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资料

合集下载

遥感物理地物波谱特征

遥感物理地物波谱特征
地物波谱特征
波谱特征:物体反射、发射、透射和散射电磁 波的本领随入射波长的改变而改变的特性,称 地物的波谱特征。
波谱信息是一切其它遥感信息的基础。 一、电磁辐射产生的微观机制简介 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三、几种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 四、地物发射波谱
一、电磁辐射产生的微观机制简 介
1 光的吸收与发射: 电子、原子核、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都有能级, 当入射光子能量与这些能级的某两级的能量差相
反射率
四、地物的发射波谱
发射率:地物光谱辐射率与黑体光谱辐射率之比
发射波谱: 物体辐射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化的曲线即 发射波谱
亮温:如黑体的辐射发射量与某温度条件下的物体 的辐射发射量相同,该黑体的温度即为该物体的亮 温
TB=T
TB -物体亮温,-物体发射率,T-物体温度
因0 1,因此,地物的亮温总是小于其实际温 度。
当时,就会被吸收,且发出相应的能及跃迁; 而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就会发射电磁辐射。 其频率由两级的能量差决定。所以不同的能级跃
迁的就会产生不同谱段的电磁辐射。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所发射的都是一系列波长的电磁波。
微观机制
微观机制
2、反射:
物体内部粒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为激发态,通常粒 子的这种激发态极短,约10-8秒,之后随发射与吸收光 子频率相同的光子后,粒子又复原来的能量状态,温度并 无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反射,即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波长
350 405 460 515 570 625 680 735 790 845 900 955 1010 1065 1120 1175 1230 1285 1340 1395 1450 1505 1560 1615 1670 1725 1780 1835 1890 1945 2000 2055 2110 2165 2220 2275 233地物的波谱特征

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这可有意思啦!你看啊,这大地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地物就是舞台上的主角。

比如说那绿油油的草地,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反射波谱特征那可是很鲜明的哟!它在可见光波段就特别亮眼,反射率相对较高呢,就好像小伙子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再说说那蓝色的湖泊,哎呀呀,就像一位安静的美少女。

它对蓝光的反射特别强,就像美少女穿着漂亮的蓝色裙子在那亭亭玉立。

你能想象到那种感觉吗?还有那黄澄澄的沙漠,简直就是个热情似火的大汉!它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可不低,就如同大汉在阳光下尽情展现自己的力量。

森林呢,则像一个神秘的守护者。

它的反射波谱特征比较复杂,不同的树种还有不一样的表现呢!有的树种在某些波段反射得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是不是很神奇?咱们的城市呢,就像是一个热闹的大集市。

各种建筑物、道路啊,它们的反射波谱特征也是各有特点。

那些高楼大厦的表面反射和那些小巷子里的可不一样哦,就好像集市里不同的摊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你说这大自然是不是很奇妙?通过研究这些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啦!我们可以用这些知识来监测环境变化呀,看看草地是不是变少了,湖泊有没有被污染呀。

这就好比我们有了一双神奇的眼睛,可以看到大地的秘密呢!而且啊,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呢。

比如说在农业上,我们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反射波谱特征来判断它们的生长状况,是不是缺水啦,有没有生病呀。

这不就像我们能听懂农作物的“语言”一样吗?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大自然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好好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你准备好了吗?反正我是超级期待的啦!这就是我对典型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的看法,有趣又实用,对吧!。

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

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

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是指在不同波长下地物对太阳辐射所反射的光的强度的变化。

通过分析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可以获取有关地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遥感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的形状和特点是由地物类型和组成决定的。

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特性,因此其光谱曲线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植被是地表最常见的地物之一,其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在可见光波段(400-700nm),植被的反射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吸收太阳光造成。

在红光波段(约650-700nm),植被的反射率特别高,这一段被称为"红光高谷"。

而在近红外光波段(700-1300nm),植被的反射率则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植被的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能力较弱。

土壤是地表另一个重要的地物,其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可见光波段,土壤的反射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颜色成分(如氧化铁)吸收了部分能量。

而在近红外光波段,土壤的反射率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土壤中存在一些具有较高反射率的矿物质,如黏土和白云石。

水体是另一种常见的地物类型,其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也具有独特的特征。

在可见光波段,清澈的水体的反射率较低;而在近红外光波段,水体的反射率会急剧增加。

这是因为水体中的吸收和散射现象导致部分光线无法透过水体,反而被反射回来。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地物类型外,还有许多其他地物也具有特征明显的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如岩石、建筑物、云等。

通过对这些地物的光谱特征进行解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进而对地表进行准确的遥感监测和研究。

总而言之,地物反射率光谱特征曲线是一种重要的遥感分析工具,能够提供地物组成和性质的有关信息。

通过研究不同地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为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地物光谱反射实验报告

地物光谱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地物光谱反射率的测定方法。

2. 认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

3. 掌握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4. 分析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特征。

二、实验原理地物光谱反射实验是基于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特性来进行的。

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物表面时,地物会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反射一部分能量。

反射的光谱特征可以反映地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成分、水分含量等。

实验原理如下:1.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光谱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长的光线的反射率是指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3. 光谱反射曲线:将地物在不同波长的光谱反射率绘制成曲线,即可得到地物的光谱反射曲线。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地物光谱仪- 移动平台- 温度计- 湿度计- 数据采集器2. 材料:- 不同地物样本(如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等)- 标准白板四、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将不同地物样本清洗干净,并在实验前测量其温度和湿度。

2. 光谱反射率测定:- 将地物样本放置在光谱仪下,调整光谱仪的参数,使其对准样本表面。

- 打开光谱仪,记录样本在不同波长的光谱反射率。

-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 数据记录与处理:-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地物光谱反射曲线。

4. 结果分析:- 分析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特征。

- 比较不同地物的光谱反射曲线,探讨其差异的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被:植被在可见光波段(400-700nm)的光谱反射率较低,在近红外波段(700-1100nm)的光谱反射率较高。

这主要归因于叶绿素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在红光波段(660-680nm)附近,植被的光谱反射率有一个峰值,称为“红边”,这是由于叶绿素对红光的吸收较强,对绿光的吸收较弱造成的。

2. 土壤:土壤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都较低,但在短波红外波段(1100-2500nm)的光谱反射率较高。

地物的光谱特性

地物的光谱特性
➢ 影响地物反射率大小的因素:
入射电磁波的波长 入射角的大小 地表颜色与粗糙度
2. 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 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1)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 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地 物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是遥感识别 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2) 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雪、 沙漠、湿地、小麦的光谱曲线
2) 微波辐射比红外辐射弱得多,但技术上 可以经过处理来接收。
3) 瑞里—金斯公式
黑体辐射的微波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
W( )
2kT
2
微波波段与红外波段发射率的比较:不同地 物之间微波发射率的差异比红外发射率要明显得 多,因此,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中不易识别的地 物,在微波波段中则容易识别。(表2-6)
6、地物的发射光谱
① 发射光谱: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 规律。
② 发射光谱曲线:按照发射率和波长之间 的关系绘成的曲线。
③ 岩石的发射光谱分析(图2-12)
亮度温度:衡量地物辐射特征的重要指标。指等 物体的辐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的辐射功率时, 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亮度温度。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lack body which radiates the same radiant energy as an observed object is called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the object. 亮度温度与实地温度的关系:总小于实地温度。
4) 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
性。
时间特性
空间特性
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以发射率作为衡量 标准;地物的发射率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参 照标准。

地物的反射光谱与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的反射光谱与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不同的地物在不 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 异。
右图为雪地、小
麦地的光谱曲线。
植物反射波谱特性
由于植物均进行光合 作用,因此各类绿色植物 具有很相似的反射波谱特 性: 在可见光波段 0.55μm(绿光)附近有 反射率为10%-20%的一个 波峰; 在近红外波段0.81.0μm间有一个反射的陡 坡,至1.1μm附近有一个 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 征。
地物的反射光谱
物体是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
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波段。
物体的反射波谱是特征主要取决于该
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波长选择,即:
对入辐射是反射、吸收和投射的选择性,其 中反射作用是主要的。
地物的反射光谱
地物的反射光谱有如下特征: (1)不同的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如雪地、小麦地的光谱曲线) (2)相同地物光谱曲线有相似性,但是也存在 差异性(如患虫害的小麦与正常小麦的光谱曲线) (3)地物光谱特征具有事件性和空间性(不同 时间与空间光谱特征不同
完善等很多问题仍然缺乏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我
国典型地物的波普数据。
国外地物波谱库研究现状

美国NASA于70年代初就初步建立了地
球资源信息系统(ERSIS)。包括植被、土
壤、岩矿和水体等2000余种地物的实验室 反射波谱数据。
地物波谱仪
地物波谱仪
逐渐摆脱“看图识字”的阶段,越来越依赖于地
物波谱特性的研究和发展。
我国地物波谱特性发展现状

地物波谱特性是遥感探测的基础,遥感优
化组合的依据,是定量遥感的技术与应用发展的 先决条件,但我国在地物波谱特性研究中还存在 在很多问题,尽管我国近年引进了一大批代表国 际前沿的地物波谱测试的设备,但其辅助装置不

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波谱特性
差别,这种差别与植物种类、季节、病虫 害影响、含水量多少等有关系。为了区分 植被种类,需要对植被波谱进行研究。
地物波谱特性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9月20日玉米、大豆
5月20日小麦、油菜
地物波谱特性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不 同 树 种
地物波谱特性
(2)土壤反射波谱曲线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 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 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 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由射于波土谱壤曲反线呈比较
地物波谱特性
1.1 测量仪器的硬件介绍:
地物波谱特性
1.2 测量仪器的软件介绍
Spectra Wiz 软件操作界面
地物波谱特性
1.2 测量仪器的软件介绍
• 四大模块:
• FILE模块:提供数据的保存、读取和打印功能; • SETUP模块:提供设置仪器参数和数据预处理参数的功
能; • VIEW模块:提供设置光谱显示参数的功能; • APPS模块:室内光谱测量参数设制。
地物波谱特性 不同叶绿素浓度的海水反射光谱曲线
(4)岩石反射波谱曲线 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无统一的特征,矿物 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 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对 曲线形态产生影响。
地物波谱特性 几种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
2.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电磁波谱中,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0.3~2.5μm)是地表反射的主要波 段,多数传感器使用这一区间。 地物波谱特征测量的作用
在野外的实地测量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前三个模块的功能。 其中,FILE模块用来保存光谱测量中需要记录的三类光 谱:暗光谱、参考光谱和目标光谱 ;SETUP模块用来设 置参数以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VIEW模块则为用户提供 多角度观察光谱的显示模式。

反射光谱原理

反射光谱原理

反射光谱原理
地物反射光谱是指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的规律。

根据地物的反射光谱所绘制的曲线成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通过地物反射光谱曲线的不同辨别地物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地物的反射光谱有如下特征:
(1)不同的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如雪地、小麦地的光谱曲线)
(2)相同地物光谱曲线有相似性,但是也存在差异性(如患虫害的小麦与正常小麦的光谱曲线)
(3)地物光谱特征具有事件性和空间性(不同时间与空间光谱特征不同)反射光谱的影响因素:入射电磁波波长,入射角度不同性质的地物,或相同属性的地物在其成份、颜色、表面结构、含水性(率)时间、空间发射光谱的影响因素:物质种类、表面状态和温度、波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率也与地物的表面颜色、粗糙度和湿度等有关。
物体表面性质对反射的影响
地物的反射类型:根据地表目标物体表面性质的 不同,物体反射大体上可以分为 3 种类型,即镜面 反射、漫反射、实际物体的反射

( 1 )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物体表面的一种反射。 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波和入射波在同一 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常见地物的光谱曲线比较
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不同,从图中我们可以看 出: 0.4~0.5 μm波段的相片可 以把雪和其他地物区分开; 0.5~0.6 μm波段的相片可 以把沙漠和小麦、湿地区 分开; 0.7~0.9 μm波段的相片, 可以把小麦和湿地区分开。
植物的光谱曲线
可见光波段0.4~0.76 μm 有一个反射峰值,大约 0.55 μm(绿)处,两侧 0.45 μm(蓝)和0.67 μm(红)则有两个吸收 带; 近红外波段0.7~0.8 μm 有一反射陡坡,至1.1 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 植被独有特征; 中红外波段1.3~2.5 μm 受植物含水量影响,吸 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 下降
在遥感中,测量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
(1),它是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的基础 资料; (3),它是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是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
地物波谱特征
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地表物体自身的辐射几乎等于零。地物
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具有各向异性,即实际物体面 在有入射波时各个方向都有反射能量,但大小不同。
了解物体表面性质对反射影响的意义
遥感图像上记录的辐射亮度,既与辐射入射方位角 和天顶角有关,也与反射方向的方位角和天顶角有 关。

由于镜面反射会造成太阳光直接进入遥感器,在成 像时间选择上,应避免中午成像,防止形成镜面反 射。否则水体会形成非常亮的耀斑,周围地物的反 射信息有受到干扰和削弱。
地物波谱的特性

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 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 波谱。 地物波谱特性是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的一种 表现。 地物波谱的作用:不同类型的地物,其电磁波响 应的特性不同,因此地物波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 物的基础。


不同电磁波段中地物波谱特性

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主要表现地物反射作用和地 物的吸收作用。(树叶苍翠欲滴、水下温度)
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 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还有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电磁辐射未 被吸收和反射的其余部分则是透过的部分,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而有些物 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透射能力较强,特别是对0. 45 ~ 0. 56μ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透射深度可达10~20 m, 清澈水体可达100 m的深度。 对于一般不能透过可见光的地面物体,波长5 cm的电磁波却有 透射能力,如超长波的透射能力就很强,可以透过地面岩石和土 壤。

热红外波段:主要表现地物热辐射作用。(热红外 灵敏遥感器夜间成像河流为亮色条带,但热红外白 天成像河流为暗色条带)
微波波段:主动遥感利用地物后向散射;被动遥感 利用地物微波辐射。

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地物波谱特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地物反射

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吸收,一 部分透射,即:

水中其它物质对波谱特征的影响
水中含有泥沙,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会增加, 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有水生植物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明显抬高。

叶绿素含量不同时水体的光谱 曲线
岩石矿物的光谱曲线
岩石的反射波谱主要由矿物成分、矿物含量、物 质结构等决定。

影响岩石矿物波谱曲线的因素包括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含水状况、矿物颗粒大小、岩石表面光滑程度、 岩石色泽等。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 +透射能量。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 而有些物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则透射能力较 强,特别是0. 45~0. 56μ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透 射深度可达10~20 m,清澈水体可达100 m的深度。 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反射率就会下降,在水 的 各 个 吸 收 带 ( 1.4um 、 1.9um 、 2.7um 处 附 近 区 间),反射率的下降尤为明显。

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在干燥环境下的光谱曲线
水体的波谱特征
纯净水体的反射主要在可见光中的蓝绿光波段, 在可见光其它波段的反射率很低。

近红外和中红外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 几乎趋近于0。

地物反射率
地物的反射:太阳光通过大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地 物会发生发射作用,反射后的短波辐射一部分为遥感器 所接收。

反射率(ρ):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 即ρ=(Pρ/ P 0)×100%。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反射率是可以测定的。
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是不同的,利用地物反射率 的差别,可以判断地物的属性。

地物反射波谱
地物反射波谱:是研 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 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 长的变化规律。

表示方法:一般采用 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 线表示,横坐标表示 波长,纵坐标表示反 射率。

常见的几种地物类型波谱特征

植被
土壤


水体 岩石
植被的波谱特征
在可见光波段

在0.45um附近(蓝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 在0.55um附近(绿色波段)有一个反射峰; 在0.67um附近(红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
岩石的光谱曲线
岩石反射曲线无统一特 征,矿物成分、矿物含 量、风化程度、含水状 况、颗粒大小、表面光 滑度、色泽都有影响。 例如:浅色矿物与暗色 矿物对其影响较大,浅 色矿物反射率高,暗色 矿物反射率低。 自然界岩石多被植、被 土壤覆盖,所以与其覆 盖物也有关
思考题
电磁波谱
BACK
只有在反射波射出的方向才能探测到电磁波。
例子:水面是近似的镜面反射,在遥感图像上水面有时
很亮,有时很暗,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 2)漫反射:发生在非常粗糙的表面上的一种反射 现象。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其反射出来的能量在各个 方向是一致的。
即当入射辐照度 I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反射面, 其反射辐照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射面又叫朗伯面。 (3)实际物体反射:介于镜面和朗伯面(漫反射) 之间的一种反射。自然界种绝大多数地物的反射都属 于这种类型的反射,又叫非朗伯面反射。

岩石的光谱曲线
地物波谱曲线的作用
物体波谱曲线形态,反映出该地物类型在不同波 段的反射率,通过测量该地物类型在不同波段的反 射率,并以此与遥感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相对照, 可以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同类地物。

应用地物波谱特征需要注意的问题
绝大部分地物的波谱值具有一定的变幅,它们 的波谱特征不是一条曲线,而是具有一定宽度的 曲带。
植物的光谱曲线
影响植被波谱特征的主要因素

植物类型 植物生长季节 病虫害影响等
植被波谱特征大同小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区分 植被类型、生长状态等。
不同植被类型的光谱曲线比较
To be
土壤的波谱特征
自的反射峰和吸收谷。

在干燥条件下,土壤的波谱特征主要与成土矿物 (原生矿物和此生矿物)和土壤有机质有关。

地物存在“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 “同物异谱”是指两个类型的个体地物,在某个 波段上波谱特征不同;“异物同谱”是指不同类 型的地物具有相同的波谱特征。

BACK
影响地物波谱特征变化的因素



太阳位置 传感器位置 地理位置 地形 季节 气候变化 地面湿度变化 大气状况等
土壤的光谱曲线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 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 谷值,一般来说,土质越 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和 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土类与肥力也对土壤反射 率有影响。但由于其波谱 曲线较平滑,所以在不同 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 亮度区别并不明显。
水体的光谱曲线
水体反射率较低,小于 10%,远低于大多数的其 他地物,水体在蓝绿波段 有较强反射,在其他可见 光波段吸收都很强。纯净 水在蓝光波段最高,随波 长增加反射率降低。在近 红外波段反射率为0;含叶 绿素的清水反射率峰值在 绿光段,水中叶绿素越多 则峰值越高。这一特征可 监测和估算水藻浓度。 而浑浊水、泥沙水反射率 高于以上,峰值出现在黄 红区。
在近红外波段
从 0.76um 处反射率迅速增大,形成一个爬升的 “陡坡” , 至 1.1um附近有一个峰值,反射率最大 可达50%,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1.5~1.9um光谱区反射率增大;
以1.45um,1.95um,2.70u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 其附近区间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反射率 下降,形成低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