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14.蜜蜂》导学案
人教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2、列宁跟随蜜蜂找到了养蜂人,那蜜蜂是不是总能回到家呢?我们的法布尔也有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蜜蜂》(板书课题)3、(展示PPT)半分钟时间,小声读一读,了解一下法布尔的情况。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有些同学也看过他的《昆虫记》,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到底是怎么进行研究的吧!二、过关生字词1、请同学们互换书检查预习状况,然后同桌齐读课文、正音。
读完之后打上等级,注意,读得不熟不能打A。
2、本课生字较多,你们都会读吗?我请同学来拼读一遍,并组词。
(随机点人)3、那么多的生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思考半分钟来分享一下!(熟字加偏旁:试,袋,确;熟字换偏旁:检--验,侧--测)4、加拼音都认识,去掉拼音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开火车读,XX的火车往X开。
5、这篇文章中还有3个多音字,是哪三个?全班一起告诉我。
(请人组词,抄下来)三、读课文,感悟(一)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默读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完的同学来试着填一填空,概括本文讲了什么事。
请同学回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个试验,得出了(蜜蜂可以辨认方向,但是靠的不是超常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的结论。
3、填完空,我们发现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谁能说一说是哪三部分吗?(想做个试验——试验过程——结论)4、他是怎么想起做这个试验的?请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他是一拍脑袋突然就想起来做的吗?(不是)那他是怎么想起来的?(听说的)所以他做这个试验的目的是什么?(证实听说的对不对)5、那“听说”一词在这里有什么含义?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二)试验过程1、提出问题之后开始试验了,(展示PPT)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___”划出试验过程,并标上序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蜜蜂》名师教案

《蜜蜂》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闷、几、尽”。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课前准备:1、生字卡。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兴趣导入:(出示蜜蜂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文题目:蜜蜂),你对蜜蜂了解多少?说一说。
2、资料介绍: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对蜜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
(课件出示法布尔的资料)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教师相机强调重点生字的读音。
“测”和“阻”是平舌音;“试”“超”“证”是翘舌音;“证”是后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字,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教师相机强调重点生字的字形。
(教师重点强调“试”右边没有撇;“概”左边是“木”,做偏旁时捺变成点,中间不要写成“艮”;“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
)(3)教师板书示范“试”“概”“论”的书写,学生练习。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自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2、围绕试验,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用小标题概括。
(教师相机板书:想做试验试验过程得出结论)3、师生共同梳理结构。
三年级蜜蜂导学案

三年级蜜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概、阻”等 8 个生字,会写“蜜、蜂”等 12 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 19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概括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能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2、难点理解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小生灵,今天我们要走进昆虫的世界,去认识一种勤劳的小昆虫——蜜蜂。
(板书课题:蜜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概、阻、测、括”是平舌音;“验、超”是翘舌音。
理解“辨认、大概、阻力、推测、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书写“蜜、蜂、辨、阻、跨、括、检、查、确、误、途、陌”12 个字。
重点指导“辨”字中间是“点、撇”;“阻”字右边是“且”。
(四)再读课文,梳理实验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实验?他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交流反馈:法布尔想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小组合作,梳理实验过程,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具体做法|||||捉蜜蜂|在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做记号|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记号。
||放蜜蜂|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观察记录|观察蜜蜂是否能飞回家,以及用了多长时间。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五)精读课文,感受法布尔的科学态度1、法布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交流反馈: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从实验过程中,你能感受到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法布尔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等方面进行体会。
小学语文_14 蜜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4 蜜蜂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作者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过程及结论。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2.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
3.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3.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请来了一只勤劳可爱的小精灵,看,他是谁?我们都知道小蜜蜂有一项最大的本领是什么?采蜜。
花丛中随处可见蜜蜂忙碌的身影,他们勤劳、团结,酿蜜是它的本能。
除此之外,蜜蜂还有一个本能,一个无法解释的本能,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就随法布尔一起去做个试验吧!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齐读课题简介法布尔(推荐阅读《昆虫记》这本书可以带你看到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明确学习目标。
二、识记生字,检查预习1.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
展示生字词课件,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2.归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等,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3)教师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途、超”: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袋”: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4)指导学生书写“减”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着试验,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做了一个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试验。
】 1交代作者想做试验的目的。
2-5试验过程。
6试验结论。
《蜜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蜜蜂》导学案
一、课先导学
在进修本节课的内容之前,请先观看一段与蜜蜂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蜜蜂有一个初步了解。
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你知道蜜蜂的生活习性吗?
2. 蜜蜂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3. 你知道蜜蜂的种类吗?
二、教室进修
1.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对蜜蜂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 进修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资料,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种类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3.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个人钻研,了解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蜜蜂的繁殖和珍爱等方面的知识。
4. 思考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人类应该如何珍爱蜜蜂,以及蜜蜂对人类的影响。
5. 小结复习: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复习,稳固学生的知识。
三、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蜜蜂的进化历史和生态地位。
3. 撰写一篇关于蜜蜂的文章,包括蜜蜂的生活习性、重要意义以及珍爱方法等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蜜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同时,通过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蜜蜂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课蜜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4课《蜜蜂》教学设计复备人: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二、教学目标:一、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袋、证”等14个字。
正确读写“不管、实验、证明”等词语。
二、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要紧内容,明白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初步有情感地朗诵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法布尔实验的内容及进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讨论明白得课文要紧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如何得出的。
难点:培育观看适应,学习探讨精神。
四、教学预备:一、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二、搜集法布尔的资料及《昆虫记》,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进程:(一)谈话,提示课题。
一、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
指导学生认读“蜜蜂”两个字。
(蜜蜂是昆虫,两个字都和“虫”有关系)。
二、区别“密”和“蜜”,“蜂”和“峰”。
3、说一说对蜜蜂的了解,也可认说一说“资料袋”中知识,还可认说一说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4、教师小结。
(二)自读整体,感知一、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学习并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明白得以下词语证明推测超常3)试探:法布尔做了一个如何的实验呢?二、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要点字音,“测,阻”是平舌音,“证、试”是翘舌音。
字形,“论”的右边是“”,不能写成“仓”;试不能多一撇。
3、指名反馈以下词语的意思证明推测超常4、指名反馈: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呢?法布尔是如何做的:结果如何?他得出了如何的结论?(三)精读课文,探讨结果1、鼓励学生多遍朗诵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诵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
你喜爱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伙儿听听吗?(3)教师鼓励:感觉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能够站起来再读。
2、感知要紧内容。
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刻。
3、讨论分辨。
假设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4、再读再思,深切明白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2. 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蜜蜂》。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4. 学习朗读课文,培养朗读技巧。
5. 学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3. 学习朗读课文,培养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3. 培养朗读技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蜜蜂》。
2. 生字词卡片。
3. 朗读课文的音频。
4. 小蜜蜂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小蜜蜂挂图,激发学生对小蜜蜂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小蜜蜂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 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分享展示1.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学习成果。
2. 教师点评,总结重点。
五、朗读课文1. 学生跟读课文音频,学习朗读技巧。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六、总结反思1.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总结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课题:《蜜蜂》1. 生字词2. 课文内容3. 朗读技巧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十四课蜜蜂公开课教案龙泉寺大涝池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十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多遍朗读课文,体会法布尔的善于观察,求实探索精神。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求实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分析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介绍作者,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介绍作者。
3)学习生字。
4)理解词语.。
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
一)学习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
)A.齐读课文,思考“无论……总……”说明了生么?试验:为了某事物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的某种活动。
B.想一想: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二)学习第二部分2-5自然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A.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即试验步骤)B.想一想:作者做试验的这几个步骤可以省略其中任意一步吗?为什么?3)学习第三自然段A.自读课文。
思考:“我”为什么会推测它们找不到家呢?B“没等……就……”说明了什么?C你能从小女儿语言和表情中看出什么?D本段主要说了什么?4)学习第四自然段A.齐读课文,思考:在这短短四十分钟内飞回了几只蜜蜂?B.这两只蜜蜂在四十分钟内就飞回了,而且还是满载而归,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C在看到有两只蜜蜂飞回来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5)学习第五自然段A)自读课文,说一说:找到家的蜜蜂的只数和时间。
B)作者多次观察蜂房,运用了列数字的手法,说明了试验结果,列数字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更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蜜蜂辨识方向的能力强,使试验结果更令人信服)这一部分交代了试验的经过和结果。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1)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什么问题?想一想:通过试验作者得出了怎样一个结论?他为什么说是他也无法解释,体现了他对待科学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设计捉蜜蜂做记号蜜蜂辨认方向带远处放蜜蜂能力强,是一种本能?细观察得结论四·小结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对蜜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蜜蜂有很强的辨识方向的能力,它的这一种能力是一种本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蜜蜂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知识链接:
蜜蜂是勤劳的昆虫。
为了酿造500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周。
蜜蜂一找到蜜源,就会飞回蜂巢,告诉同伴关于蜜源的消息。
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100米,它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100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
一、预习导学(课外)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熟课文,细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在文中画出“我”做试验的过程。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2.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样试验的?
3.蜜蜂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这说明了什么?
4.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5.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三、达标检测
1 . 选一选,填一填
无论……总是…… 尽管……仍然……
不是……而是…… 只要……就……
( )天气很冷,爷爷( )一早就起床跑步。
我认为首先应该保护的( )这些东西,( )人的生命。
( )被抛弃到哪里,他们( )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我们( )认真学习,( )取得好成绩。
2.我能排
按照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把正确的顺序写下来。
( )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 )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学习收获
学习目标: 导学过程
五、知识延伸
1.讨论交流:看了法布尔做的这个试验,你想送他什么词呢?
(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
2.语言积累:选择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一背。
3.阅读《昆虫记》: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秘密,可以看一看《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