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精华版
(完整)版: 群落的演替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提问:通过预习,大家讨论回答演替的种类有哪些? 学生回答: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问题导入:既然群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演 替,那么演替如何进行? 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图解,学生讨论回答初生演替的过程。
方式二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 变迁”资料。并组织学生观 察讨论: (1)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从6 000年前的 伊甸园变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荒山秃岭? (2)这样的荒山秃岭千百年后会形成茂密郁葱的森林吗? 学生讨论回答: (1)由于地质原因,外加人类的乱砍乱伐,导致黄土高原植被减少,失去 原来的森林。
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的过程。
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②保护性行为: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理解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关注相关 。
课堂导入
方式一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有关群落演替图片。 提出问题:大火过后的公园土地上的种群有什么变化?如何一步一步 的变回森林? 学生回答:大火后的土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不同的植被,由 低级到高级,生物种群一个替代一个,最后成为森林。 教师总结: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 受到干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这种现象就叫做演替。
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图解,学生讨论回答初生演替的过程。
精品:群落的演替ppt课件

)
苔鲜阶段优势种不再是地衣而是苔鲜;③群落演替是一种
群落替代另一种群落,而不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
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种群也并没有随着群
落的演替而消逝。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高 考 总 复 习 生 物 人 教 实 验 版
·(
)
复 习
演替方向
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 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
·(
生 物 人
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教 实
验
版
)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但 净生产量 开始降低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探求】“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的方向发
展〞,这样的说法能否正确?
高
考
3、群落演替的方向及相应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
总 复
方向类型一:简单 复杂 稳定
习 生
物
·(
人 教 实 验 版
)
方向类型二:复杂 简单 稳定
这种情况普通很 少思索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群落演替的结果
高
考
总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
(2)生物本身不断进展繁衍、迁徒。
物 人
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呵斥内部环境改动。
实 验
版
)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为活动的干扰。
留意:
1、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系统,不断开展变化 2、群落演替不是只发生在群落构造遭到干扰
群落的演替—精华版共49页文档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4.4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整理

第4节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依据为起始条件的不同
(1)初生演替:
概念: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发生的演替。
时间:持续时间长
速度:缓慢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概念: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如火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发生的
演替
时间: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较快
影响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乔木森林
3.特点:
(1)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往往能预见或可预测
(2)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的变化
(3)顶级群落是演替达到最终稳定状态,并不是绝对稳定,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
4.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方式:不合理方式: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捕杀动物
合理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
(2)影响结果: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域内由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中的各种种群能够相互作用、依赖、共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群落内的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性的因素(如植物和动物的依赖关系、竞争关系等)和非生物性的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等)。
因此,群落的形成和演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条件下,植物从一个初始的无植被状态逐渐发展演替成为成熟的植被类型的过程。
原生演替的典型代表是以侵袭性植物为主的裸地逐渐演变成林相、草本植被或灌木丛等。
例如,在一个裸露的岩石表面,最初可能是一些青苔、藻类等原生植物先占领,然后逐渐有其他植物种群加入演替,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林相或森林生态系统。
2.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生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干扰后,重新开始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一般由人类活动(如采伐、放牧、农耕等)、自然灾害(如火灾、风灾、水灾等)和动植物活动(如啃食等)等因素引起。
当原有植被遭受破坏后,裸地上会重新出现侵袭性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类型逐渐演替成为新的植被类型。
次生演替的典型代表是在森林火灾后的植被再生过程,破坏后的植被逐渐通过植物的再生和竞争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植被类型。
三、演替的特点1. 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无植被状态到最终稳定的植被类型,演替过程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过程。
在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群落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中期阶段,再到成熟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一个由低度物种丰富度到高度物种丰富度的演替序列。
2. 演替是一个多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演替是一个多种群相互作用的过程,植物群落内的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和共存等。
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 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 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 岩中获取养分。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 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 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 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 逐渐取代了地衣。
、建造水库等,可都使生物群落的面貌改变 。 正面影响:通过培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 沙漠等,使群落在人类的干预下,按照不同 于自然发生的进程发生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内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 落演替的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外因
自然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 洪水、干旱等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 →森林 例如: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 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9
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乔木(树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无→有→多
起点
次生演替 (有)少→多
速度时间 影响因素 实例
群落演替发生的条件(一)
入侵和定居 植物的入侵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
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 入侵:植物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 )的传播。 1. 定居:植物繁殖体开始发芽、生长和繁 殖的过程。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总结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人类的活动。
群落的演替按发生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1、初生演替1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过程:①旱生演替: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木。
3特点:演替缓慢。
2、次生演替1概念: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
原来有过植被覆盖,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灭了,这样的裸地叫做次生裸地。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3特点:演替快速。
特别提醒: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②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减低,群落有机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高,稳定性增强。
④生活史: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短,生态位变窄。
⑤物质循环: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衣
粉芽 上皮层 藻类 菌 丝 下皮层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 成的共生体,二者之间间形成互 利共生的关系。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特别 提醒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常是 思考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 荒芜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丛 乔木蔚然成林
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 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 如:在沙丘、火山 岩、冰川泥上进行 的演替等。
次生演替
指原有的植被虽已 不存在,但原有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的繁 殖体(如能发芽的 地下茎)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如火烧 演替、弃耕演替、 放牧演替等。
群落演替的过程——3个阶段
侵入定居
一些物种入侵裸 地定居成功后改 良土壤,为以后 其他生物入侵创 造条件。
竞争平衡
通过种内和种间 斗争,优势物种 定居并繁殖,劣 势物种被排斥, 生存下来的物种 达到一种新的平 衡。
相对稳定
物种相互竞争, 协同进化,资源 有效利用,群落 结构复杂,层次 多,相对稳定。
凤眼莲
外来物种入侵
福寿螺
外来物种入侵
环发[2003]11号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 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 假高粱、蔗扁蛾 、湿地松粉蚧 、强大小 蠹 、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 、福寿螺 、 牛 蛙 (共16种)
美国白蛾
空心莲子草
紫茎泽兰
1.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 图4-16 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狗尾草
1.耐践踏程度: 2.获取阳光的 能力(相反) 车前草 狼尾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我们可以 我们也可以
砍伐森林 填湖造田 捕杀动物
or
封山育林 治理沙漠 管理草原 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010 年甘 肃舟 曲特 大泥 石流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010年洪灾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 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 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 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 林
时间:1883 年 8 月 7 日 地点:印度尼西亚
喀拉喀托 火山
事件: 喀拉喀托火山 大爆发
群落的演替
1883年 火山爆发 几年后 小草 1909年 1919年 1934年 小树林 裸地 蜘蛛 202种动物
621种动物
880种动物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自主阅读P79)
裸岩阶段地Βιβλιοθήκη 阶段D)•
2.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 法中,错误的是 ( A )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的苔藓说明 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 植物群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 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 的是 ( C )
演替的类型(1)
裸 岩 上 的 演 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演替的类型(2)
农田
演替的类型(2)
弃耕农田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A
B
C
D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树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
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群落的演替
刘东
话说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
群落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
特点:
1.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 的有序过程。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2.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 上的不可逆变化。 3.顶级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阶段,但并不绝对 稳定,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惨象, 已使我 目不忍 视了!”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外来物种入侵
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 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 蔓延开来,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造成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
内容 类型
初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底消灭了的环境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次生演替
原来有群落环境,只是失 去了原有植被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裸岩、沙丘、火山岩、 冰川泥等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林上的演替、火 烧演替、放牧演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