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旅游天地)教学设计(下)6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修订]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42326f67580216fc710afd14.png)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修订] 地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方案“欢迎到我家”——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主人翁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会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与事物,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二、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究,课外实践调查,成果汇报。
三、活动时间:准备阶段时间较长,暂定为国庆期间,汇报时间另定。
四、活动准备阶段--课外调查1、原则上将班上的同学按地区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以5至8个人为准可适当的调整,并确定小组调查的主题与方向。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自己家乡本地区的乡土地理情况进行调查活动,可以通过各个途径获得资料,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也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与指导。
3、根据小组调查的成果制作一个演示文件与设计一个“旅游路线”,并选定一个代表作“导游”向班上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欢迎到我家”活动要求与安排1、每个小组推选的“导游”都要在本市行政区划图上指出所以述地方的地理位置,并对自己家乡作简单的介绍。
2、“导游”要根据小组设定好的“旅游路线”带着班上的同学进行“观光旅游”,即是调查成果的展示。
3、当“行程”结束后,全组成员都要上前接受班上同学或者老师的提问,回答作为评分的参考。
4、班上的同学与老师根据小组的表现与回答,进行评分。
5、最后要进行观众投票六、“最受欢迎的家乡”评选活动各小组介绍结束后由同学与老师进行评分,并选出我市“最受欢迎的家乡”作为第二课堂的尾声,并由老师进行简要的点评结束活动。
七、活动小结本活动是以乡土地理为知识背景的第二课堂。
先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家乡做调查,并在课堂上以“导游”这样主人翁的角色向班上的同学介绍自己家乡,可以是人文方面的,如民俗风情,当地小吃,风景名胜古迹,也可以是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介绍。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家乡,了解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小学旅游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生态的基本概念,认识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自然生态的基本概念。
2. 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自然生态的特点。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自然生态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带上笔记本、笔、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自然生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生态?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然生态?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自然生态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然生态的认识。
三、实地考察1. 教师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观察与记录1. 学生运用望远镜、笔记本等工具,观察植物、动物等生态现象。
2. 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内容,如植物的种类、动物的习性等。
五、小组讨论1. 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内容,讨论自然生态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自然生态保护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学生回答,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大自然添色彩”活动,让学生用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自然生态的热爱。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生态元素进行创作。
三、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悟。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鼓励创意和表达。
旅游示范课教案(大全5篇)

旅游示范课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旅游示范课教案Module7Unit2第2课时 Writing【学习目标】1.能够识记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Module7unit2中出现的重点短语和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first, then, after that, then)2.能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如下句型:1)one of +形容词最高级+可数名词复数2)so…that3)spend…doing3.能够用所学的句型,短语及由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独立完成一篇关于游览北京内容的文段【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通过词,句,文自主获取信息并独立写作。
2.能够同伴探讨写作框架,互相答疑,评析。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A trip to AustraliaBy Lily I took a trip to Australia with my friends in 2009.we spent more than 13 hours taking a plane to get there from Beijing.We stayed there for four weeks.On the first week, we studied in ANU.We learned how to design a teaching plan,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class.All in all ,we learned a lot.On the second week, we visited some schools.Such as the Grammar School, CNU and so on.After that ,I took part in some activities.First, I went to have a picnic with my home stay.And then, I visited the museum and the zoo.The animals that I saw was so lovely that I took a lot of photos.On the last week, we took a bus to Sydney.We enjoyed the wonderful view of the city.I wassurprised to see so many Chinese people in Sydney.How time flew!In a word, the trip was really fantastic!It not only opens my mind but also makes me relax.I will remember it forever!二、明确任务假设你叫T ony,来自英国,是北京国际学校的一名学生,中秋节三天假期老师带你游览了北京,请你给远在英国的朋友Tom写一封信介绍你的北京之旅。
小学旅游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知识,培养对旅游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点。
3. 旅游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旅游地的景观。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游图片、视频、旅游知识相关书籍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小组合作讨论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旅游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2. 讲解旅游基本知识(1)介绍旅游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讲解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点。
3. 观察与描述(1)展示一组旅游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观。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4. 游戏互动(1)进行“我是导游”游戏,让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个旅游景点。
(2)评选出最佳导游,给予表扬和奖励。
5. 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1)讲解旅游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2)强调文明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习惯。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旅游的基本知识和安全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旅游景点,进行资料搜集和总结,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观察与描述能力:评价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旅游景点时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检查学生对安全知识和文明礼仪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旅游讲课教案设计模板小学

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知道旅游的意义和目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如何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旅行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旅游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绘画工具、小队旗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旅游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景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旅游吗?为什么人们喜欢旅游?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旅游的目的。
2.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旅游景点,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2.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旅游景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补充。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强调旅游的意义和目的。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旅行的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旅游?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展示自己的旅游理想。
二、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次小队旅行,包括路线、景点、行程安排等。
2.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三、讨论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旅游中的环保问题,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旅行中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四、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以“小小旅行家”为主题,画一幅旅行海报。
2. 家长协助,带领孩子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旅行,记录下旅行的所见所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旅游课程设计

旅游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旅游活动的方式和程序、旅游产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方式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旅游素养。
在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运用旅游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保护旅游资源、爱护旅游环境的意识,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旅游活动的方式和程序、旅游产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方式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定义、旅游者的特点、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3.旅游活动的方式和程序:旅游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价。
4.旅游产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方式:旅游产业的构成、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旅游市场的运作机制。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旅游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旅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旅游知识。
4.实验法:通过模拟旅游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旅游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旅游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旅游学概论》等。
2.参考书:《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营销》等。
3.多媒体资料:旅游风光片、旅游广告片等。
4.实验设备:模拟旅游活动所需的道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等,占总评的20%。
旅游教案设计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旅游活动的基本流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旅游活动的基本流程。
3.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教学难点1.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 旅游活动的基本流程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旅游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旅游相关资料,做好课堂讨论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旅游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旅游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旅游活动的基本流程。
(2)讲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讲解旅游活动的基本流程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资源?(2)如何合理规划一次旅游活动?(3)旅游活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旅游活动策划,包括景点选择、行程安排、预算等。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旅游的短文,介绍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
2. 搜集我国著名旅游景点的资料,制作PPT进行展示。
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旅游活动的基本流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旅游活动的基本流程。
3.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教学难点1.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 旅游活动的基本流程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旅游区教学设计方案

旅游区教学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旅游区作为一个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地方,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同时也是一个理想的教学场所。
教学设计是为了充分利用旅游区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和知识获取方式。
本文将介绍旅游区教学设计方案,以帮助教师和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目标1. 提供学生参观旅游景点的机会,使其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和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和实地考察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根据旅游区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
可以包括地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选择以一些著名的历史古迹作为教学点,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方法(1)课前准备: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在出发前,还可以进行一些小组或个人研究,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些问题或主题,以便在旅游区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2)实地考察:学生在旅游区进行参观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记录,并且鼓励他们观察和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在旅游区内进行合作和互动。
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任务或项目,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反思:在回到学校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旅游区知识和体验的理解,并且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评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旅游区内的表现,例如,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合作和提出问题等。
2. 学生作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参观的经历,撰写一篇观后感或总结。
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了解他们对旅游区的理解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内容
云南香格里拉
教学
准备
关于云南香格里拉的视频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云南香格里拉的概况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而香格里拉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康方言南路十语群体中甸的藏语方言。“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作“xamgyinyilha”意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后来,“香格里拉”这一词汇被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地名。另有动画、音乐等以此为名。
二、云南香格里拉的视频欣赏及相关介绍
三、学生谈视频欣赏后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