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清明节古人悼念亡妻诗词精选

合集下载

清明节悼念诗句

清明节悼念诗句

清明节悼念的诗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杜牧《清明》
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宋代·高翥《清明日对酒》
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代·黄庭坚《清明》
4.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
去,醒醉喧哗。

——宋代·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5.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代·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012清明节古人悼念亡妻诗词精选

2012清明节古人悼念亡妻诗词精选

2012清明节古人悼念亡妻诗词精选悼亡诗是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统称,“哀祭”和“悼亡”,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文字,但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悼亡”多归诗词,还专指悼念亡去的妻妾而言,与文体分类无关而多约定俗成的成分在内。

故悼亡诗词多为诗人即兴抒情之作。

《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

”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潘安之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

《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

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陨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悼念亡妻的七绝诗

悼念亡妻的七绝诗

悼念亡妻的七绝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题记:七绝悼妻诗无言驾鹤独西去,别子抛孙日已斜。

定是黄泉无客舍,不知今夜宿谁家?今宵撒手没归期,日夜相思悲泪滴。

倘使来生能转世,相约还要做夫妻。

日懒洗梳忆爱妻,三餐无味泪常滴。

往昔嗔怪君多语,今盼叨唠未见伊。

男儿有泪岂轻弹,此日缘何泪未干?只为情深恩爱重,从今不见贤妻还。

思妻长夜未成眠,泪湧如泉洒枕边。

岁岁今宵难入梦,个中滋味对谁言?冬去春回万物鲜,夫妻分袂又一年。

哀思未尽情难断,常把归期问老天!。

悼亡妻诗十首

悼亡妻诗十首

悼亡妻诗十首
摘要:
1.悼亡妻诗十首的背景和意义
2.悼亡妻诗的具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3.悼亡妻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正文:
悼亡妻诗十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歌,旨在悼念他去世的妻子。

这组诗歌充满了悲痛、哀思和怀念之情,展现了杜甫对亡妻深厚的感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悼亡妻诗的背景、具体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悼亡妻诗的背景。

杜甫与妻子相濡以沫,感情深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妻子突然离世,令杜甫悲痛欲绝。

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怀念和哀思,杜甫创作了这组诗歌,用文字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悼亡妻诗的具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在诗歌中,杜甫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形象地描绘了妻子的美德和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时,他以悲痛的笔触描绘了失去妻子的痛苦和哀伤。

在诗歌中,杜甫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他对亡妻永恒的怀念。

再来看看悼亡妻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组诗歌中,杜甫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外,悼亡妻诗也展现了杜甫对生死命运的思考,使得这组诗歌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综上所述,悼亡妻诗十首是杜甫创作的一组充满悲痛、哀思和怀念之情的
诗歌。

在这组诗歌中,杜甫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妻子的美德和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时,悼亡妻诗也展现了杜甫对生死命运的思考,使得这组诗歌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悼亡妻诗词一组

悼亡妻诗词一组

悼亡妻诗词一组悼亡妻诗词一组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爱妻逝于七年前中秋,清明节不能回乡扫墓,且把一组诗词曲作祭品,遥祭亡妻。

水调歌头辛卯中秋日月如轮转,不觉又中秋。

窗前瘦竹依旧,叶叶诉离愁。

雨雾南湖烟柳,云暗西山苍岭,杂树隐芳洲。

往事哪堪忆,无语泪双眸。

燃心香,酹老洒,祭荒丘。

今宵但愿,桐叶寄梦入西楼。

对案相与把酒,携手园间漫步,笑语荡兰舟。

怎得人长久,相守到白头?水调歌头壬辰中秋独对南湖月,转眼六中秋?伊人乘鹤西去,梦里盼归舟?时忆当年牵手,历雨经风时候,老泪总盈眸。

恨恨恨难扫,叠叠在心头。

满天云,满江水,满是愁。

良辰美景,更是悲恸寸心愀。

唯愿此生长醉,醉里切勿有梦,使我得无忧!更令中秋月,岁岁冷魂收?自度曲雨祭苦雨潇潇,凄风凛冽。

跪对新丘肝肠裂。

儿悲女泣天地恸,纸钱飞处声哽咽。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阴阳相隔。

枪地椎心呼不应。

流不尽,眼中泪,心中血。

诉衷情窥星望月坐愁城,寂寞对孤灯。

中秋不觉临近,旧梦总牵萦。

风有怨,云凝思,月无声。

伊人何处?窗外落英,天外寒星。

南歌子中秋转眼中秋近,金风草叶黄。

春光难驻换秋光。

旧梦难追,无奈鬓先霜。

往日嫌宵短,如今恨夜长。

知情素月入寒窗。

缕缕清晖,与我话凄凉。

临江仙秋秋到南湖波潋滟?西山晚照流红。

琴箫断续有无中。

心间多少事,把酒酹梧桐。

红袖添香今何在?只缘梦里相逢?悲欢离合古今同。

时来叶自落,何必怨西风。

五绝秋声伊人无觅处,倚竹听秋声。

叶动传私语,花摇梦里音。

五绝秋雨梧桐秋夜雨,点点是离愁。

泪浸鸳鸯枕,几番梦草丘。

五律中秋怨日月如轮转,古今万事空。

西风又落叶,寒雨亦枯容。

佳节喜何在,良霄愁更浓。

月圆人不聚,对酒怨秋中。

五律中秋人闲心不闲,无语倚阑干。

月隐乌云里,神游河汉间。

灯前三盏酒,帘下几枝兰。

佳节年年有,人欢我不欢。

七绝伤春桃红烧岸又三春,独立湖滨泪满襟。

去燕归来依故柳,窥窗不见旧时人。

七律春愁春风春雨也关愁,柳絮桃花岂可留。

往事如烟入梦里,韶光似水不回头。

香魂应恋南湖树,哀笔又题黄鹤楼。

悼念亡妻的诗词

悼念亡妻的诗词

悼念亡妻的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命运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可望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返回了家乡,指着妻子正在大窗前对镜仕女。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无人知晓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纵使那明月照亮着、短着大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成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是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就是极多的压制,其心中的悲痛,精神上的痛苦,就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道:“永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龙兴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恩镇乡可以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淡语气下,寓极多悲痛。

公元年(熙宁八年),东坡走进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睡著爱妻王氏,便写出了这首“有声当彻天,存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颂千古的葬花词。

鉴赏词的上片写下自己对亡妻的无穷想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

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悼念亡妻的诗词

悼念亡妻的诗词

悼念亡妻的诗词悼念亡妻的诗词悼词,中国古代称为“诛词“哀辞”“吊文”“祭文”等,其中也有关于悼念的诗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悼念亡妻的诗词,欢迎大家浏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鉴赏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

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

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

让人心碎的清明祭祀诗词

让人心碎的清明祭祀诗词

让人心碎的清明祭祀诗词1、亿江南.清明祭母一老牛
清明至,墓地草芬芳。

八十四春魂未醒,百千万里路方长。

纸烛寄余香。

悲忧切,泪雨洗彷徨。

母子情深难尽诉,水鱼意厚岂堪量。

后辈永难忘。

2、《七绝·清明思亲》
清明节日倍思亲,泪洒陵园慰逝人。

祭母带花沉痛悼,忠魂永世定长存,
3、《七律·清明祭母》
春风难负艳阳天,湖畔孤碑雨夜寒。

脉脉温情浮脑际,谆谆教导涌心间。

二十四孝当铭记,朱子家规有警言。

泣泪女儿歌一曲,在天慈母永平安!
4.《老母住院有感》
豪楼院舍满愁云,忍掷千金药液熏。

垢雪残冰逢季损,枯枝弱柳死生轮。

祸福今昔难赎定,甘苦明朝自有分。

春风送暖舒人面,又至清明雨洗尘。

清明又致雨纷纷,春红减半野草深异乡游子归故土,扫墓燃纸表孝心。

泪泣亲人早亡故,弃儿独自过红尘九泉父母可安好?谁伴荒岭一孤坟? 人间天国久睽离,又见春风柳线垂。

节近清明怀考妣,谁怜泪眼尽含悲。

5、江城子·踏青祭母
清明坟祭敬高香。

纸钱扬。

向西方。

以后返乡、谁可做着汤?
遥忆那时兵役去,妈涕泪,夜牵肠。

梦萦萦梦梦萱堂。

自悲肠。

暗哀伤。

洒酒杜康,跪拜别慈祥。

祝愿早登仙界位、游子盼,盼逢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清明节古人悼念亡妻诗词精选悼亡诗是古代哀祭文、悼亡诗词统称,“哀祭”和“悼亡”,都是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文字,但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悼亡”多归诗词,还专指悼念亡去的妻妾而言,与文体分类无关而多约定俗成的成分在内。

故悼亡诗词多为诗人即兴抒情之作。

《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

”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潘安之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

《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

旧说谓诗的主旨是卫庄姜伤己,《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译文】: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陨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

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潘岳《悼亡诗》三首潘岳的作品以抒情见长,这点在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潘安12岁与其妻杨氏定亲,婚后共同生活二十多年,夫妻情深。

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在他的许多诗作里《悼亡诗》面寄托了对亡妻的无限哀思。

(三首是其中最有影响的。

《悼亡诗》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因为他的三首悼亡诗都是怀念妻子的,后世就把悼亡诗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可见影响有多大;他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象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比喻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

)其诗今存18首,其中《悼亡诗》三首为代表作:一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

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

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

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

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

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

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隟来。

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

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

二皎皎窗中月。

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

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

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

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

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

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

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

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

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

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

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

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

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

长戚自令鄙。

三曜灵运天机。

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

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

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

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

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

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

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

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

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

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

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

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

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

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

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

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

路极悲有余。

悼亡诗沈约南朝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背景】: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

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

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

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

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沈腰’之说。

《梁书沉约传》载:沉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沉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均典指沈约。

离思其四——元稹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背景】: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

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

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遣悲怀》三首如下: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词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简评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赏析:李商隐的这首悼亡妻的五言字短情深,算我最喜欢的一首悼亡诗,曹旭做的赏析也极精彩细腻。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牛李党争”激烈,他因娶李党王茂元之女而得罪牛党,长期遭到排抑,仕途潦倒。

尽管如此,他与王氏始终情笃意深。

宣宗大中五年(851)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

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

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

“剑外”,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

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

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

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有谁寄棉衣呢?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

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

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给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转入下文。

我们不妨这样联想,也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

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

“回梦旧鸳机”,情意是多么真挚悲切!纪盷云:“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

”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邈。

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寂寞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

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馨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

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

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

鹧鸪天贺铸北宋重过阔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译文】: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

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

问得看似突兀,却又是因日思夜想而起,是至情之语。

卧听窗外梧桐细雨,一夜都滴在心头,浸湿回忆。

发妻挑灯补衣的温馨场面,仿佛昨日,却又已渺如云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