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演替ppt
合集下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2、演替的终点不一定是森林阶段,如干旱荒漠 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森林群落发育及演替ppt课件

第 10 单元 森林群落演替
森林群落发生的过程包括迁移、 定居、竞争和反应4个阶段。 森林群落演替可根据不同原则划 分为不同的演替类型。
第 10单元 森林群落演替
❖ 10.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的一般过程 ❖ 10.2 森林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 ❖ 10.3 演替顶极学说 ❖ 10.4 森林演替实例
第第160章 森林群落演替
160.1.1森森林林群群落落发发生生、、发发育育的的一一般般主要指高度和直径)、生活力和生 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 林群落中称为----“林木分化”。
❖ 林木分化反映出竞争能力的强弱,而剧烈的生存 竞争,必然加速分化的进程。
2、发育盛期
❖ 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定型,相对的比较一致,这些种类在同 一类型的其他群落中,分布也是均匀和具有其一致性,从而 有别于不同类型的其他群落。
❖ 其次,这一时期中群落的结构已经定型,主要表现在层次上 有了良好的分化,每一层都有一定的植物种类,呈现出一种 明显的结构特点。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及季相变化,以及群落 内生境都具有较典型的特点。
❖ 这种变化是由初期侵入的种类引起的,这种变 化了的生境往往不适于初期种类本身的生存而 导致另外一些较适应种类的侵入,这就是另一 个新群落形成的开始。
第第160章 森林群落演替
160.1.1森森林林群群落落发发生生、、发发育育的的一一般般过过程程
❖ 在自然界中,上述4个过程经常交织在一起, 不易截然分开。
❖ 森林群落演替类型的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 因而存在各种各样的演替名称。
第第160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0.22森森林林群群落落演演替替的的主主要要类类型型
❖ 在特定区域内,群落演替各个阶段由一种群落类型转 变成另一种群落类型的整个取代顺序,称为演替序列。
森林群落发生的过程包括迁移、 定居、竞争和反应4个阶段。 森林群落演替可根据不同原则划 分为不同的演替类型。
第 10单元 森林群落演替
❖ 10.1 森林群落发生、发育的一般过程 ❖ 10.2 森林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 ❖ 10.3 演替顶极学说 ❖ 10.4 森林演替实例
第第160章 森林群落演替
160.1.1森森林林群群落落发发生生、、发发育育的的一一般般主要指高度和直径)、生活力和生 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 林群落中称为----“林木分化”。
❖ 林木分化反映出竞争能力的强弱,而剧烈的生存 竞争,必然加速分化的进程。
2、发育盛期
❖ 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定型,相对的比较一致,这些种类在同 一类型的其他群落中,分布也是均匀和具有其一致性,从而 有别于不同类型的其他群落。
❖ 其次,这一时期中群落的结构已经定型,主要表现在层次上 有了良好的分化,每一层都有一定的植物种类,呈现出一种 明显的结构特点。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及季相变化,以及群落 内生境都具有较典型的特点。
❖ 这种变化是由初期侵入的种类引起的,这种变 化了的生境往往不适于初期种类本身的生存而 导致另外一些较适应种类的侵入,这就是另一 个新群落形成的开始。
第第160章 森林群落演替
160.1.1森森林林群群落落发发生生、、发发育育的的一一般般过过程程
❖ 在自然界中,上述4个过程经常交织在一起, 不易截然分开。
❖ 森林群落演替类型的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 因而存在各种各样的演替名称。
第第160章 森林群落演替
61.0.22森森林林群群落落演演替替的的主主要要类类型型
❖ 在特定区域内,群落演替各个阶段由一种群落类型转 变成另一种群落类型的整个取代顺序,称为演替序列。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2.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 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
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B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 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 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 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 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连线】具有下列特征的生物最有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群落?
森林群落 草原群落
•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 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 骆驼刺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 m。 • 某些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思考】如 果两种鸟的 觅食生境一 样,生态位 就完全一样 吗?
5、生态位
①定义: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 位。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
•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B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 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 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 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 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连线】具有下列特征的生物最有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群落?
森林群落 草原群落
•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 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 骆驼刺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 m。 • 某些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思考】如 果两种鸟的 觅食生境一 样,生态位 就完全一样 吗?
5、生态位
①定义: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 位。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
•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动态ppt

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 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 群落的进化。
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1,波动(fluctuation)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 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 及变化的可逆性。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5)我国植物生态学家刘慎谔教授(1959)对演替的划分
• 时间演替
• 空间演替
• 植被类型发生演替
3,演替系列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 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 称其为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
(1)水生演替系列(hydrosere)
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 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 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六、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在群落演替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经典的演替观
经典的演替观有两个基本点: • 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 • 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
植物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是指在植物群落发 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 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 现象。
•原生裸地(primary bare area) •次生裸地(secondary bare area) •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 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 群落的进化。
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1,波动(fluctuation)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 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 及变化的可逆性。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5)我国植物生态学家刘慎谔教授(1959)对演替的划分
• 时间演替
• 空间演替
• 植被类型发生演替
3,演替系列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 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 称其为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
(1)水生演替系列(hydrosere)
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 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 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六、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在群落演替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经典的演替观
经典的演替观有两个基本点: • 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 • 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
植物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是指在植物群落发 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 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 现象。
•原生裸地(primary bare area) •次生裸地(secondary bare area) •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共35张PPT)

解析:选A。在原生演替过程中,生物总量是
逐渐增加的。先驱物种一般是较为低等的植物,
但某个阶段的生物种类数量在演替到这个阶段
时逐渐增加,由此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演替时逐
渐减少。必须指出,演替能否达到顶极群落
(树林或森林)又决定于气候条件。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内部因素 (1)种内关系 ①种内互助:同一物种内部存在互相帮助,会 提高本物种的生存能力,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 中会提高其优势地位,如蚂蚁、蜜蜂。 ②种内斗争:同一物种内部也会因食物、生存 空间等限制因素而发生斗争,种群数量增长的S 型曲线就能说明这一问题。
(1)火烧后的森林原有植被虽已被破坏,但由于原
有土壤条件、原始物种等的存在,因而该种群的
恢复过程应为次生演替。
(2)演替能否恢复到原始群落由多种因素制约,如
环境条件、变化程度,原始物种是否存在等,若 改变,则难以恢复。
(3)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 (4)弃耕农田保留有原有土壤条件和部分原有物 种,属于次生演替;在保留有土壤条件的情况下 首先生长的植物应是草本植物;如果条件允许演
例2
【尝试解答】 【解析】
D
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和围湖造田都可
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生产力下降等,这些 属于逆行演替。而退耕还湖则会导致进展演替。
跟踪训练 (2011 年新疆伊犁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人类 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 人为控制下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 些自然因素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思考感悟 2.是否所有的群落最终都可以演替为森林阶段? 试举例说明。
生物:4-4群落的演替(必修3)(优秀课件)

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火烧后的草原干旱缺水的环境没有 改变,故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
1.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 在,但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或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
基质与环 境条件
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解析
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在冰川泥上进 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次生演替也 能形成森林。 答案 C
如热带雨林。
(2)群落演替有时可能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少,结构趋向 简单的局面,如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
【巩固1】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 )。 A.在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冰川泥、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
然因素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解析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如下:
通过分析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
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例1】 (2011·海南,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 答案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D
草、还湖, 退牧还草
,以提高林草覆盖率。
1.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 在,但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或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
基质与环 境条件
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解析
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在冰川泥上进 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次生演替也 能形成森林。 答案 C
如热带雨林。
(2)群落演替有时可能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少,结构趋向 简单的局面,如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
【巩固1】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 )。 A.在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冰川泥、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
然因素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解析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如下:
通过分析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
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例1】 (2011·海南,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 答案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D
草、还湖, 退牧还草
,以提高林草覆盖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7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 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 频繁发生。
38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 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 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 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41:49 P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37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 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 频繁发生。
38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 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 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 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41:49 P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课件

蛔虫与人;菟 丝子与大豆; 噬菌体与被侵 染的细菌
豆科植物与根 瘤菌
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种间竞争关系中的一方可能会因为竞争力弱而 消亡(如图乙);但寄生关系中一般没有消亡的情况。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
(2)
区分生物间不同类型的关系 (1)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和捕食
项目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6.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有关,而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 ( ✕ ) 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 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故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不仅与其食性有关,也 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 7.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 ✕ ) 提示: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土壤中的动物群落也存在 垂直分层现象。 8.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 ) 提示:土壤条件的不同造成了群落的镶嵌分布,使群落具有了水平结构。 9.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 ✕ ) 提示: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表现,由此造成 物种间的竞争。 10.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小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丰富度。 ( ✕ ) 提示:统计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丰富度时,通常用记名计算法。
2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
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 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问题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还是垂直结 构?说明理由。 提示:山坡a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随海拔升高,温度等的差异导致不同海拔植 被分布不同,由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植物的地带 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 素是什么?植物分层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b处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 主要是受光质(波长)的影响。植物的分层缓解了植物之间对阳光、空间、水分和 矿质营养等的竞争,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因素。
群落的演替类型
旱生演替系列 水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②苔藓植物阶段
①自由漂④灌木植物阶段
③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
④挺水植物群落阶段
⑤乔木植物阶段
⑤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⑥木本植物阶段
思考:
1.演替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4.群落演替过程中,起先决条件的是什么? 植物的入侵和定居是演替中最大的功臣。它们是群落形成的首要 条件以及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5.什么是植物的入侵和定居呢? 入侵:植物繁殖体的传播,称入侵。 定居:植物体在新环境中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称为定居。
正是因为植物的入侵和定居,才使得群落得以发展,得以演替。 那么,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还有哪些?
水生演替: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金鱼藻、狐尾藻)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莲、水鳖等)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芦苇、香蒲等)
森林群落
湖泊演替为森林
3.水生演替属于哪种演替呢? 水生演替实际上是从积水环境发生的原生演替,是湖泊被填平的 过程。每一阶段的群落都以抬高湖底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群落出现创 造条件。在湖泊周围可同时看到这些不同的阶段。
美国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它是 世界上最壮观的国家公园。1988年黄石公园发生了 一场大火。这场大火竟然在没有树林的地面蔓延, 跳跃式将树木点燃,在风势加剧和干旱的作用下失 去了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场大火灾,足足燃烧了几 个月。部分受害严重区域更呈现一片焦土,里面所 有没有及时逃出的动物被大火活活烧死。公园大部 分区域几近荒芜 。自遭受这次火灾后,秀丽多姿的 银杉和云杉很快就被赶出了山火肆虐的区域,被赶 到了更高的山上。但扭叶松却成为这次生态战争的 最后胜利者。尽管它们也一样被山火烧死,然而它 却做好了死亡和重生的准备,它坚实的松果可将种 子储藏3-9年,一旦浓烟散尽,山火熄灭,松果就会 崩裂开来,将种子尽情撒播在广阔的被清除干净了 的地面上,于是,新的一代立即从灰烬中萌生。因 此,扭叶松不仅能坚守自己的领地,而且每一场山 火过后,又能将领地向外拓展。它现在几乎占领了 整个公园,不屈不挠地展示着自己精彩的生命。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 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在演替中,群落的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群落 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思考
不同群落演替过程相同吗?
阅读课本P82页,回答下列问题: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如何?
1.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1.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1.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2.弃耕的农田是怎样演替的?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 林吗?
3. 弃耕的农田与光裸的岩石上的演替有什么区别?
裸 岩 上 的 演
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
地衣阶段
替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1.2.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1.3. 1.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在岩石上生存?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 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 地衣。因为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 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基质不同
经历时间 需要漫长时间
二、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初生演替在水体环境和陆地都可能发生。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 引起群落发生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有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讨论:
1.火烧前后,黄石公园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是否发生了变 化? 是的 2.黄石公园中的各种树木能组成一个群落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 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3.这个公园是否能完全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为什么? 不能,在火烧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有些物种或者它们的 繁殖体可能能保留下来。在恢复过程中,这些保留下来的生物会 优先得到发展壮大,除此而外,有些外来新物种也可能会进入。 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群落结构。 由此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我们将这个过程叫做演替。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弃
耕 农 田 上 群 落 的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灌木丛 ③小灌木
①一年生杂草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演
替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何不同 ?
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比较
裸岩上的演替 起始不同 起始于从来没有被植 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 在岩石上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起始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 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 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 在废弃的耕田上(土壤上) 需要较短时间
不能
当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演 替就不再进行,达到平衡点。
顶极群落就是群落演替的最终平衡状态阶段,是最复杂也 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基本 保持原状(动态平衡)。因此,自然演替具用一定的方向 性。
2..水生演替如何进行?(参阅课本P83页 知识海洋) 水生植物阶段 湿生植物阶段 陆生植物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