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14.蜜蜂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 蜂(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 蜂(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懂得勤劳、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

2. 生字词:蜜蜂、花园、忙碌、采蜜、花蜜、勤劳、团结、奉献等。

3. 语法知识: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句型,如:“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

”等。

4. 课文背景: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种类、分布等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课文所蕴含的勤劳、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蜜蜂吗?”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找出新学的生字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课文所蕴含的价值观。

4.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蜜蜂采蜜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蜜蜂的勤劳、团结、奉献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重点词语:蜜蜂、花园、忙碌、采蜜、花蜜、勤劳、团结、奉献等。

3. 主要内容: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课文所蕴含的勤劳、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解释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课文所蕴含的价值观。

2. 课后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蜜蜂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

2. 生字词:特殊、辨认、准确、条件、附近、油菜、记载、无论、蜜蜂、阻力、本能、穿过、亲眼、目的、证实、包括、亲眼、辨认、不同、特征、辨认。

3. 课文结构: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作者对蜜蜂的观察;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描述作者进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蜜蜂,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不懂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生字词的意思,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引导学生思考蜜蜂的智慧和本能。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课文结构:观察-实验-总结3. 生字词:特殊、辨认、准确、条件、附近、油菜、记载、无论、蜜蜂、阻力、本能、穿过、亲眼、目的、证实、包括、亲眼、辨认、不同、特征、辨认。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准确”、“辨认”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2. 生字词:辨认、准确、公里、本能、辨认方向、目的、花粉、实验、证实、本能、辨认方向、目的、花粉、实验、证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蜜蜂,引导学生关注蜜蜂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解答不懂的问题。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5. 巩固练习:学生用“准确”、“辨认”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课题下方: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3. 右侧: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2. 用“准确”、“辨认”造句3. 思考:蜜蜂是如何辨认方向的?为什么?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练习、总结提升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了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14蜜蜂导学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年级语文学案

14蜜蜂导学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年级语文学案

chāo cháng
(
)
)超( ) )越( )
【闯关四学法指导】 1、 读课后资料袋并 交流。 2、 小组交流自己了 解的动物辨别方向、 认识路线的知识。 3、设计手抄报。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靠右 行,谦让不拥挤。
减少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检查 迷失
沿 途 超 常 本 能 记忆力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
二、试我能写出漂亮的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
实的科学作风。
2、积累语言。
学习过程:
【闯关一】
【闯关一学法指导】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充分朗读,读懂
作者做了些什么?画出来,读一读。

文内容。
2、自读 3—6 自然段,思考:蜜蜂放飞后,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得 4、将课文中的内容
出了什么结论?读读画画,并说一说你在这一系列的试验中你体会 变
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先自读自悟,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展示。 成自己的语言。
【闯关二学法指导】 默读课文,从课文
3、从文中选出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你的对子听,读出 喜爱之情。 【闯关四】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检测题
一、 读拼音,写词语。
shì yàn tuī cè
(
)(
)
yán tū
(
)
二、 比一比,组词。
摇( ) 迷(
遥( ) 谜(
zhèng míng
(
)
) 误( ) 娱(
中找出来并在书中作 简要批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案)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能: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蜜蜂》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做的一项实验,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教材编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课文,积累有关蜜蜂的词汇和句子,学习科学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作者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尝试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进行简单的科普文章创作。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蜜蜂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什么。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14《蜜蜂》导学案及知识点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14《蜜蜂》导学案及知识点

14《蜜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 猜谜语: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

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

(打一小动物:蜜蜂)2.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究的对象就是蜜蜂。

3.板书课题:蜜蜂4.资料袋: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

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

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有科学和文学价值。

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概、阻、括”等8个字,会写“蜜、蜂、辨”等12个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试验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体悟人物的品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字词运用(一)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mì fēng biàn zǔ kuà kuò蜜蜂辨阻跨括jiǎn chá què wù tú mò检查确误途陌(二)词语。

蜜蜂辨认阻力跨进包括检查沿途大概逆风陌生超常准确无误(三)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阻力:泛指妨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

文中指妨碍蜜蜂运动飞行的空气作用力(风力)。

造句:我们要敢于冲破各种阻力,克服一切困难。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造句:周末快要结束了,爸爸像往常一样检查我的作业。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

造句:我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大家都很赞赏。

陌生:生疏,不熟悉。

造句: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并不感到陌生。

超常:超出寻常,超出一般。

造句:这次考试他超常发挥,在全班排名第一。

14、《蜜蜂》导学案

14、《蜜蜂》导学案

“生字识记” “新词理解” “朗读课文” “基础练习窗”
பைடு நூலகம்
小朋友们的读书态度 很认真,连生字朋友都迫 不及待地要考考大家了。 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会认:
试 验 证 阻 测
括 误 途 陌 超
形近字
{ 检( 检查) { 越 ( 越过 ) 括 ( 包括 ) 概( 大概 ) { 慨 ( 感慨 ) { 话 ( 说话 ) 测 ( 推测 ) { 侧 ( 侧面 )
验( 实验 )
超( 超常 )
lùn shíyàn
dài
zhèng
sàn

无论
试验
纸袋

证实 飞散

几乎 迷失
cè chāo
gài jiǎn
大概
kuò
减少
阻力
què
遥远
沿途
推测 超常
què què
包括
检查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
记忆力
我会读:
看谁教得最好:
无论 试验 纸袋 证实 飞散 大概 减少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检查 迷失 准确 无误 沿途 超常 确确实实 记忆力
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 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为了证实蜜蜂 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 ( ),做了个试验,得出了 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的结论。
朗读质疑
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自己 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
我会写:
论 试 验 袋 证 概 减 阻 测 括 确 误 途 超
论 阻
试 测
验 括
证 确

导学案_14、蜜蜂__第二课时

导学案_14、蜜蜂__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时间:5分钟)
展示交流
解疑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b.实验Βιβλιοθήκη 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总结升华主题
(时间:2分钟)
板书设计
14、蜜蜂
辨认方向 能力强
? !
遇到问题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或
后记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科学严谨的试验态度和写作态度,同时体会法布尔具体、准确的写作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两个重点设计教学,提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3.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时间:10分钟)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相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交流知识,拓展延伸
(时间:10分钟)
达标检测
选一选,填一填
无论……总是……即使……仍然……
学习准备
留心和收集相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学案
导案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复习生字、新词
(时间:5分钟)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水平,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蜜蜂一()本能一()时间
一()纸袋一( )植物一()花粉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尽管……但是……不是……而是……无论……都……
(1)蜜蜂()飞到哪里,()可以回到原处。
(2)蜜蜂是靠的()超常的记忆力,()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3 )()蜜蜂逆风而行,离家两里多路,()他们确实飞回来了。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导学: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词语。
2、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组词并口头造句。
()----------()------------ ( )-----------()---------()---------
()---------()------------()----------()---------()--------
展示交流: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因为什么想去做实验呢?
2、熟读课文2-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在2自然段中,找出法布尔的实验步骤,想想能不能取掉其中一个步骤呢?
(2)、读相关内容,思考:两批飞回来的蜜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
《14、蜜蜂》导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日期:
课题:14.蜜蜂
主备人:张玉梅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3、自读第6自然段,想想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4、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测评反馈:
1.巧填词:
戴()验()湿()确()
袋()检()温()却()
2.选选看: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学后反思: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知识链接】
法布尔: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以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名。
超常:超出寻常。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看、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陌生:生疏,不熟悉。
课文主题: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也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这一道理。
()---------()----------()-----------()--------()---------
3、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