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课题:1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时:第一课时课题:2 金色的草地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爬天都峰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槐乡的孩子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灰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自研自探】1、自由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认读白板上的生字: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3、读屏幕上的生词两遍,并能迅速在课文中找出它们,用笔圈出来。

读一读带生词的句子。

4、默读全文一遍,边读边在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信息,完成在课堂记录中:a、事情发生的时间。

b、事情发生的地点。

c、文章的主要人物。

d、事情的起因。

e、事情的经过。

课题:小摄影师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奇怪的大石头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我不能失信课时:第一课时课题:9古诗两首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0 风筝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1 秋天的雨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1 秋天的雨课时:第二课时课题:12 听听,秋的声音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3 花鈡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 4蜜蜂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辨认、试验、证实、推测、本能”。

2、阅读课文,弄清楚试验是怎样做的,关注法布尔是如何将试验的过程记下来、记清楚、记准确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梳理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的科学作风。

【自研自探】1、轻声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在读中完成以下任务:A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B我能工整规地抄写14个生字2、朗读全文,在读中完成:用()画出作者做试验的词语或句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5、灰雀【编号:Y3007】【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3)a、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b、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列宁是一个懂得尊重和爱护儿童人格尊严的人。

3、预习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本题要求熟练读写】上一行:(郊外)(散步)(胸脯)(或者)(勇敢)下一行:(可惜)(高低)(真诚)(婉转)(严寒)(2)根据意思写词语。

【本题要求背诵】①(婉转)②(自言自语)③(欢蹦乱跳)(3)我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回来的故事。

【课内探究】(一)1、在文中(第1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①“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在书中用“”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答:我从中体会到了灰雀的美丽、活泼、惹人喜爱,也体会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爱护。

2、读(第2—10自然段):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答: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我发现了:男孩的吞吞吐吐语言和异常的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

他知道自己错了,想改正,可又没有勇气当面承认。

我也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小男孩的言语、行动,运用了既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能使小男孩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就是不大声地批评他做错了,而是用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动他,让他改正错误。

同时,也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第1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会认“妙、奏”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妙、演、奏”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美妙、演奏”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4.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7.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2.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预设:鸟叫声、水流声、下雨声等3.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4.板书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

齐读课题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重点段落,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小女孩的幻想越美好,现实越悲惨。

3、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体会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教学难点: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课文的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介绍作者。

(教师相机介绍: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后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我们阅读过的《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都出自于他的笔下》)(教师相机板书:安徒生)这么有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可要好好学习他的作品呀,同学们有信心二、检查预习,初读文意1、检查生字词师:课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让我们一起来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教师幻灯出示: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饥饿学生要求注意的字形:兜字音:暖和暖和喷香)2、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能不能理清课文主要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将课文的每个自然段用序号表示出来,同时思考:课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教师相机板书:现实幻想)三、细读文本,理解升华(一)学习开头描写现实的部分师:轻声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同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怎样?(学生自读,师巡视)1、教师相机出示语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教师启发: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理解)(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赤着脚走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雾蒙蒙、热腾腾、凝神静气、兀立”等词语,课堂书写“雾”“蒙”2个字。

2. 初步学习用“四要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在“我”与父亲对树林、鸟的观察对比中感受到父亲的爱鸟之情。

主动积累文中优美词句,会说“望了又望”式词语。

教学重难点:1.能在“我”与父亲对树林、鸟的观察对比中感受到父亲的爱鸟之情。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设计:板块一:初读课文,认读词语,了解大意1.读题,概括大意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读。

预习过课文吧?我们今天再一次读课文,要求比预习的时候读得更认真,更响亮准确。

读完一次就站起来读第二次。

(生读完。

)课文中有个地名的词很难读。

出示:课题中的树林,位于山西省的“滹沱河岸”,也是作者牛汉家乡的一条河。

谁来读读这个词?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这个句子,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如果加上事件,就构成了写事的文章四要素。

用四要素来说课文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试一试(先试再说)(设计意图:既认读了“滹沱河”这一个陌生的地名,又学习了如何抓住关键的句子说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检查了预习情况。

)2.初读课文,识记、书写生字1.课前我们读过课文,文中有一些生词,我们来读一读。

第一组:(先出示)雾蒙蒙热腾腾(1)出示“热腾腾”“雾蒙蒙”你发现了什么?还可以这样读:(读第一声)还可以说:热腾腾的()雾蒙蒙的()(2)指导书写“雾、蒙”。

这两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上紧下松,捺要舒展。

教师范写,学生在语文课堂作业本上写各写一个。

第二组: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再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这就叫读了又读。

还能说这样的词吗?说了又说。

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基础点:音难字“翠、悄、鹦鹉、捕”;多音字“啦”;形难字“搭、翠、嘴”。

诵读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其外形之美;品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其动作之快。

思考点: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训练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

拓展点:课外阅读推荐《发现最美的鸟》,找生活中的一种动物观察其外形、动作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基础点、诵读点、思考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乐于观察、发现美的孩子。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一)直呼导入,识“搭”音、形、义师:孩子,今天,我们走进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请读课题。

生:搭船的鸟师:搭,搭船;我们在生活中常说搭船就是?生:乘船、坐船。

师:是的,搭就是乘坐的意思。

搭,搭船的鸟。

准备(手势示意),跟我一起补充课题。

“搭”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

先写提手旁,一横、二竖、三什么?生:三提。

师:三提收笔横中线。

接着,右上草字头要紧凑;右下合字看起笔,中间一横要压线。

(二)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师:请你跟我读课题(我就跟你读课题)。

搭船的什么?生:搭船的鸟。

师:怎样的鸟?生:搭船的鸟。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或想发问的吗?(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过渡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同学们读后用心思考,竟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疑问,这是会学习的表现。

那我们就带着疑惑走进文本。

二:检测预习,初读课文(一)检测预习过渡语:课前,大家已有预习,你能结合预习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如果有点儿困难,你可以悄悄地看看课文。

生:这是一只翠鸟。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到的。

师:(ppt出示第五自然第一句)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从哪里来,有理有据。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什么鸟?(这是一只翠鸟。

)翠、翠鸟、一只翠鸟、这是一只翠鸟。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预习学案1.请你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2.请你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3.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请你用语言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4.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第二、三自然段1.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3.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第四自然段1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令人难以忘怀)2.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自豪、骄傲)小结: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在学校、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四、课堂练习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pīngbàchuāndàibōwěnzhì怒暮燥雅昆播吻致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

(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凌晨蔷薇绽开欣然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花圃大致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知识链接: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小部分散居在景谷、景东、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带。

语言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有文字。

多信小乘佛教。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地区。

语言属汉藏语系汉缅语族景颇语支。

有文字。

解放前已进人阶级社会,1898年曾取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人陇川的胜利。

解放后,与傣族联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多信小乘教。

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等地。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族支。

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

擅长种茶。

多信小乘教。

山狸:野生动物名,即豹猫。

预习任务: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1)注音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2)熟读并理解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自主、合作、探究:一、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收获:(1)、师导入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2)、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说说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学习字词检查。

老师把精力放在大部分学生疑惑或错误较多的地方。

(1)、指名读生字,新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_1_课时)授课总时数:2课时授课日期: 2011 年 8 月21 日主备人:王永玲一、学习目辬知识与能力: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3.初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新词,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4.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想想自己所在的小学与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5.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写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6.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难点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三、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1.利用卡片.图片.游戏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2.词语理解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指导学生读,在读中认识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辬流程(指学生读,流程:课前随堂设计)1.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1)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拼音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4)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教师设问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与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2)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三)练习实践互帮(8分钟)一、我会拼píng bà hú diéchuān dài( ) ( ) ( )zhāo hu tóng zhōng kǒng quèwǔ( ) ( ) ( )二、形近字组词戴()傣()绚()铜()跤()栽()泰()询()洞()较()(四)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1. 哪个小组将第一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你们组的第二道习题,看那一组是最棒的小组。

2.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会了生字,采用游戏的形式认会了二类生字,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

(五)达辬检测评价1.基础题:画龙点睛()的国旗()的服装()的小鸟()的铜钟()的老师()的枝干2.口语练习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三年级语文导学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_2_课时)授课总时数:2课时授课日期: 2011 年 8 月 21 日主备人:王永玲一、学习目辬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生幸福的学校生活,体会文中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3.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采用默读、朗读、对读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4. 体会民族之间平等、团结的大家庭生活的幸福,以及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生幸福的学校生活,体会文中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段落。

难点:体会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如第三自然段)二、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三、学法指导1.采用默读、朗读、对读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

2.自学与小组讨论结合法。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辬流程(学生读目辬,流程:课前随堂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生幸福的学校生活。

2.体会文中描写窗外安静句子的含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2)、“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读这俩自然段,想一想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样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样做?2.教师设问: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来到这样的学校你快乐吗?3.小组讨论:(1)读了这篇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组内交流)(2)讨论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六)练习实践互帮)1.选择正确的读音。

傣族(dǎi tài)啊昌(chāng cāng)族粗( chū cū)壮热闹(lào nào)好(hào hǎo)奇摇晃(huàng huāng)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安静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展示汇报梳理1. 哪个小组将第一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你们组的朗读情况,评出优秀组。

2.小结: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可下尽情玩耍,嬉戏,连小动物们也被吸引你过来了,他们的生活多快乐呀,联系课文内容,放飞想象,用你的彩笔描绘出你脑海中者所欢乐祥和美丽的小学吧!(七)达辬检测评价1.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

. 2、想想说说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我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因为()。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2.金色的草地(第_1_课时)授课总时数:2课时授课日期:2011 年8 月21 日主备人:王永玲一、学习目辬知识与能力:1.会认“钓、拢”2个生字,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感受到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3.课前布臵学生预习:收集蒲公英的有关材料,准备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借助音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每一段讲了什么?4.课中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熟悉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5.初步感受到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会写13个生字及本课应掌握的词语。

2.知道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难点:练写13个生字(耍、装、劲、绒、假、朝、些、钓、察、瓣、拢、掌、趣)二、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法指导1.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字、学词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多音字“朝、假”在本课的读音,“耍、绒”的写法。

2. 自学与小组讨论结合法。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辬流程(学生读,流程:课前随堂设计)1.会认“钓、拢”2个生字,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感受到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1.自学指导初读感知。

(1)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2)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3)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再读感悟。

(1)课文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2)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2.教师设问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写?你认为这些字关键要写好哪一笔?你觉得那些生字最容易读错3.小组讨论:(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2)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八)练习实践互帮1.我会填()的草地()的花瓣()的蒲公英()的野花()的星星()的绒毛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草地的美丽,读出你对草地的热爱之情。

(三)展示汇报梳理1. 哪个小组将第一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你们组的朗读情况,评出优秀组2.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会了生字,采用游戏的形式认会了二类生字,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能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示美读优美片段。

(四)达辬检测评价1. 读了第四自然段我们好象看见了大片大片的蒲公英,你能把它抄写来吗?2. 我能仿写句子。

①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拟人句)-------------------------------------------------②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可以合拢。

(比喻句)-------------------------------------------------三年级语文导学案2.金色的草地(第_2_课时)授课总时数:2课时授课日期 2011 年 8 月 21 日主备人:王永玲一、学习目辬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4.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5.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难点要有具体内容)三.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要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