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

合集下载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河南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具有区域竞争优势。

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但总体来讲,河南的产业集群大多处于成长期阶段,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科技含量低,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瞄准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产业关联度,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力,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层次优化升级,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河南省;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浙江和东南沿海不少地区依靠产业集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河南的产业集群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讲,河南产业集群发展还相对滞后。

此外,理论界也缺乏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

因此,研究和分析河南产业集群优势及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提升河南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及优势(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总体来讲,河南省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竞争力。

1、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

近些年来,河南省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如食品集群、纺织服装集群规模较大,关联行业多,带动作用强,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2006年10月15日《大河报》报道,全省现有年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388个,涉及全省1399个乡(镇、街道)的6909个村(居)委会,共有企业单位12.9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0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03.2万人,上缴税金257.6亿元,产品出口131.6亿元,产业集群已成“燎原发展之势”。

河南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对比及对策选择

河南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对比及对策选择

河南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对比及对策选择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又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中部的发展成为全国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既然是促进中部崛起,从另一个方面就印证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河南作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之一,在谋求崛起的发展途径时,也必须正视与沿海省份的发展差距,并通过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汲取沿海的发展经验,选择出适合河南省情的对策性思路。

但鉴于沿海省份涵盖省市较多,逐一分析工作量过大且无必要,加之沿海一些省市与我省缺乏可比性,所以在我们进行差距分析时,只选择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四省作为参照系,而不再与其他省份进行对比。

一、河南与鲁、粤、苏、浙的发展差距毋庸讳言,我省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发展差距不单表现在我们所能列举的各种经济发展指标上,甚至反映在我们所能感受的任何社会变化中。

在我们不可能针对所有差距进行逐项对比的情况下,只选取我们认为最能反映经济发展成果与对经济成果分享的主要指标进行差距的测量,而把结构、投资、效率、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差距作为整体差距产生的动因进行分析。

河南与上述四省中的鲁、粤、苏、浙的发展差距虽然由来已久,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差距并不是太大,我短彼长或彼长我短既是存在,又合情理,甚至在经济总量上还略高于浙江。

然而经过二十六年的改革开放,河南经济自身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与沿海的发展差距急剧拉大,并且有愈拉愈大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总量的差距日益悬殊。

1978年,河南的GDP分别相当于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的72.26%、87.66%、65.37%、131.68%,到2003年仅分别相当于四省的56.68%、51.73%、56.56%和75.02%,26年间分别拉大了15.58、35.93、8.81、56.66个百分点(见表一)。

表一河南与四省不同时期GDP的比较单位:%豫/鲁豫/粤豫/苏豫/浙1978 72.26 87.66 65.37 131.681992 59.34 55.79 59.91 93.752000 60.14 53.17 59.86 85.112003 56.68 51.73 56.56 75.022、人均GDP差距更大。

河南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河南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河南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服务业是国际上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

服务业包括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也包括特征为“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及社区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

广义的服务业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一切服务性行业,即第三产业。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就已转向了服务业,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0%,甚至更高。

2007年2月中旬,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相关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0%,距国家标准少了15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值少了10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必须高度关注的经济格局。

早在2005年,河南省的GDP和居民储蓄额双双达到万亿,这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的,产出与消费失衡。

可以设想,这一局面如不改变,河南在今后要维持GDP的高速增长,只能继续加大投资。

所以加快发展服务业对河南来说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

现代服务业有别于诸如: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而言,又称新兴第三产业。

其基本特征体现为“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发展态势。

目前的国内现代服务业大致划分为四类: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行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

现代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河南是一个经济大省,2005年GDP总量为10587亿元,占全国的5.8%,居全国第5位。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
技 术 学 习 和 自生 能 力 的 中部 地 区 崛起 的理 论 与 政 策 研 究 ”0 Bl 6 ) (6 JD 3
作者简介: 尚文英 (9 5 ) 女 , 16 一 , 河南鄢陵人 , 高级会计师 , 主要从事财会 与区域发展研 究
苗 长 虹 (95 ) 男 , 南鄢 陵人 , 16 一 , 河 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博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5期 6
2 0 年 5月 08




V0l No5 _ 26 .
HENAN SCI ENCE
Ma 0 8 y2 0
文 章 编 号 :0 4 3 (0 80 — 6 3 0 10 — 9 2 0 ) 5 0 2 - 5 1 8
2 要素禀赋 的考察 . 2 在将全 国作 为经济 系统 总体 来考 察不 同地 区 的 比较优 势 时, 以将 贸易条 件 看作 是 内生变量 .这样 , 可 就
收 稿 日期 : 20 — 2 2 080— 8
基金项 目: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 “ 中原城市群发展 中扩大 利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资 问题研究 ”(0 6 J0 3 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2 o D J2 ) 基于
上 述有 关 国 际贸 易和 国 际经济 的理 论 , 实质 上 是区域 发 展 理论 在 国际层 面 的扩 展 .著 名经 济学 家 克鲁 格 曼认 为 , 国际 贸 易理论 应 以经 济地 理 和集 聚 经济 为基 础【. 同样 , 述 有关 比较优 势和 竞 争优 势 的 国际贸 上 易和 国际经济 理 论 , 可 以运用 到 区域 发展 的层 面上 . 也
比较优势 、 竞争优 势 与河 南省 区域发展战 略

突破比较优势理论的束缚 推进竞争优势战略的实施——河南经济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突破比较优势理论的束缚 推进竞争优势战略的实施——河南经济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当生 产 和 出 口那些 密集 使 用 本 国相 对 充 裕 要 素 的产 品 , 口 进
那 些 密 集使 用 本 国相 对 稀 缺 要 素 的产 品 。 比较 优 势 理 论 比较 好 地 解 释 了 各 类 国家 之 间 产 业 间 贸 易格局的形成 , 即发 达 国 家 为什 么要 进 口劳 动 密 集 型 或 自然 资 源 密 集 型 产 品而 出 口 资本 或 技 术 密 集 型 产 品 , 展 中 国 家 发
规避“ 比较优 势 陷 阱”, 又要 以发 挥 自身 的 比较 优 势 为 基础 , 过 技 术进 步 和产 业 结 构 调 整逐 步培 育 、 建 自身 的 竞争 优 势 , 通 构 实施 竞 争优 势战 略 。 关键 词 : 较优 势 ;竞 争优 势 :战略 选 择 比 中 图分 类 号 :7 2 F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2 2 ( 0 7 0 0 9 10 9 0 2 0 ) 6— 0 8—0 4
李嘉 图 的 比较 优 势 论 ( 文 作 者 注 : 嘉 图 的 国际 分 工 理 论 本 李 用 “ 对优 势 理 论 ” 概 括 更 为 准 确 ) 赫 克 歇 尔 、 林 的要 相 来 和 俄 素 察赋 论 看 作 一 个 理 论 体 系 。 所 谓 的 优 势 都 是 比 较 而 言 … 的 , 亚 当 ・ 密 的绝 对 优 势 理论 到 大 卫 ・ 嘉 图 的相 对 优 从 斯 李 势 理论 再 到 赫 克 歇 尔 和俄 林 的“ 素 禀 赋 理论 ” 这 是 比较 优 要 , 势 理论 不 断 发 展 和 完善 的一 个 过 程 。
际分 工 理 论 , 同时 把 “ 素 禀 赋 理论 ” 要 看作 对 比较 优 势 产 生 根 源 的进 一 步 说 明 。 但 笔 者 认 为 学 术 界 近 年 来 提 出 的 另 一 种 观 点似 乎 更 有 道 理 , 把 亚 当 ・斯 密 的绝 对 优 势 论 、 卫 ・ 即 大

河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与发展对策

河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与发展对策

河 南 作 为 我 国 的 人 口 大 省 及
分 析 河 南 省 各 区 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现 状 的 基 础 上 , 运 用 因 子 分 析 法 对 河 南 省 各 区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进 行
力是 保持 和 促 进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农 业 大 省 , 以 及 重 要 的 交 通 枢
了 实 证 研 究 , 以 求 全 面 反 映 河 南
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现状 。
一 j_ l .一 。 0l 0翟 一 一_ 0
区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是 一 个 综 合
按 照 区 域 的 竞 争 力 进 行 ,区域 经 济 南 竞 争 力 还 相 对 薄 弱 , 潘 丽 柳 概 念 ,全 面 、科 学 地 反 映 了 一 个 竞 争 力 是 区 域 发展 的 实质 推 动 力 , ( 0 4)在 对 我 国 2 个 省 市 的 区 20 9
析 问 题 的 视 角 不 同 ,对 区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的 看 法 也 各 有 差 异 ,对 区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的 大 小 就 成 了 国 内 成 为 影 响 和 制 约 区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 作 者 简 介 : ( 王 慧 , ( 9 2 ), 1) 16 一 女 ,河 南安 阳人 ,博 士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管
【 关键词 】区域 ;经济竞争力;因子分析
0 研 究 背 景 .
随着 经 济 全 球 化 步 伐 的加 快 , 有关 竞 争 力 的研 究 备受 重 视 。竞 争
外 政 府 以 及 理 论 界 热 切 关 注 的 问
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 区 域 的 协 调 发 展 ,提 升 河 南 整 体 竞 争 力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本 文 在

滑县专技人员培训题五

滑县专技人员培训题五

2015年专技人员公需科目培训(中、高级)练习考试人员:试卷总分:100/考试总时长:60分钟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管理者要监督杜绝将情绪带入工作是非职业化不理性的行为。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2、管理作为组织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这是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3、其次想象也是积极心理治疗的另一个作用机制()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4、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学科。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5、心理健康文章研究内容从2001年至2010年四类研究的变化趋势,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拓展研究是变化的焦点。

()本题得0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答案6、从技术岗转向管理岗,实际上就是由一名操作者转变成一名管理者。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7、构造派不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

()本题得0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答案8、本质上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的是认知变量()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9、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侧重情绪体验的成份。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0、技术型管理人员的必备知识优势包括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组织知识。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1、管理者在发展或变革一个组织的结构时,就要开展组织设计工作。

尽管每一个组织的目标不同,组织结构形式也不同,但一个组织的设计过程基本是相同的,一般都涉及到6个方面的关键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2、现代组织的部门化呈现出两种主要趋势:顾客部门化和跨职能团队。

()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3、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本题得2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14、积极是提升乐观的核心。

各省发展经济的优劣势

各省发展经济的优劣势

各省发展经济的优劣势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北京市优势:所在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对外交往的中心。

其航空和铁路客货流量全国第一。

劣势:周边各省市经济欠发达,缺少明显的分工合作,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缺乏条。

天津市优势:区位和交通、资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优势;滨海新区的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区域功能和技术等方面优势。

劣势: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与国内大城市比尚有差距,国企资金占用大、效率低,民营经济发展不足。

河北省优势:河北省位于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同时又是矿产资源大省。

劣势:河北省能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但农业生产力偏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薄弱。

山西省优势:首先,山西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优势;其次具备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且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素质。

劣势:山西资本相对稀缺;传统落后部门或地区和先进部门或地区并存;技术创新水平上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 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在优势大。

劣势:在自然资源的组合匹配条件不理想,水资源相对短缺,自治区是全国自然资源组合条件最差的省区之一。

辽宁省优势:港址资源众多、鱼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多;工业科技及人才优势。

劣势: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低,后备资源不足,环境与生态的脆弱,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待业。

吉林省优势:具有鲜明的汽车产业优势;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重要资源的天文优势;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产业基地。

劣势:自然地理条件的诸多限制性因素、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市场体系不完善。

黑龙江省优势:农业发达,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工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劣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大需求对经济拉动力不协调、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
作者:宋莹
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21期
摘要:河南作为中部的重要省份,其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部崛起战略是否能够成功实现。

本文通过介绍河南在人口、交通、能源、劳动力素质、经济开放程度等方面的情况,阐明了河南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比较優势理论制约因素经济开放度
一、引言
中部六省之一的河南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

省会城市郑州地处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此外,作为人口过亿的人口大省,河南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具备上述丰富的比较优势,河南省在近几年始终保持全国第五的GDP排名。

然而,在河南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比较优势陷阱”,转变产业结构,以谋求长足的发展。

二、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作为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在指导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狭义的“比较优势理论”仅指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广义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是指由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所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1]。

亚当·斯密最早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绝对优势”的概念,是指发生贸易的两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自在一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各自进行专业化生产并交换的过程。

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后,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即在发生贸易的两个国家中,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也不可能在所有产品上具备高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故任何一个国家都具备比较优势,贸易的过程依然有利可图。

此后,赫克歇尔和俄林又提出“要素禀赋理论”,即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三、河南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劳动力充足
河南省劳动力数量丰富,长期以来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2015年末,河南省常住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山東两省,且相比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河南平均工资较低,劳动力成本低廉,具有相当大的用工优势,适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交通便利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显著。

以郑州为核心的“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三横八纵”国省干线公路网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基本形成。

米字形高铁路网基本形成、二十余条地铁正在积极筹划建设中。

此外,2013年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成投入,使河南成为集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可实现“铁、公、机”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三)能源丰富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资源大省,石油、天然气、金属矿、非金属矿、发电量、煤产量、主要农产品粮棉油产量和地上地下旅游资源均位居中部六省之首。

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57种,探明储量的有81种。

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钥矿、蓝晶石矿等8种,居前5位的有26种,居前10位的有48种[2]。

四、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开放度低
经济开放度是指市场经济下,经济开放的程度。

它不仅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特点、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关系格局的影响。

河南由于受外贸依存度底、投资依存度低、引进外资项目层次不高、地区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开放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些因素已然成为影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位次的制约因素[3]。

(二)比较优势陷阱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①。

河南省因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也因此限制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协调,人均消费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三)劳动力素质较低
河南无论是人口还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均居中部六省之首。

但在“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这三个指标的对比中却处于劣势,高等教育极其薄弱。

此外,虽
然河南总人口过亿,但农业人口比重较大,落后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也有很大缺失,相当一部分乡村依然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劳动力素质水平整体较低
五、对策与建议
1.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面对日益紧迫的竞争局势,必须把自身的优势和外部的力量结合起来,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加快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要利用郑州航空港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及完善的交通运输设施,与省外、境外联系起来。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河南区位、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沿海地区的辐射,全面推动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的对接,进而提升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

2.优化产业结构
河南作为粮食大省,农业比重高,工业以及第三产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因此,必须改变普通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产业中的弱势地位。

大力营造适合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积极承接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接纳和接受市场经济规则,为河南经济的顺利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大力发展教育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人才的出现是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

国家建设正高速发展着,这便需要教育提供强劲的人才动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是依赖人才建设的。

经济的落后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缺失,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对河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政府应该正确全面开展基础教育,大力扶持高等教育,将高素质人才真正转化为生产要素,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丹. 突破比较优势理论的束缚推进竞争优势战略的实施——河南经济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98-101.
[2]张宏军.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及对策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2):97-100.
[3]张惠玲. 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J]. 经济师,2003,(08):232-234.
注释:
①http:///link?url=Vzh3pAeHkqr4w1QF9v5cxCmTnTKPQncNsKvEU1L-wmyev6NBR2WjreNIzIHHTBlADvyxo027SZ-
Myt7PIYVD0Q9PGqrTj5XA60Grlj8x_Rial3zuzLOVvs1S92d3c2M6-TwvlTCK5dQQRSN3ltO_P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