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二题型1特征描述类非选择题专题限时训练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答题规范题型1特征描述类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答题规范题型1特征描述类【题型解读】描述类试题的设计一般是将地理事物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呈现于地理材料或叠加于相应地理图表中,让考生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此类题目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1.典型例题(xx·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为贵州省略图。
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4分)阅阅卷展示标准答案卷现场①高山、山地为主;②地表崎岖;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④岩溶地貌广布。
名师点评1.地形类型写错,误把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形也当成了丘陵。
2.丢失了答案要点,描述地形特征的时候,还要描述出有什么特殊地貌类型,如果是沿海地区,还要说出海岸线的曲直情况。
典型例题2.(xx·浙江文综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12分)阅阅卷展示标准答案卷现场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名师点评1.水位特征一般要从水位的高低、水位的变化、汛期时间等角度分析说明。
2.水位高低的判断出现了错误。
考生可能认为图中水位才3米左右,数值偏小,就答成了水位低。
水位高低的判断,教学中的确没有明确规定,但可根据提供的材料来推测的意图:①图中有气候降水量资料,降水量8个月在1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因此该河流的径流量不应该是“低”,而应该是“高”;②水位年变化图中的曲线位于图的中上部,而不是位于低处,似乎在暗示考生要回答“水位高”。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前非选择题题型专项强化练 题型七专项练

(2)有利于保护和传承马赛人的传统文化;游牧可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水、
草,顺应自然规律,对草原和野生动物伤害小;马赛人独特的民族风情成为
国家公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提升了旅游价值。
解析 第(1)题,马赛人游牧的迁移方向与当地自然特征有着密切联系,读图2 可知,马赛人所处地区纬度较低,属于热带地区,位于东非高原地区,东非高 原海拔高(①),所以在低纬度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特征表 现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时缺水、草木枯黄,不适合放牧(④或⑤), 湿季时水草丰美,适合放牧(⑤或④),为了寻找适宜放牧的地区,马赛人“逐 水草而居”进行游牧。赤道横穿马赛人游牧的迁移范围,马赛人游牧区位 于赤道附近,跨南北半球(②),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干湿季互补(③),为迁移活 动创造条件。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可知,马赛人游牧的迁移方向 为5—10月向北,11月至次年4月向南。
1234
图1
图2
1234
(1)在图2中的相应位置绘制箭头以表示马赛人游牧的迁移方向,并完善下 面的思维导图。
(2)简述在国家公园内保留马赛人游牧生产方式的必要性。
1234
答案 (1)
①东非高原海拔高 ②位于赤道附近,跨南北半球 ③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干湿季互补 ④干季时缺水、草木枯黄,不适合放牧 ⑤湿季时水草丰美, 适合放牧
1234
本课结束
1234
第(3)题,高铁弯道少,弯道半径大,大量采用高架桥梁和隧道,来保证平顺性 和缩短距离。该区域高铁经过山区峡谷,地势起伏大,修建多座桥梁和隧道 可以降低坡度,保证高铁的平顺性,行车更安全;可以缩短距离,节省运输时 间;修隧道可以减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沿线有落石区、陡坡区等,该 地多滑坡、崩塌、落石等灾害,对高铁建设造成威胁,修隧道可减少滑坡、 崩塌、落石等灾害对高铁线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30天 专题一 应试提分

(2015·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Ⅰ);甲区域等高线地形 图(图Ⅱ)。
据图Ⅱ,描述图Ⅰ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思维建模] 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见下图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
[答案]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 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 低。
[答题模板]
第
三 部
考前 30 天
分
专
题
应试提分策略
一
二
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模板一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题型解读: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 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 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平 时只有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事物的特征表现,才能为正 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 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 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 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
简洁、准确描述(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解析] 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起伏及海拔高低 等角度回答即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二题型1特征描述类非选择题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23-
答案:(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边缘山脉外侧陡峭,内 侧平缓宽广;地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或呈狭长的西北—东 南走向)。 (2)位于墨西哥高原上,海拔高;以温和的高原气候为主,气温 年较差小,降水量较少,有明显的干、湿季;植被以耐旱的植 物为主。
12/10/2021
12/10/2021
-19-
答案:(1)蒙特港位于 40°S~60°S 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控 制,全年温和多雨或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多雨。 (2)地处(南极洲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易遭受外力侵蚀;地处西风带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沿海地区,沿岸风浪大,海水侵 蚀作用强;纬度高且山体高大,冰川侵蚀作用强。 (3)西部位于西风带迎风坡,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森林景观;东 部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温带草原、荒 漠景观。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包括地理实体(如交通线)和地理事物数量特征(如
等温线)的分布。①单一线状事物分布:走向或延
线状地理 事物的分 布特征
伸方向(有转折时需分段描述)、参照地物;②多条 线状事物分布(等值线):极值(极大值、极小值), 走向与数值变化方向及所反映的主要影响因素,密 集和稀疏部分的方位及所反映的地理特征,弯曲或
失分盲区 制性词语,回答不全
征”“描述……过程”“归纳……分
面。
布特征”“说明……变化趋势”等。
3.回答问题没有条
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分值 6~8 分。
理,要点不清晰。
12/10/2021
-3-
[典题例证] 2017 年 2 月,美国 最高水坝——加州北部的奥罗维 尔水库大坝的泄洪道出现损毁, 加上连续大雨,引发人们对水坝 可能决堤爆发大洪水的担心,下 游约 18.8 万人被紧急疏散。奥罗 维尔水库建成于 1968 年,大坝高 234 米,由泥土与碎石夯筑 而成。读奥罗维尔水库及萨克拉门托河流域分布示意图,回答 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共19张PPT)

四月 六大专题,打通联系
•专题一:自然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专题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三:人文地理表象和原理专题 •专题四: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五:选修部分 •专题六:地理综合技能培养
•1
绪
五月 微专题术,回扣基础
【选择题专练】 等值线图分析型,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 地理定量 分析计算型,示意图、关联图和景观图分析型,空间定位型,文 字材料分析型,地理原理与规律运用型,实验演示型,季节判断 分析型,区位分析型,特征分析判断型,差异比较型,时政热点 引领型,中国微观区域判断型,世界微观区域判断型。 【压轴大题专练】 特征描述类,区域对比类,原因分析类,对策
5
近两年全国卷的素材选取
徒步旅游
太阳能光热电站
工业遗产
蓝水和绿水
雨水花园
大气氮沉降 深度游 握手楼 坡耕地切沟
海洋渔业 热棒 卤虫产业
新的文字材料
新情境 新角度
新的图表信息
“融入情境” 6
我们复习和考题之间的距离 信息与情境
视野与视角
7
思辨与探究
结论与表述
8
一、一个导向----能力
9
一、一个导向----能力 收纳于问题中
地理复习步骤
重复再现
重组再认
内在联系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重叠再生
生成问题 现实问题 设问问题
10
一、一个导向----能力 收纳于问题中
是何 为何 如何 若何 由何
11
一、一个导向----能力 显现于窗户外
天空之镜 亚洲鲤鱼 北极漩涡 跑赢时间 冰岛火山
12
3.多线图
x1
X
y1
(x1,y1)
高考地理二、三轮复习技巧与策略

高考地理二、三轮复习技巧与策略1.重基础,抓主干,提高中低档题的得分率虽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一定难度,但总要考核一些基础知识,如2005年全国卷Ⅰ第3题西气东输的西部起点、卷Ⅱ1~2题人口再生产示意图的判读、36题读西亚图、39题地形区的判读等。
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命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会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因此在全面复习的同时,必须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
2.重图表,抓读图,提高空间判读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复习中应将文字系统与图像信息有机结合,运用图像构建空间概念,理解概念和原理,把握规律,获取和解读信息。
教给学生定位的方法,学会利用经纬网、海陆位置等各种方法进行定位,以免因定位不正而导致答题偏题。
3.重表达,抓结构,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近年高考试题对表达的要求在提高,必须加强训练。
要避免问现象答本质、问原因答结果、问特征答成因、问条件(影响)只答有利方面、不答不利方面,只答自然方面、不答社会经济方面。
只有掌握知识结构,掌握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能描述全面,分析透彻。
如对全国卷Ⅱ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北京卷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的回答,都必须有相应的知识结构。
4.重热点,抓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热点是高考的重点。
复习中应注意把热点所反映的教材知识点、知识体系弄懂,并能灵活运用。
要运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
5.重创新,促思维,加强利用新情境认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考倡导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但原理一般来源于课本,考生可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迁移来回答。
如把热力环流迁移到城市与郊区的环流、海陆风的形成等,把鲁尔区的形成条件、衰落原因、综合整治迁移到辽中南工业基地,把京九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迁移到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6.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大部分省区实行“3+文综”考试,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近年文综卷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6种满分模板学案

题型二综合题规范答题6种满分模板模板1 特征描述类命题人话命题特点1.考查方式: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
2.设问形式:“简要回答……特征”“描述……过程”“归纳……分布特征”“说明……变化趋势”等。
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
分值6~8分。
阅卷人说失分盲区1.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2.不能够正确把握限制性词语,回答不全面。
3.回答问题没有条理,要点不清晰。
典题示例【典例1】(2017·北京文综,3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8分)(2)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10分)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
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
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3)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12分)【现场答案】【阅卷点评】第(1)题,该答案答出了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缺少对地形的分段描述和地势的准确方位描述,可得4分。
第(2)题,水文特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速等方面回答,整体思路较好,但对气候判断不准确(该处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应该有结冰期,可得8分。
第(3)题,工业分布特点定位不太准确,应该是国土的西北部。
原因中注重了文字信息的提取,但忽视了文字中“用于出口”即市场因素和图示中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因素,可得6分。
答案(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面积小,多流水的侵蚀地貌;南部为平原,面积大,多流水的堆积地貌;地势是北高南低;冰川地貌广布。
(2)甲河段位于上游山区,乙河段位于下游平原区,与甲河段相比,乙河段有更多的支流汇入,径流量大;乙河段位于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水能不丰富;乙地人类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低,导致含沙量大;乙河段流速慢,冰期长;乙地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甲地有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因此乙地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二编 题型突破 秘籍二 非选择题大突破 (4)

2.答题技巧 (1)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首先应在进行空间定位的基础上,对 该区域进行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综合分析,并在调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梳理组织语言,正确使用地理术语,对该区域地理特征进行简洁而准确的描 述。 (2)地理事物特征描述内容
地理要素
描述方向
地形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殊地貌
(1)比较尼日利亚南部和东北部地区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蒂加大坝建成后洪积平原洪水期泛滥面积不断扩大,分析其主要原因。 (3)当地计划在哈代贾河流域大力发展现代淡水养殖业,是否可行?请从农 业技术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 (1)气候特征主要差异:与南部相比,东北部年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 大;气温年较差较大,气候大陆性较强。原因:南部主要受赤道低压带与西 南风影响,降水较丰富,全年降水较均匀,气温季节变化较小;东北部受赤道 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受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东 北部干季气温高,湿季温凉,年较差较大,大陆性较强。 (2)大坝以上流域面积小,拦泥蓄沙数量有限;全流域农业过度开发,水土流 失量大,河道与低洼湿地的泥沙淤积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水位 上涨,河水流速减慢,流水冲淤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泥沙淤积与湿地淤塞 萎缩,)导致洪水期河流行洪、蓄洪能力减弱,进而造成洪积平原洪水期泛 滥更加频繁,泛滥面积不断扩大。
(2)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应主要从改变人类 活动方式上寻找措施;二是所提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不要太局限,要 点应尽量全面。 第三步,简洁、准确、全面分析。 紧扣问题,把握关键词,做到简洁、准确,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 操作性。
答题思路
分析角度
答题要语
外流湖面积变化 ①中上游植树造林;②退田还湖;③合理利用水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1 特征描述类非选择题[专题限时训练] 单独成册1.(2017·福建调研)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肯尼亚从巴西引进咖啡树,并集中在肯尼亚山附近的坡地进行种植。
肯尼亚咖啡具有鲜明的水果香,是世界优质咖啡之一。
为保证咖啡质量,农民只在咖啡浆果熟透后才进行采摘。
肯尼亚是东非内陆国家对外联系的“咽喉”。
2017年4月13日按照中国国铁一级标准建造的蒙内铁路建成。
该铁路全长480千米,设计客运时速120千米、货运时速80千米。
以前乘长途汽车从内罗毕到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需要8小时。
图1为肯尼亚概图,图2为内罗毕气候统计图。
(1)说明内罗毕的气候特征。
(2)简析肯尼亚山附近出产优质咖啡的自然条件。
(3)简述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发展的意义。
(4)我国某纺织企业准备到肯尼亚建厂,对此存在肯定和否定的意见。
请在肯定和否定中选择一个角度说出其理由。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肯定:否定:解析:第(1)题,读图2可以看出,内罗毕全年气温温和,有两个明显的雨季(3至5月、10至12月)。
结合图1分析其气候特征:内罗毕虽纬度低,但海拔较高,气温凉爽;地处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内罗毕,此时段气温较高,大气对流较强,形成两个雨季,其余时段为旱季。
第(2)题,生产优质咖啡,对阳光、雨量、土壤、气温等自然条件要求非常严格。
肯尼亚山位于赤道,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气候潮湿,雨量适宜;云雾多,光照少,光照适宜,过于强烈的阳光会抑制咖啡树的成长;受火山活动影响,火山灰覆盖,土壤肥沃;地势起伏大,山坡排水良好。
这些都是生产优质咖啡的自然原因。
第(3)题,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将进一步完善东非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力,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第(4)题,肯定从肯尼亚市场、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方面分析;否定从人民购买力、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较弱,年降水量较少,地处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点两次经过内罗毕,此时段气温较高,大气对流较强,形成两个雨季(3至5月、10至11月为雨季),其余时段为旱季。
(2)地处山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咖啡生长期较长,有利芳香物质积累;靠近火山,土壤为咖啡提供丰富的矿物质。
(3)改善了蒙巴萨港与内罗毕的交通状况,有利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形成产业地带);提高了肯尼亚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增进肯尼亚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4)肯定:肯尼亚纺织工业落后,有较大市场,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价格低。
否定:人民购买力低,劳动力素质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发达。
2.(2017·广东江门市调研)斯里兰卡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斯里兰卡生产的红茶(锡兰高地红茶)与中国安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三大红茶。
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里兰卡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28℃,沿海地区平均最高气温31.3℃,最低气温23.8℃。
山区平均最高气温26.1℃,最低气温16.5℃。
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 283~3 321毫米不等。
材料二茶树喜温喜湿,适宜生长环境:年平均温度在18~25℃;年降水量在1 500毫米以上;光照适中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
(1)马哈韦利河全长335公里,是斯里兰卡最长的河流。
试分析马哈韦利河的流量变化特征和原因。
(2)斯里兰卡中部地势较高,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
请运用你学过的知识简述其原因。
(3)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乌沃茶产于斯里兰卡海拔 1 000~2 000米的山岳地带东侧,每年7~9月所获得的茶品质最优。
试分析该地种植乌沃茶有利的自然条件和7~9月茶质最优的原因。
(4)锡兰高地红茶是世界红茶市场的佼佼者,价格高居世界首位,但产量有限,供不应求,高昂的价格令“锡兰茶”失去了大众市场。
因此,有人建议扩大种植面积,在海拔较低的中、低地大量种植,从而增加出口量。
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马哈韦利河的流量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从斯里兰卡气候着手分析。
斯里兰卡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多,尤其11月至次年2月是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
第(2)题,斯里兰卡中部地势较高,气温低,空气容易凝结成雾;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山地抬升形成云雾。
第(3)题,结合材料一、二进行分析。
第(4)题,赞同:扩大种植面积,可增加产量和出口量,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不赞同:在海拔较低的中、低地种植,其光照、降水等条件难以满足乌沃茶生长,影响茶叶质量;产量增大会冲击世界红茶市场,降低“锡兰茶”品牌影响力。
答案:(1)全年水量丰富;11月至次年2月(冬季)水量最大;11月至次年2月东北季风经过孟加拉湾带来大量降水。
(2)海拔较高,空气容易凝结成雾;东北季风的迎风坡,山地抬升形成云雾。
(3)斯里兰卡纬度较低,属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该地地势较高,云雾弥漫,热量和光照适中;灌溉便利,排水良好;该地位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7~9月是旱季,降水较小,光照适中,生产的茶品质最优。
(4)赞同。
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和出口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不赞同。
在海拔较低的中、低地种植,其光照、降水等条件难以满足乌沃茶生长,影响茶叶质量;产量增大会冲击世界红茶市场,降低“锡兰茶”品牌影响力。
3.(2017·湖南湘潭市5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眼树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怕严寒,耐旱、喜湿、怕淹。
味甘性温,兼具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为常用的补血药。
其种子、果皮、根及叶也可入药,为药食两用的果品。
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势北低南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泸州市内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
该市种植龙眼树已有1500年的历史,年产龙眼八万吨,是我国龙眼种植区的最北处,也是我国龙眼的最晚熟产区,成熟期为9~10月,比华南沿海产区迟1~2个月。
尤以市内沱江、赤水河和长江等河谷地区所产龙眼品质最佳,售价亦高,主要种植在河谷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泸州市是四川省最大港口城市,该市境内有集装箱港口、深水港码头及航空港,有高速公路、铁路连接重庆、成都。
目前泸州市聚集了上百家龙眼加工工业和产销企业。
下图为我国龙眼树种植的区域分布图(图中阴影区域)。
(1)简述泸州市适宜龙眼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2)相较于华南沿海产区,指出泸州市龙眼晚熟的优缺点。
(3)分析泸州市龙眼树主要种植于河谷地势较高的旱地的原因。
(4)说明泸州地区聚集众多龙眼加工企业的原因。
解析:第(1)题,联系龙眼生长的习性,结合泸州的当地地理条件(气候、地形)进行分析。
第(2)题,从市场条件分析优点,上市时间较华南沿海产区晚1~2个月,在龙眼鲜品的空档期上市,价格高,利润高。
缺点是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气候影响龙眼的成熟和产量。
纬度较高,9~10月龙眼成熟期时气温较低,晚熟果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导致减产。
第(3)题,龙眼树耐旱、喜湿、怕淹,种植于河谷地势较高的旱地可避免洪水淹没,同时有利于排水,防止土壤过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临近河流,便于灌溉。
第(4)题,联系影响工业生产因素,结合泸州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
泸州地区龙眼产量高,品质好;该地区龙眼种植加工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便于组织生产;有高速公路、铁路连接重庆、成都,交通便利,便于市场销售。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期较长,降水较多;位于四川盆地河谷地区,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优点:上市时间较华南沿海产区晚1~2个月,在龙眼鲜品的空档期上市,抢占销售市场,价格高,利润高。
缺点:纬度高,9~10月龙眼成熟期时气温较低,晚熟果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导致龙眼减产。
(3)龙眼树耐旱、喜湿、怕淹,种植于河谷地势较高的旱地可避免洪水淹没,同时有利于排水,防止土壤过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临近河流,便于灌溉。
(4)泸州地区龙眼产量高,品质好;该地区龙眼种植加工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便于组织生产;有高速公路、铁路连接重庆、成都,交通便利,便于市场销售。
4.(2017·山西太原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 100米,与其他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雪山和品种繁多的草地间,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湖畔生长的茶卡羊,羊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自古冠以“贡羊”之誉。
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流通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像茶卡羊这样的绿色食品未得到充分开发。
2016年10月31日“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以利用“互联网+”快车,加快绿色产品市场化、网络化步伐,尽快走出青海。
下图为茶卡盐湖位置图。
(1)简述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茶卡盐湖形成“天空之镜”的原因。
(3)分析茶卡羊品质优良的原因。
(4)分析“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对茶卡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茶卡盐湖是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内陆湖,由于地势低洼,积水汇入后不能排泄,导致盐分汇聚,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所以导致湖泊盐度升高。
第(2)题,此问注意对“天空之镜”的理解,根据材料提示“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所以从天气状况、人类活动、水质、湖面反射率等方面分析形成“天空之镜”的原因。
第(3)题,材料提到,湖畔生长的茶卡羊,羊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自古冠以“贡羊”之誉。
可知茶卡羊所吃牧草等植物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水的质量好,位于青藏高原上,气温低,生长周期长,所以茶卡羊品质优良。
第(4)题,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护高原生态又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答案:(1)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盆地,地势低洼,积水汇入后不能排泄,导致盐分汇聚;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2)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固液并存,水面反射率高。
(3)茶卡羊生活在盐湖附近,所吃牧草等植物种类多且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冰川融水和含有矿物质的无污染水;气温低,生长周期长。
(4)将茶卡羊绿色、高品质的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保护高原生态,又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