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发射聚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芴苯聚合物的合成、光物理性能、聚集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芴苯聚合物的合成、光物理性能、聚集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指导教师:***20070410大多数聚芴及其衍生物发蓝光,但是以芴为主体,在主链中嵌入其它发色基团,则可使聚合物的发光颜色存可见光范围内能进行调控,甚全能到紫外和红外区。
Wong等设计了一系列芴基齐聚物,构及其在氯仿稀溶液中的发光情况【川1,Fig.1.13列出了该系列聚合物的分子结可见其发光颜色从蓝到红可调。
在上述这几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大量新的芴基聚合物被合成并取得了成功。
为了获得性能更加优异或满足一些功能性的需要,国内外研究人员还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对分子进行了结构设计。
~S9时蜜二尊仑:。
粤、-2-L五。
沪二姜蕊二旃<k:∥卜曼山HuF螗un1.13Chemicalstructuresoffluorene-basedoligomersandtheirsolutionemission聚合物发射光谱半峰宽一般在50.200nln范围,要获得纯的单色发射比较匿难【1021,而许多重金属如稀土化合物单色性好,发射半峰宽一般在5-20nmll吲,但后者在制备器件时主要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材料会部分分解从而影响器件性能,因此大量的配位聚合物被设计并合成,因为这类聚合物溶于大9。
b[1421。
总之,到目前为止,聚芴及其衍生物低能发射的来源还具有很大的争议。
在本研究论文中我们对低能发射的来源也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1.4.2.3聚集态结构及其与光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设计与合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从而可望实现其商业化和实际应用。
总的来说,材料性能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其分子结构,例如在聚芴的侧链或主链中引入电子传输链段可改善聚合物的电子和空穴传输平衡。
如果对聚芴薄膜进行拉伸或摩擦取向,在平行于取向方向上的电子传输性能则会得到改善;若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使聚芴薄膜处于有序态(液晶或结晶态)也能改善其电子传输性能。
芘取代芴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芘取代芴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由于蓝光材料能隙较大,实现了蓝光就可以通过能量转移等方案方便地实现绿光和红光,因而蓝光材料是目前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本论文中,将9位双芳基芴结构的高稳定性能和稠环芳烃芘的高载流子迁移率、空穴注入能力结合起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蓝光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
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合成了9位芘取代的全芳烃三聚芴(PTF1、PTF2和PTF3)(图2.2,2.3)。
通过甲烷磺酸催化下的Friedel-Crafts(F-C)反应将芘引入到芴的9位上,然后采用钯催化下的Suzuki 偶联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并通过核磁氢谱、核磁碳谱、MALDI-TOF-MASS以及元素分析对产物做了充分的结构表征。
热分析结果显示,由于PTF1和PTF2位阻较大在200℃左右即开始分解,而PTF3由于位阻较小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吸收光谱表征显示了芴9位芘取代所带来的一些额外吸收峰,但同三聚(9,9-二苯基芴)相比,三个材料的蓝光发射光谱并没有明显改变,荧光效率的测定表明芘取代三联芴保持了三联芴的高荧光效率的特点。
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它们都有较高的HOMO能级,因而具有较强的空穴注入和传输性能。
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AM1方法)对PTF3进行了构象和能级模拟,模拟结果和吸收光谱都显示了芴9位的芘基团对分子能级的显著影响。
对PTF3进行了初步的电致发光性能测试,其三层器件(ITO/TCTA(8nm)/PTF3(30nm)/BCP(40nm)/Mg∶Ag)发出纯蓝光,启动电压为5V,最大亮度为2012cd/m~2。
2.设计、合成和表征了9位芘取代含烷基的三联芴(ATF1,ATF2)(图3.1,3.3)。
热分析表明,芴9位甲基取代的三联芴ATF1的分解温度较低,而含有长链烷氧基的三联芴ATF2则具有高稳定性的特点,T_g高达155℃。
尽管芴9位芘取代带来吸收光谱上额外的吸收峰,但发射光谱显示它们依然保持了三联芴的蓝光发射,而电化学分析则表明它们都具有较好的空穴注入和传输性能。
芴衍生物TF-CF1的发光性质研究

图 1 T — F1的 分 子 结 构 图 FC
第 7卷第 3 期
21 00年 6月
纳 米 器件 与技 术
Na o v e & Te hn lg n de i e c oo y
的相 互作 用非 常小 , E 而 L谱 则 与 P L谱完 全不 同。 本 文作 者 认 为 ,这 些不 同来 源 于不 同 T P A C分 子
r A基 团之 间 电子 和空 穴 的交 叉 复合 跃 迁 ,并 把 r r
这种 比较特 别 的激 发态 定 义 为 电子异 构 体 。正 是 因为这 种特 殊 的物 理现 象 ,我 们一 直 在 寻找 利 用
T — F 分子 结构 图 。 FC 1
p e y) y l ea e T C)分 子 主 要 由两个 三 对 h n 1 cco x n ,AP h
苯胺 ( i —oy) m n , r 基 团组 成 。 由该材 料 t ( tl1a ie . A) rp r
制 备 的 电致 发 光 器件 的光 致 发 光 光谱 (L与 电致 P1 发光 光谱 fL有很 大差 别 。在 稀溶 液 中 , 子之 间 E) 分
Re e r ho e mi ec n r p ris f l o e e rv t e( F CF ) s a c nt h Lu n s e t o e t u r n ia i s - 1 P eoF De v T
W A NG n — a Ho g— n y
第 7卷 第 3期 21 0 0年 6月
纳
米 科
新型聚集荧光增强芴衍生物的光谱特性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第! 第"期!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 !卷 ! /0.! 年 " 月!!!!!!!!!!! !1 2 3 4 5 $ 6 3 $ 9 :1 2 3 4 5 8 %; 9 8 % 6 < 6 ( ( 78 ( 7
W + 空度低于. %由石英晶体振荡器实时监控成膜速率和 0 V 8
计&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计&Y 1 R c f; ` a , a # . 0 0紫外 , 2 < 4 M % 2 , 7 " / 0 0半导体特性测试仪% ! # $ % ! " , 2 4 M % 2 9 2 : < $ N 4 M < $ M 2 9 2 , $ % 6 4 5 2 9 2 , 6 K % I $ 9 < 3 ( 7" 7 7 ( ( 7 7 " 购于 R & ! ! " ! ! 8 3 < : V ] > O ?'V 1 1# &E &1 4 8 5 3 @ / / r / s , . ! + , # " " # 购 于 5 < 6. ,( M 2 9 % , . , R , _ 2 9 L < A < : 8 L $ % 2 ? V F < _ 2 9 L < 9 2 4 5 < %4 7 7 &丙酮!乙醇!三氯甲烷购于成都苌征化玻有限公 ^ K A 4 2 3 M 司!分析纯& $ ? G , . ? G , /及 ? G , ! 为武汉大学李振实验室新 合成的新型芴衍生物的荧光材料!材料的分子结构如图 . 所 示% ( ' < !吸收光谱与光致发光测试 选用极性较强的三氯甲烷作为 溶 剂!配 置 ? G系列溶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材料的吸收光谱%同时! 液!采用紫外 , 选用丙酮作为溶剂溶解 ? G 系列材料!并向丙酮溶液中添加 不同体积比例的水!表征采用 O V ? , / 0 0 0 型光谱光度计表征 混合溶液的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光谱辐照度的变化% ( ' ? !器件制备和表征
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

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乌海燕;刘福德;王娟;周勇【摘要】Three kinds of polythiophenes are prepared by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The UV -Vis spectra, fluorescence spectra, PL and CV spectra of the three polymers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band gag and HOMO/LUMO orbital energy of them are investigated.It is concluded that a long chain alkyl group at 3 - position of thiophene ring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λmax and decrease band gap of polythiophene.%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3种聚噻吩衍生物,并通过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循环伏安曲线对3种聚合物的光电性质进行了表征,确定其光学性质、带隙及HOMO/LUMO轨道能量.结果表明,在噻吩环3-位引入长链取代基可提高聚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降低聚合物带隙.【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聚噻吩;光电性质;禁带宽度;化学氧化法【作者】乌海燕;刘福德;王娟;周勇【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31.2聚噻吩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共轭高分子材料,其合成方法可分为金属催化偶联法[1]、电化学氧化法[2]及FeCl3氧化法[3],其中FeCl3氧化法简便易行.近年来,聚噻吩衍生物在光伏电池、电致发光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导电涂料、传感器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4-6],其光电性质对选择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例如Scharber[7]绘制了本体异质节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与给体材料带隙Eg及LUMO轨道能量ELUMO的关系图,表明带隙Eg及ELUMO的良好匹配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以无水Fe-Cl3为氧化剂的化学氧化聚合法[7]制备了3种聚噻吩衍生物,并对其光电性质进行研究.1 实验部分1.1 实验药品及仪器实验药品包括:3-甲基噻吩、3-己基噻吩,北京麟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噻吩、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合肼、无水三氯化铁均为化学纯试剂,天津江天统一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实验仪器包括:UV-33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产品;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光谱仪,天津兰立科电子有限公司产品;FL3-212-TCSPC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国Jobin Yvon公司产品.1.2 3种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聚3-己基噻吩的合成:氮气保护下,向干燥四口瓶中加无水三氯化铁7 g和经干燥处理的氯仿15 mL,搅拌10 min后冰浴降温,0~5℃下滴加1.68 g 3-己基噻吩与10 mL氯仿的混合液,滴毕冰浴下反应6 h后,于室温下继续反应24 h.抽滤,水洗滤饼至滤液无色,干燥得到墨绿色片状固体1.56 g,收率94.2%.采用类似方法合成得到:聚3-甲基噻吩黑色粉末,收率75%;3-甲基噻吩与噻吩共聚物褐色粉末,收率78%.1.3 性能测试与表征(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根据3种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好坏,在室温下将样品溶解于DMF中进行测试,光区测量范围在280~700 nm之间.(2)荧光光谱分析:同浓度下将3种聚合物的DMF溶液置于石英皿当中,以聚合物最大紫外-可见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对聚合物进行光激发,得到相应的荧光发射谱图.(3)光致发光光谱分析:采用FL3-212-TCS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对3种固体聚合物光致发光性能进行检测.首先对材料进行激发谱图的扫描,从中选取最强激发峰作为固定激发波长,在400~750 nm之间对材料进行荧光发射图谱的检测,从而得到聚合物的光致发光图谱.(4)循环伏安曲线测定:采用三电极体系(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片为对电极)测定3种聚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电解质溶液为0.1 mol/L的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氯仿溶液,二茂铁为内标.2 结果与讨论2.1 聚合物光谱分析2.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以DMF为溶剂测定3种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3-甲基噻吩与噻吩共聚物(聚合物A)在315、363 nm处有吸收峰,分别归属于噻吩环的π→π*电子跃迁以及整个聚合物中共轭链的π→π*电子跃迁.聚3-甲基噻吩(聚合物B)和聚3-己基噻吩(聚合物C)分别在379 nm和435 nm处有吸收峰,归属于聚合物中共轭链的π→π*电子跃迁.对比3种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聚3-己基噻吩λmax高于其他2个聚合物的λmax.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噻吩环3-位长链烷基的引入,在提高聚合物溶解性的同时使得聚合物分子质量增大,共轭链增长,λmax增大[8].2.1.2 带隙分析带隙又称为禁带宽度,带隙Eg与波长λg之间的关系为λg(nm)=1240/Eoptg (eV),λg取聚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峰的起始点.聚合物A的DMF溶液的λg为431 nm,计算得光学带隙Eg为2.87 eV.聚合物B的DMF溶液的λg为525 nm,计算得光学带隙Eg为2.36 eV.聚合物C的DMF溶液的λg为542 nm,光学带隙Eg为2.28 eV.3种聚合物的带隙大小顺序为:C<B<A.聚合物C的带隙低于聚合物A 0.59 eV,低于聚合物B 0.08 eV,具有较低的光学带隙.由此可知,噻吩环上3位烷基取代碳链的引入和增长使得聚合物的光学带隙降低.2.1.3 荧光光谱分析同浓度下对3种聚合物的DMF溶液进行荧光光谱的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当激发波长为360 nm时,聚合物A在470~580 nm之间出现较宽荧光发射,强度较小,荧光发射波长最大为518 nm.当激发波长为377 nm激发时,聚合物B在450~620 nm之间出现较宽较强荧光发射,荧光发射波长最大为512 nm.当激发波长为435 nm时,聚合物C在500~650 nm之间出现较宽且很强的荧光发射,荧光发射波长最大为562 nm.其中聚3-己基噻吩的荧光性均高于其他2种聚合物,进一步表明随着3位长链烷基的引入,有效提高了聚合物共轭链的长度,提高了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荧光发射波长增大.2.1.4 光致发光光谱3种聚合物固体的光致发光光谱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激发波长为416 nm时,聚合物A荧光发射峰为493 nm;激发波长为377 nm时,聚合物B荧光发射峰为490 nm;激发波长为435 nm时,聚合物C荧光发射峰为505 nm.说明3种聚噻吩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荧光特性,且荧光发射范围相差不大,都在490~500 nm之间出现最强荧光发射峰.2.2 聚合物电化学分析3种聚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4所示.聚合物电离能Ip和电子亲合能Ea是由聚合物的起始氧化还原电位确定的.聚合物氧化峰的起始电位对应于HOMO轨道能级,还原峰的起始电位对应于LUMO轨道能级,两者分别对应电离能Ip和电子亲合能Ea[9].经二茂铁标定后的轨道能量计算式如式(1)及式(2)所示[10].起始氧化电位和起始还原电位由图4确定,计算得3种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如表1所示.表1 3种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质Tab.1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ree polymerseV由表1可见,3种聚合物A、B、C的电化学带隙分别为2.31、2.14和1.91 eV,均略低于相应的光学带隙,大小次序与光学带隙大小次序一致.3 结论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得到3种聚噻吩衍生物:3-甲基噻吩与噻吩共聚物、聚3-甲基噻吩、聚3-己基噻吩,并测定了3种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循环伏安曲线,进一步计算得到聚合物光学带隙、电化学带隙、HOMO轨道和LUMO轨道能量及聚合物电离能Ip和电子亲合能Ea.聚3-己基噻吩相较其它2种聚合物具有更大的λmax及更低的带隙,表明噻吩环3位引入长链取代烷基有利于提高聚合物共轭链长度,从而提高λmax及降低带隙.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王芸,肖立新,陈志坚,等.电化学合成聚噻吩薄膜提高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7-11.[2]LEE S M,LEE S B,KIM K H,et al.Syntheses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polymeric sensitizers using thiophenebased copolymer derivative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cells[J].Solar Energy Materials&Solar Cells,2011,95:306-309.[3]DAI Q,LIU W M ,ZENG L T,et al.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enhancement materials with large red shifts and their self-assembled crystal microstructures[J].Cryst Eng Comm,2011,13:4617-4624.[4]FOITZIK R C,KAYNAK A,BECKMANN J,et al.Soluble poly-3-poly-3-alkylpyrrole polymers on films and fabrics[J].Synthetic Metals,2005,155:185-190.[5]VANGENEUGDN D L,STAES E,NAGELS L J,et al.Chemical sensors based on a new low band gap materials[J].Synthetic Metals,1999,102:1332.[6]KUMAR D,SHARMA R C.Advance in conductive polymers[J].Eur Polym J,1998,34(8):1053-1060.[7]KAWANO K,SAKAI J,YAHIRO M,et al.Effect of solvent on fabrication of active layers in 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poly (3-hexylthiophene)and fullerenederivatives[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9,93(4):514-518.[8]李晓丽.聚3-甲基噻吩的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1):153-155.[9]王雪梅,石晨,肖英勃,等.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J].应用化学,2009,26(6):707-710.[10]RANJITH K,SWATHI S K,KUMAR P,et al.Dithienylcy-clopentadienone derivative-co-benzothiadiazole:An alternating copolymer for organic photovoltaics[J].Solar Energy Materials&Solar Cells,2012,98:448-454.。
具有双光子荧光的芴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具有双光子荧光的芴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李道学;冯燕;汪俊;王奇;吕奇;黄佑红;李怡文;汪新【摘要】以具有不同烷基链的2-溴烷基芴和不同末端基团的取代苯乙烯为原料,利用Heck反应合成了五个新型的芴类衍生物(M1~M5)。
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紫外吸收,单、双光子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末端基团的给电子能力越强,紫外和荧光光谱的红移程度越大,而且双光子吸收截面也越大;通过改变芴环9位的柔性链长度可以对化合物的溶解性进行调节,但对化合物的光学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In this paper,five new fluore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by Heck reaction (M1-M5)by using 2-bromide fluorene with different alkyl side chain and substituted styrene with different end groups as raw materi-als.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1 H NMR and elemental analysis,and their UV absorp-tion spectra,single photon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two-photon fluorescence spectra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of end group is increasing,the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M1-M5 red-shift to the longer wavelength and the two-photon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is also increasing. The solubility of these five compounds can be adj usted efficiently by changing flexible chain length of the flu-orene ring without the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and luminescence performance.【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6053-6057)【关键词】芴类衍生物;合成;给电子能力;单光子荧光;双光子荧光【作者】李道学;冯燕;汪俊;王奇;吕奇;黄佑红;李怡文;汪新【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池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安徽池州 2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1 引言有机共轭材料由于在电子、发光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所具有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芴类发光材料的性质及合成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Material Chemistry 材料化学前沿, 2020, 8(3), 55-61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journal/amchttps:///10.12677/amc.2020.83007Research Progress on Properties andSynthesis of Fluorene LuminescentMaterialsGegentana, Tingting Gao, Eerdun*School of Pharmacy,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Received: Jul. 1st, 2020; accepted: Jul. 18th, 2020; published: Jul. 31st, 2020AbstractFluorene 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a good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photoelec-tric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will be one of the hotspots of synthesis an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and synthesis methods of fluorene luminescent materials are summarized by referr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Fluorene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a rigid plane of inline phenyl group, which can make their photothermal stability and luminous efficien-cy stronger than 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their fluor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is very high in solid state. There are many parts that can be modified, and have a wide energy gap. The color of luminescence can be controlled by copolymerization and changing its properties. The synthe-sis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fluorene derivatives luminescent materials have been a hot topic.KeywordsFluorene Derivatives, Luminescent Materials, Synthesis, Nature芴类发光材料的性质及合成的研究进展格根塔娜,高婷婷,额尔敦*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20年7月1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31日*通讯作者。
新型芴类聚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芴类聚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芴类聚合物作为一种具有优异荧光性能和良好稳定性的功能材料,已经在生物学、荧光传感、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于新型芴类聚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出一系列新型含芴结构的聚合物,并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系统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出一系列含芴结构的聚合物。
2.对合成的芴类聚合物进行表征,包括分子质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
3.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荧光光谱研究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聚合物的发光机理和光学特性。
4.通过调节聚合物结构,提高其荧光效率和稳定性,并探索其在生物学、荧光传感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1.采用溶液相聚合的方法,通过芴单体与不同的共聚单体,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合成出不同化学结构的聚合物。
2.通过NMR、FT-IR、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合成得到的聚合物结构。
3.利用荧光光谱仪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合成的聚合物的光学性质和发光机理。
4.通过对聚合物结构的调节和优化,提高其荧光效率和稳定性,并探索其在生物学、荧光传感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合成出一系列含芴结构的聚合物,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系统研究。
通过对聚合物结构的调节和优化,探索其在生物学、荧光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1.合成得到一系列新型含芴结构的聚合物,并确定其化学结构。
2.研究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包括荧光光谱、量子化学计算等方面,探索其光学性质和发光机理。
3.通过对聚合物结构的调节和优化,提高其荧光效率和稳定性。
4.探索聚合物在生物学、荧光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从 1 9 英 国剑 桥 大 学 卡文 迪 许 实 验 室 9 0年 获得 了聚对 苯 乙炔 发 光 材料 l 以来 , _ 1 ] 聚合 物 发 光 材料受 到人们 的 极 大关 注 , 是 由于 聚合 物 发 光 这 材料具 有辊涂 或 者 旋涂 成 膜 的优 势 , 望 以 印刷 有 方 式获 得大 面积 的显示 或发光 器件 。迄今 已有 大
宽 发 射 聚 芴 衍 生 物 的 合成 及其 光谱 特 性
杜 渭松 ,高 潮 ,邱 少 君
( 安 近代 化 学 研 究 所 光 电材 料 事 业 部 , 西 西安 西 陕 7 0 6 , - i d wesn @ sh .o ) 10 5 E mal u i g o u cr : o n
量 的聚合 物发 光材料 被研 究 , 聚对 苯 乙炔[ 聚 如 、
谱拉 宽 r 。为 了拓 宽 发人员 进行 了多 方面 的研究 , 在共 如 轭 聚合物 主链 上 引入 推 拉 电子 结 构口 在 聚合 物 、 的侧 链 上引入 磷光 基 团[] ¨ 以及 三 色调 和 等E-] 11 。 23 本文 通过 Sie 联反 应 , 烷基 芴 、 吩 以及 苯 tl 偶 l 将 噻
t ra s e i l.
Ke r s r a miso y wo d :b o d e s in;p l f o e e o oy e ;o tc ls e ta r p ry oy l r n ;c p lm r p ia p c rlp o e t u
1 引
言
共 轭 聚合 物[ , 于 主链 上 具有 部 分 电荷 传 输 的 6由 ] 能力 , 因而 具 有 小 的 能 隙 , 已经 在 聚合 物 B 现 HJ
摘
要: 利用 S ie tl 偶联 聚合 反应 , l 将二溴苯并 噻二唑 、 ,一 噻吩双三 丁基 锡 、 ,- 2 5二 9 9二辛基 2 7二溴芴进行 ,一
聚合 , 得到 了一种在可见光区具有宽发射 范围 的三 元共 聚物 , 聚合物 的发射光 谱涵盖 了整个 可见光 区 , 该 发 光峰位于 4 0 7 48 9 6 4 2nn 具有成 为单层 聚合物 白光材料 的潜力 。 7 . ,9 . ,5. i, 关 键 词: 宽发射 ; 聚芴 ; 三元共聚物 ; 光谱性能
第2 6卷
第 1期
液
晶
与
显
示
Vo126 No . . .1 Fe ., 01 b 2 1
21 0 1年 2月
C ie eJ u n l fLiudCr sasa dDipa s h n s o r a q i y tl n s ly o
文 章 编 号 :0 72 8 (0 1O 一0 10 10—7 0 2 1 ) l0 0—4
文献标识码 : A D I 1 . 7 8 Y Y 2 12 0 . 0 1 O : 0 3 8 / J XS 0 1 6 10 0 中 图分 类 号 : 3 . 06 3 5
S nt s s a d Optc lS e t a o e te f y he i n i a p c r lPr p r i so
A src: cnu ae oyloe ecp lme t r a mis ni e i bergo s btat A o jg tdp lf rn o oy r hb o de si t s l e inwa u wi o n h v i
s n h sz d b tl o p ig ra t n t r u h t ep lm eia in b t e 5 bs ti u y— y t e ie y S i ec u l e ci h o g h o y rz to ewe n 2, 一 i (rb t l l n o sa n 1 tip e e 4,- irmo2 1 3b n oha iz l n ,一 ir mo9 9 do t lu rn . Th tn y )ho h n , 7 db o - , , - e z t i aoea d2 7 db o - , - icyf o e e d l e o ti e o o y rp s e s d o r a miso p c r m n vsb er go t h e k o b an d e p l me o s s e fb o d e s in s e tu i ii l e in wih t ep a f 40 7 9. 7 . ,4 8 9,6 4 2 n ,i dc tn h o e t la p ia in i o y e iee iso — 5 . m n ia ig t ep tn i p l t n p lm rwh t m sin ma a c o
Po y l o e e De i a i e wih Br a l fu r n r v tv t o d Em is o s in
DU W e sn ,GA C a ,QI S a - n iog — O h o U h oj u
( Mo e n C e s yRee rh I si t ,Xi n 7 0 6 , h n ,E ma l d wesn @ sh . o ) Xi d r h mit r sa c n t ue t ' 1 0 5 C ia - i : u i g o u c r a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