上婚姻爱情观的变化、商人的经营与生活、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等,是这些作品较集中表现的主题,描写赞誉的同时又常见对官场百态与世风浇薄的描绘。

“三言二拍”在形式上类似宋元话本,故称为拟话本。

明清小说创作曾经历从改编转向文人独创的过程,“三言二拍”则是这种转变中的典型过渡形态。

“三言”中有较多作品根据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即说书人的底本改编而成,故而显示出浓厚的说书艺术特色:善于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生动情节与完整故事;语言质朴生动。

“三言”是明代最早的拟话本集,此后仿效者日众,拟话本也因此成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

“三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早年才华为众人敬佩,但科举却名落孙山。

年轻时曾与妓女侯慧卿海誓山盟,不久慧卿却另嫁他人。

这段经历使冯梦龙有机会收集许多民歌,辑为《挂枝儿》出版,他因此也为正统舆论所不容。

冯梦龙曾增补、编辑并发行过《北宋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与“三言”等通俗小说,以及《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笔记小说,是明末重要作家。

他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曾抗清,不久病逝。

“二拍”是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集原收短篇小说40篇,现存共78篇。

当时书贾眼红于“三言”的畅销,在他们的恳求下,凌蒙初根据前人的笔记、戏曲等敷演成篇,同时借此发挥其思想与艺术见解。

这些作品以描写市民的生活为主,从各方面反映明末的社会危机。

“二拍”的创作遵从了话本小说的传统,但它毕竟是文人的自创,故而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这对后来的拟话本创作具有明显影响。

凌蒙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出身官僚家庭,但始终未能中举,直到55岁时才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升任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料理河事。

崇祯十七年在房村被李自成军一部包围,拒绝投降,呕血而死。

凌蒙初在文学上受到以李贽为代表的启蒙思潮影响,致力于小说与戏曲的创作,其代表作有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杂剧《红拂三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